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469章 传承,从未断绝

“干爹!”

听到周围突然出现的声音,病榻之上那个面色惨白,气若游丝,骨瘦如柴的老人缓缓的睁开了眼睛。

十几个身材魁梧,一身戎装,脸上、头上还挂满了风霜的汉子出现在了老人的眼前。

很显然,这些人的出现完全出乎了老人的预料。

然而,他们的突然出现,给老人带来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惊喜,那饱经沧桑之后浑浊的眼睛似乎一瞬间变得极为明亮。

只不过,嘴巴虽然张开了,但是喉咙中已经发不出任何一个音符,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老人已经真正油尽灯枯。

看着老人如今气若游丝的样子,再回想昔年老人曾经的样子,十几个高大魁梧的汉子一个个眼眶发红,心如刀绞,看向陆康的眼神中挂满了哀伤。

德刚、王铮、沙周几个年龄比较小的,脸庞上已经有泪珠落下,更为这大帐之内增添了一份忧伤的气息。

这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传出,打破了这一份哀伤的氛围。

“咦,你们这帮家伙!”

声音的来源是坐在陆康身边的那位老者,出身府谷折氏,如今掌控数万回鹘骑兵,代替大唐遥控漠北的老将折云谷。

听到这一声略带惊讶的声音,这群孤儿出身,被老人收养,而后跟随郭戎前往长安成为禁军将校们集体一怔。

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来,大帐之中不是只有他们和老人存在,还有折云谷这尊大神以及折云谷带来的一众军将。

于是,一边行礼,一边齐声道。

“折帅!”

看着这帮或者带着泪痕,或者带着哀伤的家伙,折云谷也没有计较他们的失礼,微微点头之后询问道。

“你们怎么来了,你们不是应该在蓟县休整,备战开春之后对辽西、辽东的战事么?”

为首的莫灵均稍稍吸了吸鼻子,正了正身子,压抑了一下身体内的哀伤,正身回应道。

“折帅,安宗昱拒绝了陛下……,大将军和陛下商议之后决定提前出兵,……,如今大将军亲自主持白狼山方向的战事,吸引了安宗昱、第五轮这些……,大将军命令我们从辽西山脉绕行……”

说到一半,尤其是看到大帐内的不止有折云谷,还有不少他认识的留守漠北的安北都护府所属军将之后,折云谷突然愣了,他好像明白了郭戎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来到拔野古。

“折帅,大将军是不是早就知道义父……”

“是的,从这个冬天开始,老陆的身体状况就开始急剧恶化,但是拔野古的位置和地位极其重要,必须有人在这里主持情况,陛下和大将军说会尽快派人前来,大将军更是专门让我带人到拔野古来坐镇一段时间,但是我没想到大将军直接把你们派到了这里。”

折云谷用简简单单的两句话介绍清楚了情况,无疑也验证了莫灵均心底的猜测。

陆康的状况明显已经油尽灯枯,如果郭戎直接把陆康老爷子的状况告诉,纵然不至于临战撤退,心神不宁是不可避免的。

莫灵均自己还好,一直作为主官,单独带兵的他还算坚定,还能勉强控制自己的情绪,饶是这样自己的心态也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更别说德刚、王铮、沙周几个年龄比较小的,就看他们现在的表现就知道,这几个家伙的心态已经崩了。

平时的时候还好,但是在带兵的出征的时候,这种心态可是大忌。

相反,郭戎直接以命令的方式,直接把自己这帮人派过来,至少可以让自己这帮带兵的安安稳稳的把兵带到拔野古。

至于到了拔野古之后……

折云谷可是带着一众安北都护府的军将在这呢……

也许会多浪费几天的时间,但是肯定不至于影响对辽东的整体作战计划。

而莫灵均也能猜到郭戎的目的,那就是让自己这些被陆康养大的孩子们陪伴老爷子走完最后的一段路程。

莫灵均没有说什么,但是对于郭戎的用心良苦,莫灵均深深的记在了心中。

“折帅,那么现在我们……”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大致也猜到了郭戎的想法,只不过现在……”

折云谷不自觉的看了看莫灵均,又看了看德刚、王铮几个已经泪流满面的家伙,目光中闪过了一抹欣慰。

“先让他们陪老陆待会,你先跟我来,你先把你们计划给我说一说……”

看了看已经泪流满面的几个家伙,莫灵均点了点头,带着还能控制住情绪的几个人跟随着折云谷的脚步离开大帐,进入旁边另外一个军帐。

很快,折云谷随行的卫士拿出了地图,莫灵均开始给折云谷以及折云谷带来的几个军校讲解出发之前郭戎的安排。

“折帅,大致就是这样的。”

折云谷点了点头,将手放在了地图之上,一边比划一边说道。

“四月初五之前穿越兴安岭,进入韦氏人的领地,……沿着啜涅河一路前行,四月二十五之前兵临延津州……,然后……但是要在延津州至少留下六千骑兵。”

复述完了郭戎布置的任务之后,折云谷开始自顾自的报出了地图之上一个又一个地名。

“平州!”

“白狼山!”

“辽西走廊!”

“柳城!”

“延津州!”

说到最后,折云谷的目光却从越过了大半个辽东,直接锁定在了一个地点上,然后微微的眯起眼睛。

“大行城!”

“国内城!”

说完这两个地名之后,折云谷整个人的气质似乎陡然一变,整个人似乎从一个军中悍将变成了一位面容和善的老人。

说着,折云谷笑着摇了摇头,发出了一声叹息。

“郭戎这小子的心很大啊!”

心很大?

郭戎?

折云谷,没头没脑,没边没际,没头没尾的这句叹息让在场绝大部分将校一阵的恍忽,然而莫灵均却隐隐的从折云谷点出的地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看到莫灵均眼神的变化,折云谷呵呵一笑。

“小莫有想法了?”

“有了一个猜测。”

“说说看。”

“大将军不会已经对渤海国……”

“说说你的理由!”

“大将军明确制定的屯兵地点只有三处,第一,大行城,第二国内城,第三延津州。”

“大行城差不多是辽东的中心,同时还连接了好几条河流,那是大将军在辽东和新罗的后勤和中转中枢,也算是在战事水师的港口。”

“嗯,不错,继续说就好。”

“至于延津州和国内城,原本我以为大将军是担心有溃军逃散,但是刚才经过折帅提点,我发现,延津州和国内城同时出兵的话,六千步卒和六千骑兵配合,可以将借机入寇辽东的渤海国兵马彻底封死……”

“啪!啪!啪!”

没等莫灵均说完,折云谷的掌声就已经响起,伴随着掌声的还有折云谷的称赞。

“不错,不错,真的不错,如果我没记错,从长缨军成军开始,你就一直独立领军了吧。”

“是!”

“能看出这些东西,没有辜负郭戎这么多年对你培养啊,好好干下去吧,如果我没猜错,郭戎西征河西的时候,你大概就是配合郭戎主攻方向偏师的主帅。”

“折帅……”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觉得……”

折云谷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名卫兵突然冲入了折云谷和莫灵均等人所在的军帐之内。

“大帅,莫中郎,陆帅请二位过去。”

听到卫兵的用词,折云谷、莫灵均一怔,接着莫灵均的脸上呈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狂喜。

“义父这是……”

然而,话还没有说完,当某莫灵均的目光扫到折云谷脸上的时候,看到的是死灰一片。

这一刻,莫灵均心中咯噔一下,一个曾经听过的词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回光返照。

作为被陆康收养的孤儿中最大的几人之一,莫灵均比其他兄弟们有着更大的责任感,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之下,话语不算太多的莫灵均尽可能的将自己做到最好。

事实上,莫灵均的表现也确实优秀,眼界、谋略、指挥、判断、心智无一不是超出寻常。

在实战之中,无论是辅助李愬完成雪夜袭郓州时候的干练,横扫漠北时候的果决,青州突袭四战四捷,汴州决战时候的外线突破,莫灵均都自己的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莫灵均曾经认为自己很坚强,认为自己很成熟,认为自己可以面对一切。

然而,当回光返照真的出现在自己脑海中的时候,积攒了许久的情感在一瞬间爆发,泪水如泉一般涌出。

这一刻他忘记了郭戎,忘记了折云谷,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记了责任,忘记了世间的一切。

泪水流出的下一刻,莫灵均不顾一切,任何停顿的直接冲出了军帐,冲入了漫天的大雪之中。

接受了雪花的洗礼之后,冲入了陆康所在的大帐之中,两步冲到了陆康的病榻之前。

跪倒在了被德刚和王铮搀扶之下已经微微起身的陆康身前,眼中,脸上被泪水覆盖。

莫灵均莫灵均心领深处最为坚固的那道堤坝似乎在一瞬间土崩瓦解。

这一刻,莫灵均想要说话,但是此时此刻,他的喉咙如同被什么东西堵住,一句话都无法吐出。

这一刻,跪在陆康病榻之前的莫灵均再也没有了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气息,如同一个孩子不愿意离开父亲一样,抱着陆康嚎啕大哭。

而陆康则面带笑容,用一种溺爱的目光看着跪倒在自己面前的莫灵均,轻轻的将莫灵均拂在自己身上的脸抬起。

“孩子,不要悲伤,你一直做的很好,你们一直做的很好,看到你,看到你们,我似乎看到了我和兄弟们年轻时候的样子!”

说着,陆康缓缓的抬起了头颅,眼睛似乎看到了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还有白雪皑皑的雪山……

“那时候的我们是何等的风华,何等的豪情,我们的理想是为大唐打出一个无边无际的疆域……咳咳咳……”

“我想过,可能会荣归故里,我想过,可能会战死沙场,但是,我没有想到,我的兄弟们,我的袍泽们,我的部属们,我的将军全部战死,而我却活了下来。

活着的我,我成为了最后一个活着的北庭兵,没错,我成为了北庭军最后一个,逃兵。”

整个大帐之内静悄悄的,只有陆康的声音在大帐之内回荡。

“我想过太多次死,但是,大都护(杨袭古,最后一任北庭大都护,就是《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中最后的那位白发将军,庭州失陷之后带领最后两千北庭军出击)的最后一个任务我还没有完成。”

“王铮,帮我把你右手边盒子打开。”

在场所有被陆康收养的孤儿,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了陆康卧榻边那个看起来很简陋的箱子。

儿时的记忆还都在,他们都知道,干爹从来没有在乎过什么,但是唯独这个看起来破破烂烂的盒子。

然而,没有人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

很快,困扰了孤儿们十几年的问题有了答桉。

一柄唐军中高级将领常用的佩剑,一面残破的、镶着红边的黑色旗子出现在了王铮的手中,然后被王铮放在了陆康的双腿之上。

陆康轻轻的抚摸着这面旗子,就好像这是世间的无价之宝。

“大都护把这些交给了我,也把北庭军最后的希望交给了我!

大都护让我挥舞着这柄剑随着大唐的大军重新杀回西域,将这一面属于北庭的旗帜重新在庭州的城头飘扬。

大都护战死了,兄弟们战死了,而我活了下来,苟延残喘,苟且偷生,如同蝼蚁、硕鼠一般卑微的活了下来。

曾经的我看不到希望,

曾经的我以为永远也无法实现大都护最后的嘱托,

但是,天不亡我,天佑我大唐!

人这一辈子吧!

能有一次为大唐燃烧自己的机会,很值得了!

当年的时候,就连燃烧的机会都不曾拥有。

我也就走到这里了,

现在,我把这些交给你,

孩子,

带着我和兄弟们的梦,

带着大都护的嘱托,

继续走下去吧!”

“大唐万胜!北庭军万胜!”

用最后的一丝气力,发出了最后一声呼喊之后,陆康那高大的身体重重的跌落了下去。

元和五年,三月二十四,前大唐北庭都护府陪戎校尉陆康,卒,七十三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