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432章 染血的陈仓

卑沙城一战,利用叛军本身的混乱,六千唐军在夜间进行了大面积的穿插和渗透,借助夜间并不太大的风,实现了火烧连营。

在短短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之内,连绵十几里的叛军营地几乎全部被点燃,占地面积空前庞大的营地彻底陷入了混乱之中。

面对这样的局面,负责统合几十万人马的前平卢镇将第五轮同样是一脸懵逼,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第五轮这原本唐军将领极高的军事素养和判断能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面对未知的敌人、混乱的战况以及火烧连营的局面,第五轮首先严令各部人马就地死守营地,严禁随意走动,

同时,第五轮将手中仅有的一万多精锐派出,在监督命令执行的同时,负责灭火并肃清渗透进来的唐军。

这一系列措施,虽然无法挽回现有的损失,但是却使得前期已经完成渗透的小队难以再浑水摸鱼。

对此郭戎和李愬见好就收,在天亮之前,撤回了海边,引诱对方出击无果之后,刷领船队返程。

随着天色变亮,再加上唐军的撤离,叛军方面渐渐从混乱中解脱了出来,而看着陆续统计出的损失,第五轮是脸色铁青。

数千人死于渗透之后的偷袭,超过三万人死于大火和大火导致的混乱和踩踏之中,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相比较这些人员上的损失,物资上的损失更让第五轮难以接受,李师道费尽心思为叛军筹集的粮草被焚毁五成以上。

第五轮很清楚,导致这一系列突变就是对方刚刚抵达的船队,但是第五轮对于这些游荡在海面上的巨舰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人员的损失第五轮不在乎,但是粮草的损失却让自己伤筋动骨,再三思索,自己没有更好的办法防止对方偷袭之后,第五轮果断的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紧接着剩余二十多万人的大军在五天的时间里后撤百里,从沙卑城一直扯到了积利州才彻底停下了脚步。

对于郭戎和李愬而言,第五轮撤军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毕竟打不过,又防不住,撤退只能成为最后的选择。

只不过,这撤退的速度确实超出了郭戎的预期,原本郭戎和李愬还试图进行偷袭,但是看到第五轮亲率精锐压阵之后,两人果断放弃了偷袭的想法。

两天之内,几轮交战,第五轮非但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损失惨重,但是郭戎对于这位前平卢的镇将却不敢有丝毫的轻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五轮的命令并没有什么失当,第五轮手中的这支兵马实在太烂了。

也就是碰上一个作风稳健的第五轮,但凡换成一个贪功冒进或者不善于处理混乱局面的将领,这一切恐怕就是直接崩盘的局面。

说实话,曾经,郭戎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个叫做第五轮的人,可见贞观、开元到底为大唐积攒了何等的底蕴。

第五轮所统辖的叛军大踏步后退,郭戎和李愬所指挥的兵马也没有进行任何追击。

虽然没有沟通,更没有协商,但是双方很默契的将卑沙城到积利州之间近百里的地域预留了出来,成为了事实上的缓冲区。

双方战斗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无论第五轮还是郭戎和李愬都清楚,这只是在双方都无力消灭对手之下的一种妥协。

双方都需要利用这样的一段时间重新积蓄力量。

面对连续的失利,第五轮是痛定思痛。

明明人数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战场上狼狈不堪,繁杂的构成,混乱的体系,低下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使得第五轮再也无法忍受。

吃了大亏的第五轮,已经下定决心从混杂的几十万兵马当中精选出几万人,按照大唐战兵的标准进行训练。

与此同时,郭戎率部从海上发动的袭击也让第五轮感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巨大威胁。

第五轮不擅长海战,但是他不是傻子,陆地上的战兵对来自海上的威胁是真的有心无力。

第五轮得出了结论,能遏制水师的同样也只能是水师。

曾经,自家老板手下也有一支整个大唐范围内最强大的水师,然而昔日强大胶东水师已经烟消云散。

虽然李师道借助从即墨偷到的海船技巧,依托岛国已经重新开始打造水师,但是谁都知道船不是一天能造成的,水师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具备和朝廷这支水师对抗的实力。

所以,面对来自海洋的威胁,第五轮只能依靠自己。

苦思冥想没有任何办法能威胁对方之后,第五轮选择了一个最笨,但是也最有效果的办法。

随着大军返回,遴选出了整训的兵马之后,第五轮下令在沿海的地域彷照长城边墙,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相应的烽燧堡。

另一个方面,随着对方撤兵,战事告一段落,郭戎没有继续在卑沙城停留,而是率领部分船队返回胶东。

毕竟,郭戎这一次来到辽东利用的是汴州决战之后各路兵马补充和修整的时间。

当然,在离开之前郭戎和李愬已经有了妥善的应对。

虽然在正面战场和侧翼偷袭的战斗中大获全胜,但是,李愬和郭戎很清楚这胜利的侥幸之处。

对方军队的成分之复杂,结构之混乱让人叹为观止,但是第五轮本人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以第五轮毫不犹豫下令主动后撤的表现,两人不相信第五轮没有后招。

有可能是整顿军纪,有可能是统一部署,有可能整编军队,甚至可能另外组建新军……

无论使用了哪一种方式,都可以极大的提到对方的战斗力,以第五轮麾下占据绝对优势的兵力数量,等到下次见面的时候,战斗将更加的残酷。

等到那时候,如果还想凭借两三万战兵就能和第五轮对抗就纯属白日做梦了。

所以,在郭戎离开之后,“北洋”、“即墨”两支水师将全力开动,日夜不停的从胶东运送物资、粮草和人口。

根据郭戎和李愬的计划,利用冬季严寒不利用激战的时间,至少向辽东半岛运送十万百姓,使得辽东半岛之上唐人的数量超过十五万,兵员的数量至少达到五万,再加上水师的协助,可以独立抵御开春之后敌军的全力进攻。

作为防御第五轮进攻的配套措施,郭戎和李愬已经决定利用不利于战斗的这段时间重建辽东半岛的防御体系。

首先,以李愬所属的兵马为核心,将原本河北军、辽东军、于谦所属的侦察兵分队统一整编到金州卫。

在卑沙城的东北方向的黑山设立营寨,在黑山寨东南方向建立一座比卑沙城略小的延伸到海边的新城。

以靠北的黑山寨和卑沙、金州两座城池组成三才阵互为犄角,构成金州卫主要的防御体系。

同时,扩建金州卫之南的青泥浦,和隔海相望的登州港、威海卫作为“北洋”水师的母港之一。

日后,青泥浦、登州港、威海卫、金州卫再加上“北洋”水师,将构成整个辽东-胶东为主的大唐北部海防体系的核心。

第五轮撤军的第五天,郭戎离开卑沙城的第四天,强烈的西北风袭来,原本就已经降低到冰点以下的气温进一步降低,辽东大地上最寒冷的冬天彻底到来。

从元和四年春天开始了辽东战事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

只不过,郭戎却顾不上辽东的温度,因为从卑沙城返回之后,郭戎又开始了一路的狂奔。

辽东方向很重要,但是中原才是真正能决定大唐命运的最核心地带。

朱寨、代村,两场胜利是压倒性的,这几乎就定下了整个山东乃至整个河北的未来。

教员曾经赋诗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但是,这一次,上至皇帝李纯,中至郭戎等一系列实际指挥战斗的将军,下至参与了血战的各路兵马,所有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在决战后进行休整,而不是立刻挥师北上。

战兵的损耗需要补充,士卒的配备需要进行休息,各部兵马需要进行补充和整编,朝廷在决战中大获全胜的消息需要尽心发酵……

对于将军和士卒来说,休整是必须的,但是李纯惊人也没有任何催促的意思就多多少少让郭戎感觉意外了。

事实上,李纯不仅没有催促郭戎北上,甚至对于郭戎借助大军休整的机会前往辽东都没有反对,只是要求郭戎不要在辽东耽误太长的时间,不要耽误了中原这边对河北的战事。

对于皇帝如此的善解人意,郭戎和其他将领们更是乐见其成。

也正是有了李纯的首肯,这才有了郭戎秘密的辽东之行,才有了郭戎和李愬约定的东海道……

毕竟,郭戎并没有把太上皇的教导还给太上皇。

事实上,关于自己和李纯的关系,郭戎已经思索了很久,提出制臣、侍臣概念,引入代议制和内阁制就是郭戎深思熟虑的做法。

虽然现在他和李纯的关系良好,虽然他和李纯的配合很默契,虽然李纯对于他的观点和看法非常重视,但是李纯毕竟是皇帝,将现有良好的关系维持下去没有任何坏处。

不告而行,结交边镇可都是大忌,虽然李纯现在未必会做什么,但是这么大的隐患郭戎还是不敢贸然为之。

匆匆离去,匆匆而还,郭戎返回汴州的第二天,一整队来自长安的信使也抵达了汴州。

李纯私人的书信,李纯公开的诏书,兵部关于西北战事的战报,中书省和兵部关于中原地区各军整编的批文,以及兵部根据小朝会拟定的后续命令……

一大堆,正式或者非正式的信件百一股脑塞到了郭戎的手中,而这一大堆文件的抵达也解答了郭戎不少的疑问。

来自兵部的战报,详细的记录了在关中、陇南、陇右地区一个多月的战况,在这段时间,西北的战事只能用惨烈来形容,其规模虽然不如汴州的两场决战,但是惨烈的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正是吐蕃人的疯狂使得李纯和朝中制侍重臣没有催促郭戎北上的主要原因,如果西部的战况真的不利,那么郭戎麾下这支准备北上收复河北的大军就将成为长安最后的希望。

陇西方向,在陇西第一场大雪降临之前,吐蕃人对固原、原州、萧关发动了接近十天疯狂的进攻。

但是,在禁军和朔方军的严密防守之下,吐蕃人的进攻最终没有得逞,萧关以及整个陇山防线稳如泰山。

陇南方向从一开始就郭戎所预估的吐蕃人的主攻方向,所有战前就制定了坚壁清野,节节抵抗,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所在地域的唐人大部分已经被撤离。

在长达近三个月且战且退之中,除却秦州、陇城、上邦等几座孤城,陇南四州已经尽数落入吐蕃人的手中。

与此同时,中路吐蕃军的主力兵临陇南和关中之间唯一碍口大震关之下,开始强弓大震关。

而大震关的守军则在从陈仓道之战后撤入大震关的裴植以及裴植所率领的几千羽林军的支持下坚守。

相比较陇南和陇西,陈仓是战事最为激烈的地方。

昔日,陈仓道北端,利用太上皇和军械,裴植好好的给尼玛巴扎和刘辟上了一课。

不知道是不是陈仓道之战的影响,在进攻陈仓的过程中,尼玛巴扎和刘辟指挥并没有着急攻城。

抵达陈仓之后,进行了简单的试探之后摆开了架势,但是却没有第一时间进攻,而是动员了所有力量疯狂的伐木取材,然后就地打造各种攻城器械,同时等待后续兵马的抵达。

由于此次组成联军中有接近半数是曾经属于唐军的剑南军,这就使得这支队伍打造攻城器械的能力远超一般的吐蕃人。

当抵达陈仓的反唐联军人数达到十万之时,反唐联军在尼玛巴扎和刘辟的联手指挥之下,全军出动,利用已经打造好的攻城器械,开始拔除羽林军之前在陈仓城以西,以南设置的营寨。

花费了接近十天的时间,拔除了所有外围营地之后,反唐联军一边继续打造攻城器械,另一方面开始正式进攻陈仓城。

而陈仓城也迎来了最为血腥最为惨烈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