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骑砍战记 > 第133章 资本家的路数

骑砍战记 第133章 资本家的路数

作者:十二楼月明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9:43 来源:笔趣阁

领地里已经多了五百名老人,这是罗兰从塞伦米斯村带回来的。

安森也已经带队回来,不过他带回的基本都是听说麦香领税收低而前来投奔的无产贫民,基本都是青壮,大概有一百多人。

三先知并没有祸害其它的村庄,反倒是那些无良贵族的超高赋税祸害了不少平民——比如厄米内德的一些骑士,竟然能把粮税收到七成!

只收三成税的麦香领,在他们眼里完全是天堂。若不是因为今年风调雨顺,大概还会有更多人跑来的。

商人们也不再做人口生意了,由于运输公司的存在,很多商人发现了新的外贸机会,纷纷开始跟着运输队跑长途——当人贩子毕竟也不怎么好听,而且他们也发现了,运送人的成本比他们想象中要大。

所以李昂也停下了收购人口的政策,改为了宣传。

运输公司想要完全得到所有商人的认同还需要一定时间,但大多数商人已经在跟随运输队行动了,算是在蹭运输队的顺路保护。

这其实是好事,只要商人们多跟几次,确认了运输队不会监守自盗变身为抢劫犯,他们就会开始考虑成本问题,并渐渐不再自行养活车队。

事实上现在就已经有少数商人把自己的马车和车夫打包卖给长河速运公司了。

整体的发展看起来还算顺利。

如今麦香领已经有了一千两百人,正在大量开垦荒地。

种地这种事领主大人确实是完全不会的——他没种过地,更没种过中世纪的地……

不过,不会种地并不代表就不会搞农业。

只要把农业生产变成资本逻辑,领主大人照样能搞!

潘德大陆的人有时候也和现代人一样,会对各种产能产生误解,经常搞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对比。

比如两个郡,其中一个郡平均亩产一百磅,另一个郡平均亩产两百磅,大家会觉得前者太弱鸡了,简直就是原始社会。

然后纷纷表达后者多么多么先进,应该怎么精耕细作,怎么改良工具……等等。

但实际上,亩产一百磅的那个郡,很可能人均种植面积能达到五十亩。

而亩产两百的郡,可能人均种植面积不到五亩。

如果人口相差不算太大,哪个郡的总产量更高?

后者确实是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但这些技术前者并不见得就不会用,而是用不上。

在这个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一个人耕种五十亩土地,想要精耕细作是不可能的。

只有人均资源贵乏时,才会被迫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人多地少,无奈而为罢了。

领主大人不会种地,无法在短时间里让领地提高单产水平。

但他现在手里有了大量粮食种子,领地周边又有无数的无主荒地,地多人少的局面下,领主大人却可以用大面积耕种的方式,提高整体的总产量。

所以,李昂的逻辑就是,大量种植,用面积把产量堆出来!

而且罗兰带回来的那些老人和安森带回来的赤贫者,全都是经验丰富的农民,他们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干活。

领主大人只需要给他们提供种子、工具和荒地就行了。

其实连工具都只提供了原材料,领地里有木匠有铁匠,不少老人也会点技术活儿,很多农具都会做。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老人在现代人眼中并不老——大部分只有五十来岁。

但在这个年代,这确实就算是半截身子埋进土里了。

李昂并没有再次为这些新来的人分配股份——股份分得多了,就不值钱了。

他用了另一种方式。

为了避免产生不公平,也为了提高效率,领主大人颁布了一项罕见的政策。

或者说,是这里的人们压根就没见过的政策,‘小组责任制’。

简单来说,就是按同样的比例,将几个年轻人和几个老人分为一组,大体上做到年龄结构基本相同。

分组之后,每组都有六个青壮,四个老人,其中两个老人还是女性。

这一组算是一个基本生产单元,所有生产都以组为单位,不以个人来计量。

这当然是一种中短期策略,主要也是为了应对现在除了孤寡老人就是单身汉的局面。

青壮们可以负责各种力气活。

而老人为年轻人传授工作经验,并承担起那些相对轻松但需要耐心的细碎活儿,比如挑选种子、编制绳索之类的。

这样老老少少的结成一组,共同耕种土地,税收也将按组征收。

这当然是为了互补,也是为了妥善的把所有劳动力都用起来,以提高整体效率。

这个政策很快使得麦香领成了一个人口年龄结构看起来相对正常的地方。

潘德大陆对老年人其实一直都不怎么尊重——主要原因当然是老人年迈体弱,无法负担高强度的劳动。

事实上即便到了现代,很多地方也依然如此……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对工作的评估方式过于初级。

贵族们只会看到表面的东西——当然,大多数没水平的资本家也是。

比如征召士兵只能是年轻人,干苦力只能是年轻人,也只有年轻人能一直加班加点的重复劳动,而老年人的消耗却并不比年轻人少太多。

但这都是表面现象……

看不到的地方是,老人拥有的经验可以避免踩坑,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事实上大多数行业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员工都能顶十个生瓜蛋子。

可问题就在于,这些经验是看不到的,很难做纯粹的量化评估。

因为,任何工作都是需要设计和规划的。

而‘设计’和‘规划’,却无法被评估到。

打个比方,就像种地——要种些什么、用什么方式、用哪些工具、分几个阶段、怎么施肥、怎么防虫害,这些都属于设计规划,是靠经验和知识的。而用锄头挖地之类的过程才是具体执行,这需要体力。

就算是下苦力,比如抗麻袋。用什么方式抗、能不能使用工具、用什么工具、走什么路线,这都是设计与规划,抗运的过程才是具体执行。

这种广义上的设计与规划通常是看不到的,也无法评估其实际作用,毕竟贵族和官僚通常是不会考虑具体事务的。

贵族们只能看到代表具体执行那些东西——谁看起来更壮,谁能加班,谁更听话,谁要求得更少。

然后,他们会用单体目标量化的逻辑,评估每个人的产出。

毕竟这个年代种地大多数时候是个人劳动,团队配合几乎不存在。

而如果以单体目标量化,老人的劣势就更明显了——因为体力不行,在具体实施的执行过程里跟不上。

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在评估一个贵族领地时,看的都是这个领地有多少青壮……老人基本会被视为累赘。

即便是现代,大部分资本家也总是只想要年轻力壮能长期加班的年轻人,稍有岁数熬不起的老家伙都会被抛弃。

但老人的经验配合青壮的体力,这才是最靠谱的工作方式,也是细分化工作内容以及团队配合的基本意义。

只不过,即便到了现代,仍然有大量傻里吧唧的公司认识不到这个最基础的道理——尤其是某些互联网公司。

领主大人的小组责任制很快被全面接受了——这实际上是个强制政策,不合群的就分不到土地,必须接受。

年轻人们或许不理解,但他们谁都不敢有怨言,毕竟这里领主大人就是天,他说了算。

但很快,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政策就起到了作用。

那些自称‘没几年好活’的老家伙们,用极快的速度让麦香领全面动了起来。

并不是他们自己干活有多麻利,而是因为他们能让年轻人不走弯路。

这些老家伙确实没想到麦香领会有这么好的待遇,有饭吃,有事做,并且是将他们与青壮完全对等看待,所以他们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热情。

当你真正表现出了对人的尊重时,人自然会回报你——尤其是原本陷入绝境的人。

再加上摩根和罗兰爵士在将他们迁过来时,就种下了一份善的种子。

如今这份善良得到了传递。

老人们几乎是废寝忘食的投入到麦香领的建设中,他们不仅在不遗余力的指点晚辈做事的方法,甚至在主动的抢活儿干。

这使得青壮们也不得不加班加点的干活——总不能一组里边大家都在干活,自己却什么也不干吧?

丢不起这个人啊!

而且很可能会挨揍的……这可是一个组共同的利益!

见领地里全员动了起来,李昂再度下令,每一组耕种的地必须连在一起形成农庄,但是开垦量没有上限——反正从麦香领到白鹿堡之间全是荒地,你们自己去圈地就行!

只有一条——领了种子就必须种,种子用量和土地不符的,将全员被逐出麦香领。

这种自由垦荒政策需要大量的基层管理人员,为了管理这些生产小组,领主大人将所有的士官用了起来。

领地里有一百来名士官,他们甚至还学了点文化。

李昂将所有农民分配到了士官们手上,每个士官分一组。

这些士官都将得到一个农庄,并且作为手下领民的领导者。

而四个高级士官将成为中层管理者——狗蛋埃里克去管理运输队了,领地里只有四个高级士官。

但他们之间全都没有主从或雇佣关系,而是企业性质的管理层与员工关系——也就是说,领主大人建了四个农业部门,每个部门有二十几个生产小组。

这百来名士官对领主大人的忠诚是无可置疑的,甚至可以说每个穿着狮鹫纹章链甲罩袍的士兵看领主大人都跟看亲爹一样,李昂随便说个什么他们都会执行到底——他们有股份。

给核心员工配股,让他们管理普通员工,这是现代企业的常规做法。

这种操作看起来也很符合这个年代的分封逻辑,就像是为几名骑士分封了领民和领地,然后骑士让自己的侍从各自管理一些农夫。

正是因为看起来差不多,所以很容易被接受。

毕竟那些难以理解的操作方式也并不适用与这个年代。

但这套操作的实际逻辑与分封制完全不一样,士官们对领民只有管理权,没有控制权。

那些士官也不是田产的主人,他们自己也是领民,必要的时候他们也是要种地的。

当然,收税的时候也是他们出面,但全都会收到领主大人的库房里。

李昂并不打算将核心领地的土地分封出去,麦香领一带他要维持统一的管理。

毕竟潘德大陆通行的骑士分封逻辑是,一旦将领地封了出去,那么即便是上级领主,也无权管理手下骑士领地里的事情。

也就是完全的授权。

这是潘德大陆的骑士文化造成的——骑士们就是武力,大领主需要通过拉拢骑士来垄断武力,骑士在领地中的权力本就被拔得很高。

而潘德王国建立后,各个骑士团的诞生,使得骑士们有了除领主以外的新靠山。

最初的骑士团更像是一种联盟,一种同属于骑士阶层,并且有着共同信仰的武士联盟。

由于有共同的信仰,在这种联盟下,骑士们会抛却上级领主之间的斗争,相互合作,提升整个阶层的地位。

这就会造成贵族领主和骑士团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不允许任何骑士团进入贵族领地这种大陆通行的政策,也是出于大领主们与各骑士团之间的矛盾。

这是武力垄断造成的矛盾。

高位贵族想垄断武力,但骑士团这种武力团伙却并不一定愿意听话,因为他们可能有不同的信仰,而且说不定里面有一半的成员支持政敌。

那么贵族们自然就很不放心,毕竟骑士团内部势力增大,从武力走向政治,压倒高位贵族的情况也曾经有过。

所以骑士团的建立都是被严格限制的,也是一直被各个国家严格管控的。

于是,为了笼络住手下的骑士,贵族领主们逐渐放权,让骑士们品尝到属于贵族阶层的权力,以特权来抵消骑士们对信仰或爱好的倾向性。

这种放权,就使得骑士领成为了完全的独立领地,骑士们渐渐成了自己领地里的土皇帝,并且形成了法理,骑士也切切实实的成为了真正的贵族。

土皇帝一般的特权确实很诱人,从这以后,就很少会有骑士背弃贵族。如果骑士团和自家领主之间发生矛盾,大部分骑士也会选择服从于自家领主。

这种土皇帝模式很容易催生一些邪恶的事情,比如残暴的虐待、压榨平民;比如各种奸淫掳掠;比如雷尼尔那种烧毁劫掠自家村子的混账事。

所以李昂并不愿意分封麦香领的土地,免得出现一个地方两个世界这种破事。

与其等到造成不良后果之后再去弥补,还不如一开始就别开这个口子。

除非是弗来彻那种不在核心领地旁边的飞地,那确实需要骑士独立管理。

分配人员的事情并没有耽误太多时间,大家都很配合。

随后,以每个‘部门’和‘生产组’为单位,领主大人开启了内部竞争模式。

作为潘德大陆着名无良资本家,领主大人直接将开垦土地的事儿搞成了销售团队一般的量化竞争……

北极星指标,也就是核心指标,当然是每季的有效盈收……

但目前的短期指标,是垦荒面积。

由于目前几乎所有领民都是无产者,因此领主大人还第一时间开启了助农贷。

这不是贷款,而是借贷粮食和种子。

也就是让每个生产组按户登记,每天到库房领取粮食与种子,并且记账,但收获后是要连本还上的。

简单来说,这就是成本消耗。

毕竟核心指标是有效盈收,而不是总产量——扣除了所有成本的才算盈收。

四个部门,排行第一的,管理层分红翻倍,领民们只需要交三成税,并且免还助农贷。

排行末尾的部门,管理层分红没了,领民得抽四成税,而且要连本带利(双倍)还助农贷。

小组之间也有竞争,排名前三的小组,负责管理的士官会得到等同于斩将夺旗的重奖,领民可以被授予麦香国际的股份!

至于成绩最差的几个组……全组领取‘懒汉’牌子,挂在他们的农庄。组长暂时失去作为士官的所有福利,组内成员将在农闲时负责领地里的各种苦力活,直到今后用表现洗刷耻辱。

积极性这不就调动起来了么……

而且领主大人用这种方式轻而易举的掩盖了他的核心目的——所有田地实质性的主人依然是李昂自己,他并没有把农庄授予任何人,只是让他们耕种并且获得土地的产出。

资本家嘛……怎么会把生产资料直接交给员工呢?

整个领地里,只有最开始那八百亩土地是完全属于最早的那一批成员,有地契那种。

这是给老员工的福利——这些老员工,就是如今的士官们。

也就是梅腾海姆人、弩手们、以及第一批领民中的大部分,人数一百出头。

作为初创成员,这些人跟随他经历了不少危险,自然也得有不同的待遇。

李昂可不打算搞什么大锅饭,虽然他现在在领地里声望够高,搞出个公社模式估计也行得通,但大锅饭不适合将来的发展,所以他用了商业化模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