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摆皇 > 第三十四章 天子之道

摆皇 第三十四章 天子之道

作者:骡子不吃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6:20:47 来源:笔趣阁

茫茫原野,黄草萋萋。

山西官员辰时初刻就到行营外候着,能得陛下召见,他们觉得脸上有光。

行宫外摆好桌椅,糕点果品都摆在桌子上,官员们正襟危坐,等待陛下驾临。

朱翊钧还是身穿布衣,迈步出行宫,官员们站起来,他摆了摆手:“今天不是召对,都坐下吧。”

“陛下,您先坐。”庞尚鹏笑着说,皇帝虽穿布衣,皇帝就是皇帝,又上下尊卑之分。

“南巡回京,咱就是想和你们聊一聊,今天没有君臣,不必讲虚礼,今年山西灾情,多亏诸位臣工辛劳,现在百姓秋收,今年总算挺过来,百姓们会记住你们,咱也会记住你们。”

“多谢圣上褒奖,微臣等不敢领功。”庞尚鹏带头说道。

“哎,坐下,坐下,你们总站起来,还怎么聊…。”

官员们听到他的话,都哈哈笑起来,瞬间拉近彼此关系。

“咱大明的疆域辽阔,两京、一十三省、一百四十个府、一百九十多个州、一千一百三十八个县,朕就是长八条腿,也走不遍这大明每个县。”

众人又是一笑。

“很多人见过朕,也有很多人没见过朕,有些人咱只识其字,不见其人,就比如巡抚庞尚鹏,朕就没有见过他。”庞尚鹏这时站起来,朱翊钧也站起来,走过去轻轻拍了他的肩膀,表示他坐下:“他在福建任上很有政绩,所以山西有灾情,朕就第一个想到他,山西百姓敦厚、质朴,就算有灾情他们也没有闹,可是朝廷不能不管。”

“这历朝历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造反?”

“就是因为没有吃的,他们活不下去。”

“没有住的,他们可以在路边对付,没有吃的,人就活不下去,就不得不以身犯险!”

“官府不止要替朝廷收赋税,还要秉公办案,更要优抚百姓,人家都叫官员为父母官,可有父母见到自己的子侄吃不饱,穿不暖,不管不顾的?”

“这就是朝廷处理山西前官员的原因,省、府、州、县各官员,要治理好地方,也要治理好百姓,《荀子.哀公》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水就是百姓,这舟就是官府和朝廷,地方官治理好地方百姓,朝廷自会提拔重用,反之,地方官如若鱼肉百姓,朝廷也会严惩!”

众官员这才知道,陛下虽年轻,可是心里都清楚,话说的滴水不漏,给人恩泽,又给人威严,半年前山西官场地震,让人找不出一点错处。

“府官、县官很多都没见过朕,为大明江山辛勤劳作一辈子,连皇帝一面都见过,这该多冤!所以你们要治理地方,为朝廷负责,为百姓负责,朕也知道你们忙,这不,朕就过来看看你们。”

众官员感动,心里又舒服,圣天子就是圣天子,给人一种如沐春风感。

“朝中官员劝解朕不要见地方官员,他们认为皇帝越深藏不漏,地方官员就越感神秘,就越畏惧,见多了也就如同常人一样,这不,朕着布衣,如百姓一般无二。”

“靠着天子这股神秘,震慑地方官员,这不过是皇帝治理国家的术,朝中官员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朕认为术不足用,要治理好这大明江山,还是要光明正大的道!”

“皇帝驭下之术,不如堂堂正正的天子之道!朕治天下要以道,而非术。”

“陛下圣明!”

众官员也口称圣明。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可是诸位臣工不要忘了,天之将黑,其明尤烈,朕与诸位臣工要居安思危,这江山就如同女人,要细心呵护,要是我们稍有松怠,这江山可就归了别人,朕与诸位臣工,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后世史书,板子首先打在朕这里,诸位臣工也跑不了!”

“臣等,谨遵圣训!”

“这次山西灾情被你们安抚的很好,有功必赏。”

“大同知府魏允贞!”

魏允贞站起来,向前走两步立在中间拜道:“臣在!”

“大同灾情最重,你为官清廉,在大同任上不带一个家眷,带领各县官帮助百姓耕种,今年大同收成如往年一样,实有大功一件。”

“有功朕不吝赏赐,御赐斗牛服一件,赏:黄金六十六两、白银三百三十两,官升一品。”

魏允贞感动的眼泪在眼圈打转,跪倒叩头:“臣,谢陛下隆恩,惟有忠君报国,不负圣上之恩。”

“起来吧,有功必赏,这些都是你魏允贞应得的。”

“谢陛下!”

“朕说了,有功必赏,来啊!”

提前准备好的赏赐,内侍太监端着托盘,黄金、白银、白糖、绫罗绸缎、珠宝、东珠等,按照品级多寡分配。

朱翊钧亲自端着托盘,把赏赐交到庞尚鹏手里:“庞先生,山西这次多亏你。”

“谢陛下隆恩!”庞尚鹏眼泪从眼角流下来,这次圣天子不止召见山西众官员,还给这么多赏赐,这是陛下对山西官员的肯定。

“这见也见了,赏也赏了,今天中午你们就在朕的行宫吃午饭,朕还想要和你们喝两杯,不知诸位臣工愿意否?”

“臣等愿意!”

“臣等愿意!”

“好!江南的丝绸,山西的醋,吃面不吃醋,皇帝也会哭,朕到了山西,就要尝一尝今年麦子做的面,也要尝一尝山西的醋,今天中午咱们就吃面,保准是你们没吃过的。”

“哈哈……”

说是官员们吃过的,其实就是油泼面,自从大明有辣椒后,还是在宫廷当花养起来,今年在皇庄才开始大量种植,乾隆白菜、慈禧各种小吃,这油泼面也算万历油泼面。

朱翊钧这里的油泼面正常放辣椒,官员们的油泼面,辣椒放的少,主要有些人没吃过辣椒。

官员们吃的也很满意,主食油泼面,菜品也不少,主要是喝酒,在御前官员们也放不开,能和陛下一起喝酒,这也是天大的恩赐。

不止山西百姓感谢圣天子的恩德,山西官员也被圣天子大度、恩情感动,不止有赏赐,还肯定了他们工作。

傍晚酉时,朱翊钧再次召见山西巡抚庞尚鹏,在行宫外庞尚鹏等待觐见。

朱翊钧没有等他进行宫,而是出来见他:“你可知朕为何再次召见你?”

“臣不知,不敢揣测上意。”

“今个白天,有很多话朕没有说,你给朝廷上的奏疏,朕也都看了,你请恢复九边盐政,被朕留中不发,朕有些话还真要和你说一说。”

天色渐黑,朱翊钧在前面走,庞尚鹏在后面小心翼翼跟着,两边有内侍、近卫军护卫着。

“你可知山西、大同、宣府有多少兵?”

“臣不知。”

“在册二十二万多,宣府八万七千,大同八万五千,山西镇五万五千,这三镇在册兵丁就有二十二万七千人,具体有多少兵丁,这只能是一笔糊涂账,正统年间英宗到宣府、大同巡查在册兵丁还有兵器、粮草,土木堡之事这你也知,有些事大家都知,可是不能说出来。”

庞尚鹏明白了,为何陛下把他清理九边屯盐的奏疏留中,这里牵扯的事情太多,光三镇就二十二万人,九边加起来六十多万兵丁,要是继续清理九边屯盐,很容易激起边将勾结草原各部进京,搞不好还容易兵变。

“大明这户人家,目前还是要分锅吃饭,把你放在山西,一是赈灾安稳地方,另一个就是敲打山西边将,之所以不召见宣大总督郑洛,就是不见比见好,见他就要生变,他或许为朝廷实心用事,可他上面还有兵部、内阁,京里这么多官员都要打点,不然御史言官不会绕过他。”

“朕南巡不能管事,朕想管,可是不能管,当皇帝要忍常人不能忍,这大明江山千斤重担压在朕的身上,夜里睡觉呼吸都是困难的。”

“北方各地百姓没有白银交赋税,被官府、官吏盘剥,朕见过不少,这次本想免掉山西百姓一年赋税,可是张嘴容易,山西官员还不恨死朕,知县一年不贪的常例银就有三千两,富裕一些的县,一年能拿两、三万两,这些朕都清楚,现在百姓交赋税,官府火耗能收到三钱,这些都要百姓负担,大部都落入各级官吏手中。”

“朕这次见你,就是压在胸口的气太闷,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皇帝成了聋子、瞎子,这次南巡颇费周折,途中凶险朕也不可对你多说,军户政策已经烂透了!再也不能挽回,清理九边屯盐虽好,嘉靖年间可行,现在已不可行,朝廷一年盐税才一百八十万两,各地盐价少则二钱一斤,多则三、四钱一斤,苦了百姓,肥了盐商、官员、士绅,现在还不是动盐的时候。”

“明年春种完,朕会想方设法调你回京,山西交给辛应干,看他能折腾出什么来。”

“陛下!”

庞尚鹏痛哭流涕,原来圣天子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今天上午还赏赐官员,这些人都拿陛下当傻子一样哄骗。

“臣,庞尚鹏愿为陛下肝脑涂地,虽死不辞!”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百里奚七十辅秦穆公,朕不止要重用你,今天给你透漏个话,朕还要重用海瑞,要让他担任都察院左督御史,杀一杀大明官场的不正之风,朕还要御驾亲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朕要消灭俺答的土默特部,只要把俺答土默特部消灭,大明就要废除军户制,全部改成募兵制,清查军户屯田,还田给这些军户,以后他们与大明百姓一样。”

“只要把俺答土默特部消灭,九边屯盐就不再重要,盐商还有盐价就能控制住,这一路要有无数敌人,大明内部的,还有草原外部的,只有战胜这些,大明才能恢复永乐时期的辉煌!”

“陛下雄心万丈!微臣愿意辅佐!”

“起来吧,现在朕说的还不算,实不相瞒,现在回京途中,颇有些困难,野心之人太多,你可能也看到《病榻遗言》,有些人不容张居正再坐在首辅的位子上。”

庞尚鹏说道:“戚继光不是这种人,李成梁此人油滑,蓟州、辽东兵马最少五万,臣怕他们进宫请太后懿旨调集军队南下,还好陛下把潞王带上,不然土木堡将会再次上演。”

“陛下让陈太后监国,生母李太后肯定有气,臣也听说李太后偏爱潞王,就算张居正不做,他们这些老乡,也会有所谋划。”

“微臣推断《病榻遗言》散布出来不是张四维就是申时行,张居正从首辅的位子上下来,也就他们两个其中一个接替。”

“如果戚继光和李成梁南下呢?”

“蓟州、辽东才几万兵马,宣府、大同、山西十几万兵马,到时他们把陛下接到山西,讨伐逆贼,大功一件!他们就是在逼张居正及同党动手。”

“难道他们就不怕天下大乱?!”

“他们要的就是天下大乱,唐末节度使割据,称孤道寡,可比总督、巡抚、总兵舒服多。”

“难道他们就不惜朝廷兵马?”

“陛下,人心难测,土木堡他们能坑杀几万士兵,现在到陛下这里,只是又一次轮回,张居正不肯退,他们又着急上,朝廷这几十万兵马,呵呵…。”

庞尚鹏没有说,大明文官看武将如奴才,看士兵更如牛马,死一些也不足为奇。

“微臣妄自揣测,辛应干给张居正的书信,早就在路上,山西官员的信,也正送往京城,他们虽有谋划,不如陛下阳谋,他们也没有猜到,陛下会带人两日行七百里,陛下亲军如天兵一样,都是以一当十的精兵,等辛应干的书信送到京,张居正他们就会取消这次计划。”

“山西地界,蓟州、辽东兵过来算什么?没有两万兵马,也吃不下陛下这三千多精兵,两万人马调动,想要跑到山西,根本做不到。”

庞尚鹏猜到也差不多,朱翊钧带兵到山西,就怕李太后和张居正他们合谋,有太后懿旨,蓟州、辽东军南下勤王,这次在山西光明正大见山西官员,就是要警告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不过他还要小心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的大军,万一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朱翊钧强行让张居正滚蛋,这事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