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摆皇 > 第三十一章 病榻遗言

摆皇 第三十一章 病榻遗言

作者:骡子不吃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6:20:47 来源:笔趣阁

大名府在几百年前也是繁华之地,明初,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大名府城,沧海桑田,原来繁华之地,也变的萧索,就如唐朝国都长安,本是繁华之城,最后也破败起来,在史书上更多的是,就食洛阳。

郑王及郑王世子在行宫外觐见,郑王朱厚烷按照辈分,朱翊钧还要叫他一声叔爷,要叫郑王世子朱载堉叔伯。

不过,君臣名分已定,不论公开还是私人,他们都要叫朱翊钧陛下,尊不尊重他们,看朱翊钧的心情。

“臣,郑王朱厚烷拜见陛下!”

“臣,郑王世子朱载堉拜见陛下!”

“老四,快给郑王,还有世子搬椅子。”

朱翊镠就像一个小童,给郑王还有世子搬椅子。

“这里都没有外人,都是咱们自己家人,聊一聊家常,没有君臣,只有亲戚。”

朱翊钧身着布衣,朱载堉也身着布衣,看来都不喜欢华丽的衣服,落座后,连忙感谢朱翊镠。

自从靖难后,各地藩王都赋闲起来,现在有些藩王也跟着兼并土地,朱翊钧不想管各地藩王的事,郑王世子朱载堉可是算学大家,创造《十二平均律》,又写了不少书,不过历史上他并没有承袭爵位,而是让给叔叔。

郑王朱厚烷辈分高,他虽然没什么能力,可是有朱载堉辅佐他,打理宗人府事物,还是能够做到的,这样把郑王朱厚烷一家迁到京城,郑藩由朱厚炜管理郑藩事物。

“我看看了最近几年各地藩王的奏疏,有些藩地俸禄多年没有发放,就算发放大部分都折钞,现在这大明宝钞和废纸差不多,各地藩王有些生活不错,有些生活贫苦。”

“有些藩王的后辈子嗣,不能上

玉牒,已经快四十岁,还不能成亲,有的奉国中尉、奉国将军,带着家眷乞讨生活,有的宗室子弟在藩地欺男霸女,投献至王府的百姓也不在少数,大明在册耕地越来越少,王府兼并田地,下面的勋贵、官员也有样学样,长此以往,恶名让咱们朱家背负,勋贵、文官、士绅兼并田地最多,他们反而不背负骂名。”

这些事都发生在当前,郑王和世子都很清楚,《宗藩条例》三分本色,七分折钞,各地藩王府都有大量的大明宝钞,这些几乎都是废纸。

“陛下要怎么改?”郑王心里也清楚,召见他肯定与各地藩王有关,不然不会无缘无故召见他。

“重设宗人府,由德高望重的藩王任宗人府宗正令,大明宗室开支一百四十万两,可是各地藩王领取的俸禄都不足,以后各藩王府、宗室的俸禄由宗人府发放。”

“奉国中尉、辅国中尉、镇国中尉这些爵位都取消,宗人府给他们发放安家银、田地,交税如百姓一样,当然,不想取消这些爵位的人,可以到京考校,合格者在宗人府任职,每月领取宗人府发放的俸禄,有藩王封地的省,也要设计宗人司,各地宗人司属宗人府管。”

意思很清楚,以后各地藩王俸禄,不再由各地衙门发放,全部由宗人府管理,玉牒、封爵、俸禄、赏、罚都由宗人府接管。

洪武三年,成立宗人府,永乐以后,宗人府由勋戚掌事,最后由礼部掌管,这属于文官抢权了,现在宗人府名存实亡,各地有藩王的省,每年发放俸禄就是一笔糊涂账,现在朱翊钧要把大明宗室所有事,都交给宗人府管理,不再让文官借着宗室的由头贪污,他们肯定不愿意,不过藩王们肯定愿意,底层宗室们也愿意。

宗人府发放俸禄,以后就不折钞了,全部发放实物,同时宗人府管理各地藩王土地兼并,还有各地藩王、宗室不法行为,以及为藩王伸张正义,如果有藩王被官员欺负,那么由宗人府下如查,藩王有罪治藩王,官员有罪治官员。

玉牒在册两万多人,把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这些有爵位的宗室爵位刨除出去,入各地藩王府名册,那么玉碟宗室人口就要减除八成,就剩四千多宗室,这样就方便管理。

最重要的,就是要依靠宗室做生意,这么多宗室,田地要分、安家费要给,宗人府吸收一部分,其余的就各地开商铺,宗人府就是老朱家的公司,各地藩王都要入股,不给他们甜头,这么多藩王还不闹翻了?

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有刺毛的藩王就多数人弹劾他,轻者凤阳圈禁,重者废藩。

“这事咱还没和朝廷里的官员商量,想必阻力很大,咱想让叔爷担任宗人府宗正令,世子在辅助你。”

“陛下信的过臣,臣定当辅佐陛下。”

能管理宗人府,总比在封地无所事事强,

其实朱翊钧还想在湖广调一位藩王担任宗人府右宗正令,就藩常德府的荣王朱载墐,藩王最多的藩王就是河南、湖广、山西、江西这几个地方。

现在朱翊钧的办法就是,在名册的宗室由宗人府管理,不在名册的宗室,愿意干嘛就干嘛去,科举也行,当商人也行,种地也行,当兵打仗都行。

晚上在行宫内宴请郑王父子二人,平时大明皇帝三菜一汤,或者四菜一汤,今天吃六个菜一汤,又喝了一点酒。

“这个是土豆丝,南洋过来的东西,在皇庄种了一些,可以当饭,又能当菜。”

朱载堉看着黄色的土豆丝,夹了一点尝一尝,感觉味道不错,放下筷子问:“陛下,土豆产量如何?”

“亩产三石左右,同粟比略高,北地产粟每亩两石二斗左右,不过粟可以做粥,百姓缺粮时喝粥,可以充饥,土豆不易储存,而且吃法很少,煮、蒸、烤、或炒菜,土豆与粟都差不多,都是抗旱的作物。”

现在土豆亩产也就五百斤左右,在没有化肥的年代,想要亩产突破一千斤,几乎痴人说梦,不是有农作物就能亩产增加多少斤,还是要靠天吃饭,丰年亩产多,遇到干旱和水灾,有没有收成还未可知。

朱载堉兴趣有些缺,现在大明的百姓生活如何,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很多官员视而不见,朝廷还在维持着脸面。

“不过明年可在辽东种植,土豆可在辽东保存七个月,冬季缺少粮食,土豆可充饥,并非一无是处。”

宴请还没有结束,陈矩就匆忙的进来,手里拿着秘奏,这是张鲸派人送过来的。

王焘贞已经被护送至京城,要是让她回太仓,又搞出白日飞圣的幺蛾子,其实就是绝世而亡。

打开秘奏一看,京城果然出了大事,朱翊钧不露声色的把密奏看一遍,然后放在旁边。

宴请很快结束,郑王愿意担任宗人府宗正令,朱载堉也愿意辅助他父亲处理政务,这事还要明年再说。

他们退下后,朱翊钧也让潞王退下,行宫内就剩陈矩、季伯常二人。

“他们对张居正动手了。”

朱翊钧把秘奏还有《病榻遗言》拿给他们二人看。

具体他也没有看详细,不过大致情况还在预料之中,这次朱翊钧南巡,有些人势必要对张居正发难,毕竟张居正快当了九年内阁首辅,有些人已经看他不顺眼,张居正和他的党羽一直把持朝政,其他人怎么上位?

《病榻遗言》真假不得而知,不过这次张居正有大麻烦,可以肯定,《病榻遗言》是前任内阁首辅高拱所写,从隆庆病重,他与与张居正受顾命,以及隆庆驾崩、朱翊钧继位后,张居正和冯保勾结,陷害高拱,随即被勒令致仕。

《病榻遗言》有真有假,冯保和张居正勾结这是铁的证据,现在朝廷就看大明皇帝如何处理?

陈矩和季伯常都没有说话,他们二人也猜不透圣天子在想什么,要是顺势而为,张居正就要滚下台,要是圣天子不想让张居正滚蛋,那么就要调查一番。

“风雨欲来,满楼风!”

“是申时行还是张四维?你们说一说看?”

陈矩看了看季伯常,现在皇爷问话,又不能不说。

“回皇爷的话,这两位都有可能,又或者还有其他人。”

这件事并不是朱翊钧指示的,而是有人有意而为之,目的也很明确,张居正要垮台,这也是朝廷大部分官员的看法,从冯保到南京,再到李成梁,然后冯保在南京惊惧而亡,没有司礼监的支持,大明万历皇帝砍掉张居正一条胳膊,又处理李成梁,这就是对张居正表达不满。

现在朱翊钧并不想让张居正倒台,不过要抵挡他做出倒行逆施的事出来“命令下去,行宫加强巡逻。”

“是。”

不必多说,二人都懂,这是圣天子在提防。

……

夜,已经深了。

张居正辗转反侧睡不着,睁开眼睛,他感觉这官场就如黑夜一样,深不可测。

进无法进,退无可退,他怎么都没想到,高拱会给他来《病榻遗言》这一手,两万多字的书,就像刀子一般,把他凌迟,他自己死到没什么,可是全家都要跟着他倒霉。

是谁呢?

小皇帝?张四维?还是申时行?又或者其他人?

张居正的敌人很多,从他勾结冯保的一天,他就知道自己的下场不会太好,朝中大臣与内侍宦官勾结,既得罪了皇帝,又得罪了文官,这是大明朝廷的规则,如果打破这种规则,就要接受被反噬的惩处。

冯保已经死去,下一步恐怕就是他,就算小皇帝念旧情,饶过他,恐怕朝中的官员也不会放过他,进献小人每天在陛下耳边说他,早晚也会被算账。

谋反?

戚继光、李成梁听不听他的还不好说,朝中有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如果有谋反的心,家里的儿子就把他绑了,就算李成梁和戚继光听他的,手下的将领跟不跟着还不好说。

如果有谋反的心,各地藩王也不是吃素的,藩王、边军清君侧就是大功一件,到是反而闹成笑话。

只能束手待毙,落得杨廷和这样的下场,或许只能这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