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摆皇 > 第二十四章 盐价贵百倍!!

摆皇 第二十四章 盐价贵百倍!!

作者:骡子不吃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6:20:47 来源:笔趣阁

二十日,驻跸盐山县。

圣天子册封关羽协天大帝,礼部已经通过,并且敕令建造关圣庙,皇帝南巡势必要有百姓围观,很多人都听过皇帝,有些百姓以为皇帝住在天上,又有些人以为皇帝住在云上面,庞大的仪仗队伍,路过盐山县的时候,沿途百姓站在官道两旁围观,有人指指点点,有人议论纷纷,朱翊钧也看到他们,文人一般穿道袍,百姓很多人穿短打衣物,生活条件总的来说还不错。

孩童留着铲清头,有的爬树,也有被大人抱着的,很多百姓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能遇到皇帝南巡,这就是一辈子的幸事。

他们当然见不到朱翊钧,此刻大明皇帝坐在銮驾内,路过县、府都要坐在銮驾内,大明的皇帝身穿戎装骑马,这会让文官们警惕起来,皇帝是不是要御驾亲征?

毕竟大明的皇帝都喜欢御驾亲征,只要领兵打仗,那么皇帝就会掌握一部分军权,当皇帝有军权后,他们文官的日子还能好过吗?一言九鼎的帝王,这不是让文官死吗?

次日,南巡队伍行至柳堡镇,驻跸,常服换戎装,上身金色鱼鳞罩甲、肩部、手臂龙首金甲片、腰佩挂明皇金剑、头戴镀金护法顶香草压缝六瓣镀金盔,身上还藏着燧发手枪。

朱翊钧这身装备,要是拿到后世去卖,最少价值十个亿,明皇金剑是他的御用宝剑,价值都不可估量。

出了县城开始训练,朱翊钧坐在马上下令:“奔袭六十里,两个时辰到柳堡镇。”

近卫军侦查百户所先行,他们负责侦查地形,前锋军队紧随其后,朱翊钧骑马坐镇中军,后面大汉将军保卫辎重粮草。

平原没有山地,旌旗遮天蔽日,尘土飞扬,朱翊钧双腿夹住马腹,身体前倾,放开马的缰绳,让它狂奔飞驰。

骑马六十里,这两个时辰还真有些累,到达柳堡镇的时候,前锋军队已经在此处等候:“杨元!马林,下令让将士们下马休息。”

“是!”

前锋军队搭建营帐,等后续军队到达,就杀十几头毛驴,今天吃驴肉火烧,还能喝驴杂汤。

“你们累不累?”

众士兵大喊不累,这附近就有河,朱翊钧下令:“搭建完帐篷,让士兵们去喝边喂一喂马,也让他们洗一洗澡。”

这次南巡的士兵、锦衣卫、内侍每人每个月加三两银子赏银,这也是朱翊钧接触到马林和杨元的机会。

杨元的父亲杨四畏是嘉靖时期的名将,昌平镇总兵,杨元也是将门之后。

“你们说现在近卫军三千人,能打土默特部多少人?”

大明此时西抚东制,西边优抚俺答,隆庆时期搞出一个封贡,开边市,封俺答为顺义王,东边的土蛮才是察哈尔大汗,现在陛下问俺答的土默特部,难道想和土默特部开战?

“兵士具敢战,可是,草原各部从小长在马背上,实战丰富,现在兵士缺少实战,我军火器有优势,鞑靼训练一名弓箭手要三年时间,我军训练一名鸟铳手有三月足矣!”

听杨元这么说,他还是知兵之人,不过他也没有指挥作战经验,明年初朱翊钧准备突击察哈尔部,先打击察哈尔部的土蛮,俺答的土默特部有些强,把土蛮的察哈尔部逼到东边,这也说明正统大汗打不过俺答。

“没有实战就创造实战,这次南巡反京,我们可以剿匪,北直隶的土匪可以清剿一下,用他们练兵。”

“陛下圣明!”

三千两百近卫军,每个人都配备鸟铳,又有一百门弗朗机炮,十门神武大将军炮。

佛郎机炮射程二里,神武大将军炮射程五里,只要挖掘工事,阵前修建栅栏,挖掘壕沟,设置拒马和木桩等,寻找有利地形,朱翊钧认为三千近卫军还是能战两万蒙古骑兵,大炮、鸟铳这都是用银子造出来的,现在造炮、造鸟铳、制造盔甲、棉甲、马具,已经花费将近一百万两白银。

一个半时辰后,后队才到柳堡镇,伙食兵开始做饭,其他人领着牵着马匹去河边喂马,出京已经行六百里,每天行七十到八十里路,再有二十天就能到南京。

“陛下,明天就能到山东济南府。”

“哦,明天我们到。”

洪武年范县发大水,往东迁移二十里,应该就是后世滨州,朱翊钧想进城微服私访一下。

身穿浅蓝色道袍,头戴幞头,脚上穿着布鞋,这番打扮,与大明的文人别无二样,季伯常、杨元也打扮成保镖的模样,陈矩穿成文人模样,微服私访又带上潞王,他也是青年文生打扮。

朱翊镠还不会骑马,朱翊钧就驮着他进城,范县就是一个小城,有史料记载皇帝微服私访的,也就只有秦始皇一个人,大部分皇帝没有胆量微服私访,朱翊钧也害怕有人刺杀他,不过他身上带着燧发手枪。

刚到范县城墙边,就见一牧童坐在牛背上,神态悠闲,此时此刻朱翊钧有感而发: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好诗,好诗!朱公子的诗真是好诗,两句诗就把此情此景描绘入木三分。”

他就随口一说,什么好诗不好诗的,朱翊钧是帝王,又不用诗句治理国家,秦皇汉武也没留下诗句,难道他们国家治理的不好吗?开疆拓土也被后世敬仰。

这陈矩、季伯常就会拍马屁。

没有理他们,到城墙前,排队入城的人很多,也有差役在城门前收过路费,每个人三枚铜钱,货郎十文,要是马车进城,要五十文,大明各县都由自己的关税,这些都是县衙自己私自收取,也没有报给户部,也没有报给朝廷。

南巡不管事,老实给钱进城,这次进范县给朱翊钧第一印象就是各县衙门巧立名目盘剥百姓,各种杂税很多,这些都是吏员和差役兵丁所为。

进城以后有人唱戏,不像后世唱歌还有表演,而是优伶登台以戏谑、乐舞为主。

下棋、沿街叫卖的、医馆、药铺、酒楼、妓院、成衣铺、牙所等等。

路过一杂货铺,朱翊钧进去一看,几乎什么都卖,胭脂水粉、折扇、笔、墨、纸、砚、雨伞、还有盐、酱油这些调料。

他对盐价比较感兴趣,人不吃盐不行,这是生活必须品。

“店家,盐多少文钱一斤?”

店家身材不高,一米六左右半大老头,他看了看朱翊钧左右两侧的人,穿着就很不简单。

“二钱银子一斤。”

“陈兄一钱多少两银子?”

“朱公子,一两银子十钱。”

盐价这么贵?!

五斤盐就要一两银子,大明几乎没有盐税,为何盐价要这么贵?

朱翊钧拿笔记下:

“万历八年,七月,范县盐价,一斤盐二钱白银。”

现在大明有长芦盐场还有两淮盐场,每年盐税不到一百八十万两,建国初盐税还能收两千万贯,现在只能收这么点税,盐价反而这么高,老百姓都快吃不起盐了。

一个成年人一年要吃三斤盐,一户四口一年就要吃十二斤盐,一年光吃盐就要二两四钱银子。

长芦盐场距离范县很近,盐价都这么贵,缺少盐的西南、西部最少也要三钱银子一斤。

现在盐价这么贵,肯定要处理盐价的问题,必须把盐价降在每斤一钱银子以下。

随后朱翊钧又去附近的粮店,询问稻米、粟、麦子价格。

现在大明一两银子能卖两石五斗粮食,一斗米后世十八斤,一石就是一百八十斤,大明斤数大约一百五十一斤,大明一斤五百九十七克左右,现在大明一两白银能买后世四百五十斤粮食,后世粮食一斤两块五左右。

一千一百二十五,要是一斤盐二钱银子,就是除以五,那么范县一斤盐就是二百二十五。

后世一斤盐也就两块钱,现在大明盐价便宜的地方二百二十五,贵一点的地方三百五十。

足足比后世贵一百多倍,可见大明的盐商有多赚钱,现在大明有人口最少一亿两千万,每个人每年消耗盐三斤,那么就是三亿六千斤盐,按照范县这么便宜的卖法,就是七千两百万两白银,这就是大明一年盐的卖出价,刨除运费、人工、店铺等等,每年光盐这里盐商就要赚五千万两白银,他们只给朝廷缴纳一百八十万两税。

交税只有百分之三点六,其他都被官员、士绅、盐商吞下去,苦了朝廷背负骂名,苦了百姓吃不起盐,官员、士绅、盐商们大捞特捞。

现在已经没有九边屯盐,赚的都是纯赚的,太仓京运银每年运九边三百八十万两,这还不算运粮草的,九边屯田还要有收入。

这盐,现在还真不好动,九边将领、朝中官员、地方士绅、各地盐商,没有一个好惹的,只能把这事压上几年,回京城后,新派巡盐御史,商议一下各地盐价能不能往下降一降。

朱翊钧不能大发神威,只能隐忍,现在把盐这事捅破,说不定这些人会派军队对他动手,又一个土木堡再次上演。

微服私访完,没审案子,也没泡妞,更没有夏雨荷,做到心里有数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