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陈嘉 > 第0362章:试点

陈嘉 第0362章:试点

作者:黄河十三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6:00:36 来源:笔趣阁

别说朱胜非他们了,就是梁几道和王璞都忌惮陈嘉的实力。他们对大宋是忠心的,也相信陈嘉没有篡权夺位的心思,可是他手下有没有?他的孩子长大以后呢?

曹操是没有篡位,他儿子曹丕干了啊。然后又是司马篡位,从此中华大地经历了几百年的混战,汉人差一点都要绝种了。

消息很快在京都流传,普通百姓无所谓,富豪没人愿意。

家奴都释放了,家里的活谁来干?只能外面找人,签订合约的那一种,钱谁来出?雇人可是不便宜。何况这种人被打死那是要偿命的,也是不能随意侮辱的,他们是受大宋法律保护的人群。

舆论一边倒,都是反对声音。不过鉴于陈嘉的凶名在外,在报刊上写文章的人还算克制,就事论事,说来说去就是加剧百姓负担,罔顾家奴性命。

坊间的议论也是反对的声音大于赞同的,更奇葩的是还有家奴出来声明愿意留在主家的。

这段时间很是太平,于是陈嘉的建议被上了舆论头条,朝堂坊间,闲聊的话题多是这个。

“夫君啊,千年以来莫是如此,你非要去改变他做甚?江宁县时候我配合你是为了你的政绩,现在是为啥?是不是最近太闲了?饭吃太饱了?你别吃了,饿几天醒醒脑子。”

家里只有赵琳敢和陈嘉这么张牙舞爪,其他人只能同情地看看陈嘉,低头吃饭不说话。

陈嘉没理她,只顾往嘴里扒饭。

赵琳见状更气,站起来转身就走,“我看你陈嘉就是胆肥了,上次要杀人全家的事情还没结束呢。”

“夫君,都是我不好,要不咱们能救多少是多少,朝堂上就不说了好不好?”

赵福金凑过来,眼泪汪汪的,她满心认为就是自己昨天的一番话,让夫君做出如此举动的,心里感动的一塌糊涂。

她想的也没错,陈嘉起始的确是因为她的一番话,可是今天朝堂论辩下来,他就发现这事情没有他想象那么简单。莫说别人反对,就是福王王璞梁几道同样不同意,只不过他们碍于面子不说罢了。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陈嘉就是个不服输的,越是有困难,他反而越要做成。

“大帅,李纲,宗泽,王希志,范宗尹,宋炳忠,荀程,仇俊,梅子琪,李邈,张孝纯,陈东,欧阳澈,赵良嗣求见。”

“快请他们进来。”

几人随着吴玠进到书房坐下,还没开口寒暄呢,宋炳忠就笑出声了。

“几天不闯祸骨头就发痒。”

这是李纲的第一句话。

“大帅,我支持你,畜奴是毒瘤,就是应该铲除。”

这是范宗尹的表态。

其他人都没有做声,可是他们严肃的表情也意味着他们对此事的态度。

这些人就是陈嘉在朝堂的基本盘了,也是陈嘉将来最为倚重的力量。

“先说件事。麻衣岛的城堡已经造好,每天在海港等待装铜矿石的船只就有五十多艘,山里的土著投奔我们的有六万多了,宋人除了二万水军,只有三千多百姓。”

“麻衣岛有多大知道么?十个麻衣岛就是一个大宋,三熟之地,吐口痰都长粮食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我们不要么?”

“南面的保尼有七八个麻衣那么大,同样是三熟之地。有了这些土地,大宋百姓人口翻几倍都养的活,有这些土地,世上再无饿死之人。这些土地现在都是无主之地,只要我们宋人去占据了,就是大宋的土地。”

众人沉默了。

陈嘉说的太诱人,可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才不会管这些,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才不会管天是否塌下来。

明朝崇祯为了筹集军费,向京城里的富豪发出捐款请求,结果呢?没人肯拿钱出来,被李自成抄出来八千万两白银。不管什么理由,人性的贪婪是无穷尽的,不要指望为富者仁,这特么是个笑话。

“如今反对者甚众,若要强行推行恐怕……”王希志有点担心,他本身就是富豪之家,当然清楚这个阶层的力量有多大,你陈嘉能耐再大,总不能与全国富豪阶层作对吧?就为了家奴?值得么?

宗泽坦言道:“大帅的善心天地可鉴,我是支持大帅的。可是这事情硬推是不行的,总要有个契机。”

其他人也都附和,可是契机在哪里呢?

一旁欧阳澈从袖子里面拿出一封信,“也许这就是契机。忻州有个地主豪强,七年里面虐杀了十六个奴婢,当地官府对此人极其恼怒又无可奈何。”

宋炳忠摇摇头,“不够。千年来被虐杀的家奴何止千万,皇家都如此做,地方富豪一样在做,没有人会觉得不对,这是是非观问题。”

是啊,前世也有很多法律不合情理,不一样在执行么?法律不是万能的,可是脱开律法去执行一项政策是不妥的。

富豪也是民,他们的意愿不能因为是富豪所以就不当民意了。

太宗皇帝制定的宋刑统就绕不过去,别说陈嘉想改不行,皇帝也不行。

历史上的改革家有几个成功的?管仲,商鞅,李悝,王莽,张居正,邓爷爷……等一下,邓爷爷算是成功的。可他怎么成功的?

从南面那一个鱼村开始的,让大家看到好处后,才慢慢开始推动。直到三十年后人们才对改革有了一定认识,才体会到改革的好处和正确。

“要不我们搞一个试点?让人们看到好处,得到利益,然后再慢慢推广?”

宋炳忠拊掌笑道:“可以,大刀阔斧爽是爽了,却容易出事。王相公条条政策都利民,可是就是下面执行歪了,利民变成害民,循序渐进是个好办法。不过这监察一事还要李相多多费心。”

“没问题,御史台重点清查便是。”

让李纲监察,这是他最乐意做的事情。刚正不阿李伯纪,朝堂上下出了名的。

“河北东西路先试点吧,百姓对大帅拥戴,也习惯新的政策,容易出成绩。”王希志做了好几年的幽州知州,他对河东东西路的百姓是比较熟悉的。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河北东西路,京东东西路,加上河东路都是陈嘉的老巢。常年战争,这些地方的豪强也被清灭了不少,先从那里改革阻力小,要容易的多。

政事堂再一次讨论陈嘉的建议,都觉得这个试点的办法好。至少陈嘉愿意在自己的老巢折腾就随他去,万一有个意外,也是陈嘉丢脸。

吕颐浩,朱胜非,秦桧都没有反对,袖手旁观看笑话不爽么?

户部侍郎梅子琪被任命为河北东西路安抚使,去实际执行陈嘉的改革计划,御史台派出十几个言官随行,监管地方执行。

京都那些反对的富豪们都与吕颐浩他们一个心思,那就是准备看陈嘉的笑话。

韩公学堂的改造工程很快就结束了,拢共收留了大概三千多孤儿,一些识文断字的女子也开始加入,当孩子们的启蒙老师。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学堂就开始走向正轨。

于是赵福金也开始早出晚归,整天忙着她的事业。

陈嘉倒是成了闲人。随着冬季的来临,部队训练强度降低,随之公务也少了许多,搞得陈嘉整天在衙门书房里和一群将军们吹牛打屁,无所事事。

其中最能吹牛的不是陈嘉,而是高衙内。这家伙从小就在京都烟花之地厮混,里面的道道门清。说出来的趣闻也很多,比如谁嫖资不够跳窗的啊,谁和谁争风吃醋啊,谁那活不灵啊,谁得了马上风啦,总之可以出一本宋国青楼秘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