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陈嘉 > 第0321章:琼州的未来

陈嘉 第0321章:琼州的未来

作者:黄河十三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6:00:36 来源:笔趣阁

当他踏上琼州岛的时候,一众官员已经在码头上恭候多时了。

王惠黑多了,和以前那种翩翩公子的形象已经完全不搭边。

就吴昕和王惠的外表变化,陈嘉就知道这两个家伙是个好官。琉球百姓对吴昕的评价是极高的,甚至超越了宋炳忠,不是说宋炳忠能力不高,而是两个人做事的风格不一样。

宋炳忠搞得像诸葛亮一样,整天在官衙里面处理事物,吴昕则喜欢下基层,实地解决问题,自然吴昕的作风更受欢迎。

王惠显然与吴昕是同样的作风,所以才会被晒得黑黢黢的。

“你们兄弟两个一南一北,一个白一个黑,以后就叫你们兄弟黑白双煞。”

陈嘉的打趣显然没有得到王惠的认同,他撇着嘴道:“王希志那家伙整天就知道吟诗作赋,我这是脚踏实地干实事。你把我调幽州去,我保证干得比他好。”

“拉倒吧,王希志在幽州干的挺好的。不过好像看起来的确你更强一点。”

陈嘉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因为他看到了一座不下于幽州的城池,这让他有点吃惊。

“是不是被吓到了?”

“有一点。你造这么大的城池,里面有那么多人么?”

“嘿嘿嘿,你进去看看就晓得了。”王惠说这话的时候有点得意,这可是他来琼州三年的功绩啊,如今能让陈嘉吃惊,如何不得意。

一旁的李禹一直没怎么说话,只是眼神里面全是渴望。他被陈嘉扔到这荒山野岭之初是有点想法的,毕竟他算是跟随陈嘉最早的一批人,琼州节度使官职虽高,可……穷乡僻壤啊。

欢迎的人群里面,陈嘉居然见到了两位老朋友,张邦昌和高起。

陈嘉立刻从车上下来,走到二人面前拱手笑道:“居然他乡遇故人,二位可好啊。”

高起倒是平静,张邦昌却是一脸苦涩,“冠军侯见笑了。也是某咎由自取,才落得如此下场。不过琼州如今可不是穷乡僻壤,繁华不下中原,某在此教授学生,也算做点贡献吧。”

陈嘉有点吃惊,这张邦昌转性了?怎么会说琼州好来。

一旁王惠介绍道:“子能兄现在在琼州书院做山长,现在学生有二百多,可是帮了我大忙了。高统制在琼州厢军里面做指挥使,去年和土著人打了一战,高统制居功甚伟。”

两人见王惠为他们说好话,眼睛里面流露出感激。他二人被贬谪琼州,原本就是没有活着回到中原的打算,如今陈嘉的到来,多多少少还是升起了一丝希望。

其实张邦昌这人没啥大毛病,也有能力,只是政治立场不一样罢了。历史上他的污点是做了伪齐皇帝。都是投降异族,他与汪精卫是有本质区别的。他是被推举到皇帝位置的,属于被迫,汪精卫是主动投敌,两回事。

“二位功过是非都已经过去,昔日为敌不过是立场不同,不代表二位能力不足。如今新皇登基已经一年有余,再过些时日,我找机会和陛下和皇太后说说,将二位再调回去。”

两人眼眶顿时就红了,张邦昌嘴唇哆哆嗦嗦,几乎无法言语。

高起默默拱手,表面还是很平静,只是微微颤抖的手出卖了他。

琼州府城看上去和幽州差不多大,实际上是个错觉,因为城市是长方形的。实际面积应该差不多幽州的一半大小,即便如此,已经和江宁大小差不多了。

“现在琼州城池有六座,正好是沿着岛屿的六个方向。人口总计约二百多万,除了二十多万本地土著,其他都是北方流民和福建路过来的流民。”

会议室里,一张硕大的地图挂在墙上,王惠正在给陈嘉介绍琼州的现状。

“土地开垦约一千七百万亩,大小作坊三十六个,土著基本上都迁移出山,现在多在种田或者在作坊里劳作。我们现在有大宋最大的制盐田,渔业也是大宋最发达的。”

赵福金听到这里眼睛一亮,天啊,这不是正好么。把海鲜晒干,用盐腌制起来,就能卖到中原。琉球虽然也能做,不过盐场规模小,成本有点高。如果琼州的盐便宜,那成本就低多了。

“琼州自古以来被人称为蛮荒之地,其实这里的气候,物产都非常适合生活居住。这里有美丽的海景,柔软的沙滩,有无穷无尽的大海资源,有一年三熟的谷物,有吃不完的水果,有大宋最便宜最干净的盐。在我看来,琼州要比汴梁好一万倍。”

这是陈嘉说的话,真心话。若不是汴梁住着皇帝,要说生活舒适,哪里比得上琼州。

“你们旁边还有几个好邻居,安南和蒲甘都有吃不完的粮食,有便宜的翡翠玉石。自从熙宁战役后,安南就老实多了,现在正是做贸易的好时候。中原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兼并严重,所以这里可以成为李朝粮食的中转地,做粮食贸易,就能让琼州成为大宋最赚钱的地方。”

陈嘉的话让在在座的人都激动起来,他们以前只晓得将自己产出的粮食运往中原,却没有想到粮食转运的生意。

自古以来粮食就是个大宗生意,别看盐挣钱,真正挣钱的是粮食。只不过粮食大家都能做,盐铁是专卖,所以垄断行业催生了一批巨富而已。

“大米不要脱壳,就能保存好几年,船运到天津榷场不过一个月,那里的粮食价格在一千五百文,而安南的价格才三百文不到,中间多大的利润?”

“琼州的海船现在什么规模?”

李禹回答道:“三百四十艘五千料的,四十艘八千料的。”

“不够,以后要增加到三千,五千甚至上万艘。”

陈嘉上前指着保尼和麻衣的位置问:“有谁知道这两个地方?”

王惠道:“我们都知道,我们的香料船就是去那两个地方购买的。”

“没错,你们知道这两个地方种地也是三熟么?如果能拿下这两个地方,大宋再无饥荒。我这次来,就是准备占领这两个地方,二个月后,琉球水军就会南下,琼州的厢军我要带走一部分。占领这里以后就是移民,大量移民,在岛上先建立城堡,然后再慢慢发展。”

高起腾地站起来,激动道:“冠军侯,某愿往。”

李禹也站起来道:“少爷,这好事可不能再拉下我了,我在这里都闲出病了。”

陈嘉微微点头,伸手示意二人坐下。

“我在琉球出发前接到军报,宋金大战结果打了个平手。有大约三万多伤残将士需要安置,我的想法是一部分安置在琼州,他们是老兵,可以加强琼州的安全,另外一部分到保尼和麻衣。以后伤残将士主要往那里派,这两个地方现在非常安全,至少百年里面不会有战争,适合修养生息。”

张邦昌突然唯唯诺诺问:“要在那里设立府衙么?”

陈嘉抬眼看了他一眼,点头肯定道:“当然需要。这两个地方是宝地,且不说香料采之不尽,就说其他资源也非常丰富,比如铜,金等,特别是铜,大宋缺铜大家是知道的,这里的铜矿至少够我们用几百年的。”

“哄……”人们都炸锅了,天啊,这都是钱啊。

“俗话说的好,天予不取,必受天谴。这里我要定了。以后琼州就是中转站,大量的物资会到这里转运,所以琼州的未来是辉煌的。”

陈嘉的到来让琼州上下都喜气洋洋,特别是那次会议后,每个人仿佛都有使不完的劲。

让陈嘉意外的是在这里遇见了杨达,这家伙现在是琼州建筑队的头,带着建筑队在修建码头。

“少爷,您可来了,想死我了。”

杨达和七年前的样子区别太大了,个子超过了陈嘉,估计有一米八了,皮肤黝黑,浑身上下洋溢着健康快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