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陈嘉 > 第0267章:垂帘听政

陈嘉 第0267章:垂帘听政

作者:黄河十三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6:00:36 来源:笔趣阁

福王,赵福金,赵琳,章斌元加上陈嘉五个人是必须要去京都奔丧的,他们现在出发,连国丧期都过了才能赶到京都。

其他人通通留在幽州,部队交给荀程带领,自己则带着三千亲卫队,加上岳飞的五千骑兵赶赴京城。

无论如何,必须要把赵榛扶上皇位,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岔子。

为了赶时间,陈嘉带着三千亲卫骑马先期赶往京都,岳飞带着骑兵保护福王他们,沿着运河坐船去。

一路不惜马力赶路,终于在第四天看到了汴梁的城郭。

兵部先期得到消息,已经派人安排部队驻地,陈嘉带着二百亲卫直奔皇宫。

郑皇后得知陈嘉赶到,心头大石才落地。从皇帝驾崩到今天,整整七天,郑皇后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

虽说有了先帝遗诏,朝堂大臣对赵榛登基毫无疑义,但是对郑皇后垂帘听政却分歧很大,这就让她开始坐立不安了。

官家国丧期也定了三日,所以陈嘉进皇宫的时候,朝堂已经恢复正常秩序甚至新皇登基仪式也都举行过了。

特么登基了?这么快?

不但登基了,还取名宋孝宗,年号嘉兴。

当他得知上午朝堂众臣祭拜先帝,下午就举行了新皇登基仪式的时候,陈嘉彻底懵圈了。

怎么和前世规矩差异那么大呢?询问了才知道,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就这句话,历代皇帝都是这么干的。

更加离谱的事情是,陈嘉又又又升官了。

这次是新皇下旨,好好把朝堂里的官员升了个遍。反正宋朝官职分别由差遣、本官阶、散官阶、勋官、爵位,贴职等组成,无论怎么升,总有一款适合你。

陈嘉的官职升的比较厉害,同签枢密院事,河东路,河北东西两路,京都东西两路五路经略置制大使,武威军节度使,怀德军节度使,开国冠军侯,正二品太子少保。

等于京都以北,除了谭稹控制的区域,全都是归陈嘉管,陈嘉麾下军队从三十多万膨胀到四十万,俨然成为大宋第一军事力量。

陈嘉没有丝毫开心,三十万部队已经猜忌成那样了,恨不得自己与赵桓同归于尽。现在倒好,四十万了,那还不时时刻刻准备一杯毒酒?或者五百刀斧手两厢埋伏?

陈嘉甚至听到了死神来临的脚步声。

有人提议郑皇后垂帘听政,但是反对的人更多。他们的态度很明确,郑皇后不是官家亲生母亲,所以不适合垂帘听政。鉴于皇帝年幼,所以应该让一位亲王摄政。

朝堂三十六位大臣联名举荐福王,理由是福王德高望重,素有贤名,况且还是先帝的一母同胞。

也有人提名简王的,不过声音弱小,很快就被淹没了。

秦桧和范宗尹上蹿下跳很积极,他们都赞同福王监国,宋炳忠人微言轻,无人问询他的意见。

执宰王璞一言不发,跟朝堂木偶似的,既不支持郑皇后,也不反对福王。

支持郑皇后的也不少,吕颐浩为首,也有二三十个大臣支持。

陈嘉怎么听怎么别扭,这里面若不是有阴谋,他陈嘉名字倒过来写。

这叫啥?捧杀?还是一桃杀三士?

早朝时分,大家在人群中看到了陈嘉,他的到来引起一阵骚动,包括执宰王相也为之侧目,可见陈嘉现在有多炙手可热。

分别不过几个月,王璞仿佛又苍老了一些。身为大宋执宰,肩上的担子本来就重,何况又遇到官家驾崩,新皇登基的事情,诸多事情事事关心,还要应对朝堂暗中潮涌,怎能不累?

殿上皇位上,赵榛戴着通天冠,穿着黑纱袍,里衬是白色的,而不是日常的红色。

衣服有点大,显然是匆匆赶制出来的,有一点点不合体。

王璞出班环顾大殿,板着脸缓缓道:“国事繁多,监国之事不能再拖了。希望今日廷议把这件事情定下来。”

吕颐浩当即出班,“臣吕颐浩赞同郑皇太后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唉,这在后世就是个贬义词,是国家民族走向衰败的开端。

“臣坚持福王殿下监国。”

众人望去,原来是尚书右仆射朱胜非。

王璞眼神扫了扫,见人群中陈嘉老神在在闭目养神,心里就有点生气,“陈嘉陈经略,你的意见呢?”

陈嘉睁开眼,见群臣都看向自己,于是缓步走出,“臣赞同郑皇太后听政。”

朝堂顿时哄了起来,陈嘉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这算啥?大义灭亲?显得自己德行好?还是福王和陈嘉有了矛盾?因为赵福金?

一时间大臣们纷纷站出来,有支持有反对,朝堂上乱成一片。

宋炳忠,秦桧,范宗尹,李纲几个人都站在一边一言不发,虽然秦桧和范宗尹打心里不同意陈嘉的观点,但是陈嘉在他们的心里太重了,他们下意识就认为陈嘉有文章要做。

王璞不得不出面喝斥,维护朝堂纪律。

“陈经略,你的理由呢?”朱胜非满脸通红,显得愤怒异常,在他看来陈嘉就是个二五仔,他怎么能同意郑皇后垂帘听政呢?难道他不知道牝鸡司晨的可笑么?

女人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是低下的,宋国虽然有点男女平等的苗头,并不代表女人就能与男人平起平坐了。

后世一直很推崇武则天,其实在历史中武则天一直是一个非常忌讳的人物,有能力有魄力,把国家治理的也很好。可是这娘们毒啊,为了权利连亲生儿子都杀。

宋朝也有个传奇女人,那就是明肃皇后刘娥。垂帘听政十一年,为仁宗大治打下了极好的基础。刘娥的名声极佳,被誉为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仁宗大治,更是将她捧上神坛。

其后曹,高,向,三位太后,也都垂帘听政过。在宋朝,垂帘听政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这也是为啥有那么多大臣同意郑皇后垂帘听政的原因。

“郑皇太后贤淑良德,在内可以教授官家品德。王相才能著于天下,外可以辅佐官家治理国家。”

陈嘉的回答显然不让人满意,朱胜非又问:“难道福王德行有亏么?”

陈嘉摇头,“福王是个良善长者,德名传诸天下。如果官家来选择,他会选谁?而且福王未至,你们问过福王意见么?”

大臣们顿时安静,是啊,还没问福王愿不愿意呢。

“现在非常时候,北方马上就要重燃战火,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朝堂,是一个团结的朝堂,是一个能与强敌抗争的朝堂。”

陈嘉的话在大堂上回荡,北方要开战的消息让他们沉默了,所有人都安静听着。有赞同的,有反对的,有冷眼旁观的,有幸灾乐祸的,可就是没有敢朝他呲牙的。

陈嘉也感觉到了不对劲,特么自己突然就成了朝堂最靓的仔了?

退朝后,王璞将陈嘉喊去家里吃饭,他需要和陈嘉深谈。

“为何选择郑皇太后?”

陈嘉很是认真回答,“有阴谋。”

王璞并没有吃惊,反而仰天大笑,“陈嘉啊陈嘉,到今天我才真正了解你。很好,不骄不躁,很好。”

谈话戛然而止,都是聪明人,无须赘言。接下去的谈话内容都是家长里短,比如王璞要做爷爷啦,又要添一个外孙啦诸如此类。

郑皇太后在大殿里流泪,赵榛搂着母亲轻言安慰,“姐夫说话的时候,没有人敢出来反对,可威风了。”

郑皇后不是个很有野心的,但是她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从一个侍女,最后成为一国太后,简单了能走到今天?

她扶赵榛上位,也是因为她害怕自己有不好的下场,所以需要斗争。

垂帘听政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大。对她来说一样渴望能成为第二个刘娥,能呼风唤雨,享受至上权利带来的快感。

赵榛的上位,背后有陈嘉的影子,她也就顺势而上,大获全胜。

这件事也给了她无比压力,让她看清陈嘉的手段,说不忌讳是不可能的。现在轮到她考虑怎么平衡陈嘉的力量了,一种新的不安让她常常睡不着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