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四十七章 张绣进京

汉末三国传奇 第四十七章 张绣进京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孔融见自己计策得售,不由暗自为刘备庆幸,又思想刘晔此去,必然触怒张绣,不免横死于张绣剑下,又不禁为之叹息一回,辞了曹操回府去了。只说刘晔辞别天子出离许都,不一日来至襄城。却并不亮明帝使身份,先令随从住进官驿,自己单骑微服,先到贾诩府中请求私见,陈说天子之意,并赞曹公盛德,请其说服张绣。贾诩既知刘晔来意,乃留其住在府中,随从等人自行安顿于官驿。贾诩与刘晔计议了一夜,次日一早来见张绣,当面说明曹操遣刘晔前来招安之事。张绣不待刘晔说完,早已横眉立目,抽出肋下宝剑,指着刘晔喝道:“我与那曹操有欺婶灭子之恨,你不知道么?你即为曹操帐下心腹,此次明为奉旨劝降,暗为曹操逛我进京,实欲杀之而后快。如今你即送上门来,先尝尝某手中的宝剑罢,先杀了你这操贼帮凶,某再带兵杀进许都,匡扶汉室。”刘晔并无一丝惊惧,只是冷笑不已。张绣被他笑得忐忑不安,莫名其妙。贾诩伸手按住张绣持剑手腕,令堂上侍从全部退出殿外,这才对张绣说道:“将军何言刘晔先生乃曹操心腹——你可知他究系何人?”张绣对贾诩事之以父,向来言听计从,听他如此说,即将宝剑还匣道:“张绣不知,还望先生教我。”

正说至此,殿外忽报有袁绍使节拜见。贾诩止住话题,微微点了点头,张绣遂命来使进入。那使者行入厅堂,因不识刘晔,以为是南阳客卿,遂径直趋前拜见张绣,呈上袁绍书信道:“袁大将军昔为西园校尉之时,便知张将军大名。如今袁将军与曹操相持于官渡,以四州之力并吞一州,胜负不问可知。将军既与曹操有仇,便是同仇敌忾,宜为盟友;届时袁将军攻其之北,将军率部攻其之南,则许都一鼓而下,袁将军大业可成,张将军旧恨可雪。言不尽意,将军但观书信便知。”张绣接过书信览之,见亦是招安结盟之辞,与来使所说一致,当下并不答复,转手将书信递与贾诩道:“如何行止,即请先生为我一决。”

贾诩将那书信反复看了三遍,遂问来使:“近日听闻袁本初兴兵欲破曹操,不知胜负何如?”袁绍使节知道贾诩身份,遂谨慎答道:“众寡分明,胜负可知。只因隆冬寒月,未及交锋,两家权且罢兵,且待来春决战。为共扶汉室社稷,同灭国贼,袁将军以张将军与荆州刘表俱有国士之风,故来相请,共图大业。”贾诩听了来使之言,不由大笑道:“你可回见本初,转述我张将军之言:他同胞兄弟尚不能容,何能容天下国士!”即当面扯碎书信,令帐外武士将来使牵扯而出。张绣愣了半晌,这才对贾诩道:“先生毁书叱使,倘袁绍领兵伐我,当如之何?又说刘晔并非曹操心腹,又是何意?”贾诩道:“将军不知,刘晔实乃光武帝嫡传后裔。此次正是奉天子之意,故命其前来宣旨。今朝廷之中不少忠于汉室旧臣,欲匡扶社稷,却能力不及。天子早知将军号称北地枪王,乃万人之敌,若能进京卫护帝阙,则曹操必有忌惮,此后不能任意而为。将军即欲成就兴复汉室伟业,不如借此机会奉旨进京,天子必授重职。此去明降曹操而暗保天子,若要复仇,岂非更是便利?那袁绍虽然目下强盛,但我若降之,其必不以我为重;曹操眼下军力虽弱,但得我必喜,望将军熟思。”

刘晔见张绣犹疑,遂趁势说道:“将军勿虑。曹将军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天子若非看重将军,岂肯特委某来下圣旨?放下这些不论,将军先祖曾久随伏波将军马援,即为汉室勋旧之后,可曾听说卧龙令之事?”说着话,从怀中掏出一面金牌,向张绣面前一亮。张绣随其叔父张济世为汉臣,自然知道卧龙令之说,更因师从童渊学习枪法,对江湖门派也不陌生;因当场验过卧龙令并非假冒,当时大喜,决心已定,要奉旨归汉。但转念想道:“某身即降汉,则南阳必受曹操节制,来春定与刘备为敌。那刘备乃汉室宗亲,又是卢尚书门下弟子,与其为敌,实非我心中所愿。”想至此处,于是将心中顾忌说出,问计于刘晔。刘晔说道:“此事极易。将军何不弃了南阳,与我同回许都陛见天子?一者表将军降汉之心坚定,其次可消曹司空疑虑,其三又可就近保护天子圣驾安全。将军既然进京,又是新降之将,来春攻打徐州之时,曹操断没有让将军充作先锋,临阵对敌之理。将军勿虑。”

听了这条妙计,贾诩挑指称赞,敬佩刘晔实乃高才,一举三得。张绣见贾诩许可,便就欣然听从,遂升帐聚集文武,请刘晔当众宣布天子圣旨,说明归汉之意。众将念及前番宛城之战,主公与曹操有杀子之仇,又杀了他心腹爱将典韦,听罢圣旨不免心怀迟疑,但见主将及贾诩先生主意已定,遂各各无言。却听帐中一声大叫,胡车儿出班施礼道:“那曹操现欲平定徐州,同时北拒袁绍,正是用人之计,或许临时按下仇恨,容纳将军,然其后必有反复。属下曾陷其帐下第一猛将典韦于死地,此仇他却忍耐不得,若随将军前去许都,必先遭其杀害。将军若是主意已定,属下也不敢强谏,只求休带胡车儿去送死,便是极大恩典。”

张绣听他言之有理,也想着有个退身之所,即将部下五千军士分作两部,一半留与胡车儿把守襄城,自带一半军马,同贾诩等随刘晔赴许都投降。路上非止一日,已至许都。曹操闻报张绣来降,遂亲率属下文武全队执事,出城十里迎接。张绣遥见曹操车盖,急忙弃枪下马,抢上前去,拜于曹操马前,连称死罪,请明公发落。曹操连忙甩蹬下马扶起,亲执张绣双手,面呈惭愧之色说道:“前番你我失和相争,非关将军之罪,乃是曹某酒后失德,得罪将军,且请将军勿记于心,此事今后再休提起便好。”张绣连称不敢,只求明公勿记前仇。曹操大喜,遂率众将迎接张绣进城,随即上殿面见天子。献帝已知就里,大为宽慰,即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贾诩为执金吾使,皆令在京都陪驾,若遇战事则听从曹司空宣调。

将宛城兵将安顿已罢,曹操即命张绣作书招安刘表。张绣不敢违拗,只得请贾诩写了书信,交付曹操。曹操看过书中内容,见辞语并无差谬,不由赞道:“文和先生果真好文才!”即命人前去襄阳下书。使者到了襄阳,见到刘表,呈上张绣书信。刘表见张绣投了曹操,心中不喜,欲抗命不从,但又忌惮曹操威势,心中犹疑不定。恰在此时,门外报说河北袁绍亦遣使者前来求见。刘表令朝廷使者到官驿听候回音,接见袁绍使节。来使呈上袁绍书信,却是拉拢刘表夹攻许都之意。刘表心下正恨张绣降了曹操,使荆州失了北部屏障,当即遂向袁绍来使许诺结盟,打发其回报袁绍——却不正式派遣军队助战,亦不肯协援曹操,只希望自保于江汉之间,以观天下之变。从事中郎将韩嵩出班谏道:“将军自为荆州牧以来,威怀兼洽,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如今豪杰并争,曹操与袁绍两雄相持,则天下所重,只在于将军。将军应乘天下方乱之时而起事,如若不然则应择能者相从。今见曹公贤而不助,请袁公和而不援,如此两家必皆归怨于将军。以不才论之,窃为将军忧虑。”

刘表问道:“依贤卿之言,便应如何?”韩嵩道:“袁曹之战,不论何方得胜,其后必将用武于荆州,将军亦不能继续从容自立。依愚下观之,曹公明哲,天下贤俊皆向而归之,其势必能平灭袁绍。曹公既胜,然后必定带兵南向以击江汉,恐将军亦不能抵御其锋。不如举荆襄九郡依附曹公,此乃万全之策。”刘表听了韩嵩之言,依然不决。从事蒯越见机,出班奏道:“韩将军之言甚是,望明公从其良言。俗谓当断不断,必生祸乱,曹袁相争,无论胜负如何,胜者必然乘势南下,则荆州危矣。”刘表狐疑不决道:“诸位只是依势而论,却不知我位处尴尬不便。某这荆州牧官职从何而来?却是董太师委派,李傕、郭汜二公加封。那曹操和袁绍当初俱是西园校尉,是董太师和李郭二人死敌,如何信得我过?此时只因用得着我,这才各派使者前来招降,皆怀叵测之心。即如此,某自有计,尔等不必争执。”当即便搜集贡献之礼,派遣韩嵩随朝廷使节赴许都往见曹操,以观朝中虚实,速来还报。

韩嵩领命,便至许都参拜献帝,呈上贡物,尽臣子之礼,然后来见司空曹操。其本来心向曹操,遂将荆州情状备细向曹操说了,声言刘表只是自守之将,并无天下大志,不必以其为患。曹操大喜,即以天子名义封拜韩嵩为侍中,兼领零陵太守,令其回荆州之后,再劝刘表归降朝廷。韩嵩回到荆州见了刘表,大赞曹将军威德并立,乃世之明主,理应降之,并劝刘表遣子入京为质。刘表大怒道:“我命你去观看曹操动静,你竟独得高官厚禄,又回来劝我质子入朝,不问可知,是对我怀有二心!”目视左右,喝令刀斧手推出斩首。韩嵩不服,当场大叫道:“韩嵩一片赤心,全是为了将军,这才秉忠仗义直言。今日将军就是杀了韩嵩,韩嵩宁死不负将军,死而无憾!”阶下蒯良出班相劝道:“韩嵩世代居于荆襄,其对将军一片忠心可知。朝廷对其封授显职,正是对将军重视之举,不可斩杀。”刘表虽有贤名,却是个没有主意之人,听了这话,遂赦免韩嵩,但不肯遣子入朝,更不发兵相助曹操。曹操不见刘表遣子来京,知道他不肯降顺,便欲兴兵问罪,只待来年出征。也是天助曹操,正因为新年将至未曾离京,手下大将及禁军也都在身边护卫,倒让他无巧不巧,避免了一场大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