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三十三章 阿瞒迎驾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三十三章 阿瞒迎驾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曹军兵临濮阳城下,吕布并无防备,部下诸将皆在外地。闻说被曹操复夺兖州,冲冲大怒,于是不听陈宫力劝,独自引兵出阵,与曹军对垒。两军遇于平野,吕布横戟阵前,大骂曹操。曹操再用诱军计,令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员大将围攻吕布,自己则亲领中军攻城,打破濮阳城门,一拥而入。吕布本来不敌六将,又闻濮阳城池已失,只得杀出重围,引领败军逃奔定陶而去。陈宫当时在濮阳城中,闻曹军攻入,便急开东门,保护吕布老小出城。曹操得了濮阳,恐吕布养成气势,于是并不歇马,乃令刘晔等人守城,自己引军连夜赶至定陶,扎下营寨。当时吕布与张邈、张超尽在城中,防守严固,曹操遂连日不战,复引军退出四十里下寨,再以疑军之计诱使吕布出城,大破其军于旷野。吕布大败,见进不得城,只得落荒而逃。张邈见吕布逃亡,知道曹操难敌,于是亲引部从千人到袁术处求救,留张超带家眷部属,驻守雍丘。曹操引军包围张超于雍丘,力攻数月城破,杀张超及张氏三族。张邈未到寿春,就被随从士卒杀害,将其首级献于曹操,张氏兄弟至此遂灭。

却说吕布连丢兖州、濮阳及定陶三城,一路向东败走,收集败残军马于海滨,却逢张辽、臧霸等诸将沿海打粮皆回。原来张辽当吕布夺兖州之时,便率并州余部闻讯来投,已与吕布合兵。诸将复聚,陈宫亦率吕布家小寻找而来,却是吕布在并州时的妻女,貂蝉不在其内。吕布乃会集众将,欲再与曹操决战,陈宫再次劝道:“今曹兵势大,未可与争。不如先寻安身之地,那时再来报仇未迟。某闻刘玄德新领徐州,他是个长者,为人向来仁义,必纳我等,可往投之。”吕布听从其言,于是竟投徐州,先使臧霸进城拜见刘备,说明前来投靠之意。刘玄德听说吕布来投,念其平灭董卓有功于汉室社稷,又慕其英勇无敌,遂领关、张二弟及部众出城三十里迎接。吕布甚为感念刘备厚德,于是并马入城,到州衙厅上讲礼,刘备命设盛宴接风。言谈之中,吕布自矜诛灭董卓之功,口称刘备为贤弟,关张二人皆有怒色,玄德口虽唯唯,也自心中不喜。酒至半酣,吕布忽又想起当日在虎牢关与其三兄弟大战之事,便委曲套问关张二人武功家数,关羽便欲实言相告,张飞却拦住二哥话头,对吕布冷笑道:“我兄弟武艺却是天生便会,从来不曾拜过师父。你这厮敢自是上次输得不服么?今日难得相会,倒不如趁着酒兴,你我再比三百合如何?”吕布无言可答,只可借故更衣避之。臧霸却知关羽、张飞根脚,便于更衣之时向二人表明身份,深自接纳。陈宫因见徐州钱粮颇广,人口富庶,却早存下劝吕布雀巢鸠占的心思,满怀鬼胎。当日宴罢,刘备遂请吕布引本部军投小沛安身歇马,与徐州呈犄角之势,共防曹操。吕布再三致谢而去,自此屯兵小沛。

却说曹操平了山东诸州,表奏朝廷,献帝由此加封曹操为建德将军,费亭侯,并依当初贾诩所定之计,密诏曹操带兵进京勤王。其时李傕自为大司马,郭汜自为大将军,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太尉杨彪、大司农朱隽暗奏献帝,以离间之计令李傕、郭汜相互猜忌,却不料弄巧成拙,造成李、郭兵锋相见,大乱长安。李傕趁势劫了帝后车驾,囚禁于郿坞,使其侄李暹监之,断绝内使,饮食不继,侍臣皆有饥色。杨彪与朱隽会合朝廷官僚六十余人,到郭汜营中劝和,郭汜竟将众官尽行监禁在营,只放了杨彪、朱隽。朱隽归家,积忧成病而死。自此之后,李傕、郭汜每日厮杀,两败俱伤。混战两月有余,董卓女婿牛辅统领大军自陕西来到,声明与二人解和,李傕、郭汜只得应诺,各自放了天子及百官。牛辅趁机上表,请天子驾幸弘农。献帝大喜道:“朕思东都久矣,今乘此得还,乃万幸也!”诏封牛辅为骠骑大将军,使其率西凉兵留守长安,令李傕收拾车驾东行,遣旧有御林军数百持戟护送。

由此汉献帝依着贾诩遗策,又得牛辅之助,终得脱身离了长安,引一班文武群臣前往洛阳。未料銮舆刚过新丰,未至霸陵,郭汜竟再次与李傕联手,忽然造反,欲劫天子车驾西返。幸有车骑将军杨奉、韩暹提前探知其谋,乃与国舅董承商议,未待李、郭二人发动,即拼命保护车驾东奔,用计甩脱李、郭追兵,于陕北东渡黄河,至于大阳。但于此次变乱之中,满朝文武百官大都于乱军中离散,更有死于逃难途中者甚众,汉末朝中精英才俊至此为之一空。渡河未久,幸有太尉杨彪、太仆韩融一路寻至,与献帝刘协君臣抱头痛哭。杨彪请献帝暂居安邑县,韩融亲笔修书,遣使到河西大营曲词劝说李傕、郭汜罢兵,二贼这才稍从其言,止兵不追。董承、杨奉商议,差人修葺洛阳宫院,欲奉车驾还于东都。杨奉令大将徐晃保护车驾过了箕关,并州太守张杨具粟帛迎驾于轵道,献帝封张杨为大司马,令其屯兵野王。

献帝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车驾重入洛阳,还于旧都。放眼望去,只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不由泪流如泉,悲伤不已。众官一起慰劝天子,献帝收泪忍悲,即命杨奉且盖小宫居住,下诏改兴平年号为建安元年。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是岁又遇天下大荒,颗粒无收。洛阳居民仅有数百家,城中无可为食,文武百官及朝中僚属只得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为食,回城以此奉献天子、皇后。自尚书郎以下皆出城樵采挖菜,因腹中饥饿口中干渴,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暴尸荒野。当时汉末气运之衰,无甚于此。

却说曹操在山东接到朝廷密旨,又闻知车驾已还洛阳,遂聚谋士商议行止。众人尚未开口,已有荀彧率先进策道:“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应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并伐不臣,此乃不世之略也。明公若不早图,诚恐他人将先我而为之。”曹操听了荀彧之策,不由大喜,立刻收拾起兵,前去洛阳迎请献帝车驾。于是先差夏侯惇为先锋,引许褚、典韦等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先到洛阳保驾;又命曹洪、李典、乐进率步兵兼道而行,以防李傕、郭汜领兵犯阙。

夏侯惇与曹洪奉命,引军日夜兼程西进,非只一日来至京师。二将前脚刚到洛阳见驾,果然李傕、郭汜后脚领兵杀来,因见有大军守城,不由失惊。献帝本来时刻忧惧二贼引兵来犯,今得到曹操派兵前来护驾,不胜之喜,即令曹洪在城中保护宫闱,使夏侯惇出城迎敌。夏侯惇奉了天子旨意,于是昂然出城,将马步军分为两翼,马军先出,步军后随,尽力攻击。李傕、郭汜一战大败,被斩首万余,退兵三十里下寨,互相埋怨。次日,曹操引大队人马到来,入城参见献帝、拜于殿阶之下。献帝赐其平身,宣谕慰劳一番,封曹操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并授全权管领天下兵马,令其除灭李、郭二贼。曹操此时由一郡之守升为当朝尚书,可谓连升数级一步登天,自然格外卖力,当时奉了天子诏命,即亲引大军出城,与李傕、郭汜决战于洛阳城外。列阵已毕,曹操先令许褚、曹仁、典韦三员猛将各领一百铁骑,于李傕阵中冲突三遭。西凉军虽众,当不得三将无敌,一时阵角大乱。曹操见时机已到,随令夏侯惇领兵左出,曹仁领兵右出,曹操自领中军冲阵。鼓响三通,众军齐进,势不可当。贼兵抵敌不住,大败而走。曹操亲自押阵率众连夜追杀,剿戮极多,降者不计其数。

李傕、郭汜不敌青州兵势猛,军无战心,只顾望西逃命,因无处屯扎,终往山中落草去了。杨奉、韩暹见曹操成了大功,恐怕以后难以相容,便以追杀李傕、郭汜为名,引本部军离开洛阳,屯于大梁。曹操回兵,采纳济阴定陶人侍郎董昭之议,上奏献帝:“东都荒废已久,不可修葺,更兼转运粮食艰辛。许都地近鲁阳,城郭宫室完整,钱粮民物足可备用。臣请驾幸许都,惟陛下从之。”献帝闻说言之有理,遂欣然从之,群臣亦无异议。君臣计议已定,遂择日起驾。临行之前,献帝诏命曹操整顿人马待发,自己率杨彪、韩融等大臣拜谒皇陵,祭辞列祖。祭陵已毕,回城途中经过少帝刘辩之墓,传令歇驾,上山凭吊这个只当了四个月皇帝的兄长。当下众人穿过松林上得山坡,眼前便是少帝刘辩陵墓,献帝便令止住禁军及百官,只引十数个侍从上前谒陵。却见墓门半开半掩,并未封闭,不由大吃一惊。

献帝心知有异,遂命护卫进去察看。不一时侍卫出来回报,说只见墓中空空如也,莫说殡葬礼器,竟连少帝及唐妃尸首也都不见。献帝沉吟良久,密嘱不得泄露此事,一面令人将墓门掩埋封锁,休留半点痕迹。众军正在掩蔽墓门之际,忽从松林之中走出一个中年道士,身穿灰色道袍,手执拂尘,向献帝当面揖首,说道:“陛下何来此处?贫道拜揖。”一众禁军大惊失色,暗思众目睽睽之下,竟不知这道人先前藏身何处,如此神鬼莫测地现身帝驾身前,岂非鬼神之属?于是呐一声喊,便要上前拿下。太尉杨彪站在远处,早已认出来者,正是少帝刘辩师父史子眇道长。遂急忙上前止住众军,向献帝奏道:“陛下勿惊。此乃已故弘农王之师,玄都观观主史子眇道长。”又回首对史子眇说道:“仙长别来无恙,却又因何至此?”史子眇诡异一笑,跟杨彪、韩融分别见礼,缓缓说道:“墓中之事既然被陛下和二位大人看到,也是天命如此,因缘际会,合该卧龙出世。事关重大,可否容至林中一叙?”二人拿捏不定,都望着献帝。刘协急欲知道皇兄刘辩下落,倒也未加防范,遂跟着史子眇走进松林。杨彪回身令禁军封掩墓门,自与韩融入林保驾,在献帝身侧左右卫护。

四人到了林中,献帝刘协立定身躯,不再前行。史子眇这才回身向献帝拜倒,重行君臣大礼,口称冒犯,请求恕罪。献帝忙令平身,微笑说道:“早闻我皇兄是由道长抚养长大,即是师父又是养父,以后除非庙堂相见,不必再行如此大礼。”史子眇谢恩,当下也不隐瞒,将少帝与唐妃当年诈死,已暗中潜出洛阳,如今流落民间之事说了,只是未露其落足之所。献帝听了,立刻大喜道:“既是兄长未死,那就请道长请回宫来,朕愿将帝位让还于他。”刘协做了这几年皇帝,一直被董卓、李傕等权臣挟制,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和快活,此番落入曹操之手,也如芒刺在背,这句话说的倒是发自肺腑,没有半点虚心假意。史子眇说道:“陛下不可。如今天下臣民尽知陛下,不知有弘农王。且弘农王若有复位之意,也不必逃亡江湖,隐居山林。如今汉室衰微,内有权臣揽政,外有群雄并起,实天下大不幸事。贫道此来是为奏知陛下,以后若果为权臣所欺,可知有弘农王与贫道身在江湖,联络宗室诸侯及诸子门派于村野,号令天下并除奸臣,以扶汉室。弘农王只求汉室复兴,更无他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