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十八章 琅琊诸葛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十八章 琅琊诸葛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诸葛珪奏道:“而今朝廷屡被权臣所欺,虽然董卓伏诛,朝中余党并未尽除,西凉雄兵犹在,关中及关东诸侯亦均怀野心,不知有多少人欲称王称帝,割据独立。今献帝年幼,后必为其他权臣所挟,短期之内难以振兴乾纲,天下时有分崩离析之患。为今之计,只有弘农王殿下外合刘氏宗亲诸侯,内结汉室故臣勋旧,并效景帝纳晁错之策,平息藩镇割据,方能使天下一致勤王,以安社稷。然奸臣在堂,新君帝位未稳,世人皆知弘农王已死,殿下担此大任,亦需隐藏身份,秘密而行方可。若是亮明身份,定致朝堂大乱,天下诸侯扰扰——前者袁绍欲立刘虞为帝以抗董卓,即是一例。愚论不智,伏望弘农王及史道长裁之。”

少帝刘辩听了,频频点首,回顾师父。史道长赞道:“诸葛公所言极是。但不知如何隐藏身份,尚请大人明示。”诸葛珪忽然于少帝座前跪倒,叩首道:“请恕臣僭越之罪,方敢言之。”刘辩急命平身,赦其无罪,但讲无妨。诸葛珪道:“蔡议郎闲居泰山之时,曾与臣议论此事,并商定方略。今臣有二子,长名瑾,次名均,未曾出仕。不知殿下青春几何?”刘辩答道:“小王虚度春秋十九岁。”诸葛珪道:“殿下小我长子瑾两岁,大于次子均五岁。如此,若肯屈尊,依当初蔡议郎之意,殿下可佯称我次子,诸葛均降为三弟。臣即弃官南下,率全家护送殿下往投荆州牧刘表。那刘景升乃帝室之胄,向怀忠义,又雄据荆襄九郡,南扼长江,北据汉、沔,居天下之中,拥有精兵近百万之众,现为诸侯之首。到荆州之后,殿下可亮明身份,令其率荆州兵马北上,益州牧刘焉西出秦川,西凉刺史马腾合后相助,则天下传檄可定,朝廷得安,汉室可兴——此乃蔡议郎所定谋略,不知殿下以为然否?”

刘辩细细玩味诸葛珪之言,点头叹息:“难为你与蔡议郎,老成谋国,用心良苦。”又问师父史子眇:“道长以为如何?”史子眇赞道:“苦心孤诣,千古奇略。献帝与朝廷若因此而安,殿下可行周公之事辅之,名垂万代;献帝若有不幸,朝廷倾覆,殿下即可于荆襄或益州称帝,复兴故汉——诚哉千古奇略!”弘农王闻听大喜,当即离座,略整衣冠,向诸葛珪拜倒,口称父亲,又拜诸葛瑾,口称大哥。回头待要与诸葛均再施兄弟之礼,诸葛珪早率二子直挺挺地跪在地上,磕头不止,连称死罪道:“臣是何等样人,敢受殿下如此大礼?”回顾诸葛瑾兄弟二人喝道:“今后你们虽以弟兄相处,但若再受殿下大礼,便是我诸葛家族罪人,死后不得与我相见!”诸葛瑾并兄弟诸葛均一齐唯唯称是,满头汗出。

史子眇忙道:“诸葛兄不必如此。你即与殿下名为父子,此后日久天长,必与刘表等诸侯相见,需要遮人耳目。即便是在家人面前,若不执从父子之礼,岂不泄露了机密?所谓谋大事者不拘小节,我兄不必执拗于此罢。”诸葛珪诺诺连声,心中却暗思道:“君臣大礼岂可乱之?殿下若是日后成就大业,面南登极,我阖族死无葬身之地矣。”却不宣之于口,便含糊转了话题道:“即如此,殿下也要取个诸葛家的名字才是,日后好以此示人。”

刘辩略一沉思笑道:“已经有了。我便复姓诸葛,单字名亮,表字孔明可也:如今朝堂危危,天下昏暗不明,我欲以孔明之光,扫除尘醫,照亮汉家江山,表我心中之志。不知父亲与师父以为如何?”诸葛珪及史子眇听罢,齐声称妙。看官记住此节——少帝从此即以诸葛亮之名面世,此后凡说到诸葛亮或孔明者,即是少帝刘辩之谓也。刘辩本来十九岁,但因长居墓中,便似四年前身形面貌一般,略显年少。为免以后因生辰之故泄露身份,便瞒了五岁,杜撰了八字。不知这样一来,却与献帝刘协同庚,也是始料未及,算是巧合。

一宿无话。且说次日清晨,府中厨人做好早饭,却不见家主诸葛珪出房用餐,心中疑惑,报知二位少爷。诸葛瑾寻到房中,却见父亲已经服毒而死,尸身已经硬了。床头放着两封遗书,分别留给瑾、均二子,和远在长安的胞弟诸葛玄。书中大意相同,无非讲明少帝即为诸葛亮身世,自己不敢承担天子之父大逆罪名,更不能受天子跪拜之礼,唯有以死避之。遗命兄弟诸葛玄及二子此后务须并力扶佐少帝,成就复兴汉室大业。诸葛瑾见书大哭,惊动史子眇、诸葛亮和诸葛均闻声赶来,各自流泪痛惜;诸葛亮更是感愧并生,痛悔不已。诸葛珪即死,哀书发到洛阳二爷诸葛玄手中,诸葛玄心怀悲痛赶回泰山,为兄长治丧。那诸葛玄初为袁述属吏,曾受袁术荐表为豫章太守,后刘表平定荆襄七郡,遂奉刘表之命出使长安,上报荆州政事于董卓。不想行到洛阳之时,闻说董卓已经伏诛,因此迟滞于洛阳,未定下步行止。此时陡获兄长诸葛珪病逝之信,只得先回原郡老家,为兄长理丧为要。诸葛玄遂令随从先回襄阳,向刘表回报朝中变故;自己则只带领书僮仆从,前赴泰山照料兄长诸葛圭后事。回到家中,见到兄长遗书,方知事情缘由始末。当时痛哭难当,即率瑾、亮、均三个侄儿办理丧事,并发讣告于朝廷。丧期已罢,诸葛玄令三侄除了孝服,遣散仆从,与史子眇商议南下依附刘表。史子眇担心少帝一路安危,遂率胡、臧二人随同南下,按下不提。

再说蔡七奉家主之命送信到玄都观中,待骑马回到府中之时,却见夫人及蔡琰皆于堂上痛哭,堂前摆着蔡邕尸首,方知家主已被下狱缢死,狱吏已送尸身还家。蔡七顿足号哭,当下拔剑长啸,便要冲进司徒府内,去与王允拼命。何氏夫人急忙止住,又劝了半晌,蔡七这才恨恨而罢。何氏夫人遂命女儿蔡琰起草作表,来日上奏皇帝,乞送蔡邕骸骨还乡,回归原籍陈留。献帝览奏,为之叹息良久,亦恨王允下手之狠,即下诏赐钱十万于蔡府,准其家人扶灵还籍。何氏夫人即摆灵堂设吊,一边令蔡七收拾行李车仗,访寻买主典卖府宅。直待五七过了,即辞别京中故旧臣僚,扶灵启程还乡。蔡琰与母亲离了长安,一路上频频回首,过了洛阳,想起十五年前亦曾走过此路,争奈彼时玩伴史侯刘辩已被李儒害死,从此阴阳相隔生死陌路,此生再也不能相见。在车上且走且想,回忆刘辩当年音容,不由流下泪来。

话说董卓即死,部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率部逃居陕西,使人至长安上表求赦。献帝将求赦之表递予王允、吕布,就回二人意下如何。王允览表反复权衡,主意不定,忽然想起白起坑杀赵国降卒之事,遂断然奏道:“此事断断不可。那西凉之兵向来剽悍,自两汉以来动辄造反,未曾停歇。其三万大军跟随董卓东来,犯下恶逆大罪,如全部赦免不究,恐反至猜疑恐惧,以为朝廷欲收而杀之,更速其变。不如惩其帮凶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将其余众留下,以关东诸侯中能者辖之为妥。”吕布本意赦免四将,收为自己心腹羽翼,此时见王允杀意已决,恐其多疑不敢再争,即连声附和,又请将所收董卓财物赏赐公卿、将校。王允疑其施惠于众,坚执不准。此也是王允平日看不起吕布,只以剑客武夫待之,因耻于同掌朝政,故凡吕布所请,尽力为难。吕布自以为除董有功,既不得意,遂渐与王允不和。

天子便依王允所奏,诏命散朝,诏书尚未及发出,早有朝中董卓余党探知朝廷意图,于是遣使飞马回至陕西,报与牛辅、李傕、郭汜等人,说王允要尽杀西凉诸将。牛辅览书大惊,当时没了主意,即如今诸将,请问众人是何意见。李傕大惧,便与众人计议道:“既然求赦不得,不如各自逃生。”郭汜、张济、樊稠面面相觑,心下更慌,不知如何应对。座中忽然立起一人,高声叫道:“万万不可!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即能缚之,擒献朝廷。不若以手下本部铁骑,诱集陕人杀入长安,声言与董公报仇。其事若济,则杀王允以报太师,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各人走亦未迟。”其人声如洪钟,满室皆惊。众人急忙看时,见说话的却是谋士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前汉名士贾谊后裔。贾诩年少时曾拜见名士阎忠,阎忠看其相而闻其论,当下大以为奇,对座中众宾声言,认为贾诩大有张良、陈平之智。因此一言,贾诩声名雀起,便为天下士人所知,于是被察举孝廉为郎。却因病辞官返回乡,继为董卓部将,以太尉掾升讨虏校尉,便在董卓女婿牛辅军中为谋士。那贾诩与董卓本无甚么恩义,但早年与蔡邕过从甚密,乃半师半友之谊,关系非同一般。此次听说蔡邕死于王允手下,惊痛之下,便想出借西凉兵以诛王允,假公济私替好友报仇,故此挑唆李郭等人造反——至于此事后果,却顾不得了。李傕等听了贾诩之言,皆以为然,遂依着贾诩计策,派人流言于整个西凉州:“王允将欲洗荡此方之人!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众皆惊惶愿从,于是聚众十余万,请牛辅守住陕西,其余诸将分作四路,杀奔长安。

王允听知西凉兵来,急与吕布商议。吕布依仗己勇,哪里将这些人放在心上,遂大言道:“司徒放心。量此鼠辈,何足道也!”遂请引部下并州兵,与同乡李肃将兵出敌。王允准行,再三叮嘱小心在意。吕布便与李肃引兵出城,离长安五十里扎下营寨,以待西凉之兵。到第五日上,西凉军大至,与官兵两军对垒。吕布使李肃出战,李肃领诺出阵,趁西凉兵远来疲惫,先赢了一阵。吕布大喜,当夜在帐中置酒,与李肃贺功。李肃大醉,回归本寨,也不置流动哨兵,倒头便睡。列位看官!你道李肃也是积年沙场悍将,岂不懂得初战获胜,需防敌军劫营?因何如此大意,连流动哨探也不设置?书中暗表,那李肃自恃灭除董卓有功,王允又不重赏,今见吕布封侯,心中不忿,故此临战即不出力。又因日间得胜,不见吕布叙功,只是劝酒,更加不忿,这才生出大意之心,心想某又不是主将,一切均有吕布操心,管他娘的,只管睡觉便是——这才倒身大睡,如处高堂,却不知对方营中有贾诩如此高人。

将至夜间三更,忽听四处喊声大起,营内一派火光,照彻天空。李肃大惊而起,急披甲托枪上马,见四下里皆是西凉之兵,将自己部兵冲得七零八散,相互寻找不见。李肃急率数十个亲军败回大营,中途见有散兵归队,说是被贾诩用计劫了营寨,这才知道原因。于是收集残部,折军大半,回归大营来见吕布,报说一时不察失机,败了一阵。不料吕布勃然大怒,不由分说,即刻下令斩了李肃,悬头军门。诸将见因亏了一阵,便将勇将李肃斩了,不由面面相觑。吕布斩了李肃,亲自领军前进,正迎着李傕军马,不等他列阵,便挺戟跃马直冲过来。李傕不能抵当,退走五十余里,方才扎住兵马,西凉众将皆惧,不知如何抵挡。贾诩呵呵笑道:“那吕布徒恃武勇,并不难破,诸公若依我计,胜之易如反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