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司马篡魏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三十八章 司马篡魏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后主至洛阳时,司马昭已班师回朝。曹奂以晋国故地共十郡方圆七百里,封赐晋王司马昭。因刘禅献城有功无罪,且是长子司马炎叔祖公长辈,乃从厚封刘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子刘瑶封侯爵。后主与子刘瑶谢恩出内,暗叹北地王刘湛死得不值。郤正因所写降书极具文采,为晋王所爱,即受封关内侯,使任巴西郡太守。书中暗表,郤正得能回蜀中任职,实为晋王有心照顾,大幸之事也。郤正不重名利,曾作《释讥》明淡泊之心境;又醉心于文学,十五年后亦即晋咸宁四年无疾而终。内侍总管黄皓因蠹国害民,晋王诏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于是设宴大庆,谥父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司马昭妻乃王肃之女,对外宣称所生二子:长曰司马炎,人物魁伟,立发垂地,两手过膝,聪明英武,胆量过人;次曰司马攸,情性温和,恭俭孝悌。因长兄司马师无子,嗣司马攸以继其后。司马昭受封晋王,因谓天下是兄长打下来的,欲立次子攸为世子。其实只他自己晓得,那个长子姓刘,是山阳公之后,此时怀了私心,欲使天下归他司马家也。

不料话一出口,尚书吏部郎山涛先出班力谏道:“废长立幼,违礼不祥!”列位看官!休看这山涛官职不高,却是司马懿特意安排在朝,专门为监督刘琰立为太子之事。山涛字臣源,乃是河内怀县名士,亦是山阳书院教授,即刘琰之父刘康授业恩师。山阳公家中之事,有甚不知?故而今日见晋王欲改司马懿遗嘱,首先出班极力反对。司马昭未及回言,贾充、何曾、裴秀当时亦受宣文王司马懿临终死嘱,皆同声谏道:“王长子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非人臣之相。”司马昭暗道:“老父过世这许多年,竟还有人记其遗言?”犹豫未决。太尉王祥、司空荀顗虽不知司马炎真实来历,但均持有司马懿金牌遗诏,此时也一齐出班谏道:“此前历代君王废长立少,多致乱国。愿殿下思之。”

司马昭见父亲所留重臣,都是异口同声绝无异议,这才不敢坚持己见,遂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封次子司马攸为齐侯,纳贾充之女贾褒为妻。遂重用贾充、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诸臣,加快代魏步伐。贾充又被指命制定晋国新律,后假金章获赐一座豪华大宅,封为临沂侯。魏国灭蜀,改景元五年为咸熙元年。吴将丁奉救蜀不及,引兵还吴,请吴主派兵防御魏军。曹休遂命陆抗为镇东大将军,领荆州牧,守江口;左将军孙异守南徐诸处隘口;又沿江一带屯兵数百营,以丁奉总督以防魏兵。书中暗表,吴景帝孙休可谓明君,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不但保有国土,且促进东吴繁荣。孙休好文,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即为南京太学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永安三年秋,采纳都尉严密建议,修筑浦里塘。有谣传会稽王孙亮将回朝作天子,孙休贬为侯官侯,被遣送封地,孙亮于途中自杀,护送者皆处死。永安四年秋八月,孙休派光禄大夫周奕、石伟巡察各地官吏清浊、百姓疾苦,并下进退官员诏书。当年安吴百姓陈焦死后被埋,六天后复活,自己从土里爬出,传为异事。永安五年八月,册立朱据之女为皇后,孙单为太子,大赦天下。左将军张布掌管宫内官署,丞相濮阳兴执掌军国大事,二人互为表里,群臣失望。

吴永安六年四月,泉陵传言黄龙出现。五月,交趾郡吏吕兴谋反,杀太守孙谞,派使者前往魏国求任太守,魏帝从之。如此孙吴完全处于魏国包围之中,丞相濮阳兴建议选取屯田万人为军,分拆武陵郡置天门郡。永安七年二月,吴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军围困蜀巴东守将罗宪。景帝派中书郎刘川发兵至庐陵,豫章郡张节叛乱,聚集一万多人。魏国派胡烈率步骑二万侵犯西陵,以救罗宪之围,陆抗等率军退还,吴国再分交州设置广州。七月,景帝重病,诏命左将军张布、丞相濮阳兴入宫,托孤太子孙单,继而驾崩,年仅三十岁。诸臣请改立长君,濮阳兴和张布违背景帝意愿,迎立其侄孙皓为帝。后孙皓借口处死二臣,并夷三族,景帝遗孀朱皇后及故太子孙单也被逼死。

魏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晋王司马昭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马荀顗及诸大臣入宫问安,司马昭口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终年五十五岁,魏帝曹休命以王礼葬于崇阳陵。安葬已毕,司马炎即晋王位,封何曾为丞相,司马望为司徒,石苞为骠骑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谥父司马昭为文王。当夜梦有神仙入宫,告知司马炎道:“卿非司马昭之子。尔真实身份,乃故汉献帝、山阳公刘协重孙,今山阳公刘康之子也。有双胞兄刘瑾在世,因你兄弟相貌完全一致,故常居山中,不肯出山示人以真实面目。若是不信,可密至云台山药王庙寻之,比照之下,便知真假。某乃真定黄公山上修行散仙左慈是也,今奉你曾伯祖故少帝刘辩之命而来,命你再受曹魏之禅,以复汉室。但朝中魏臣最多,不可复用汉朝旧名,只以晋为国号可也。”说毕转身出门,悠忽不见。司马炎醒来,唯见清风明月在天。

司马炎本有篡逆之心,梦中听得自己光明正大来历,如何不喜?于是连夜召贾充、裴秀入宫问道:“曹操曾云: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果有此事否?”贾充答道:“曹操世受汉禄,恐人议论篡逆之名,故出此言。乃明教曹丕为天子也。”司马炎道:“既如此,孤之父王比曹操何如?”贾充已明其意,奏道:“我宣王、景王,为国累建大功,布恩施德,天下归心久矣。文王并吞西蜀,功盖寰宇,又岂曹操之可比耶?”司马炎笑道:“曹丕尚可绍继汉统,孤岂不可绍魏统?”贾充、裴秀二人再拜奏道:“殿下之意,臣知之矣。”

次日司马炎率领众臣,带剑进入大殿,不见魏主曹奂上朝,即直入内宫,无人敢阻。末帝曹奂见晋王忽至,慌忙走下御榻而迎。司马炎也不用曹奂相让,自顾落坐说道:“我观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者主之?”曹奂大惊,口噤不能答言。傍有黄门侍郎张节喝道:“晋王之言差矣!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并非容易得此天下;今天子有德无罪,何故让与人耶?”司马炎怒道:你个小小侍郎,知道个锤头!此江山社稷,乃大汉江山,刘氏之社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我祖父三世辅魏,得天下者,非曹氏之能,实司马氏之力,此事四海咸知。曹丕可代汉禅,我岂不堪替献帝讨回公道,以绍魏之天下乎?”张节又欲抗辩,司马炎伸手夺过武士手中金瓜道:“你不要再费口舌,料也说不出新鲜话来!”照着顶门就是一瓜,啪嚓一声,便似漏勺,花红柳绿。

曹奂见此惨状,魂飞魄散。忽然猛醒,想起山阳公故事,即唤门外贾充、裴秀进入内宫,吩咐道:“令人将张节厚葬了罢,侍君半生,也怪不易;此乃‘是非皆因多开口,烦恼都为强出头’。我曹家和司马家事,何必他来多嘴?卿等可选吉日,某便照当年汉献帝故事,重修受禅坛,具大礼,禅位与晋王:上合天心,下顺民情,只望晋王许某不死,亦做富家翁去,便是无上恩典也。”当下君臣皆笑,各各欢喜,于是选定十二月甲子吉日吉时,魏主曹奂亲捧传国玺,立于坛上,大会文武,禅让帝位于司马炎,实为献帝重孙刘琰也。此所谓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后至明朝之时,有著名作家罗贯中撰诗叹云:“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张节可怜忠国死,一拳怎障泰山高。”即请晋王司马炎登坛,授与大礼。

禅让礼毕,曹奂走下高坛,具公服立于文武群臣班首,引众官行三拜九叩大礼,参拜新君。司马炎端坐于坛上,令贾充宣读诏书:“自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已经四十五年矣;今天命在晋,司马氏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封尔曹奂为陈留王,出就金墉城建国;食邑万户,宫室安于魏旧都邺城,准予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效魏国初期制度,上书不必称臣,受诏勿须赞拜。钦此!”曹奂未料如此待遇,较之当年山阳公尚有过之,于是高呼“万岁!”雀跃登车而去。太傅司马孚哭拜于曹奂车前,说道:“臣身为魏臣,终不背魏。”曹奂令人急忙扶起,说道:“风水轮流转,三十年一变。你是曹魏之臣,又是司马家人,妙极,妙之极矣!我们再会罢咧,闲时请老先生到邺城作客,我请你上铜雀台饮酒吟诗,岂不是好?”司马孚老泪纵横,台下群臣则掩口而笑。

司马炎见叔祖如此,自亦哭笑不得。即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其子司马望为义阳王——这一把老泪,换得父子双王之爵,可谓天下古往今来最值钱之泪。是日文武百官拜于坛下,山呼万岁。司马炎诏告天下,国号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大赦天下。曹魏遂亡,自曹丕代汉,四十六年国祚。司马炎既承帝位,遂追谥祖父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生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晋朝代魏大事已定,司马火来日设朝,计议伐吴之策。

当时孙皓继立吴君,改元兴元年,追谥父孙和为文皇帝,尊母何氏为太后,加丁奉为右大司马,次年改为甘露元年。不知与魏国弑帝一般年号,是何用意?孙皓为人凶暴,酷溺酒色,又宠幸中常侍岑昏。凡是历代亡国之君所好,无不为之。因诛灭拥立功臣濮阳兴、张布三族,由是廷臣缄口,无人敢谏。又改宝鼎元年,以陆凯、万彧为左右丞相。孙皓不喜居建业,独爱武昌,即大兴土木作昭明宫。又令镇东将军陆抗屯兵江口,以图襄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