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姜维避祸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三十三章 姜维避祸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邓艾见蜀兵大败一阵,却扎营不退,料知姜维必是分兵去袭祁山寨了,只在此拖住自己。于是唤子邓忠,分付用心守把此处,自己亲率大军来劫姜维营寨。未料姜维有备,引众出营应战,魏军一击而退,邓艾趁夜去救祁山。姜维却因此猜出邓艾心思,于是唤傅佥分付紧守此寨,自引三千兵来助张翼。列位看官!两人都算中对方心思,果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那张翼正到祁山攻打,守寨偏将师纂看看支持不住,忽然邓艾兵至,冲杀了一阵,蜀兵大败。正慌急之间,大将军姜伯约杀到,两下夹攻,邓艾又折了一阵,退进祁山寨不出。次日,傅佥引败军来投大寨,声言被邓忠突开城门杀出,劫了营寨,邓忠即将随后追来。姜维见大势已去,不由仰天长叹,只得引兵退往沓中。列位看官,此乃九伐中原也,又是先胜而后败,实乃蜀汉气数使然。自此而后,蜀军气势大减,再无力北伐,已转为完全被动防御态势。

话说姜维九伐中原,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拒不克两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体来说胜多败少。且姜维北伐基点,已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向前进至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芒水,亦可谓战绩斐然。魏军十余年来一直被制秦岭不能向南一步,亦姜维之功。谯周之辈谓姜维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至巨;至于张翼、廖化等蜀国宿将,亦于五伐后力劝姜维休战,可知北伐之事难以成功。至六伐之后,蜀将只余王平、廖化、张翼,及降将夏侯霸,再无悍将,更休说谋士。面对强魏,姜维一人担负统帅、战将、参谋等全部职责,亦可见当时之艰难;尽管如此,姜维仍能不断取得战役之胜,诚为不易,不应一味求全责备。姜维与邓艾交手,每次皆是姜维主攻,邓艾防守,其难易列位看官自明;所谓“十倍围之,倍则战之”乃孙吴确论,况蜀国每次北伐,无论兵力或军资补给皆是守方魏国占优?姜维不敌邓艾,亦可谓败得其所也。所谓导致兵困民疲,也为确论;但因祁山战场远离魏国东都洛阳,距国都许昌更是远甚,魏国转运之损,则远比蜀汉为甚,故蜀、吴二国得以幸存。

话休叙烦。且说姜维退兵沓中,令人报入成都。后主刘禅闻报,问于宦官黄皓。时右将军阎宇因阿附黄皓遂得重爵,黄皓见问,即随口回奏后主道:“姜维既不敌邓艾,可命阎宇代之。”后主从其言,遣使赍诏召回姜维。姜维便令人马于沓中屯田自给,自与使命入成都见后主。是日至东华门,遇见秘书郎郤正,姜维问天子相召之意,郤正笑道:“先是有事,今应无事矣。”姜维怪问何意,遂答道:“大将军尚不知耶?黄皓欲使阎宇代将军兵权,天子故此召你。今闻邓艾善能用兵,阎宇怕不是对手,因此不敢就职,故此又无事矣。”姜维大怒,即回府中书写奏章,次日上朝面见天子,上表弹劾黄皓乱政,应予诛之。后主览奏笑道:“黄皓乃趋走小臣,纵使专权,亦无能为。昔者董允切齿痛恨黄皓,每每厉言喝斥其非,朕甚怪之。今卿引全国之军,每战必致伏尸上万,成都必添新坟无数,朕为支付抚恤之资,连宫人衣裳饮食皆已缩减,不令其食肉已久。将军大量,何必介意此等宦竖小人哉?”

姜维闻天子之言,大有问责之意,不由汗湿衣背,叩头奏道:“臣之忠心,惟天日可表。陛下不杀黄皓,我蜀国祸不远也。”后主不耐烦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个宦官耶?”即令近侍唤黄皓至殿,命拜姜维伏罪。黄皓哭拜于地道:“某只是早晚趋侍圣上而已,岂敢干与国政?某命系于将军,惟将军怜之!”姜维见天子偏护,不敢强逼,只得请往沓中屯田练兵,后主准奏。姜维辞君出殿,回至沓中屯田,以为久计不提。邓艾闻姜维在沓中屯田,于路下四十余营,连络不绝,如长蛇之势。即命细作依其连营之状画成图本,具表申奏进京。晋公司马昭见之,笑道:“姜维屡犯中原,不能剿除,今为避祸而失汉中地利,是我伐蜀之时矣。”于是问从事中郎荀勖:“吾欲伐蜀,谁可为将?”

荀勖曰:“非邓艾、钟会不可。”昭大喜道:“正合我意。”乃召钟会入,问其征蜀之策。钟会道:“某料主公欲伐蜀,已画图本在此。”展开视之,图中细载一路安营下寨屯粮积草之处,皆有法度。司马昭看了大喜,遂拜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钺,都督关中人马,调遣青、徐、兖、豫、荆、扬等处;一面差人持节令邓艾为征西将军,都督关外陇上,使二将约期伐蜀。次日,司马昭于朝中召集群臣,指划而言:“孤自征东以来,六年治兵缮甲,欲伐吴、蜀。今宜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灭虢取虞之道也。孤料西蜀将士配置如下:守成都者八万,守边境者不过五万,姜维屯田者不过七万,其全国总军力约有二十万。孤今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由狄道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沓中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人,进攻武都,以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以廷尉卫权为镇西军司马,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某居中统一调度指挥。蜀主刘禅昏暗,其蜀亡必矣。”众闻其论,布排合法,尽皆拜服。

时在众臣之中,有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能文,娶夏侯霸之女为妻。羊祜出身于名门士族之家,上溯羊氏九世,各代皆有仕二千石以上官职者,且皆以清廉有德著称。祖父羊续曾任汉南阳太守,父羊衜为曹魏上党太守,母蔡氏乃中郎将蔡邕次女,蔡琰之妹也。姐又嫁与司马师为妻,家族高居豪门之首。羊祜十二岁丧父,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后奉事叔父羊耽十分恭谨。尝曾游于汶水之畔,遇一老人对其说道:“此子相貌不凡,不到六十岁,必为天下建立大功。”说毕忽然不知所在。羊祜曾拒曹爽、司马昭前后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相府机密。这日在朝堂听了丞相布划,下朝归府,在门首遇婶母辛宪英,便询问侄儿道:“今日某在门首望见,钟士季因何出兵向西?”

羊祜照实回答:“为灭蜀也。”辛宪英道:“钟会恣意放肆,我恐其入蜀,必生异志。”羊祜因劝道:“侄亦知之,请叔母勿言。”宪英因子羊琇任钟会参军,便使家人唤回,说道:“向时我见你随钟会出兵,虽然心怀忧虑,但亦是为国而忧也。今若随其伐蜀,彼若造反,儿能不从之耶?从之必死,且为叛臣,祸延家族;若是不从,更无生还之理。且此乃国家大事,我不得不阻,我儿休去。”羊琇听了母亲之言,便向司马昭极力请辞不去随军征蜀,司马昭不纳其言。羊琇回家告之母亲,辛宪英无奈说道:“既此事必行,儿要留心!古君子居则奉孝双亲,出则守节于国,任职慎思其责,临义则坚其志,勿使父母忧虑。军旅之间得保全者,惟仁恕而已!儿须慎之。”羊琇谨依母教,后果至钟会叛变时仍能保全自身。辛宪英为人节俭,夫侄羊祜以锦被奉赠,宪英翻盖之。泰始五年,宪英逝世,享年七十九岁。

却说钟会受了镇西将军之印,起兵伐蜀。却对外扬言以伐吴为名,令青、兖、豫、荆、扬等五处各造大船;又遣唐咨于登、莱等州傍海之处拘集海船。司马昭不知其意,遂召钟会问道:“子从旱路收川,何用造船耶?”钟会答道:“蜀若闻我进兵,必求救于吴。我今先布声势,作伐吴之状,吴必不敢妄动。一年之内,蜀已破,船已成,而伐吴,岂不顺乎?”司马昭大喜,连称妙计不止。魏景元四年秋七月初三日,钟会出师,司马昭送于城外十里方回。钟会升帐,大集诸将,使故虎卫将军许褚之子许仪为先锋。令兵分三路:中路军出斜谷;左军出骆谷;右军出子午谷。许仪受命领兵先进,钟会随后提十万余众而来。

再说邓艾在陇西,既受伐蜀之诏,急调雍州刺史诸葛绪,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欣,各调本部兵前来听令。军马云集之际,恰逢钟会檄文已至,约会邓艾起兵,各于汉中取齐。邓艾遂遣雍州刺史诸葛绪,先引本部兵往断姜维回归汉中之路;次遣天水太守王颀从左路,陇西太守牵弘从右路攻取沓中;又遣金城太守杨欣,于甘松邀截姜维之后。邓艾自引兵三万,往来接应。魏兵既发,早有细作入沓中报知姜维。姜维大惊,急具表令人飞马到成都,申奏后主:“请诏遣张翼领兵守护阳安关,廖化领兵守阴平桥:这二处若失一处,汉中即不保矣。同时亦当遣使入吴求救,臣自起沓中之兵,拒敌魏国正面大军。”

蜀景耀六年八月,姜维奏表达于成都,呈报入朝。后主刘禅览罢姜维急表怒道:“姜维无能,丧军误国!思我父先帝在时,留魏延镇守汉中,各寨皆充实兵力,抵御外寇。敌人来攻,不得入境一步。汉中之战王平抵拒曹爽,即用此策。惟姜维以敛兵聚谷之策代之,道是‘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阴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朕原以为彼计甚妥,便诏命汉中都督胡济退驻延寿、监军王含驻守乐城,护军蒋斌驻守汉城。今日观之,敛军聚谷之法是‘弃险要,拆樊篱’,其弊大矣!若非如此,魏军休说是分兵两路,便是当年五路兵来,相父亦坐在府中遥退之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