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成济弑君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三十一章 成济弑君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司马望被姜维说破计谋,不由大惊,急收阵法回兵大营,被姜维杀了一阵,死伤无数。再说邓艾令先锋郑伦来袭山后,也被廖化伏兵杀出,并斩郑伦于马下。邓艾见不是头,急勒兵退时,又被张翼杀了一阵。两下夹攻,魏兵大败。邓艾舍命突出,奔回渭南大寨,与司马望紧守寨门不出。姜维乘势调拨军马,欲渡河进击,忽闻朝廷天使到,召令回师。姜维不知何事,正犹豫间,张翼劝道:“此必因今年米谷欠收,粮草不足供应大军,朝中谯周等反战之臣鼓动陛下,令我回军。如今蜀人为大将军连年动兵,皆有怨望;不如乘此得胜之时收回人马,以安民心,再作良图。”姜维寻思道:“此言甚善。”遂令各军依法而退。命廖化、张翼断后,以防魏兵追袭。邓艾引兵追赶,只见前面蜀兵旗帜整齐,因此不敢穷追,勒军回祁山寨去了。书中暗表,此乃司马望遣人至成都散布谣言,说姜维屡伐中原,是欲占据长安,联合孔明旧部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重立山阳公为帝。后主刘禅最怕此事,不管信息真假,岂有不召姜维回师之理?故虽战胜,又成虚话,此八伐中原也。

说话的,那司马望既为司马懿族侄,当知其伯父欲重扶汉室之志,却为何用计退去姜维,使蜀兵难出汉中?其实说破了毫不奇怪,其司马一门皆欲重立山阳公之后复位,不承认刘备这个所谓中山靖王一支也。另司马望被魏主曹髦极为善待,亦不想令蜀汉于曹髦一代成功,是其私心。曹髦继位之后,因爱才学之辈,对司马望与裴秀、王沈、钟会等一律亲待,常令四人陪同饮宴。裴秀等因在宫里任职,那是闻召即到,惟司马望是外官,进京不易,于是曹髦特赐追锋车一辆,配五位虎贲军,以备随时召唤进宫。如此恩遇,司马望焉能不报!

却说邓艾见姜维退军,遂与司马望商量,将败作胜,写一封捷报,遣人递入洛阳。魏主曹髦览表大喜,下诏厚赐邓艾,并征召司马望回朝,拜卫将军,领中领军,掌管禁军。此时贾充掌管禁军,尚未交割印信与司马望,因见时机已到,遂引群臣皆出班奏道:“前番败吴,今又屡挫蜀汉,皆大将军司马昭调度有方。大将军功德巍巍,理当进位晋公,加九锡。”曹髦低头不答。司马昭即冷笑下殿,引五百铁甲军出宫,众官无不凛然。

曹髦归到后宫,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入内泣道:“孤继位以来,荣封司马家满门,使皆居高位,司马昭犹不知足耶?其篡逆之心,人所共知!朕不能坐受废辱,卿等可助朕讨之!”王经奏道:“陛下不可,彼只求进位晋公,效当年高祖武皇帝之故事耳,反意未明。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且陛下宿卫寡弱,无用命之人。陛下若不隐忍,祸莫大焉。”曹髦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朕意已决,便死何惧!卿等不从,亦为朕密之勿泄可也。”三臣告出,王沈、王业径自往报司马昭。少顷,魏主仗剑升辇,令护卫焦伯聚集殿中宿卫官僮三百余人,鼓噪而出。王经正在待漏院当值,急伏于辇前大哭谏道:“陛下领此数百人去,空死无益也!”曹髦令人扯开王经,驱车直望云龙门而来。

魏甘露五年五月初七日,天子曹髦拔剑登辇,行至东止车门,遇司马昭弟屯骑校尉司马伷部众,拦住车驾。曹髦仗剑大喝道:“朕乃天子!尔等突入宫庭,欲弑君耶?”司马伷不敢再拦,与部下兵士皆散。中护军贾充从外而入,迎面与曹髦碰上,即挺枪而上,与皇帝卫兵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曹髦亲自仗剑拼杀。众军不敢以兵加于天子,均有退却之心,贾充之军将败。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纵马上前,问贾充道:“今事急矣,公谓如何?”贾充即喝道:“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还不动手?只要死的。”成济顺口应诺,纵马捻戟直奔辇前,一戟刺中天子前胸,尖刃从背上透出。曹髦大叫一声跌出车外,死于辇傍。可叹!曹髦死时,尚不满十九周岁。天子禁军护卫焦伯挺枪来迎,亦被成济一戟刺死,天子随众尽皆逃散。王经随后赶来,大骂贾充:“逆贼安敢弑君!”跪扶帝尸而哭。贾充不语,令人速去报知丞相。司马昭急入内宫,见曹髦已死,不由大惊,以头撞辇而哭,下令执下成济,使人撞起景阳钟鼓,诏命升殿。在京中各文武大臣不知出了何事,急急入宫。

太傅司马孚抢入内宫,首枕天子之股而哭道:“弑陛下者无论是谁,实臣家之罪也!”司马昭见是叔父,有苦难言,遂令将天子尸首用棺椁盛贮,停于偏殿,召群臣入殿会议。群臣皆至,独尚书仆射陈泰不来。司马昭让陈泰之舅尚书荀顗到府中去叫,陈泰凝视其舅说道:“此前人谓我陈泰可与舅相比,今观舅不如我陈泰耳。”荀顗被他一句话说的惭愧无地。子弟们皆逼劝进宫,陈泰这才披麻带孝而往,先入偏殿对帝尸痛哭,后到大殿见司马昭,悲恸欲绝。司马昭也对其流泪不止,问道:“玄伯,公谓此事如何?”陈泰厉声说道:“杀掉贾充,以谢罪于天下!”司马昭思虑良久说道:“公再思其次。”陈泰哭道:“某只知如此,不知其次!”司马昭不言。陈泰因过于悲恸,大口吐血于殿上,家人扶回家中而死。

司马昭欲开脱贾充弑君之罪,于是亲入内宫,请郭太后下旨,出殿令黄门侍郎向众臣宣诏道:“太皇太后懿诏:初因高贵乡公曹髦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立之为帝,不料情性暴戾,日月滋甚。某数次呵责不果,后与大将军司马昭议废立之,大将军谓其年幼尚可雕琢,请观后效,由此不废。彼竟得寸进尺,引弓射我宫殿,矢落我足下。某数十次令大将军废之,曹髦乃至贿我左右,欲鸩害于我。后见事情败露,故欲带兵入西宫杀我,由此仗剑出宫,兵行禁苑。幸大将军司马昭及时知之,令贾充前来谏止。因曹髦混于士兵之列,故被大将军将士误杀。此儿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论罪当废为庶人,亦宜以民礼葬之。”

侍郎宣罢太后懿旨,太傅司马孚、大将军司马昭、太尉高柔等联名上疏,请太后格外加恩,以王礼葬之。太后准奏,于是以高贵乡公之礼,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出殡之时,只有少数文武随葬,下车数乘,不设旌旐。百姓相聚而观之,皆指谓其灵柩议道:“是前日所杀天子也。”洛阳之民因悯其为明君,为奸人所弑,于是皆掩面而泣,悲不自胜。书中暗表,由于曹髦死后被褫夺皇帝封号,故其在位期间年号均为高贵乡公某年,此亦史籍中一大奇观。事毕,司马昭以“教唆圣上、离间重臣”罪诛杀王经。王沈因告密出首立功免死,并封安平侯,食邑二千户。时隔二十余日,司马昭因闻洛阳万民群情激愤,于是下令诛杀弑君之贼成济三族,使贾充率禁军往其府中捉拿。成济兄弟正在家中等待大将军封赏,不想反得灭门之罪;正在熟睡之时,闻听禁军来拿,兄弟两个于是赤身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主谋,贾充指使,方有弑君之事。贾充喝令放箭,成济兄弟被乱箭射杀,并夷三族。

列位看官,曹髦得此下场,虽是贾充欲拥立大将军司马昭,有意而为,亦实由其自找,文人习气爆发、一时冲动所致。若其与故汉献帝刘协一样胸怀,审时度势,绝不至于到此地步。曹髦常与司马望、王沈、裴秀、钟会等在太极东堂讲经宴筵,并作文论,称裴秀为“儒林丈人”,王沈是“文籍先生”,司马望和钟会亦各有名号。曹髦性急,且文人习气满怀。甘露元年二月丙辰日,曹髦与群儒讨论夏少康与汉高祖刘邦高下,最终定论以少康为优,说道:“夏衰败,相被杀,少康聚夏之孓遗,复禹功绩;高祖拔众人于野,驱豪俊灭秦、项,包举宇内;此二君可谓殊才大贤。然考其功德,少康生于国灭之余,以奴隶跋涉奔波,仅全自身;后能施德用谋,终灭浇于过、灭豷于戈,以建奇功。高祖趁秦土崩瓦解之势,倚权术凭智谋,以武成功,行止多违圣人法度:为子使父屡处危险,为君令贤相被囚,为父不能保全己子;一旦驾崩,国几危亡。若与少康互换其境,或未能复兴大禹功业。由此而论,夏少康高于刘邦也。众卿咸思之。”荀顗、袁亮、崔赞、钟毓、虞松等人又有不同观点,曹髦一一娓娓解之,众臣皆拜服其论,侍郎钟会即将此次评定编次记载下来,传于后世。

继而曹髦又尝在太学令学者讲《周易》、《尚书》、《礼记》等,常以雄辩之论问得博士张口结舌,理屈辞穷。甘露二年五月,曹髦至国学馆,命群臣赋诗。侍中和荄、尚书陈骞等人作诗拖延,朝官奏免其官。曹髦说道:“朕不聪明,却爱好风雅,今令即席吟咏,不过欲知某朝政得失耳。尔等未解我意,故诗中皆不着边际。今赦和荄等人,后群臣皆应钻研古书之义,明经典之旨,朕则乐也。”甘露三年九月,曹髦下诏崇有德老人,推行教化之政。关内侯王祥行仁义以修身处事,温文尔雅;关内侯郑小同温良恭俭,依礼而行;以二人皆为当今贤者,于是举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曹髦亲率朝臣,依古礼聘任之。为政如此,故深得士民爱戴,以为明君。此番因欲夺司马昭兵权一怒而起,虽然未获成功,但亦强于曹芳多矣。古之为帝不堪凌辱奋然拔剑而起,不肯退让视死如归,如高贵乡公曹髦者,有史以来鲜有其人矣。与其苟且偷生,毋宁高贵赴死,谓曹髦倒有项王之风范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