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二十五章 淮南再叛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二十五章 淮南再叛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后世凡评论司马兄弟者,皆谓司马师沉毅勇智,实非司马昭所能比者。高平陵事变前夜,当司马懿将计划告知二子,司马昭整晚不眠,而司马师却安睡如常。嘉平四年东兴之战,用诸葛诞分兵三路之计,并以诸葛诞所部为主力,终为诸葛恪所败。朝臣众议要将诸葛诞等参战诸将贬职,司马师却归咎于己道:“我不听诸葛公休,以至于此。此我之过也,诸将何罪?”因削司马昭之爵,其他武将均未惩罚,只将防区对调而已。后诸葛恪恃勇再攻新城,司马师即吸取东兴失败经验,精准谋划,使文钦大败敌军,斩首万余人,诸葛恪惧而遁逃。

魏正元二年正月癸未日,征西将军郭淮去世。司马师及魏帝曹芳闻之,皆大为悲悯,即下诏追赠为大将军,获谥贞侯,由其子郭统袭封爵位。郭统死后,其子郭正继嗣。晋咸熙年间,设五等爵制,朝廷因郭淮功著前朝,故改封郭正为汾阳子。书中暗表,至唐朝天宝年间平定安史之乱,为国立有大功之汾阳王郭子仪,便是郭淮之嫡传之后也。故前有郭正为汾阳子,后有郭子仪封汾阳王,无乃巧合之极耶?前后相距五百年,可谓细思恐极耳。

话休叙烦,书接前文。且说魏帝曹芳八岁继位,岁月荏苒,今已二十二岁。少年气盛天子,因见朝中大权尽归于司马师兄弟,自己不过垂拱而已,心中气愤,焉肯干休?这日退入后殿,顾左右有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在侧。那张缉乃张皇后之父,曹芳之皇丈也。曹芳叱退近侍,同三人至密室商议,执张缉之手而哭道:“司马师视朕如小儿,觑百官如草芥,社稷早晚必归此人,皇丈知否!”李丰奏曰:“臣虽不才,愿以陛下明诏,聚四方之英杰,以剿此贼。”夏侯玄继之奏道:“臣叔夏侯霸降蜀,因惧司马兄弟谋害故耳;今若剿除此贼,臣叔必回。臣乃国家旧戚,安敢坐视奸贼乱国,愿同奉诏讨之。”君臣密议良久,曹芳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了血诏,授与张缉嘱道:“当年董承为朕祖武皇帝诛灭,盖为机事不密也。卿等须谨细,勿泄于外。”三人立誓允诺,必不泄漏。

三人辞出,至东华门左侧,正见司马师带剑而来,从者数百人,皆持兵器——原来宫中内侍安有司马师耳目,早将君臣密议之事告发矣。三人立于道傍,司马师笑道:“你三人好大胆,欲谋害大臣。泪眼尚红,如何抵赖!”即命叱武士将各人搜检,于张缉身畔搜出龙凤汗衫血诏。司马师视其诏曰:“司马师弟兄共持大权,将图篡逆。所有诏制,皆非朕意。各部官兵将士可同仗忠义,讨灭贼臣匡扶社稷。功成之日,重加爵赏。”司马师勃然大怒,即令将三人腰斩于市,灭其三族。直至行刑完毕,司马师便率禁军直入后宫,来见魏主曹芳,按剑斥道:“臣父立陛下为君,功德不在周公之下;臣事陛下,亦与伊尹何别?今反以恩为仇,以功为过,欲与小臣谋害臣兄弟,何也?”袖中取出汗衫,掷之于地。曹芳魂飞天外,跪地求告道:“朕合有罪,望大将军恕之!”司马师扶起曹芳,说道:“国法不可废也。”乃令将张皇后捉出,至东华门内用白练绞死,又将曹芳软禁宫中,不使出入。

次日早朝,司马师大会群臣道:“今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不能主持天下。今某谨按伊尹、霍光之法,别立新君,以保社稷,你诸公以为如何?”众臣恐惧万分,异口同声应道:“大将军行伊、霍之事,所谓应天顺人,谁敢违命?”司马师遂同众官入永宁宫,奏闻太后道:“今上无道,合当废除。臣观高贵乡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孙;此人温恭克让,可以立之。”太后只得准奏。遂遣使往元城召高贵乡公,请太后升太极殿,行废立大事。太后即宣懿旨,言曹芳年长而不亲政,沉迷女色,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与优人、保林等**作乐,弹打前来进谏清商令令狐景、清商丞庞熙,乃至用烧铁重伤令狐景身体,太后丧母时不尽礼等罪,请依霍光故事废曹芳帝位。复封齐王之位,纳还国宝,下殿称臣,归河内郡重门营封国,建齐王宫,礼制祭祀同于诸侯,禁令无有宣召不得入京。

曹芳听罢太后黜旨,当即纳还玉玺,以臣礼参拜新君曹髦,引家眷出宫,乘王车大哭而去。只有数员忠义之臣,含泪出殿相送。史说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乃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也。当日在司马师等文武官僚拥立下为新帝,受登极大礼。郭太后抚慰道:“我见你年幼之时,便有帝王之相。今为天下之主,务须恭俭节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曹髦敬领太后垂训,是日登极,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如当年高祖武皇帝辅汉故事。文武百官,各有封赐。书中暗表,曹芳被废,其后曹奂禅位,早有先兆。在正始六年之时,曹芳一时心血来潮,曾令巧匠铸造一把宝剑,自此常常佩带,有一天无故失踪,只有空盒。人云后来禅让之事,征兆先在于此。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晋泰始十年,曹芳病逝,终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厉公。此是后话,在此表过不提。正元二年春正月,有细作飞报,说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以讨伐司马师擅自废主为名,起兵前来。司马师闻报大惊,唤至细问。

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父亲毌丘兴曾为武威太守,多有战功。后父亲病故,毋丘俭便袭父爵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掾。黄初七年曹睿即位,先后任尚书郎及羽林监,因为曾在东宫办事,得到曹睿亲待。后出任洛阳典农,曾上疏谏止明帝大兴土木,因升迁为荆州刺史。青龙三年,毌丘俭徙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次年率兵讨伐公孙渊,但被公孙渊击败。景初元年,随司马懿再度进攻公孙渊,最终平定辽东,毌丘俭因功封安邑侯。正始五年,毌丘俭带步骑万人出玄菟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诛高句丽军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偕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往东沃沮,固守丸都城。毌丘俭见山城西北面山体陡峭,守兵不多,乃避实就虚,正面佯攻,选派身强体壮善于攀登之士,带兵器长绳偷偷爬上崖去,束马悬车,破丸都而屠其城。惟对当初劝止东川王犯魏之沛者得来一家网开一面,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获其妻子,皆放遣之。

正始六年,毌丘俭再征高句丽,东川王奔买沟。毌丘俭自坐镇丸都,派玄菟太守王颀追东川王至沃沮,另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依附高句丽之不耐等濊貊种落。王颀引军追至竹岭,大破东川王余部,后杀至沃沮境内,破其邑落,斩杀三千余人。东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击杀一小队魏军前锋而得以隐匿,王颀军主力向东北行至北沃沮与肃慎边境。刘茂、弓遵也成功击溃濊貊各邑,迫不耐濊侯举邑投降,将东汉临屯郡故地再次纳入中国版图。正始六年春正月结束征剿,毌丘俭刻石纪功,五月回师凯旋。

其后不久,东川王在逃亡之地抑郁死去。魏军两次征讨,每次均俘获高句丽人口数千,将其迁入内地。毌丘俭东征实应大书,以记其功。胃自有中原王朝以来,此役是对辽东最远一次征讨,从此曹魏势力远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原属高句丽所辖朝鲜半岛岭东濊貊地区,也归入曹魏国乐浪、带方二郡。毋丘俭两次东征,高句丽几遭灭顶之灾,侥幸留存其国。自此以后四十余年,高句丽不敢再向辽东入寇,并向魏晋纳表称臣。毋丘俭因功迁任左将军,领豫州刺史,假节,监豫州诸军事,转为镇南将军,后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闲言叙过,书接正文。且说毌丘俭与夏侯玄、李丰平素友好,二人被司马师所害,便令毌丘俭忧虑不安。同时亦感昔日魏明帝之恩,此时闻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故此忧而不食。其子毌丘甸鼓励父亲起兵反抗司马师,毋丘俭之意遂决。正元二年正月,遂请扬州刺史文钦商议。文钦乃沛国谯县人,其父文稷原为曹操部将,且是同乡。文钦年少时以名将之子、勇敢果断闻名。建安二十四年,魏讽谋反,文钦因受牵连被下狱治罪,按律当死。曹操念及故旧文稷之情,予以赦免。太和年间,文钦任五营校督、牙门将。后历任庐江太守、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前将军等,屡立战功。又因与曹操同乡,故深得大将军曹爽厚爱。文钦仗恃曹爽权势,行为倨傲。高平陵政变后,曹爽集团被太傅司马懿击灭,文钦顿时失去靠山。因时常虚报战功以多求封赏,却屡被司马师压抑,文钦因此对司马师不满。后任扬州刺史,屯驻寿春以御吴国,与毋丘俭相厚,常相来往。故此文钦闻毋丘俭相召,一请便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