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一十四章 流星落处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一十四章 流星落处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太和五年,东吴将领孙布派人到扬州求降,请杨州刺史王凌派兵前来迎接。王凌将孙布书信呈报满宠,请求派兵。满宠认为有诈,以王凌口气复信给孙布道:“公迷途知返,弃暗投明,殊可赞佩。今请我派兵迎公来降,某谓兵少则不能保卫,兵多则易泄露机密。且待某设密计以全公志,公其候之可也。”正在此时,魏主召满宠入朝。满宠临行,命令留府长史:“某观王凌立功心切,必要前去迎降。孙布之降,与前番周鲂诈降计赚大将军曹休如出一辙,迎之则必中其计。我走之后,若王凌请兵,切勿给派。”长史应诺。次日王凌果然前来请兵,长史不与。王陵恨怒,于是派遣督将率步骑七百人往迎。孙布待魏兵前来,果在夜里发动突然袭击。魏兵七百人死伤大半,督将奋力杀出重围,只带二百兵逃回扬州。

说话的,魏明帝因何忽然征召满宠返京?原来扬州刺史王凌本与满宠不和,此时又见他阻挡自己前去迎接孙布之降,于是故使其同党上奏天子,诋毁满宠年老力衰,言行荒谬不合事理。因曹睿恐文武不合,误了朝廷大事,这才急召满宠入朝,询问究竟。满宠到京面见天子,将自己对孙布诈降之疑分剖奏之,明帝见其身体康健,奏对条理分明,便知是扬州官吏妄奏。曹睿即令满宠立刻返回扬州,以备东吴来犯。满宠心知必是王陵诬奏自己,因此上表,以年老无能为由,不胜边防重任,要求留任京城。曹睿劝慰道:“昔廉颇强食以示体健,马援据鞍以谓可用。今君未老而自谓已老,何与廉、马之相背邪?其思安边境,惠此中国,公勿辞也。”于是撤换王陵,以示信任之意,满宠乃复还杨州,布防长江下游一线。

自曹休死后,满宠常以一人之力,对抗东吴举国之兵,其能力如此。太和六年,东吴上大将军陆逊移兵庐江。扬州诸将皆谓应赶快救援,纷纷请战,满宠却道:“我庐江虽小,但兵精将猛,定能坚守。又敌军弃船深入二百里,后方空虚,今正宜诱其深入,乘机败之。且任其继续推进,后方使其逃之不及。”即整肃军队,开往杨宜口(今霍邱固始县三河尖镇青泥滩一带)。陆逊闻报满宠顿兵于此,知道再无胜望,即当夜退军而还。当时为响应孔明北伐,吴主孙权每年都有进攻之计,但每次皆被满宠设计退之,并不能北越江淮半步。

青龙元年,蜀相孔明五伐中原,满宠上疏天子道:“蜀兵再出汉中,东吴则必攻合肥。合肥城南面江湖、北接寿春,吴兵若围攻合肥,得以依恃水势。我兵若来救援,必先攻破其主力,然后始能解围,无必胜之把握也。今当移城内之兵向西三十里,则可依据地势奇险固守,此引敌出洞而断其退路上计也。”魏明帝问于群臣,护军将军蒋济则不以为然道:“如此是示弱于敌也。且自坏城池,我不攻自破矣!若果如此,则敌兵必尽得淮南之地。”于是明帝不准满宠之奏。满宠便又上表,坚持己见道:“孙子曰:兵者,诡道也。示敌以弱,以小利麻痹敌人使其骄傲,而以为我惧,此正所谓形实不必相符之理也。孙子又曰:善诱敌者示之以惑。我今趁敌兵未至移兵城外,内布精兵,乃设惑而诱敌深入之道。诱敌远离水路,以避其长;而我相机而动,则外能御敌,内亦无患焉。”曹睿再问群臣,尚书赵咨以满宠所言实属上策,于是明帝下诏准奏,依照满宠之计,由合肥向西三十里修建新城。是年孙权亲自率兵欲围新城,但因见此城离水路太远,于是在江上停留二十天不敢下船。

满宠即召集诸将说道:“孙权得知我移兵城外,定会向其部下夸下海口,前来上岸展示实力以邀威名。我可如此如此,必能大破吴兵。”于是令在合肥城隐蔽处埋伏步骑六千,等待吴军自投罗网。孙权果然上岸耀武扬威,遭到满宠伏兵突袭,被杀死数百将士,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铩羽而归。魏青龙二年六月,孙权率兵再围新城,满宠欲亲自率军援救新城守将张颖。殄夷将军田豫谏道:“新城自守有余,孙权佯作围城,实是张网以待将军来援也。将军若以合肥之兵前往援之,反恐为孙权所吞。”满宠认为言之有理,即上表请召休假之中护军兵将三万人回防新城,从后夹击孙权。曹睿览奏,问计于群臣,散骑常侍刘邵奏道:“臣谓满宠之计是也,但不必动用中护军。合肥之兵应自守不攻,以避吴兵锐气;朝廷则宜派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出发,将队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佯作数万大军之状,使孙权疑之。孙权若知我大军到来,必定自走,则吴兵不战而破。”明帝又问蒋济,蒋济亦称此乃上计。

曹睿其时正以大军在渭南与蜀兵相拒,亦不敢轻动中护军人马,且以为合肥、襄阳、祁山乃魏国东、南、西三个重要防点,守城有余,遂纳刘邵之谏,便于七月壬寅日,亲率水师东行,虚张声势。满宠便募集数十壮士,折松枝为炬,灌上麻油顺风放火,烧毁吴军攻城器具,射杀孙权之侄孙泰。时值吴营士卒多有病患,又闻曹魏大军将至,孙权于是撤退。青龙三年春,孙权又派兵数千家到江北屯田。八月,满宠谓诸将道:“今正值庄稼收割季节,吴人男女老少,布满田野。而其兵营以为离我新城有数百里远,必无防备。我可乘其不备,突然袭击!”众将无不欣喜领命。满宠于是遣长吏率兵沿江东下,摧毁东吴各个屯兵大营,焚烧其积贮谷物后撤回。曹睿闻之大喜,下诏嘉奖满宠,将所获战利皆赐将士。由是自曹休、曹真、张辽、徐晃、张郃等大将死后,满宠便为魏国中流邸柱,防御东吴第一大将。

倒叙满宠之事已罢,书接前文。且说司马懿辞朝出京,令胡遵为先锋,引前部兵先到辽东下寨。哨马飞报公孙渊,公孙渊便令卑衍、杨祚分八万兵屯于辽隧,围堑二十余里,环绕鹿角,严阵以待。胡遵令人报知司马懿,司马懿笑道:“这却不是圣人面前卖字画,关羽马前弄大刀?贼不与我交战,是效某当年对付孔明之法,欲老我兵,使我粮尽退兵之时自背后追杀我也。彼既以八万之众守在此处,我料贼众大半在此,巢穴必然空虚。不若弃却此处,径奔襄平;贼必往救,我却于中途击之,必获全功。”于是勒兵从小路向襄平进发。

却说卑衍与杨祚在大帐之中,果如司马懿所料不差,正商议欲待魏军粮尽退兵时,以奇兵袭之,可获全胜。正在此时,探马忽来报说:“魏兵往南,直袭我襄平去了。”卑衍大惊道:“襄平军少,若是老营有失,我等把守此处无益矣。”遂拔寨随后而起,急忙来救襄平。紧走慢行一日,见天色已晚,前面并不见魏兵踪影。眼见左右都是密林,卑衍心中生疑,命前军止住,欲使细作前去哨探。其令尚未发出,忽听一声炮响,震天动地,两边林中众军鼓噪摇旗:左有夏侯霸、右有夏侯威,一齐杀出。辽兵大败,卑、杨二人夺路而走,奔至首山,正逢公孙渊兵到,合兵一处,奔入襄平城去,闭门坚守不出。魏兵乘胜上前,四面围合。时值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运粮船自辽河口直至襄平城下。魏兵皆在水中,行坐不安。左都督裴景、右都督仇连下皆请移营高处,司马懿不从。却令南寨人马暂退二十里,纵城内军民出城樵采柴薪,牧放牛马。大司马陈群心中不解,前来问道:“某闻兵贵神速。前太尉攻上庸时八日赶一千二百里至城下,生擒孟达而成大功;今带甲四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使众军久居泥泞之中,又纵贼众樵牧。某实不知太尉是何主意?”

司马懿笑道:“公随武皇帝从征多年,乃不知兵法耶?当年孟达军少,而粮食能支持一年,我军是孟达四倍,粮食却不足一月。以一月粮之军对付有一年积粮军队,怎能不速战速决?我以四攻一,即使一半人伤亡,亦谓可行,当时不计死伤,正是要为有限粮草争取时间。今敌众我寡,敌粮少而我粮多,相持何妨?且又遇大雨,想速战也不可能。自出兵开始,某就不惧敌人出城来攻,而恐其据城死守。今敌军粮草将尽,我军围而不合,即令其粮尽自逃,我可击其后也。兵者诡道,善因事变。其凭借人多,又据辽河之险,故今虽然饥困,也不肯就擒。此时当稳住对方,以待时变也。”陈群闻听此番高论,乃深为拜服,再不多言。

辽东战报送至洛阳,魏明帝与朝中文武议之。众朝臣闻说雨大敌强,皆上表请求召还司马懿,以免一旦为敌军所破,则损我大魏国威。魏明帝却不以为然,说道:“司马懿屡拒诸葛孔明,最擅临危制变,生擒公孙渊指日可待。公等何必居数千里外之庙堂,干涉大将临敌用兵哉!”于是不听群臣之奏,静听辽东捷报。数日之后,雨止天晴。司马懿升帐下令道:“今日众军可曝晒衣甲,来日并力攻城。”众将得令,晒衣晾甲,次日引兵四面围合,日夜攻打不息,箭如急雨,射入城去。公孙渊在城中粮尽,以至人民易子而食,士兵相杀互吃,死者不计其数。部将怨恨,各无守心。夏侯渊甚是惊忧,慌令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侍中卫演来到魏营请降。司马懿升帐,聚众将立于两边。三人跪于帐下,哀告道:“愿太尉休战止兵,我主愿先送世子公孙修到营为质,然后君臣自缚来降。”司马懿冷笑道:“凡为将者,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何必送子为质当?”令斩了王建、柳甫,叱命卫演将其二人首级持回,回报公孙渊。卫演抱头鼠窜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