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零二章 五出祁山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零二章 五出祁山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孔明命收得胜之兵,押万余战俘回到祁山寨中。见粮草不敷支用,便不敢乘胜进兵,一边整编战俘,训练阵法,一边等李恢、李严两路军粮运来。三日之后,成都忽有人来报,李恢操劳过度,患病不治而死,粮草不继。孔明大惊失色。又过两日,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但因耽搁了路程,运来粮米半数为运粮军马所耗,运至军中者已不到半数。孔明使人细问送粮军士,方知苟安好酒,于路怠慢,违限十日。孔明大怒,便欲斩了苟安,但看在与李严同为托孤大臣面上,杖八十军棍放之,令其回去速催军粮,将功折罪。

苟安被责,心中怀恨,径回成都,于路布散流言,说孔明自倚大功,欲篡国自立为帝。便有与孔明不合之东州士宦,将其谣言写成匿名表章,并以前番因用心腹马谡,致使败回汉中之事为例。因怕其后漏风,便通过内侍宦官黄皓,奏与后主皇帝。后主闻奏大惊道:“似此是又一个曹丞相矣。如之奈何?”黄皓奏道:“因无实据,不可坐实其罪。陛下可诏丞相还归成都,明升其职,削其兵权,免生叛逆。”后主见其说话公允,处处为国家社稷着想,如何不听?于是感动至极,随即下诏,遣人送至祁山大营,只言朝中因有大事,急宣相父孔明班师,回朝相商。长史蒋琬闻说朝廷突发班师之诏,不知其意,即出班奏道:“丞相自出师以来,好不容易突破魏军阻截以出险谷,至祁山后累建大功。今又新破魏国两位都督,杀敌数万,魏军皆丧其胆,致白日不敢出营,夜间不谈丞相名字。我军大胜之际,何故宣回?”后主道:“朕有机密大事,关乎吴蜀生死,必须与丞相面议,卿其勿阻。”即遣使赍诏,星夜宣回。使者径到祁山大寨宣诏,孔明受诏已毕,亦是大惊,以为东吴陆逊为贪大功,又行前番与吕蒙偷袭荆州故事,不敢耽搁,只得传令回军。姜维问道:“若司马懿乘势掩杀,当复如何?”孔明道:“可分五路而行,添灶退军。”即命长史杨仪传令各军,依计而退。

却说司马懿止兵渭南,只待蜀兵杀至,便好再卖一阵,引孔明大军直入长安,先据关中,再图东进。见孔明十余日不来,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司马懿暗自奇道:“不知孔明兄这又是在搞些甚么!莫非又没粮了?”于是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回报一万灶,每灶七人,其兵则七万。次日复令赶到下个营址查点灶数,回报说两万余灶,军至十五万矣。司马懿顿时明白,暗道:“孔明如此玩弄,必是朝中有事,真欲退军也。可惜,可叹!天不佑汉祚,此番出川又成画饼!”于是顾谓诸将道:“吾料孔明添兵增灶,是以诈计佯作退兵,其实是引我追之,一举全歼也。某偏不如其所愿——不如且退,再作良图。”于是回军不追,放孔明不折一人一骑,自回成都去了。次后细作来报,说孔明退兵之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司马懿故作惊叹道:“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我也!其谋略某不如之!”遂引大军还长安,向大司马报说已退蜀兵。曹真此时病重,闻报甚喜,便与司马懿引军还归洛阳。书中暗表,司马懿出卖魏军,虽能瞒过曹真,但须骗不过张郃。适逢张郃现在西凉收拾前番被魏延所败兵马,不在祁山,致使司马懿阴谋未漏,亦岂非天意哉?

魏主闻知两位都督再退蜀相诸葛亮,大加慰赏。因二人皆已官至极品,只以增邑赏之。因闻曹真病笃,明帝曹睿亲往其府邸探望,并命太医细为调治。太和五年春,曹真去世,明帝大哭,命谥为元侯,由其长子曹爽继承爵位。曹睿追思曹真之功,下诏褒奖道:“大司马一生忠孝节义,辅佐二祖,对内不因皇亲而邀宠,对外不鄙贫寒之士,诚可谓守成、忠职、德高之人哉!”除曹爽外,遂分封曹真五子羲、训、则、彦、皑为列侯。

却说孔明退到汉中,因蜀兵不折一人,遂大赏三军。事毕回到成都,入见后主,问有何大事,急召臣回。后主见相父奉旨即回,自是毫无反意可言,于是无言可对,忽灵机一动答道:“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又恐相父军旅劳顿,伤损身体,故特诏回。”孔明道:“此必有奸臣谗谮,欲离间你我也。”后主闻言,欲为黄皓脱罪,即道:“朕因错听苟安之言,一时受其蒙蔽。今悔之不及,此后但凡军国大事,惟相父是听!”孔明急令人往捕苟安,已投魏国去了。孔明即深责蒋琬、费祎等不能规谏天子发诏,二人唯唯服罪。

孔明因数年不在成都,少见后主,心中亦觉惭愧,即留成都月余,日日上朝陪伴后主,并以国事教之。刘禅见相父如此,又勤劳国事,刚过半百之年,已双鬓斑白,遂不由顿生眷恋悲悯之心,自此稍离宦官内侍,始用心于政务。孔明大慰,即辞帝还归汉中,整顿军马,屯田养战。诸葛均闻说兄长自成都回来,携周岁之子诸葛望前来问安,孔明大喜,对侄子好生关爱。书中暗表,自诸葛均随黄承彦还归汉中,孔明便为其聘一妻一妾,妻为南阳林氏,妾为益州习氏,以接续诸葛家香火。其后唐妃生次子诸葛企,因孔明自己本为刘氏,为使诸葛氏兴旺,便将次子过继给诸葛均。其后蜀汉灭亡,诸葛企便以葛为姓;再后,诸葛瑾因见长子诸葛恪聪明外泄,锋芒毕露,恐其位高权重,一旦破败,则必危及子孙乃至三族;于是乃将次子诸葛谦、三子诸葛乔使永安将军陈到送至成都,委托孔明照料。孔明便将诸葛谦过继给诸葛均,蜀汉亡后以诸为姓;又将诸葛乔视为己子,蜀汉亡后恢复刘姓。于是其诸葛家族七子:瑾生恪、谦、乔、融四子;亮生瞻、企二子;均生独子望。除诸葛恪被吴主诛夷三族,诸葛融随之死难,诸葛瞻战死绵竹,其余谦、乔、企、望皆存,均被伏龙徐庶安置于荆南武陵郡城外桃花源中,各依其所改之姓,子孙绵延不绝。此是后话,先行交待于此。

闲言叙罢,书接前文。却说孔明念及前四次北伐,皆因粮草不继而退,甚为惋惜,于是在汉中大兴水利,两三年之间,则不但粮草充足,且使数万外民来附,亦可足兵。据史籍载,诸葛亮在汉中任所踵迹增筑山河堰工程,可灌溉褒城田八千余亩,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今尚保留有蜀汉以来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如汉中六大名池,一直延用至今。又不断增修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所灌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孔明一边在汉中休息养战,一边连派使者结好东吴,互为声援,只待魏国有变,寻隙而发。吴嘉禾元年,上大将军陆逊忽主动奏请伐魏,率军向魏国庐江而进。魏扬州都督、征东将军满宠见吴军舍船登陆,便督率精锐步骑三万在杨宜口设伏,迎击吴军。陆逊提前探得魏军动向,连夜率部撤退,双方兵锋未交。嘉禾二年二月春,辽东公孙渊向吴奉表称臣,孙权大悦。三月,孙权派使者携金宝珍货赴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

魏明帝曹睿闻报大怒:“小小辽东,亦敢如此猖獗!”即遣荡夷将军田豫循海路,幽州刺史王雄循陆路,两路并起,进攻公孙渊。蒋济急谏止道:“凡不欲吞并本朝之敌国,非称叛臣也,陛下不宜随意征伐。若攻而不克,是逼其为反贼。故说‘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即克其地,其民不足以强我国,财不足以富我邦;若一旦失败,徒招公孙渊怨恨,吴蜀耻笑。不出兵为上,唯陛下思之。”曹睿不听,遂派田豫进兵,终无大获。公孙渊反复无常,见魏主大军来伐,以为吴国遥远,不足长期依靠,便将吴使杀死,又降魏国。十二月,魏明帝下诏,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孙权闻后大怒,欲亲带兵去征讨。陆逊上书相阻,所论大体与魏臣蒋济略同。孙权乃罢,于是致书蜀主刘禅,约会伐魏。

后主看罢孙权国书,厚遣其使而回,即令长史杨仪持吴主国书前至汉中,转呈相父,自行斟酌计较。孔明观孙权来书,见东吴难得主动约会联手北伐,着实感动一番。又因见汉中兵强马壮,粮草不乏,便召集众将,再议出师。杨仪道:“丞相休怪,某不是谏阻北伐,实有拙计献上。我国兵少将乏,因前番数次兴兵,致使蜀中军力罢敝,粮又不继;今不如分兵两班,以百日为期:且如二十万之兵,只领十万出祁山,至百日期限,却教这十万替回,循环相转。若此则兵力不乏,然后徐徐而进,中原可图。”孔明依其所谏,遂分兵两班,百日为期,违限者按军法处治。蜀建兴十二年春,孔明起大军十万,复出师伐魏。

魏主曹睿闻知孔明又伐中原,实为不解,即诏命司马懿出师御敌。司马懿奉了诏命,急率二子离了宛城,往洛阳而来,这一日探马来报,前面已至山阳。司马懿闻是到了山阳县,即令扎营,将部从安置于城外,己率二子及三五个心腹家将,骑马进城。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知道此乃废献帝刘协封地,父亲到此进城,必有重大干系,于是也不说破,只跟着罢了。司马懿不住馆驿,在山阳公府门前兜了一圈,见不远处有个药王庙,绝大一处丛林,便让家将上前打门。庙门开处,一个道装青年迎出,约有二十岁上下,星眉朗目,一表非俗。那青年道士将门外几人相了一相,眼光停留在司马懿身上,打揖手问讯道:“来者可是征西大都督,领南阳太守,河内温县司马公否?”此话一出,司马懿父子均吃一惊。司马懿问道:“小哥,你怎知某官职名讳?此药王庙是何人所建,所供何神?”那道士笑道:“某复姓皇甫,单字名谧,字士安,安定人也,师父赠号玄晏道人。此庙乃我药王派掌门驻所,所供创派始祖扁鹊先师,故曰药王庙。此庙系山阳公出资所建,故此又为刘公之家庙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