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九十八章 马葛合谋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九十八章 马葛合谋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说话的,你道费祎是天子之使,孔明为何将其留在军中?皆因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坐常争论,众不能解,唯有费祎能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少时丧父,随族父费伯仁而居。伯仁之姑,便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祎即游学入蜀。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任益州,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其时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欲出席葬礼,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以豪华鹿车与其二人。董允见此面有难色,怕人物议;费祎却从容先上鹿车。及至丧所,诸葛亮及国中诸贵人均已齐集,车乘也很华丽,董允神色犹未泰然,而费祎却晏然自若。驾车人回府,董和问及备细,于是向董允道:“我常以为你跟文伟间优劣未可分别,但从今以后,对此再无疑惑矣。”

建兴三年,孔明征讨南中而还,朝中众官出城迎逢,孔明独请费祎同坐一车,众人莫不刮目相看。乃以费祎为昭信校尉,令其出使东吴重申盟好。吴主孙权为人滑稽,在酒宴上向费祎嘲讽无方,而诸葛恪、羊茞等吴臣以才博果辩,也纷纷论难,辞锋不绝。费祎畅言笃义,据理以辩,终不为所屈。孙权醉问费祎道:“杨仪、魏延,皆为牧竖小人。二人虽常有鸣吠之益于国,但既已任之,其势必不得为轻,若一朝无诸葛亮时,二人必为祸乱矣。你蜀主糊涂,不知防虑于此,则将来如何?”费祎愕然,心道此等鸡零狗碎之事,吴主怎生得知?又如何公然发问?一时不能即答。其时襄阳人董恢以宣信中郎为费祎副使,低声提醒道:“可指杨仪、魏延不谐,纯起于私忿,并无黥布、韩信难御之能。如今我正要扫除强贼,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岂可因惧风波而废其舟楫哉?”费祎记之无误,朗朗说出。酒酣之时,费祎问诸葛恪道:“蜀字云何?”诸葛恪答:“有水者浊,无水者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费祎复问:“吴字云何?”诸葛恪道:“无口者天,有口者吴,下临沧海,天子帝都。”

孙权见二人问答如流,不由大乐。为示亲近之意,常设食招待费祎;但又自恃人多地广,欲折辱蜀使,便先令群臣:“蜀使来时,伏食勿起。”费祎来到,孙权停食迎之,然而群臣却不起身。费祎嘲道:“国有凤凰来仪,麒麟吐哺停食;奈何驴骡无知,只是伏食如故。”诸葛恪便答:“我国种植梧桐,本欲以待凤凰,今甚燕雀至此,竟称凤凰来翔?何不弹而射之,使彼返回故乡!”费祎停食其饼,索笔而作一篇《麦赋》。诸葛恪亦请笔作《磨赋》,看罢互相称善。孙权对费祎甚表器重,赞道:“先生具天下之淑德,将来必为蜀之股肱重臣,即恐不能常来东吴矣。”即以常所手执宝刀赠予。费祎逊谢道:“臣不才,何堪当殿下谬赞?然刀乃以讨不庭、禁暴乱之物,臣不敢领受。愿大王可以其勉建功业,同扶汉室,如此则臣虽暗弱,亦不负此次东顾贵国之行也。”费祎因不辱使命,回国后迁为侍中。

闲言少叙,书接前文。且说费祎被孔明留于军中,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当时军师中郎魏延与长史杨仪互相憎恶,每次并坐皆必争论互诟。魏延依仗自己勇武,一言不合之时,便常举刀指向杨仪作威吓状,杨仪每至此则威仪尽失、泣涕横集。费祎常介入二人坐间,为其谏喻分别,以释其怨毒。因此终孔明之世,可以各尽魏延、杨仪之所用者,全赖费祎从中匡救之力也。孔明见司马懿坚守不出,思得一计,传令教各处皆拔寨而起。细作报知司马懿,说孔明将要退兵。司马懿遍观诸将道:“孔明必有大谋,不可轻动。”张郃暗道:“先是卖我军将,此时又要纵敌。孔明有计无计,都是你在这里自说自话。”于是挺身而起道:“此必因粮尽而回,如何不追?”司马懿道:“某料孔明上年大收,今又麦熟,粮草丰足;虽然转运艰难,亦可支吾半载,安肯便走?彼见我连日不战,故作此计引诱。可令人远远哨之。”张郃听了不答,只是冷笑。司马懿暗道:“休看你这时猖獗,且看后来怎样死法。”

如此过了五日,军士探明回报:“孔明每日只退三十里下寨,如今已退出一百五十里,将要退进谷中去了。”张郃坐在旁边听了,哈哈大笑道:“这分明是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以保其全军而退,不受折损。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今不需都督亲自出马,张郃愿引本部往决一战!”司马懿见激将之计渐渐奏效,张郃怒气已被勾起,又欲扬先抑道:“孔明诡计极多,将军倘有差失,必丧我军锐气——上将军还是不可轻进。”张郃见他再三阻拦,愈发怀疑其有纵敌之嫌,不由勃然大怒道:“某去若败,甘当军令。”司马懿见他怒发,便道:“既将军要去,某也不要你签军令状。可分兵两枝:公引一枝军先行,须要奋力死战;我却随后前来接应,以防其伏兵。将军休急,今日已晚,次日进兵,到半途驻扎,后日交战,好使兵力不乏。”遂分兵已毕,但不发兵符。张郃急得搓手,但主将未发兵符,无可奈何。

次日五更侵晨,张郃便已等在大帐之外,直等到日上三竿,直要七窍喷火,大都督司马懿才率二子洋洋而来,升帐点兵,发下兵符。张郃、戴陵即引副将数十员、精兵三万,奋勇先进,到半路下寨。司马懿留下许多军马守寨,只引五千精兵,随后进发。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密令细作哨探,见魏兵半路而歇,知道是司马懿之命,不让真心追赶。孔明心中暗自着急道:“仲达,仲达。你只想送我安全返回汉中,未知某屡出祁山,是欲灭魏军,收复两京也。拜托贤弟,默契一些如此之难耶!”是夜于帐外观星,见关中分野有一将星其大无伦,暗淡无光,摇摇欲坠。由是忽然大悟,遂猜出司马懿心思,不由大喜道:“我道仲达既得古琴,必知我真实身份,因何不配合我军?却是原来如此!可叹张郃,你之末日到矣。”

孔明于是急回大帐,连夜唤集众将道:“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皆须以一当十,我以伏兵截其后。某料魏兵必分两枝前后而来,欲夹击我伏兵也。张郃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绝非一人可敌。王平、张翼二位将军,可引一万精兵伏于山谷中;待魏兵赶上,任他过尽,汝等却引伏兵从后掩杀。若司马懿随后赶来,却分兵两头:张翼引一军当住后队,王平引一军截其前队。两军须要死战,我自有别兵相助。”二人受发密计,即引兵而去。又唤姜维、廖化分付道:“与你二人一个锦囊,引三千精兵,偃旗息鼓,伏于前山之上。如见魏兵围住王平、张翼,不必去救,只开锦囊看视,自有解危之策。”二人受计引兵而去。又令吴班、吴懿、马忠、张嶷四将,附耳分付道:“如来日魏兵到来,锐气正盛,不可缠斗,只需且战且走。只看关兴、张苞引兵来时,你等便回军赶杀,我自有兵接应。”四将受计引兵而去。又唤关兴、张苞分付道:“你二人引五千精兵,伏于山谷;只看山上红旗飐动,却引兵杀出,必破曹魏大军,生擒张郃、戴陵。”关、张二人受计,亦各引兵而去。

不提孔明布下网罗,却说张郃、戴陵领兵前来,因憋了一肚子怒气,骤如风雨。马忠、张嶷、吴懿、吴班四将接着,出马交锋。张郃力战四将,四将不敌,回马便走,魏兵追赶五十余里,汗如泼水,尽皆气喘。孔明在山上看见,把红旗一招,关兴、张苞引兵杀出,马忠等四将一齐掩杀回来。张郃、戴陵死战不退,王平、张翼两路军杀出,截其后路。张郃奋力冲突,不得脱身,仰天大叫道:“司马懿!你真敢见死不救乎?”言犹未了,忽听背后杀声大起,一人高声叫道:“张郃,你敢放屁,诬我父子?司马师在此!”回头看时,果见司马懿父子三人领精兵五千杀到,反把王平、张翼围在垓心。张郃由此心安,复又来回冲杀。

张翼见魏兵来围,不由大奇,便问王平道:“司马懿不去解救张郃,来围我两个作甚?”王平见前方并未合围,便道:“他围的是你,却不是我。这张郃可恨,你抵住司马懿,某还是去战张郃!”于是引本部军马轻松突出包围,截住张郃、戴陵,挥兵死战。张翼无奈,只得引本部军,力当司马懿父子三人。好在其父子皆不出战,只令部下五千军围住张翼一万兵,叫杀连天。张翼暗道:“丞相尽说那司马懿是用兵高手,今日方信之矣。兵法云‘十则围之’,今其兵少我一倍,反敢来围我,这是什么兵法?”因见没有对手来战,便自顾在那里耍起大刀,不亦乐乎。一万军兵,也尽学着主将模样,一时谷中笑声大作,沸反盈天。

姜维、廖化在山上探望,见魏兵势大,蜀兵力危,渐渐抵当不住。姜维谓廖化道:“如此危急,可开锦囊看计。”二人拆开视之,见内有绢书写道:“若魏兵来围王平、张翼至急,可命姜维、廖化二人竟袭司马懿大营。”姜维看罢奇道:“某在天水时常助马遵太守处理来往文书,尽识魏国朝中高官字迹。此字怎不是我丞相字体,反似司马懿笔迹?”廖化笑道:“说不得他是我国奸细?休去管他,照计而行可也。”于是二人分兵两路,径袭司马懿大营而去。司马懿亦恐中孔明之计,这边虽激战正酣,亦使沿途令人不住传报。正催战之间,忽流星马飞报,有两路蜀兵竟取大寨去了。司马懿故作大惊失色,乃埋怨众将道:“某早料到孔明有计,你等偏是不信,勉强追来,却坏我大事!”提兵急回,连张郃也顾不得了。张翼随后掩杀,魏兵大败。关兴、张苞、王平、马忠、张嶷、吴懿、吴班等七将见司马懿被丞相调回,便竭尽全力死战张郃、戴陵。张郃正在拼力死战之间,见司马懿忽然退兵,不由脱口骂道:“老贼,卖得我好!”只得与戴陵弃了盔甲马匹,望山上偏僻小路而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