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匠门巨子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九十二章 匠门巨子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诸葛均见兄长认出自己,遂流泪下拜,泣不成声。兄弟抱头痛哭多时,唐妃过来相劝,又亲自打过洗脸水来,令诸葛均净面更衣,这才止悲。落座献茶已毕,孔明即问兄弟此系何来,这些年音讯不通,又在何处安身,成亲有未,又怎生跟亲家老外公遇到一起?诸葛均见兄长一迭声发问,竟嚅嚅半天,愈发一句整话也说不来了。黄承彦笑道:“难得你兄弟这许多年未见,还如此手足情厚。罢了,子玉这许多年极少言语,有些口吃,你问得如此急切,他是更说不出来也。我替他说罢。”于是便将诸葛均这些年来遭遇一一说出。

原来当年孔明被刘备请出隆中,开始兴复汉室大业,因为诸葛均尚自年轻,学业未就,又兼刘备尚无立足之地,孔明便令兄弟前往东郡,投奔好友陈登。陈登见是少帝殿下相托,自然不敢怠慢,即拨一处宅院,供其读书,二人并经常讲论经典兵法,以及治国之策。诸葛均怕被曹操细作得知自己身份,遂改其姓为外祖家马姓,名为马均,表字德衡。不敢再说是山东琅琊人,改说原籍为扶风兴平县人。说也奇怪,自从到东郡之后,马均即尽弃儒家经典及治世之学,对兵法战略更是丝毫不感兴趣,竟忽对机械器具之学钻而研之,期年之后,几至入迷。此后数年之间,马均便将自己锁在房中,摆弄钻研机械之具,除了出恭入敬,一日三餐,几乎足不出户,也不与人交谈。时间久了,就拙于口舌,且添了口吃之疾。

那陈登身为太守,又是徐州豪富,论说家里要养三五百人也自无妨,何况马均一人。但天不假寿,马均投奔陈登的第二年头上,陈登即患食鱼之毒,错失神医华佗之约,不治身亡。陈家后人起初尚肯供养马均,再过得三两年,见他即不读书出仕为官,也不经营家业以求温饱,只是镇日里自锁房中摆弄器械,于是孝敬之心渐冷,便透出许多不恭敬之举来。有陈登旧部知道此事,便延请马均到县衙之中,做了一名主薄书记,这才勉强糊口度日。

说话的,你道山东琅琊诸葛家族,本也是官宦世家,书香门弟;诸葛均少年时也曾随诸葛瑾和诸葛亮两位兄长读书多年,怎生忽然转了志向,抛弃学业,痴迷起机械偏门之学来?这里面却有一个缘故。原来诸葛均当年离了隆中,跋涉江汉回山东来时,曾去鹿门山中向姐夫庞山民告辞。偶见其案头有一本古书,便拿来闲看,问是何人所著。庞山民道:“此系先人家传,已不知有多少年代,里面尽是图文篆字,也无人能看得懂,即束之高阁。因不曾搬家动宅,也就一直放在这里,未曾流失。贤弟若喜,那便拿去,看得懂时,也可稍解途中寂寞。”诸葛均便不甚在意,置入行囊之中,后来也就忘了。自投奔陈登,拨宅以居,安置行李,这才又将其书册拿出,闪来无事,仔细翻看。见书中都是些机械图表,而不识其字。正好陈登这日来访,接过马均(此时唤作马均矣。因时间先后,故称当时之名,非说话人搞混,列位看官需知)手中古书看时,他却认识这些古篆,念出声道:“此书名为《鲁班天机》,乃春秋时公输班所著,专论机巧匠作之术。贤弟却是从何处得来?倒是一件古物。”

马均大奇,便缠着陈登,请他在这些古篆旁边字缝间以隶书译之。陈登也是一时技痒,即拿回家去,三日内便全部译出,送还马均。马均大喜过望,这才精研机巧之术,终成一代机械大家,后为匠门掌门祖师,重振匠门一派。书中暗表,先秦诸子百家门派,原是有个巧匠门,又称匠门,其开山祖师便是战国时鲁国公输班,闻名天下,无人不知。因其原籍鲁国滕邑,故又唤作鲁班,曾与墨家门派祖师墨翟齐名。因自鲁班之后,匠门一派历代缺乏出类拔萃之人才出现,故至东汉末年之时,其门派已衰,几乎绝迹于江湖。便是墨家一门,也人才寥寥,只剩下一个胡车儿,还被史子眇收了,从而加入了鬼谷门一派。

闲言少叙,书归正本。只说马钧在县衙中混天度日,潜心竭虑于机巧之学,但并未认识到己之才华作用。后因此一技之长被魏王曹丕征为博士,迁居邺城,后又居洛阳。因生活贫困,于是改进织绫机具,并因此名噪京师。魏明帝曹睿闻其所长,便命为给事中,使其专门研制机械。马均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板,织者极其辛苦烦琐,便一律改为十二蹑,使其功效大大提高。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谓“翻车”,可以人力踩踏,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灌溉农田甚得其便。又为明帝造“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使推动木轮,则台上木偶即可自动表演,构思巧妙至极,疑为天工鬼斧。

此次黄承彦接到女婿家书,说生了外孙诸葛瞻,便兴致勃勃,取道许昌、洛阳、长安,前来汉中探望。不料行至洛阳,听说魏蜀两国激战正酣,道路不通,便在洛阳盘桓了两三个月,一直住在伏龙先生徐元直家中。闲谈之余,听徐庶说起洛阳有如此一个匠门大师,因自己在隆中黄家湾闲居时也酷爱此道,便产生兴趣,让徐庶引至给事中马均之宅,登门求教。不想这一见面,大家都吃一惊,原来竟是故人相会,且是至亲家属也。便是因此,待河西战事已毕,听闻魏明帝已班师回至洛阳,黄承彦这才携马均潜出洛阳,辗转来至汉中。

孔明听岳父说了兄弟所历经过,如闻神话传奇,兄弟两个又感慨了一番。既令摆宴,与岳父及兄弟接风。酒过三巡,马均紧张之情稍解,渐渐口齿伶俐,谈笑自如。孔明自是大为欣慰,忽于席间问道:“我闻岳父之论,贤弟所造织机、翻车之类,极利于农业衣食之用,真乃强国富民之倚仗也,其功大矣。至于水转百戏者,耳目之娱,倒也罢了。未知可有能用于军事战阵,攻坚破锐以胜强敌者?”马均听兄长如此相询,直问到了自己痒处,欲说不得其要,便向黄承彦使个眼色。黄承彦哈哈大笑,起身道:“此亦正是匠门所长也。贤契曾闻春秋时公输班之巧乎?当此六百年前,其便能以木板制做自飞之鸟,于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你问汝弟能否制作军事战阵之具?哈哈,贤契请随我来。”说着话,已经到了庭院之中。

马均兴高采烈,也跟了出去,站在院中向兄长孔明招手,令其速出。孔明出来,见岳父已令家人从外面车上搬下五只大箱,命令置于地上,打开来看。孔明心知有异,亦大感趣味,便走近前来观看。黄承彦在旁指挥,家人先从第一只箱中搬出一车,高二尺,长三尺,是为模型,十分之一于原物,仅具其形而已。只见那车上有一小木人,左手前指,右臂下垂于腿侧不动。黄承彦令仆人推车而行,则其车无论向前、向后、或是转弯,小木人左手一直指向南方。黄承彦道:“若在战场之上,无论大雾迷天,道路曲折,其自动定向于南方。当年蚩尤与黄帝大战于巨鹿,便作雾气,使黄帝军迷失方向。黄帝令风后造指南车,突雾而胜;又周朝之时,越裳氏派使臣到周,迷失其归途,周公遂造指南车相赠——即此物也。”

说罢,即命停车于侧,又从第二只箱中搬出一车,大小与指南车相同,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一口铁钟,下层设一皮鼓。车上亦有一木人,峨冠锦袍,坐于车之下层。黄承彦指其车言道:“院中狭窄,不可演示,但说其理可也。此车每走十里,小木人击鼓一次;每击鼓十次,小木人即升至上层,击钟一次,乃百里之遥——此谓计里鼓车也。”即命将车停于旁侧,又从第三只箱中搬出一车,上载大弩,上装十只弩箭。黄承彦令将弩箭对准远处院墙,叫家人让开空地,休为其所伤;命五个壮仆,依其所说踏信弩背,拉动牛筋弓弦,固定于踏机槽中,则十弩尽入弓匣之内,只露其尖。黄承彦喝令五仆同时踩动踏机,叫一声“放!”只见十弩齐出,竟射透砖墙,出于院外。黄承彦道:“此乃模型之具,若是用于实战之械,则大其五倍,可连发五十支弩,射程三百步外——此谓连弩,今后可唤为‘诸葛连弩’也。”

演示完毕,又从第四只箱中搬出一车,车身有大轮,轮上支出十二根长柱,柱端各有网兜,轮侧有转柄。黄承彦令将各网兜中装入石块,亲上前转动轮柄,只听嗖嗖连声响,网兜中石块连续飞出,投于院墙之外。黄承彦道:“官渡之战时,曹操曾用发石车攻击袁绍,但其只能单发,费时费力。敌方若在城楼上挂起湿牛皮,即能破之。即重新设计,轮番投石,休说湿牛皮,便是铁皮亦可击破。似此巨石发射如雨,则敌人何以防御?此亦模型,若实战之车,可投石八百步之外,此谓轮转发石车。”又从第五只箱中搬出二车,一为牛首,一为马头之形。其车身为斗,腹为中空。黄承彦上前推行数步,前进后退,左右转头,无不圆转如意,于是说道:“自古以来蜀道艰难,难于上天。夫征战之事,最难者便是粮食及军资转运。间关万里运粮者,军夫若肩挑背运,劳累致死,且挑夫也需吃喝,则彼粮运到时十耗其八,只余其二也。此车可载粮千斤,一人即可推之而行,上山下坡如履平地,要行即行要止即止。即不费草料,人又省其力。此谓‘木牛流马’,运转之具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