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惊天阴谋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八十五章 惊天阴谋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孔明得到孟达回书,大喜,密嘱来使道:“回复你家孟达将军,作速起事,可先在上庸打出某之丞相旗号。则曹魏无论何人为将,见到某的旗号在此,必不敢来战。若未举事,则切莫教同事者知之,知则必败。”其人领了孔明言语拜辞,回归新城,如实报予孟达。孔明次日升帐,即令魏延先引三千兵,马岱为其副将,往上庸方向哨探。若是孟达公开打出蜀汉旗号,则遣使来报,某即引大军而至;若其为司马懿所擒,则休与司马懿交战,引军而回,却于来路虚设旌旗营垒,使司马懿不敢冒险进我汉中。魏延、马岱得令,领兵而去。

却说司马懿在宛城,闻孔明欲出兵伐魏,心中暗喜,寻思接应之计。当时二子侍立于侧:长子司马师字子元,次子司马昭字子尚。二人素有大志,亦通晓兵书。忽报天使持节至,诏令:“命司马懿为征西大都督,假节,总督西北诸路兵马,行便宜之事,即日西入长安,使满宠接任南阳郡守,屯守宛城,以当东吴。”司马懿接诏,遂调宛城诸路军马。未及出兵,忽报上庸太守申耽家人现在府外,有机密事求见。司马懿令唤入密室问之,其人细说孟达欲反之事,并呈上蜀汉丞相与孟达回书。更有孟达心腹人李辅并其外甥邓贤,随状出首。

说话的,你道孔明一生精明,怎生未曾料到其逼反孟达之书,会到魏帝曹睿或司马懿手中,致使反害了孟达性命?书中暗表,此诚为孟达为人卑劣,孔明未料竟至其左右皆为敌人之故也。凡背叛者亦常被他人叛之,此话千真万确,真至理名言!孔明只以常理思之,那申耽、申仪兄弟,当初本是蜀臣,与孟达一同叛汉归魏,此等联盟,怎能动辄反目相害?未料其利益之交,利尽则交绝矣。孔明令人诈降露机于申耽,不过使其知之,则必催逼孟达或反魏投蜀,或劝其休反,令其速作决断而已,也好释自己内心之疑。虽有李严命子李丰送来孟达往来书信,孔明亦未全信。其次,新城三郡距洛阳千里之遥,申耽即便要告发孟达于魏帝曹睿,也必为蜀国安插于洛阳细作侦知,速来报于自己。则孔明得报,亦可趁魏帝未及发兵平叛之时,亲引兵击之,与孟达里应外合夺下新城三郡。其三,孔明千算万算,却未算到曹睿未待自己出兵北伐,却忽然转向,竟忽然恢复司马懿原职,令其统兵伐蜀。更未想到,那申耽怎知司马复职,令家人及孟达外甥到宛城出首?真是奇哉怪也,琢磨不透。但孔明既知司马懿心怀故汉,即便得知孟达叛魏归蜀,也必佯作不知,不会坏了自己大事。

且说司马懿得报孟达欲反,不由以手加额道:“此乃皇上齐天洪福也!孟达一举,两京休矣!我先擒之,诸葛亮定然心寒。”遂重赏三人,使其回报申耽、申仪兄弟,约定里应外合,擒杀孟达叛贼。司马师道:“可急写表申奏天子。”司马懿脱口而出道:“若等圣旨,往复一月,事无及矣。”因知当年孟达与文帝曹丕所定之计,以诈降计诱诓孔明至上庸擒之,幸被自己在旁听到,今日此事,果然发生。不由冷汗皆冒,暗道侥幸,即传令教人马日夜兼程,如迟立斩。一路疾行七日,已远远望见新城垛口,便令扎营造饭,来日攻城。

却说孟达在新城,这日请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前来赴宴,与席间说起通过好友李严,与孔明约期起事,请其来新城三郡。名为合兵北伐,实是诈降之计,以诓孔明入瓮,擒而杀之,建大功于魏主也。孟达得意言道:“孔明到时,见城内容不下许多军马,其必将大军扎于城外,自率少数侍卫军进城。某请孔明赴宴,埋伏刀手于壁间帷后,手到擒来;再请二公相助,稳住其左右护卫之军,以接风为名,使我军两个服侍他一个,就于席间杀之,不许一人走脱。共擒孔明之后,再以其令符到城外大营,将诸将聚于中军大帐囚之,夺其大军。兄弟呵,若果如此,你我便立下不世奇功。皇帝陛下得知,我三人何愁不位至三公,继而封王哉!”说罢,不由手舞足蹈,乐不可支。申耽、申仪二人闻听原来是计,皆大喜许之。兄弟二人宴罢告辞,在途中计议道:“须再派人通知大将军司马懿,不是擒杀孟达,是合兵擒拿诸葛孔明耳。”计议已定,便各回本郡,预备修书再遣人去宛城,因天晚未发。

次日一早,孟达下令,全城换上蜀汉旗号,并使人去汉中,报知丞相孔明速来;又传报申耽、申仪兄弟二人,请三城共同易帜。两使刚发,布置方妥,城楼上瞭望哨兵忽然入报:“城外尘土冲天,不知何处兵来。”孟达登城视之,只见一彪军飞奔城下,打着魏军旗号,大书“魏骠骑大将军,征西大都督,司马懿”等字。孟达大惊,急命扯起吊桥。倾刻间四面旌旗蔽日,司马懿引兵亲到,魏兵四面围得铁桶相似。司马懿围了新城,即传将令与二子及部下诸将:“若孟达出城,不论其如何辩解,立即诛杀。若有纵放者,军法无情。”

孟达不解司马懿何来如此之速,想到如今满城换了蜀汉旗号,此事如何解释?不由在城上行坐不安,彷徨无计。惊疑未定,忽见两路兵自外杀来,旗上大书申耽、申仪。孟达暗道:“只要他两个来了,某便好向司马懿解释。”心想司马懿绝不可能见面便即开打,必要先问造反之由,遂忙引本部兵大开城门,前来迎接申氏兄弟。司马懿见孟达出城,喝令:“下手!”次子司马昭应声而出,纵马迎上。孟达刚要在马上答话,不料司马昭马快刀急,一刀下去,孟达头已落地,“将军且……”三字方出。申耽、申仪大叫道:“将军且休动手,此乃孟达将军诈降诓军之计也!”孟达一腔热血已喷洒空中,如山花烂漫,哪里还来得及?

新城众军见死了主将,又见来者皆是魏军,不敢抵抗,急弃兵请降。李辅、邓贤大开城门,迎接司马懿入城,此时尚不知孟达诈降之计。司马懿升帐,才问二申在阵上因何喊叫“且休动手”?申耽即将孟达诈降诱敌之计说之,最后叹道:“如今人既被杀,皆无可辩也。”司马懿佯作大怒,喝道:“不是你派人到宛城告密,某焉得昼夜兼程,受此劳苦前来平叛?说他降敌是你,说他诱敌也是你。你兄弟莫非与孔明通谋,欲献我三郡不算,还要陷我三军不成?”申氏兄弟无由解说,大呼冤枉。乱犹未了,探马来报:“城外北面发现蜀军,约有数千人马,尽打着汉中太守魏延旗号。南面也有一支人马,亦约有数千,尽打着东吴丁奉旗号。”司马懿即令司马师和司马昭分别领兵出城,将吴、蜀两军赶走,不必追杀。二子领命去了。司马懿即对二申道:“你二人怎么说?还说不是与蜀军勾结,欲里应外合,夺我三郡?如今连东吴都派兵来了,难道也是你兄弟去孙权那里报信,引其兵来不成?”申耽愤怒不言,唯申仪急辩道:“此皆是孟达要反,怕一个人不济事,才与吴、蜀勾结。某与孟达久便不合,大魏朝中无人不知。天子将某兄弟分辖金城、上庸,亦为牵制监督孟达之意,将军不可冤枉了我兄弟二人。那孟达与蜀国李严常有书信来往,又与东吴相通,亦非意外之事。”

司马懿见二申并未识破自己诛杀孟达本意,又见其服软,即便拉回话头,将其兄弟又善言抚慰一番。此时二子回报,魏延与丁奉见说孟达已死,我大军据城而守,便不敢来战,今已退兵。司马懿将二子夸奖一番,即遣人上表奏知魏主曹睿。曹睿不知其父曹丕与孟达所定密计,闻报则先是大惊,继之大喜,暗道:“侥幸侥幸,若非因徐公明之死而复用司马懿,我大魏休矣!”教将孟达首级去洛阳城头示众。孟达有子孟兴,原为议督军,即免为庶民,令迁徙回右扶风。封申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申仪为魏兴太守,封员乡侯,屯洵口。

书中暗表,那申耽字义举,初在西平、上庸聚众数千家,是上庸、西城一带世家豪族,在当地名望、势力独一无二。当地百姓都依托于申家庇佑,以申耽为天帝之尊,皆奉号令不违。申耽据上庸以与汉中张鲁通好,又遣使诣汉丞相曹操请降。曹操为夺取汉中有了内应,自然喜欢,遂加封其号为将军,因使其领上庸都尉。至刘备令刘封、孟达攻破上庸,其郡即属于蜀汉。魏文帝黄初年中,申家兄弟见孟达叛蜀,便主动降魏,曹丕即以申耽、申仪为上庸、金城二郡太守,皆封列侯。此番助司马懿平叛,本应厚封,但司马懿故以有通蜀嫌疑将其兄弟调离上庸,其用意良深,列位看官不可不知。申耽兄弟雄踞上庸、金城二郡三十年,可说是汉末诸侯中除魏蜀吴三家外寿命最久者,其余则为辽东公孙渊,交州士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