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八十三章 明修栈道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八十三章 明修栈道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驸马夏侯楙拜领三军大都督将印,辞帝离京,在长安聚集诸路军马,只待明帝自京中发来虎符,以备片调关中各路兵马征进。明帝正欲着曹休发符至长安,忽班中闪出散骑常侍孙资,诤言劝谏道:“昔武皇帝西征汉中,攻取南郑之时,只阳平关一役,数次陷于危殆而后侥幸成功,又亲自前往定军山寨,方救出夏侯渊数万败军。武帝因数对部下言道:‘南郑之地势直为天狱,不堪用兵;其中斜谷道尤为险竣,其实便是五百里石穴,根本无路可以通行。’此乃言其蜀道深险,庆幸救出夏侯渊败军之辞也。即如武皇帝之如此善于用兵,尚不敢冒险求胜,每若察知蜀贼栖于山岩之深,探视吴虏窜于江湖之远,亦皆桡而避之,从不责备将士之力,亦不争一朝之忿。此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方为善于用兵者也。今驸马都尉夏侯楙从不知兵,但恃其血气之勇,便要与诸葛亮决战于汉中,得无险之极乎?诸葛孔明其用兵如神,连我武皇帝亦深忌惮之,不敢正面与战;今观其用兵南中,深入不毛,七擒蛮王孟获,即可知其用兵之一斑矣。夏侯驸马若主动进军,就南郑去讨诸葛亮,则为以客犯主,更难期必胜。且不论其道既险阻艰难,便是此战之费,陛下自忖足可支用否?”

魏明帝先不究寻其前面之论,即捉住最后一句问道:“若依爱卿估算,果出兵汉中伐蜀,需用多少兵马钱粮?”孙资回奏道:“若兴兵伐蜀,则需先派兵防吴,无后顾之忧方可进兵征剿。用以镇守南方荆、扬、徐、豫四州者,每州两万,便需八万之众;若西征汉中,则计用精兵十五万,及转运军资、遏御水贼之协同部队,亦用五六万人,方保足用;若遇时疫或意外败亡,必当复更有所发兴以补充兵员,又需两三万人。如此共计,需三十余万军马。即发举国之兵,亦左支右绌,难以为继。使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

孙资这一番账目算将下来,明帝不由摇头咂舌道:“我魏国土地深广,各处皆需守备,哪里有这许多兵来分派?先帝曾三番攻吴,每次都损折兵将极多,建安时之老将也凋零将尽矣。朕没有这许多兵派,贤卿又有何计教我?”孙资奏道:“兵法云:‘夫守战之力,力役叁倍’。此何意也?意味我若攻敌,需三十万兵,但敌攻我守,则十万军足矣。以臣之见,只需分别命令各守边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敝。彼时再逐一遣兵灭之,岂不从容以定天下!”明帝再询之三公,华歆、王朗等尽皆称善。明帝乃止发兵符,令人至长安下诏,命夏侯驸马紧守要隘,等蜀军来时再战。孔明闻魏国不出兵,亦止大军于汉中,厉兵秣马,积草屯粮以待时机。是年,魏大将军徐晃死,吴大将军韩当亡,蜀大司农秦宓病故。于是各安兵马,休养生息。却说徐晃既亡,明帝忽然心思良将,想起司马懿来。前番马谡离间之计,明眼人哪个不知?只因雍凉之地接近蜀国,不放心外姓领兵,故才夺了他父子兵权。眼见西方暂无战事,于是下诏复又起用司马懿,官复原职,使其都督荆、豫州诸军事,率军镇守宛城。

司马懿亦早知孔明散布谣言之意,此时见朝廷令防东吴,遂领命复职,即率二子司马师、司马昭至宛城上任。聚将点兵,发付钱粮,安置守责,不数日南阳大治。这一日,司马懿正与二子坐于府衙,忽闻报城外有吴国大将韩当之子韩综引三千人马奔至,要见大都督说话。司马懿吃了一惊,暗道:“此真是小马乍行嫌路窄,雏鹰初飞恨天低也。量你一个毛头小将,亦敢只引三千军,便深入我境,直扣城关?”于是率二子直登城楼,看其此来何意。

说话的,那宛城在乃南阳郡治所,深入魏国之境,南有襄阳、樊城阻隔,你道那吴将是怎生飞越两城,直至宛城来也?这里面却有个缘故,直要追溯到魏文帝曹丕之时也。话说魏延康元年之时,魏王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以王府主薄职责管理丧葬诸事,使内外肃然。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当时孙权正率军向西,征伐山越百夷。此时魏国众臣皆以为樊城、襄阳经连年大战,人烟稀少缺乏粮草。既然曹仁当时大困于关公,此后亦必难抵御吴军,便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放火烧了襄阳、樊城,将二城居民北迁南阳郡各县。曹丕深以为然,司马懿却极力反对道:“此时孙权刚败关羽,得罪刘备,其正欲与我魏国结好之时也,一定不敢北攻襄阳。襄、樊二城乃是水陆交通要地,焉能一旦放弃?”曹丕不听,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北迁其民。其后孙权向魏国纳表称臣,果然没来入侵。魏王曹操费力经营襄樊,反复争夺二城,使其成为抵挡吴蜀二国北进天堑屏障,十数年心血被付之一炬,岂不痛哉?曹丕悔之不及,此后但凡司马懿谏奏,则无不听从。

话休叙烦,书归正文。且说只因襄、樊二城已被火焚,再无阻碍,故此吴兵便可直达宛城之下,由此说明。司马懿登上城楼,往下看时,果见一队吴兵列于城外,队伍不整,男女老少皆备。即令长子司马师向下问道:“城外何人?来此何干?”城下见问,一员小将越众纵马而出,至于吊桥立住,高喊道:“某乃东吴昭武将军韩当之子,韩综是也。因我父有大功于吴国,今已亡故;吴王孙权不思慰劳功臣之后,反欲夺我兵权,见罪于我家族。某不耐其无情如此,今弃暗投明,率阖家部曲三千人来投魏国,望将军休疑,请纳某之诚意。”

书中暗表,那吴主孙权最会用人,对于故旧功臣之后更是待若己子,怎会如韩综所说,老将尸骸未寒,便欲夺其兵而诛其后?原来韩当虽忠勇兼备,却甚溺爱其子,娇惯成性,乃至不成人子。韩当死后,韩综没了管束,在父丧期间便**不轨,抢男霸女,无恶不作。被大都督陆逊按察其罪,欲以军法裁之,韩综大惧,这才弃了父亲韩当灵柩,率其家属、部曲连夜北逃,前来投奔魏国。司马懿闻其说辞,再详其相貌,已明就里,即纳其降,上表明帝,委其以列侯空爵,养其终生而已。韩综即为降虏,只得乖乖接受魏国严法约束。可叹!韩当一世英明,三国君臣皆为敬重之人,却因生出这样一个逆子,致使江东韩家绝祀。

魏太和元年,西平郡麴英反叛,杀临羌令、西都长,河西扰乱。魏明帝于是派遣将军郝昭、鹿磐率兵平定叛乱,斩杀麴英。郝昭字伯道,太原人,向从金城太守、护羌校尉苏则平定河西,屡立战功,后镇守河西十余年,升杂号将军,河西诸羌服之。十二月,明帝立毛贵嫔为皇后,封其父毛嘉为列侯。当初明帝为平原王时,曾纳河内虞氏为妃;此时虞氏见己不得立后,常向太皇太后卞氏哭诉,太后只以善言慰勉。虞氏即口不择言骂道:“毛嘉只一工匠耳,曹氏好立贱人!从来皇后职管内事,帝君总揽外政,方谓阴阳相合。今以贱人立为皇后,魏国殆必由此亡国丧祀耶!”卞氏见其出言不逊,即告之明帝,将虞氏黜还邺宫。

蜀建兴五年冬,丞相诸葛亮欲兵出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命为前部先锋。将大军驻于沔阳,左军屯阳平,右军屯石城,以待探马来报。未过数日,细作自陇右回报:南安城西连天水,北抵安定,三郡成犄角之势,易守难攻。南安城由魏驸马都尉夏侯楙亲自把守,天水太守马遵,安定太守崔谅。孔明闻报点头,便升帐聚将,商议西出汉中,再向北进兵,先夺了南安三郡,以定陇上,再东进长安。魏延听了丞相进军计划,有些忍耐不住,即上前献计道:“似丞相这般用兵,几时到得长安,扫平中原?末将倒有一计,则可直达潼关,兵抵洛阳城下。”孔明又惊又喜,便令众将悄声,皆闻文长高论。魏延见丞相重视,遂口若悬河言道:“自战国以来,袭取敌国之兵,宜奇正兼用,方收奇效。魏延请拨一万精兵出子午谷,直捣长安,正兵也;请丞相夺此三郡以西出祁山,趋秦、陇丝绸故道取长安之后,与某异道会于潼关,奇兵也。昔汉高祖舍栈道而出陈仓,以奇兵夺取三秦,三秦之势散,拊其背而震之,今我攻魏则异于是也。若丞相以为此计奇诡冒险,则请将兵五千付于小将,则丞相以大军拖住夏侯楙在此,某循秦岭东趋,直取长安,而咸阳以西一举可定矣。”

众将听魏延侃侃而谈,说出此计,皆大感惊讶,暗道:“此乃故汉大将军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也,并无甚么新鲜之处,又何必说得如此兴奋,便跟他原创的一般?”孔明听毕,微笑言道:“文长此计虽则奇险,亦合兵法,于敌弱我强之时,绝可收到奇效。但我今蜀中五虎大将除子龙外尽皆丧亡,智谋之士又大都亡于江陵、夷陵之战,能行此计者唯你文长一人,再无大将配合,不亦险之愈险乎?反观今之魏国,尚有张郃、司马懿、曹真、曹休等宿将均在,皆深通兵法,不在文长以下。若有一人识破此计,只需派一旅之师截断道口,文长及五千精兵则片甲无归矣。此计绝不可行。”众将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