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十八章 关东联盟

汉末三国传奇 第十八章 关东联盟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曹操离京没命狂奔,一路逃至陈留,寻到父亲曹嵩。曹嵩见儿子忽然归家,而且狼狈万状,不由大惊,急问何以至此。曹操便将何大将军被十常侍所杀,自己与袁绍又除了十常侍,而何进听了袁绍之谋召诸侯进京,董卓趁机进京揽政乱国,擅行废立的事情详述一遍。一边叙说,一边咬牙切齿,叹息何进无谋亡身,痛恨董卓欺君乱国。曹嵩毕竟是汉室旧臣,闻言不由痛器流涕,也跟着儿子大骂何进兄妹信谄误国,又恨袁绍有勇无谋,误召董卓进京。曹操劝了父亲半晌,遂说自己欲尽散家财聚合义兵勤王,曹嵩欣然应允,愿意毁家以抒国难。曹操见父亲并无异议,遂横心绝志,当即回书袁绍,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按下曹操在陈留散财募兵,预备起事不提,单表董卓次日上朝,闻吕布报说曹操不知何往,也不甚以为意。此时环视朝堂左右,尽为自己心腹,再无异志之人,更是为所欲为,连献帝刘协愈发不放在眼里。自此自号太师,又自称“贵无上”,满朝文武但凡有不从己意者,即随意罗织罪名杀之,先斩后奏,性极残忍。献帝新立且又年幼,每日升殿只是垂拱而已,对董卓自是无可奈何。自光武帝复汉称帝以来,是时在洛阳建都已近二百年,城中贵戚室第相望,家家金帛财产殷积。董卓为平息西凉部卒思乡之念,每每纵放兵士,突入洛阳城富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京城富户家家切齿人人愤恨,无不视董卓及其西凉兵马为寇仇,烧香求佛愿其速亡。董卓只知在京城作威作福,却不知袁绍已私行檄文,将自己擅行废立之事及种种暴行遍传天下,引起天下士大夫愤恨,天下人心思变;即便亲自任命之关东牧守,此时也各怀异志。袁绍四世三公,海内所望,且有诛灭宦官之功,又有与董卓当众相抗之举,是以檄书所到之处,一呼百应。有人将袁绍檄文呈递洛阳,董卓这才着慌,急命吕布沿京师至山东一线设防,并命各郡刺史州牧加紧防范,捕拿反叛。

董太师行文到了冀州,早已惊动一人,乃是冀州牧韩馥。韩馥既受董太师密托,恐袁绍突然起兵发难,故急遣部郡从事数人往驻渤海郡监视,以限制袁绍行动。不料却有东郡太守桥瑁,原本是袁氏门生,因得了袁绍手书檄文,遂冒充朝中太傅袁隗、太尉杨彪、司徒张温等三公之名,分别写信给各州郡刺史太守,历数董卓罪状,并称“袁本初公系受董卓逼迫,无以自救,亟盼义兵,拯救国家危难”,同时将书信也投到韩馥手中。韩馥接书看毕,一时难辩真伪,便即召集部属升帐,与众人商议道:“如今朝廷之势,董太师与袁本初各发檄文通告天下,正邪不分真假难辨。我冀州应当相助袁氏,还是助董氏为好?”话犹未落,早有治中从事刘子惠出班行礼,厉言正色道:“使君谬矣。兴兵以伐无道,是为国家社稷,何说什么袁氏、董氏!”韩馥闻之语塞,脸有愧色,遂修书回复袁绍,表示支持起兵讨董。

冀州乃是河北重镇,今既有了冀州牧韩馥表明立场拥袁,于是关东州郡纷纷响应,相约起兵讨董,并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接到各郡回书,不由信心大增,于是大集诸侯,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太守王匡兵屯河内以为大本营,令韩馥留邺城,供给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兵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屯于酸枣,后将军袁术屯于鲁阳,分派已定,欲择日出兵共伐洛阳。各路诸侯均有军队数万不等,当下共得军马三十五万,号称合众六十万人,齐听袁绍将令。袁绍初与董卓对抗温明园时,不过是仗着一时气血之勇,未计后果,事后仓惶出京奔逃,则已后悔不及。不想一封檄文即出,竟致天下景从,并公推自己为首,却是意外之喜。一时自大起来,便自发号施令,无所顾忌。岂料命令下到江淮,却引起袁术大大不满。那袁术占据江淮,自恃兵多,见诸侯也不与自己商量,就齐奉兄长袁绍之命,心中不喜,遂欲自己兴兵讨董,便亲自写书,约请长沙太守孙坚北上合兵,自成一系,以与袁绍抗衡。

消息传到洛阳,董卓得知袁绍在山东起兵大怒,立将袁绍叔父袁隗以及家在京师的袁氏宗族全部诛戮,毫不容情。又以桥瑁伪书为口实,将太尉杨彪下狱,司徒张温则于席间被吕布擒杀——其实董卓与张温早有私仇,借此报复。至此,只因借袁绍一纸檄文,连累得朝中汉室旧臣几乎为之一空。其后董卓又听从李儒之策,派袁氏门下大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瓖等人,以献帝之命前去晓谕劝降袁绍等各路军队。韩融等数人利刃在颈,家眷被囚,不得不依令而行,却是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众袁氏门下故吏随天使先到袁绍大营,宣读袁隗罪状,并晓谕汉献帝劝降招安圣旨,劝令罢兵。袁绍闻说叔父及宗尽皆死难,急怒攻心,又见自家门人故吏皆奉董卓之命前来,并不与其等见面,遂不问青红皂白,令王匡杀胡母班、王瓖、吴循等人。袁术与其胞兄此时倒是合力同心,亦在鲁阳捕杀阴循,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奔回洛阳向献帝复命。献帝闻知袁氏兄弟只顾心系家仇,却中了李儒借刀杀人之计,将门人故吏滥杀,深感痛心,却又无可奈何。当下只可依董卓所奏,诏告袁氏兄弟为朝廷反叛,令太师兴兵除之。

董卓因为久在凉州,此时只顾剪除朝中异己,却不知袁氏在朝中积有百年声望,天下诸侯约有半数是袁家门生,势力实在是非同小可,这一下竟然得罪了天下士林,满朝公卿。只说献帝圣旨下至各州各郡,诸侯但闻太傅袁隗遭戮,无不悲愤,反而只奉袁绍讨董之檄,不奉朝廷平叛之命,各自打点兴兵,要为太傅袁隗雪恨。关东及中原豪杰更是大多归附袁绍,人人想着为袁氏报仇,于是各州郡蜂拥相继起兵西向洛阳,皆打袁氏旗号。按下诸路军马大起,皆向洛阳云集,来奉袁绍之命讨伐董卓不表。且说袁术兵屯鲁阳,闻报叔父袁隗及阖家三族被害,也顾不得和兄长争夺盟主位份,当下大哭一场,随即捕杀前来劝降的少府阴循,驱回韩融,便令全军挂孝,即欲兴兵。于是击鼓点将,正欲分派诸路人马,忽见前营哨马进帐来报:“今有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因接到将军手书,与手下程普、黄盖、祖茂、韩当四员健将,领荆南兵马八千余人,并数千部曲之众,星夜兼程,前来助战。”袁术大喜道:“我得孙文台之助,胜过我兄本初河北诸路兵马多矣。”急令排开仪仗,亲出辕门迎接。

来至营门之外,只见一员大将当门而立,背后四员健将卫护,正是孙坚孙文台,号称江东猛虎的便是。书中暗表,那孙坚乃是吴郡富春县人,幼习弓马骑射,武艺绝伦,少年时便以骤勇敢为见重于州郡。十七岁时,曾随其父一起乘船前去钱塘,途中正遇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商旅行人一见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见状,对父亲说:“此贼可击,请讨之。”其父吓了一跳,斥道:“此非尔所图也!”急忙止住,但也暗赞儿子之勇气过人。汉灵帝熹平元年,会稽妖贼许昌起于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煽动诸县造反,众以万数,为害一方。孙坚当时任郡司马,当即募召精勇,得千余人,与州郡之兵合力讨破许昌。刺史臧旻列上孙坚功状表奏朝廷,灵帝诏命孙坚除授盐渎丞,在任数岁之后又徙盱眙丞,再徙下邳丞,颇有政声,江淮之民尽皆称颂。其后黄巾大起,孙坚即随中郎将朱隽讨伐黄巾军,因功拜为别部司马。黄巾军极惧其勇,不敢称其名讳,但以“江东猛虎”四字呼之。此番接得袁术亲笔书信,便引部众前来相助。

闲言少叙,书接前文。却说袁术率阖帐诸将出迎至辕门之外,孙坚急尽快甩镫离鞍,下马大步上前,与袁术相见。二人携手并肩入帐,重新见礼,分宾主落座,诸将分列两侧。孙坚问及太傅被难之事,大骂董卓,目眦尽裂道:“某今奉将军召唤,前来为太傅报仇,愿为帐前先锋,披坚执锐,在所不辞!”袁术悲喜交加,于是命令设宴相待,自此和孙坚联手整军,训练部卒,以备征伐。袁术又表奏朝廷,为叔父一家表明冤枉,历述董卓罪恶,并请拜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信使发出,也不待献帝回复,立时铸刻玺印交付孙坚,令其即日就任。孙坚得印大喜,就在鲁阳休整部队,厉兵秣马,准备进军讨伐董卓。列位看官,你道那孙坚果然是因替太傅袁隗报仇而来?亦非全是,另为恩公张温。原来那被董卓屈杀的司徒张温,乃是孙坚旧日征伐边章、韩遂时主将,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可谓恩师。故孙坚此次应袁术之约出兵,不惟与袁太傅报仇,问董卓擅自废立之罪,其实亦为司徒张温雪恨。且欲借此次诸侯之力,乘便杀了董卓,建立不世功勋,图一个裂土分茅,建衙开府。

说话的,若说那董卓尽杀袁隗三族,是因为袁绍兄弟叛己之故罢了,却因何又令吕布擒杀司徒张温,不惜白白得罪天下?因为此间隐情,乃系关乎一桩宿仇旧案,且容说话人倒叙说明。咱们前文书中说过,早在中平三年之时,边章、韩遂曾依羌胡之势,在凉州作乱。大将军何进命中郎将董卓前往抵御讨伐,因董卓怯战不进而未见成效。朝廷又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西讨边章、韩遂,并总督陇西诸凉兵马。张温手下缺少能征惯战大将,因素知江东孙坚之勇,即奏准朝廷,请调孙坚至帐下参与军事,随己西征,天子允准。孙坚遂应命前来帐下听用,因感念张温知遇之恩,便暗拜张温为师,从此侍奉帐前左右,半步不离。

张温领了兵符将令,辞帝率部出京西去。不一日行至旧都八水长安,遂将中军大帐扎住,以为都督行辕,并发出皇帝诏书,召命中郎将董卓前来商议军情重事。董卓故意拖延,半天才来,张温以延误朝廷大事喝责,董卓仗着朝中有中常侍撑腰,应对时出言不逊。董卓出帐,孙坚即道:“董卓受了恩师责备,必定怀怨,其若与朝中十常侍等奸党勾结陷害恩师,此后防不胜防,前景大是可虞。恩师何不趁着兵权在手,论其不按时应召前来拜见之罪,依军法杀之?亦可趁此剪除十常侍羽翼,以免朝廷后患。”张温迟疑道:“贤契之论似有不妥。那董卓常驻西凉,在陇、蜀一带享有威名,现在杀之,恐兵卒不肯用命。”孙坚道:“恩师亲领皇家禁军以讨不臣,威震天下,依赖董卓之兵为何?今董卓之举止轻上无礼,是其罪一;边章、韩遂于其治下胡作非一年有余,养虎遗患,今天兵已至,本应及时进讨,而董卓反说不可,沮丧军心,疑惑将士,是其罪二;董卓接受重任而毫无战功,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其罪三。古代名将带兵临阵,无不果断斩处违犯军纪者以显扬威严,故有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之事。今恩师留董卓而不斩杀,不惟损折军威,且后必为其所反噬,恩师宜慎重思之。”张温毕竟爱惜董卓之勇,于是含糊道:“为师自有对策。今董卓候于帐外,你且暂先回营,免其对你生疑。”孙坚知道恩师必不杀董卓,遂叹息而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