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修之死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修之死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曹操见次子曹彰前来助战,信心又增,遂勒兵复回,于斜谷界口安营下寨。细作报与玄德,声言曹彰到了,要来复夺汉中。言犹未了,曹操使人来下战书,刘备批回来日决战。两军会于界口,列成阵势,曹操出马立于门旗之下,两行布列龙凤旌旗天子执仗,擂鼓三通,亲唤玄德答话。刘备引刘封、孟达并川中诸将而出,曹操十数年又见刘备之面,不由扬鞭大骂:“刘备忘恩失义,反叛朝廷之贼!前番若非周瑜和鲁肃救你,已粉身碎骨矣。今安敢抗我天子堂堂之师!”玄德亦回骂道:“天下谁不知某大汉宗亲,奉诏讨贼。你令华歆弑杀母后,自立为王,僭用天子銮舆,才是反贼,反有脸说他人反叛朝廷?”曹操笑骂道:“孤这魏王是天子亲封,某再三推辞不得,这才勉为其难。哪似你无论荆州牧还是益州牧,都是用诡计夺了人家本主家业,腼面自封?废话少说,各自派将便了。你有何将出战?”

刘备闻言,遂回身问道:“谁敢去战曹操?”刘封纵马上前:“儿臣愿往。”玄德点头,即令刘封出马。曹操见了,又是一阵大笑,骂道:“织席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孤若唤黄须儿出马,你这假子便为肉泥矣!”刘封大怒,挺枪骤马,径取曹操。曹操只顾在阵前卖话,见刘封转眼间已至马前,不由着慌。忽听背后一声大吼,便似半天云里响起一个炸雷,曹彰出马,已接住刘封,迎面便是一槊。刘封却也不惧,摇枪与曹彰交战,三十个回合过后,便有些抵敌不住。玄德在对阵看得清楚,即令孟达上前助战。孟达方欲上前交锋,只见曹兵大乱,原来马超、吴兰两军杀来,冲动曹兵阵角。玄德大喜,便令孟达乘势引兵夹攻。

那马超士卒在下辨蓄锐日久,未曾交战,到此耀武扬威,便即势不可当。那曹兵都是在潼关被马超杀怕了的,今见此公忽来,如何不惧?于是不听主将约束,纷纷回身败走。马超心系家仇,只冲着曹操一人,直撞过来。果如俗语所云:“若解心头恨,拔剑斩仇人!”曹操大惊,避走不及。曹彰于是撇了刘封,来救父亲,却遇吴兰前来拦截。两个交锋不数合,曹彰大喝一声,一槊刺吴兰于马下,复上前与马超接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那曹操亦有惧马之症,见马超领兵前来,不敢强战,传令收兵于斜谷界口扎营。曹彰又战二十余合,亲自断后回营,马超军见其英勇无敌,亦不敢十分逼近。刘备传令回兵,与马超设宴庆功。

曹操在阳平关前屯兵日久,前面被马超拒守,进兵不得。欲收兵回长安,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曹操因喝得急,被汤中鸡肋硌了左腮。遂搁下汤碗,令内侍献茶漱口。内侍即将孙权前番所贡香茶取出,要去为魏王烹煮。曹操见匣中剩茶不多,叹道:“万物皆有定数,便如人之寿命修短。孤之余寿,莫非亦似此匣中之茶何!”随手自匣中捏出一撮,放入口中嚼吃。内侍倾茶入壶,自去火炉上烹煎。曹操品了片刻,忽觉口味怪异,即吐茶于掌心,以手指拨弄翻看。偶见其中一梗颜色浅绿,混与众叶之间,其色大异,再以舌舔之,味道各别。曹操不由疑心大起,忽忆起建安五子同日之死,便此大悟。

此时茶已烹熟,内侍小心奉上,请魏王享用。曹操顺手接过,置之案上,问内侍道:“此茶本在我书房存放,起兵之时,却是何人放入行李之中?”内侍答道:“是主薄杨修。”曹操点头又问:“尚有好茶否?”内侍答道:“此茶另有一匣,未曾开封。”曹操便道:“将其开封取之,另烹一壶。”内恃应诺而去,自将新茶翻拣出来烹煮。顷刻新茶烹就,内恃奉上,曹操就两个茶盏内各饮一口,心头更是明白。回思此茶献来邺都之后前因后果,随唤主薄杨修入帐。杨修闻魏王声唤,急忙进帐,施礼侍立于侧,等候魏王吩咐。曹操思索片刻,温言以问:“孤有一事不解,故请先生来,为孤解疑。今日之论出于孤口,入于卿耳,幸勿为外人道也。”杨修受宠若惊,躬身施礼答道:“向蒙大王信任,小臣怎敢藏私?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曹操点头道:“先说这汉中之战。那刘备既依地势之利,又仗法正多谋,截某粮道,屡毁我军资,因此战之不利。卿父杨彪乃当今大儒,诗书传家,卿当通易。适才孤喝鸡汤,误为汤中鸡肋伤腮,卿试卜之,应何吉凶?”杨修想也不想,随口答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

曹操赞道:“卿思辩如流,真奇才也,某恨未早用。事到如今,悔之晚矣。”杨修心中窃喜,口中却道:“臣安敢当大王如此谬赞?”曹操道:“自然当得。卿在孤身边日久,一举一动,某皆观之在目,记之在心,奇才之誉,绝非谬赞。曾记孤尝于相府中造花园一所,因嫌其门宽,孤欲试匠作之才,即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大监不晓其意,唯卿解之‘门内添活乃阔,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命匠作再筑墙围,改造其门,大中孤之下怀。又塞北送酥,孤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又是卿不奏而斩,取匙与众分食,并以‘一人一口酥’巧言解说,令孤无言以对。某恐人暗中谋害,曾梦杀近侍以警众人,又是卿猜中孤意,说破‘是众人皆在梦中,非丞相在梦中也’。凡此种种,皆大才也,卿何过过谦?”

杨修听了,心中怔忡不定,后背冷汗大出,不知曹操今日揭出过往之事,究竟何意。曹操察言观色片刻,见杨修只是躬身不答,知他心内慌悚,遂微笑道:“此皆小事也,不足挂齿,但从中可见先生大才一斑。孤今召卿,除为某决疑汉中战事,亦有家事与子相商。常闻卿与孤第三子曹植素来交厚,常相谈论,终夜不息。先生是必知道,孤亦素喜子建,欲立为嗣,无奈受了他人蛊惑,误立子桓,今悔之不及。但若卿能告发子桓阴谋夺嗣之事,并有人证,孤此次班师回都,即可重行废立之举矣。卿名为王府行军主薄,孤实早以家人视之。今只有你我二人,言不过六耳,幸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乃卿于我曹家即有大恩。”

杨修暗道:“原来如此。”听魏王之意,欲重行废立太子,不禁欣喜若狂,自思有此机会翻盘,遂侃侃而谈道:“大王既如此以心腹待某,小可岂敢知而不言?太子当初阴谋夺嗣,某尽知之,但因是大王家事,某官小职微,不敢浪言,自取其祸耳。”曹操以手抚杨修后脑以示鼓励,低声道:“卿试言之,但说无妨。即便空穴来风,孤亦不怪。”遂命坐。杨修当即坐了,便道:“大王当初晋魏公之时,便欲立子建为世子,满朝文武皆知。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府,商议谋夺世子之位。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往府中运送绢匹。当时此事被主公得知,便令人于曹丕府门伺察,可惜所使之人行事不密,被曹丕发现。吴质即教其用大簏真就装绢入府,故令主公所派使者搜看回报。主公由此便中吴质之计,以为是小臣在背后谮害曹丕。某即知其事,以后凡遇立嗣之事,便不再敢言。”

曹操听了杨修这一番话,心中已明,语气却愈加温和道:“德祖,为我家事,难为你也。你为使曹植得嗣,因知某好恶,故作答教十余条,但某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每次均对答如流,讨某欢心。岂料曹丕亦足狡猾,竟暗自买通曹植左右,偷来答教告孤,某方知是卿暗助曹植,当时深恨,并有杀卿之意,因爱卿才方罢。但孤即受曹丕之惑,已立太子,岂能妄行废立,使天下不安?若欲再立曹植,只有一策,便是毒死曹丕,卿谓如何?”

此话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杨修自是鼓掌称善,道一声:“英雄所见略同”之类言语。如此听到是从曹操口中说出,如何不惊?一时无语可答,只得唯唯。曹操见杨修不言,续道:“此事极大,不宜张扬,最好以慢药毒杀之,七八日见效,令其死于自己府中,便无可究查,亦可塞太子府众臣之口。但此事亦有变数——若是曹丕死后,众臣谏孤不立子建,另立他子如何?那便又有一计,索性也毒死孤王,且让孤死于曹丕之后。则曹植党众,又有卿之大才相助,非但太子,直可袭魏王之位也——杨德祖,此计若何?”杨修愈听愈怕,休说以其聪明绝顶,便是个愚夫,也已知事败,顿时从座中跪地,连叫“魏王饶命”不止。曹操大怒道:“匹夫安敢欺我!某倒是屡有恕你之心,你却欲置我父子于死地。那贡茶之内,有何蹊跷?”杨修见阴谋露,惧不能言。魏王冲帐外大喊:“来人!”夏侯惇闻声而入。曹操指着杨修道:“此贼勾通刘备,被某察之,推出去砍了。”夏侯惇虽然不明所以,但既是魏王有令,焉敢违抗?当即自地上提出杨修,命军士拉出辕门,送他一声追魂响炮,一刀斩讫。可怜!杨修出身名门,聪明一世,终敌不过曹操大智,不免因其聪明而死,寿止三十四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