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三十六章 蔡家庄上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三十六章 蔡家庄上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蜀军细作探得曹操亲来,前军曹休已进至下辨,便来葭萌关飞报主公刘备。玄德笑道:“似此小辈,不足我忧。”乃遣张飞屯驻于固山,并令军士扬言,要切断曹军后路。曹军细作得知,报与主帅曹洪。曹洪聚诸将商议,对是否继续进军犹豫不决。曹休说道:“刘备若果要断我后路,则应隐蔽行动,暗中设伏。如今却先虚张声势,乃其大军难以聚集,故施此疑兵之计也。我应趁敌未集,先击破吴兰。吴兰被击败,张飞疑兵则无用矣,则必自行退走。”曹洪从之,立即进兵,击破吴兰。吴兰败投张飞,张飞因手中兵少,果然退走。

且说曹操遣曹休和夏侯惇先行,自率大军缓缓而来,以歇军卒精力,免似当年急驰追赶刘备,日行三百余里,终至军力大疲,才有赤壁之败。兵出未远,忽于马上望见一簇林木,极其茂盛,即问行军向导:“此地何名?”向导答道:“地名渭丰镇,距长安五十里。”曹操听了,暗自沉吟思索。身后行军主薄司马懿忽然叫道:“魏王,臣想起来了!那林木之间,乃蔡邕庄也。某当年随父在长安为官,先父曾领我来拜蔡中郎为师,习学易经三年。”曹操大悟,说道:“不是仲达提起,孤几乎忘却。今庄园并未空废,现有蔡邕爱女蔡琰与其夫董祀居此。既仲达与蔡伯偕旧有师生之谊,当随某进庄一拜。”司马懿应诺。曹操即令兵马先行,自携仲达及杨修进庄——因杨修之父太尉杨彪,亦与蔡邕乃为莫逆之交。曹操当年亦曾素与蔡邕相交甚善,并视其为半师半友。蔡邕之女蔡琰字文姬,因受其父家传,自幼便博学多艺,有才辩,通音律。蔡邕因叹息董卓而死于王允之手,爱女蔡琰便嫁河东卫仲道,不久夫亡,乃归母家,与寡母艰难度日。又逢李傕郭汜大乱,南匈奴兵犯长安,回兵时于城郊大掠,文姬母亲死于此难,本人也为匈奴所虏,归于南匈奴左贤王,长居匈奴十二年之久。

只说曹操当年为擒斩袁熙、袁尚,远征平定乌桓之后,方从贡献使者口中得闻文姬下落。念在好友蔡邕无后,大起怜惜之念,遂以金璧珠宝将文姬从左贤王处赎回,再为其择嫁才子董祀。未料董祀因犯事将被斩首,文姬求告无门,只得借乘丈夫友人车马,星夜到许都去求曹操。蔡文姬到司空府上之时,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未知何事,即对在座诸公说道:“蔡伯偕之女在外,才名冠绝天下,今为诸君见之!”即命请文姬上堂晋见。蔡文姬随门官走上堂来,不顾满堂公卿在座,直对曹操跪拜下来,讲清丈夫犯事缘由,请曹司空法外施恩相救,语意哀婉,闻者皆为之鼻酸,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你所说之事确情有可原。但文状已发,如之奈何?”蔡文姬见曹操口气松动,即再拜恳求道:“明公厩中良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哀哀痛哭。列位看官!论这世间男女,无论多么有才女子,其才不足以眼泪示人为要;无论多少盖世英雄,其力不足以施恩为敌。自古以来皆同此理,况奸雄曹孟德乎?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其罪。文姬见曹操派使者快马去了,这才止住悲泣,再拜谢恩。

曹操发出赦书,见蔡文姬在此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头巾鞋袜令其更衣,并让其在董祀未归之前,先留居自己家中。一次闲谈之中,曹操说起蔡中郎家中藏书颇丰,语气间极为羡慕。文姬答道:“家中原有所藏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但依妾所记,当可默忆出四百卷来。”曹操大喜过望道:“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若命书吏至妾府下,礼法不宜。乞给纸笔,妾亲为明公默写出来,真草字体但唯尊命。”曹操大奇,即命付予纸笔。文姬又凭记忆默写出四百余篇,文无遣误。曹操与朝中众文士但闻此事者,皆大惊,以为神女。

蔡琰才艺卓绝,最擅长者乃为韵律。年方六岁之时,闻父亲蔡邕在书房夜教司马懿弹琴,遂好奇,在门外偷听。那司马懿初学弹琴,未免手指僵硬,正练之间,琴弦忽断一根。蔡琰即在门外喊道:“父亲,羽弦断啦!”蔡邕大为惊奇,以为小女是碰巧说对,又使司马懿复弹,故意挑断一根,命爱女再猜。蔡琰在门外又喊:“商弦又断啦。”蔡邕令爱女进屋,观之,果然说中所断二弦。蔡邕笑道:“这么晚了,我女不去睡觉,却跑来跟为父捣乱。算你猜得不错,回去睡吧。”蔡琰不乐,却自有理论:“甚么叫猜的不错?古人说‘吴札观化,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古琴七弦,各有韵律,故此一听便知。”司马懿见师妹与自己同岁,竟熟知乐理如此,不由敬为天人。蔡邕也大为赞叹道:“我女蔡琰虽小小年纪,但于音律造诣颇深,可谓叹为观止矣。只恨身为女子,恐才高命蹇。”

话休叙烦,书接前文。且说曹操带兵西征,当日到蔡邕庄前,因令军马先行,自引司马懿、杨修两位主薄,近侍百骑,到庄门下马,令人进府通报。当时董祀出仕于外,止有蔡琰在家,闻曹操到来,忙出迎接参拜。司马懿熟视之,见文姬早已不复当年垂髫模样,几不相识。不由扭过脸去,感觉有泪滑下脸颊,即偷偷拭去。却被杨修看见,故作不知。曹操至堂,蔡琰以晚辈之礼再拜起居,侍立于侧。曹操偶然抬头,忽见墙壁上悬挂两幅画轴,一是水墨丹青,一是碑文图轴。曹操于是起身,与司马懿、杨修共同观之。见那水墨丹青笔画繁复,飘逸婉约,便如刺绣,浑若天成。图中并无落款印章,但一看便知是蔡琰手笔。

诸人凝目看去,见那画面上居中坐一中年男子,膝上揽抱一个男童,约有五六岁模样,胸前挂一块玉佩,晶莹可喜。曹操笑道:“文姬画的自然是令尊伯偕先生了,极为传神,便似生前一般无二,观之宁不令人心生悲叹。但不知这少年为谁?”司马懿听魏王如此相问,也不禁好奇心大起,往上看时,却吓得一颗心都要跳出胸腔来,暗道:“文姬怎地将他画在此处?”只是司马懿平生喜怒不形于色,曹操与文姬都未发现,杨修却看出他眼神有异。

蔡琰见问,急忙答道:“此是我之幼弟蔡明,因未开蒙,尚无表字。乃家父逃难江南之时所生,五岁时即感于时疫而亡,故画其影像张挂于此,以慰思念之忱。”说到这里,泪水早已满腮,偷偷饮泣不止。司马懿又看文姬一眼,暗道:“这分明是少帝刘辩,自小养在洛阳玄都观中,小名史侯,又哪里是什么蔡明了?某与史侯在洛阳时自幼玩伴,岂有不知?怎生抱在蔡公怀中,又堂而皇之地挂在这里,是何缘故?”只是暗自沉思,脸上不敢带丝毫异样。书中暗表,这画上的孩童,果然便是史侯刘辩,只因自前次襄阳一别,蔡琰便对他念兹在兹,无时或忘。其后少帝虽回洛阳继承大位,父亲蔡邕也应召来京复任,但深宫似海,虽近在咫尺犹如天涯,再也无由得见。后闻少帝大婚,娶了唐妃,那就更是天各一方,永不相见了。蔡邕知道女儿心思,亦曾想过要求太师董卓,将爱女送入宫去为妃,无奈爱女却坚执不从。不为正妻退而为妃,又有什么意趣?只因这一个“执着”二字,不料反误了终身,一生多舛,也真是造化弄人!后来听闻董卓废了少帝,又令李儒鸩杀,那时蔡邕并未将少帝假死真情相告,文姬不知几次以泪洗面,午夜梦回,痛断肝肠。后来蔡邕不幸死于王允之手,少帝尚在人世之秘,满朝文武再无人知。今日陡见曹操问起,蔡琰心中复又大恸,一时想不出为这个假弟取个何名,即以幼时父亲常云“复明汉室”这个“明”字,急智应付。

曹操并不起疑,恐其思起旧事伤心,继问蔡琰另一幅碑帖书轴,是出于何典。蔡琰拭泪答道:“此乃曹娥之碑也。曹娥负父尸于江,朝廷表为孝女。度支尚令邯郸淳当时一十三岁,作文镌碑以记其事,立石墓侧,时人奇之。妾父蔡邕闻而往观,时已昏暮,便暗中以手摸碑文而读,索笔大书八字于其背。先父当时所读即此碑文,妾请人拓而悬之于壁,时常观瞻,以作怀思。”曹操即读那碑文,果然言辞佳丽,不似十三岁少年文笔。又见其后镌有八字,乃是蔡邕笔迹:“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问蔡琰道:“你可知其意否?”蔡琰道:“虽是先人遗笔,妾实不解其意。”话音未落,杨修忽道:“臣已解之。”曹操急摆手道:“卿且勿言,容孤思之。”苦思不解,于室中踱步,众人不敢打扰。正踱步间,曹操忽见案上一架古琴,小巧可爱,不由就手而抚,有空谷鸟啼之音。曹操问道:“此又是何琴,可有名目?”蔡琰答道:“此亦先父所遗,所幸深藏于间壁之中,未被乱兵所毁——琴曰凤鸣。”

司马懿忽然出口言道:“我闻此琴成双,乃雌雄为对。今即有雌琴‘凤鸣’在此,不知雄琴‘龙吟’安在?”原来司马懿幼时跟蔡邕学琴之时,所用便是‘龙吟’,因断弦被文姬隔门听出,故此记忆深刻。此时发言相询,自是欲令文姬认出自己,且有深谋。蔡琰听罢此言,浑身一震,仔细看了司马懿半晌,这才答道:“这位大人果是方家,所言不错。那架雄琴‘龙吟’么,因先父心痛幼弟早夭,已随葬入墓,不复见于人世了。大人即知此琴来历,必是先父故人,不敢动问高姓?”未待司马懿回答,旁边杨修已笑了起来,代为答道:“此位便是京兆尹司马防次子,司马懿字仲达者。曾师事蔡中郎,与夫人乃为幼年发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