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吴将凋零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二十七章 吴将凋零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江东三军大都督吕蒙因大胜魏王曹操,凯旋还于濡须坞中,亲设酒宴与诸将贺功。酒席宴间,蒋钦向徐盛屡屡敬酒,在群僚面前盛赞其勇道:“今我军以寡敌众,屡次履险。若非徐公一箭定乾坤,将曹将射下高台,曹军必不能退;若待曹操亲引其后军来时,我必危矣。”徐盛见其如此,不由大为惊异,待见蒋钦真乃发乎热诚,这才放心,说道:“将军雅量,在下不及。”书中暗表,蒋钦有一名部下曾因犯罪,而被徐盛依律处死。徐盛由此认为已与蒋钦结仇,其必怀私嫌;今蒋钦已被命为濡须督,并与吕蒙持节统领节度诸将,徐盛更常怀恐惧,怕他仗势因而相害,为其旧部报仇。此时见蒋钦竟然丝毫不计前嫌,并当众称赞于己,徐盛不由极敬蒋钦品德,遂当面请罪。蒋钦笑道:“将军禀公执法,何罪可请?”由是二人誓酒订交,便为挚友。吕蒙大喜,分别向二将献酒致敬,当时满座同欢,合力同心。

且说孙观带伤引军退回,途遇曹操亲引大军而至。曹操闻报孙观擂鼓催战而受重伤,即亲至其帐,善言慰劳道:“将军受如此重创,却犹为勇猛,真壮士也,堪与许仲康相比。但公身为大将,为国家梁柱,不宜更应惜身自重乎?”于是封孙观为振威将军。孙观伤重,当晚死于营中,曹操甚为惋惜,即令其子孙毓袭其爵,领青州刺史。孙观字仲台,匪号孙婴子,兖州泰山人也。早年与臧霸结伴,跟从陶谦讨伐黄巾,因功官拜骑都尉。陶谦死后,因见吕布引兵袭了刘备徐州,孙观不耻吕布为人,不肯奉其为主,即与臧霸、吴敦、尹礼、昌豨及兄长孙康等结交联合,屯军自守,声势浩大。当吕布与曹操交战之时,孙观以曹操当年屠杀徐州百姓之故,曾随臧霸支援吕布以抗曹操。后吕布被曹操所灭,臧霸归降,再招降孙观等众,归于曹操部下。孙观自追随曹操以来,与臧霸一起四出征伐,每战必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因平定青州、徐州贼寇,计其功劳仅次于臧霸,获封吕都亭侯。其兄孙康亦讨贼有功,获封列侯。后孙观引军与曹操会师南皮,拜为偏将军,迁任青州刺史。此次大战濡须,不幸战死,孙观一生结果如此,表过不提。次日,曹操亲引大军来战,吕蒙、蒋钦、周泰等人奋勇抵抗,但渐渐力不能支。三月,孙权遣都尉徐详前往曹操营中请降。曹操因见长江天险难克,遂同意其降,于是引军返还,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驻江北,以防吴兵。

此战以魏国险胜罢兵,两家各自回军,重新派将布防:曹操命温恢为扬州刺史,蒋济为扬州别驾,臧霸为扬威将军,与夏侯惇、曹仁、张辽同守长江以北沿岸要津。孙权命吕蒙为左护军、虎威将军,周泰为平虏将军,接替蒋钦任濡须督,率朱然、徐盛诸将镇守濡须口。朱然等因周泰出身寒门,见其位在己上,遂不服。孙权得知,即大会诸将,酒酣耳热之余,命周泰解衣,见其遍体伤痕,皆如刀割,有几处至于深可见骨。孙权手指其创痕,问以伤由,周泰辄记昔日战斗,何时何处与何人争战受伤,一一对答。诸将听之,无不动容。朱然由此大为惭愧,亲举酒向周泰陪罪,自此诚心悦服,愿奉其为主将。

孙权见朱然自认己过,即令周泰复穿好衣服,把其臂而动情流涕道:“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委卿以兵马之重乎?”于是停酒罢宴,使周泰乘自己座驾銮车,命兵马夹道相从,鸣鼓角而出,绕营游行,以示恩宠。于是朱然、徐盛等乃服周泰,亲如兄弟。孙权见此,自引兵还于建业。魏吴由此罢兵,孙权回建业后未及旬月,忽然接到哀报,说大都督鲁肃病逝于陆口。孙权号啕大哭,叹道:“孤大业未成,老天奈何又折我股肱哉!”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葬礼。西蜀军师中郎将诸葛亮闻之,也大为痛悼,并在成都为鲁肃举哀致祭。列位看官记住!那荆州关羽一直看不起吴人,每欲吞并东吴,皆为敬惮鲁肃一人而已。自鲁肃一死,继任大都督吕蒙又恨极关公狂傲,两家交恶便不可免,关羽大意失荆州一事,便在此时已埋下伏笔矣。

鲁肃丧事已毕,孙权念念不忘鲁肃在东吴创业之间所立奇功,时或啼哭,常在朝会时向群臣提及,悲不能已。直到其后黄龙元年孙权称帝,登坛祭天之时,尚对公卿说道:“当初孤承继父兄之基,奄有江东五郡之地,唯思保留疆土,未思及今日。众臣之中,唯有周公瑾与鲁子敬曾劝我以王霸之道,可谓明于事势矣。”后与将相文武大会,又跟严畯说道:“孤过去常将鲁子敬比作后汉邓禹,当时你等均不以为然,今觉如何?”严畯退席而言道:“臣至今未明陛下之意,惟觉盛赞鲁肃太过。”孙权道:“邓仲华初见光武帝时,刘秀还在更始帝手下,镇抚河北,行大司马事,彼时并无帝王之志。是邓禹劝其光复汉业,终得称帝,并为一代明主。追索源头,开端始议者乃邓禹也。子敬为人豪爽有奇略,与孤最初相谈便涉及帝王基业,类于邓禹,并非孤偏爱子敬。”严畯遂拜服鲁肃远略,不弱于孔明隆中之对。

当时鲁肃有遗腹子鲁淑,孙权亲为扶养,长大后历任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假节、夏口督。其治军严整,大有乃父之风,于东吴凤凰三年病逝,由其子鲁睦承袭爵位并统领兵马。此乃后话,鲁肃子孙结果于此表过。鲁肃即卒,三军不能一日无帅,孙权即以从事中郎彭城严畯为东吴大都督,以代鲁肃,使督兵万人出镇陆口。众人闻听此令大为惊奇,严畯亲友故旧皆代为欣喜,至府道贺。严畯却大惊不已,急请入宫,上殿固辞:“臣乃一介朴素书生,从来不谙军事,焉敢受主公托以三军之重?若一但战败,则万死不足赎也。”发言恳恻,以至于流涕。孙权细思其言有理,于是乃罢拜将之议,遂以左护军虎威将军吕蒙兼汉昌太守以代之。众臣大赞严畯,说其极有自知之明,能以大权相让吕蒙,着实难得。

说话的,你道孙权因何不直接任命吕蒙为三军都督?这里面有个缘故,不足为外人道之。皆因孙权深知吕蒙嫉恨荆州关羽,怕其公报私仇,轻启战端,破坏孙刘联盟之故。至若初令严畯掌兵,亦是因其与周瑜、鲁肃相同,皆能有大局远略,力主联合刘备,以共抗曹魏者也。只因严畯固辞,这才不得不换作吕蒙继任大都督之职。只这一个失策,便决定此后孙刘必然失合,以致举国相攻两败俱伤,终于便宜了曹魏。读史至此,不得不明其中关窍!话说孙权既拜吕蒙为帅,忽又接报大将凌统死于征途。自前番合肥大战,凌统力救孙权出围,直到主公脱险,自己身负重伤,弃马披甲而回,孙权既惊又喜,泪流不止。凌统因亲随三百人全部战死,痛不欲生,孙权亲为其拭泪道:“公绩,死者死矣。只要有卿命在,还恐无兵乎?”因亲手为其脱下铠甲,更换衣服,又使人求得赖氏良药敷于伤口,凌统才得不死,但伤毒留于体内,并未肃清。待凌统伤愈,孙权即任其为偏将军,所统兵士数目增加一倍。

凌统以为交州山岭中民多壮悍,可以恩威利诱使其归顺,上奏吴主。孙权即让其领本部兵东去征讨,并令所属府郡,凡凌统所需军资,皆可先供给使用,然后上奏。凌统素来爱护士兵,沿途又召到精兵万人,每经府县或入公署之门,见本郡官员时必手持笏版恭敬尽礼;若遇亲旧老友,则情感更厚。交州之民闻凌统引兵到来,皆大举出山归顺,愿为吴国之民。凌统积劳成疾,又兼旧伤复发,班师还兵时因病发去世,时年仅二十九岁,于此书接前文。孙权闻报昏厥,被内侍扶于床榻。复又以手拍床起身,悲哀不能自止,数日不食,一闻凌统之名则流涕不止,即命博士张承为凌统作诔,铭记于碑。凌统生有二子,长名凌烈次为凌封,都才几岁,尚未成人。孙权收养二人在宫,爱如己子。每遇客人进宫,则唤过二子来说:“此孤之虎子也。”至**岁,又命宿儒葛光教其念书,每十日则学骑马射箭。因追念凌统功勋,封凌烈为亭侯,令率领其父凌统部曲。后凌烈有罪免官,改由凌封袭爵领兵。

东吴经累次大战之后,大将相继凋零,孙权日以为忧,心思良将。定威校尉陆逊上书道:“今社稷纷乱,天下英雄各据一方相持争雄,豺狼之敌窥我卧榻之侧。山越之寇与我江东怀有旧怨,依山据险为乱。今丹阳四郡民帅费栈等,在丹阳煽动山越起事,充当曹军内应。内乱不平,难图远方之敌,臣以为应发兵征讨山越,择其精壮以扩充军队,为我所用,诚请裁之。”孙权览奏深以为然,即令帐下右部督统亲卫授给陆逊棨戟,命其都督会稽、鄱阳、丹阳三郡,进兵征讨。当时费栈人多势众,陆逊兵少,众寡悬殊。陆逊遂用疑兵之计,令于林间多插旌旗牙幢,又分布鼓角于四野,派人潜入山谷,于夜间到处吹号击鼓。山越之民不懂兵法,四处逃窜,费栈约束不住,反与自家兵马相互冲撞,混拥成团。陆逊趁机以精骑突出冲阵,敌兵大溃,阵斩费栈,降其部众。陆逊即勒令各山越族居民,迁徙到平原之地,编入户籍,种田纳赋,皆为吴主治下良民。又从中挑选强壮者从军,得精兵数万人。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奏告陆逊违法征民,自己所辖百姓受其扰乱,孙权置之不问。陆逊得胜班师回军,叙述诸将及众官之功,并称淳于式应予褒奖。孙权问道:“淳于式上书告你,而卿何故却推其赏?”陆逊道:“淳于式为休养百姓,故控告臣罪,乃是为公。若臣再诋毁其以混淆圣听,则是为私,此风绝不可长也。”孙权赞道:“此乃长者之风,常人不能也。”便视陆逊为不世良将,由此渐渐重用,便有令其多立战功,以便接任吕蒙大都督职位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