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梯间怪客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一十一章 梯间怪客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却说泠苞弃马逃命,得回雒城,来见刘璝、张任,遂说折了邓贤,二寨俱失,连带去的两万人马也全军覆没,特来请罪。那刘璋治军,是有名的‘有功不赏,有罪不罚’,似此等失机损兵大罪,若在曹操军中,必定轻则罢免重则问斩,刘璝听罢,也只说的个“罢了”,便令泠苞回帐休养,自去修书告急,再遣人往成都求救。刘璋观其奏本,闻知降了李严、费观,又折了上将邓贤,不由大惊,慌忙聚众商议,便要放弃抵抗,举全城以降。话犹未了,阶下一人挺身而出道:“父亲何至于此?那刘备兵不过五万,且不说现有雒城之险阻挡,其无力飞跃,便是兵临成都,我城中亦有雄兵数万以迎之,其有何惧?父亲休慌,儿愿领兵前去把守雒城,定使刘备丧身此关,片甲不回。”刘璋视之,乃是长子刘循,只得许之,并问何人可以为辅?一人出班声称愿往,却是舅兄吴懿,字子远,兖州陈留郡人。早在刘焉迁任益州牧时,因吴懿之父与刘焉交好,故携全家随刘焉入蜀。刘焉欲自立为帝,因善相者说吴懿之妹吴氏日后有大贵之相,于是为子刘瑁迎娶吴氏,意味吴氏若可贵为国母,则自己至少亦为太上皇也。不料吴懿率军向刘备投降,受任为讨逆将军,刘备平定益州后拜吴懿为护军,并应孔明、法正之请迎娶吴氏。其后刘备称帝,吴氏果应相者之言而大贵,此是后话。

刘璋见吴懿请令,不由大喜,准令即行。吴懿又保吴兰、雷铜二人为副将,刘璋一并允之,遂点二万军马,随世子刘循来到雒城。刘璝、张任、泠苞接着,具言前事。那吴懿颇通兵法,于是献计于刘循道:“此间北临涪江,水流湍急,我观刘备依山脚下寨,地形最低。可令泠苞带三千军去决涪江之水,可尽淹死刘备之兵。”刘循听从其计,即令泠苞半夜引军前往决水淹敌,吴懿自与吴兰、雷铜引兵接应。泠苞领命,自去点军准备。因决水器械不足,即令全城收购铁器,统交于城内各街巷铁匠铺户,限令三日打造完备,迟则问罪。一声令下,由是满城铁匠铺户皆奉命而行,炉火烛照盈天,丁当打造之声日夜不息。

只说那城东张氏铁匠铺间壁,却是一所小小道观,只有一墙之隔。因官兵限令紧迫,张铁匠连夜打造,敲打铁器声沸反盈耳,观中大小道士无法安睡。这一通喧嚷倒不要紧,却惊动了一个道士,反倒无意间救了刘备数万大军。说话的,你道这个道士为谁?却正是从青城山上下来的孟公威是也。孟公威闻崔州平说反张松、法正,引刘备进入西川,便安心等待庞士元设计夺取益州。后闻玄德因事想要回兵,张松传书事泄全家被诛,这一惊非同小可,这才急忙下山,欲亲至葭萌挽留刘备,却因两军交战被阻雒城,由此挂单于道观。此夜孟公威坐在藏经阁中,听得隔壁铁匠铺叮当作响,遂使随身道童去问何事如此喧嚷。不一时小童上楼来报,因世子刘循前来雒城督战,命城中所有铁匠铺要日夜兼工,三日内需赶出掘土铁具三千件,谁家若不能完工,吃罪不起。张铁匠受了官家逼限,只得连夜锻打,说若是吵了各位仙长清修,还望宽恕些个,待交了官差,再来观中领罪,请三清爷爷责罚。

孟公威听了,遂不在意,令小童用棉絮搓成团子,塞住两耳自去睡觉。自己却不睡眠,只依道家法术盘膝而坐,运起五行吐纳之术,很快入定,于凡间诸等杂音听而不闻。二更刚过,松涛声起,想是城外江面上起了大风。那道观名唤松竹观,院内遍植翠竹,墙外江边尽是高大古松,微风一起便是松涛阵阵,那是丝毫不奇。孟公威虽然听在耳中,但身心俱寂,如如不动,便似山岳。又过片刻,忽听楼外院墙哗哗作响,公威知是水拍江岸之声,亦不以为意。约至三更时分,耳中听到状如牛吼,水声大了起来,竟有水沫溅入窗台,想是江水大涨,有决堤而出之势。此时于冥冥渺渺之中,孟公威忽然想到隔壁张铁匠连夜赶造掘土铁具之事,陡然福至心灵,“啊也”一声,收了功法,跳下地来,惊出一身冷汗。于是出门下楼,欲唤醒童儿,连夜出城。忽见楼梯下拐角处睡倒一人,正好挡住自己去路。孟公威不知此人何来,因何睡在楼下,竟一下子立在那里,不知是抬足跨过,还是叫醒他起来让路,有些沉吟。正在此时,那人竟似脑后有眼,竟忽地坐了起来,轻笑道:“道长可是出定了?你在楼上修行,某在楼下为你护法,倒也是前世修来福缘,只可惜了庞士元三万众生。”

这一席话虽然声音不高,但此时在孟公威耳中却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听那人话中有话,却压低了嗓音,显是不欲张扬;又见楼梯角黑魁魁地,甚么也看不清楚,便将手一抬,略作揖首,返身上楼入阁。那人会意,紧随入阁,只是上楼时不闻足下有声,可见其轻身功夫了得,足为诧异。孟公威反手关上房门,就灯光下仔细看时,见其人身长八尺,形貌甚伟,但尘土满面,边幅不修。又见他一头乱发七长八短,像是被刀剑之属切割过一般,胡乱披于颈上,即未以丝带扎束,也不用竹簪相挽。再看身上衣服,虽是上等丝绸织就,但不甚齐整,又将袍襟撩起,掖在衣带之间,想是走了不少长途,跋山涉水至于此处。

那人见孟公威不住打量自己,忽往榻上一坐,失笑道:“道长既与那伏龙、凤雏为友,今观果然气度不凡。但明公既已出家,复为汉室跋涉奔波,恐此条路不好走也。”孟公威盯视来人说道:“某本来也惧路途艰难,今有蜀中豪杰自投我门,即可为某代行其劳。阁下若为皇叔和凤雏立下如此大功,何忧功名不立?子虽失意于刘璋,但复得意于刘备,亦足以为偿。”那人听了此言,比孟公威初闻己语时吃惊尤甚,失声问道:“如此说来,明公知我是谁?”孟公威颔首微笑,一字一句说道:“知道,知道。某知公乃广汉人,姓彭名羕字永年,蜀中豪杰之士,大名天下谁人不知。公姿性骄傲,轻忽天下名士,惟敬同郡秦子敕,荐之於太守许靖。只因直言触忤刘璋于先,又为众人所谤毁于后,便被刘季玉髡钳为徒隶,因此短发。复越狱而逃躲避追捕,故尘土满面,衣衫不整。不知贫道所说可是?”

来人从榻上一跃而起,对孟公威施礼说道:“道长目光如炬,法眼无差,某正是彭永年。那刘璋不识好人,将某羞辱囚禁,却不知某曾得遇异人,尝学轻功之术,从监中逃出,一路往北。路途中得知刘皇叔及庞士元入蜀,某故溯流北行,欲往投效,并助其取川。即至雒城,某思若能探得蜀军机密,也算进见之功,遂弃舟偷入城来,白日已在城中转了一圈。打听那泠苞奉了世子刘循之令,要掘涪水淹灭荆州军。却逢道长遣童儿也去铁匠铺中打探,这才尾随尊仆而来,来见道长。时逢道长入定,故此卧于梯角相候,彭某冒昧,尚请道长恕罪。”孟公威听罢心头大定,即问道:“某是化外之人,本不应参与两军争战,只是碍于卧龙及凤雏之托,不得不为。今即遇先生同道,某请代劳建此大功,不知先生心下如何?”

彭羕慨然应允道:“道长所托,且是送此功名与在下,敢不从命。时刻不早,某即便去。”说罢回身便走。孟公威一把扯住道:“阁下若是这样出去,则未至城门,便为蜀兵所擒矣。”彭羕微笑道:“某早闻鬼谷门四大门徒,个个身手不凡;今日也请道长看某末技,是否值得道长所托。”说罢推开窗棂,侧身从窗中斜掠而出,下面便是百丈悬崖,汹涌江流。孟公威吃了一惊,刚要上前相救,那彭羕在半空中早从肋下扯出一条软索,向外甩出,挂住墙外巨松枝丫,鸿飞冥冥,跃出城外去了。孟公威见其轻身本事非常,又知他在江边系有轻舟,遂大为放心,放心去睡;次日即与小童离了雒城,转回青城山去了,按下不提。

按下雒城打造掘水器具之事,再说玄德。乃令黄忠、魏延各守一寨,自与军师庞统驻军涪城,因见雒城易守难攻,每日商量运筹,一时不得良策。这一日庞统自公廨退归馆舍,门吏忽报有客特来相访,却不肯自报其名。来者正是彭羕,要试探凤雏先生待贤之道,故不报名。庞统出厅迎接,见来者衣衫不整,又非故人,心下犹疑,只得叙礼寒暄。正在此时,门人来报又有客到,却是法正。庞统知有军机大事,进退两难。彭羕径入内室,往庞统床榻上一卧,说道:“某为见军师,夜间破浪行舟八十余里,又舍舟徒行三十里,方至贵府。累之极矣,先借公之床榻暂歇。军师自去会客,会罢再来,某睡醒后当与先生善谈。”

庞统见此情状,知来者必为异士,遂令从人在房外侍候,自己出厅来见法正。法正此来果有机密之事,乃献诱敌出城聚歼,后分兵奇袭雒城之计。庞统大喜,送走法正,已过晚饭之时。庞统想到还有怪客在自己房里,遂直奔卧室,见那怪客已经睡醒,正坐在榻上喝茶。庞统坐于彭羕对面,再次请问尊姓高名,彭羕不答,反责备庞统道:“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某一日夜行百里来投,不赐酒肉,先盘根底,何为乐也?”庞统大奇,连忙致歉,遂命从人治酒,与彭羕到客厅分宾主叙坐,把酒共语。那彭羕也是个趣人,任凭庞统如何动问,只不说姓名,只管先生兄弟乱称,却于闲谈中纵论天文地理、医卜星象、治国之道及用兵之法,直说得天花乱坠,以显己才。庞统愈听愈奇,因留之住宿,至于明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