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斗鸾 > 第五十二章 迷茫

斗鸾 第五十二章 迷茫

作者:Loeva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1-03 10:14:54 来源:笔趣阁

历史上的建文朝只持续了短短数年,如果这就是将要发生的未来,那章家的前程倒未必一片黑暗。

可惜,明鸾清楚地看到,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跟她所知道的历史完全对不上号。

同样是大明朝,同样以建文为号,她所知道的历史上的“建文帝”朱允炆,以皇太孙的名义,在祖父朱元璋支持下成为皇位继承人。而她现在所亲身经历的“历史”,新登基的建文帝在继位前的封号是越王,是以皇帝亲子的身份,杀死身为正统继承人的太子兄长,篡位成功的。

也就是说,她所知道的历史与她所经历的历史,至少有一个巨大的差异,那就是死掉的那位承兴帝的存在。如果这真是她所了解的那个明朝,那么朱元璋那个短命的长子朱标应该活了下来,而且当上了皇帝,也就是这位承兴帝,而他的儿子当中,又有一个比朱允炆更为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也就是东宫太子,所以现在的建文帝,既非嫡长,也没有朱元璋的扶持,不但不是正统继承人的身份,还是谋朝篡位才做上了皇帝的,就是不知道燕王朱棣起兵把他从皇位上拉下来时,会不会少费点力气?

但是说到燕王朱棣,明鸾又开始不安了,她记得章寂与章放好象提过,老燕王已经死掉了,现在驻守北京的是燕郡王什么的……那又是谁啊?

她开始向章寂旁敲侧击,打听朱棣的事,得到的结果却叫她吓出了一身冷汗——先帝的亲兄弟燕王朱棣,早在承兴初年就死在蒙古秘谍一次偷袭北平的阴谋中了,父子四人殉国,只有燕王妃带着幼子幼女活了下来,只是燕王妃受到夫死子丧的打击,一病不起,不到一个月也去了,幼子与几名幼女被接入宫中养育,如今承袭燕王爵位的,正是朱棣庶出的幼子朱高爔,他当年入宫时,才刚满八岁而已。

虽说这位燕郡王在十六岁的时候就重返北平,继承亡父大业,率军抵挡蒙古大军的侵袭,几年下来也做得有模有样,但他终究不是朱棣,不是历史上那个把建文帝拉下马,坐上皇帝宝座,还做得有声有色的明成祖!

明鸾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就算现在朱允炆不是名正言顺坐上皇位的,也没有了打败他的朱棣,自家的前程会是怎样?朱棣以先帝亲子的身份,抢过侄子的皇位,倒还罢了,可现在的燕郡王却是先先帝的孙子,想要抢过堂兄弟的皇位,这中间的障碍可就多了。但如果没有人去抢朱允炆的皇位,章家岂不是永远也翻不了身?!

不行!这绝对不行!就算她愿意过种田的小日子,也不代表她能甘心接受随时会有人来处死他们的未来,就算付出了再多的努力,只要别人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这些努力就会在倾刻间化为乌有,那她还打拼个鬼啊?!

没有朱棣又怎么样?未必就不会有别人看建文帝不顺眼。要知道,他这回可是弑兄逼父才抢到皇位的,朝野的非议一定不会少,历史上本该支持他的士大夫们也不会接受他的做法,他要是为了压制这些反对声音,大开杀戒,迟早有一天会引起反弹。

对了,还有削藩!历史上的朱棣会出兵打建文帝,多少有被后者削藩手段刺激到的原因,那么现在这位建文帝还会不会再用激烈手段削藩?当然会了,削藩本来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帝王统治,这个建文帝手段毒辣,只会比历史上那位更激进,他又不是名正言顺登基的,到时候可有乐子好瞧了!

明鸾开始庆幸自家被流放到岭南这样偏远的地方,远离中原,远离权力斗争的中心,也就没那么容易被殃及池鱼了。等到建文帝被赶下台的那一日,章家才能真正松口气呢!

明鸾理清了思路,人也开始放松下来,有闲心去理会别的事了。

陈氏自打离了吉安,就一直在唠叨,怪女儿那日见外祖母时表现太过冷淡了些。明鸾当然不会直说是因为自己被“建文”这个年号给唬住了,压根儿就没法分心去装模作样,才出了这样的纰漏,便含糊地反问回去:“我那天晚上很失礼么?外祖母会不会生气?”

陈氏有些迟疑:“你外祖母怎会生你的气?你那天晚上……也说不上失礼,只是有些冷淡。要知道,你长了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你外祖母呢,她平日多疼你呀?每回你过生日,总是命人送那么多东西来,你见了她老人家,也不跟她多亲近亲近。她嘴上虽不说什么,心里必定难过得紧。”

明鸾稍稍松了口气,只要没失礼就好,头一回见面的外祖母与外孙,还能亲热到哪里去?她又没把自己当成是对方的血亲!于是她便笑道:“我也想跟外祖母多亲近来着,可是她又不能久留,那时候亲近了,过后不是更难受吗?等到将来我们得了自由身,再去探望外祖父与外祖母,到时候想怎么亲近就怎么亲近,想亲近多久,就亲近多久,不是更好?”

“你这丫头,说什么梦话呢?”陈氏叹了口气,黯然神伤起来。

明鸾趁机溜走了。她找上了章寂与章放,请教本朝的历史典故。即然现在的历史已经不是她所知道的历史了,又不方便从书本上寻找真相,那她就只能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了。她虽无意参与那些权力斗争,但好歹也要知道点常识,将来听说了朝廷的动向,不至于抓瞎。

章放有自己的事要考虑,只是偶尔为她解疑,反倒是章寂旅途寂寞,颇有谈兴,见小孙女好学,便正经教导起她来。

章家子女教育,自来是男女有别,女孩儿只要懂些粗浅的文字道理就足够了,大多数时间都拿来学习针线管家,男孩子反倒要求文武兼修,除非在某个方面实在没有天赋,才会放弃。比如章敞在军事武技上的天资就非常平庸,身体也弱,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放弃学武,专供学问诗书了,可惜他对经史子集不算精通,走不通科举之路,只是勉强以诗文在京中博了个才名,还是别人看在他勋贵子弟的面上奉承出来的,水份很大,可以算得上是文不成武不就。

章寂原本对一对嫡孙寄望甚深,不成想家中大变,长孙流落在外,次孙夭折,而庶出的小孙子文虎又天资平平,还没到能听懂他说话的年纪,眼见孙女明鸾既好学又聪颖,无论他说什么,都能听明白,还能举一反三,问出颇为不俗的问题来,心中高兴,也就顾不得什么男女教育方向有别了,索性将自己早年参军时的经历,还有后来在朝中见识过的种种风波,以及数十年来朝中有名的人物都拿出来做谈资,顺便也回顾一下他当年的风光。有时候他兴头起来了,见明鸾有听不明白的历史典故,还会拉过三儿子章敞,要后者教闺女读书,什么四书五经且不论,先把几本最有名的史书给粗讲一遍,就当讲故事好了,急得章敞满头大汗,暗中向陈氏抱怨女儿多事。

明鸾遇到这种情况,总是干笑着装傻混过去的。章敞急得满头大汗,她何尝不是听得满头大汗?她所处的这个大明朝,跟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不同,很有可能是有穿越者在她之前穿来了,改变了历史。她甚至连怀疑的对象都有了——备受章寂推崇的安庆大长公主驸马,已故太子太傅欧阳伦!

这个名字总让她觉得很耳熟,好象以前在什么地方看过关于他的历史故事,但又记不起来了。据说他与洪武帝朱元璋翁婿不和,他爱好经商敛财,又觉得朱元璋对官员太过苛刻,倾向于恢复前宋时期宽待士大夫的政策,没少被朱元璋教训,虽有过人的才能,又是正经进士出身,却因为做了驸马,朱元璋只安排他去经营内库,为皇家敛财。

直到朱元璋死了,承兴帝朱标登基,情况才有所好转。他与承兴帝私交很好,对承兴帝父子有救命之恩,不但成为承兴帝的亲信重臣,还做了太子太傅,连其他的皇子也都是他教大的。直到他突发疾病而死为止,他最突出的三项政绩,一是主张开拓海上贸易,给国库带来巨大的收益;二是在全国各地修桥铺路,疏通水道,改善交通;三是推出“养廉银”政策,改善官员生活。这三项政绩曾为他带来极大的好名声,却因为他提出改革税制,引起各地乡绅士大夫反弹,这好名声便打了折扣,皇帝被御史的参奏烦得不行,不得已训了他几句,他在朝廷中便开始沉寂下来,似乎专心于教导皇子的工作中,直到他去年忽然病故,都没再做出惊人之举了。

这个人表面上看来似乎没什么破绽,但明鸾却记得“养廉银”好象是清朝时才出现的东西,而且如果这个人是历史上本来就有的,以他的名声,怎么可能默默无闻?怎么也能挤身明朝名宦之列了吧?

这时候,宫氏与陈氏也插了几句嘴,提起这位欧阳驸马在内库时命人制作的几件精巧之物,样样都是敛财的好东西,其中就有玻璃镜子!

这还有疑问吗?这家伙多半是穿的吧?!

可惜这位仁兄死得太早了。明鸾有时候想到自己一路南下经过的宽敞水道与平直的陆路,心里对他也有几分感激,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也许如今那位建文帝就上不了位了吧?

算了,遇事只想着依靠别人,是没有前途的!明鸾暗暗握拳,告诉自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章家一行过了吉安,不久便到达赣州,与周合一行会合了。周合带着的商队一行二三十人,有十来辆马车,几乎全部都载有货物,都是江南一带特产的绫罗绸缎与景德镇出产的瓷器,看起来还真有几分南下做生意的架势。他们分坐三艘大船,周合那艘一直紧跟在章家人的船后面,一靠岸便过来与章家人说话。

他带来了最新的消息。北平的陈家故交传信回来,说章敬的一对儿女已经在九月初十平安抵达辽东的绥中,并托人送信给章敬,章敬也派人前去照顾孩子了。因前线战事正紧,他无意把孩子接过去,打算让他们先在绥中安顿下来。两个孩子都平安无事,路上也没遇到什么凶险,只是在进入辽东之前,遇上大雪,被堵在山路上两天两夜,女孩儿感染了风寒,随行的一个仆妇受了点小伤。

听说文龙元凤兄妹俩平安无事,章寂松了口气,章放与章敞、陈氏都为此高兴,但宫氏却酸溜溜地说:“大嫂子倒是会挑人,刘婆子居然把两个孩子都成功送到地方了,真真走运,但愿他们母亲造的孽别报应到他们身上就好!”接着又伤心地红了眼圈:“若我们骥哥儿当日也跟着走了,如今也不会横死他乡……”

听到她这么说,章寂与章放本要出言训斥的,也说不出口了。文骥染病,不仅仅是他自己丢了性命,还导致章家人陆续染疾的后果,若当初文骥也一并被送走,也许章家眼下又是另一个情形。

玉翟默默起身回了舱内。其他人没放在心上,这种事他们已见得多了。

自打病愈,玉翟发现自己脸上留下了无法消除的疤痕,整个人就变得消沉了许多,不爱出现在人前,也不爱跟人说话。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破了相,就意味着这一辈子都被毁了,如果她还是南乡侯府的千金,还能想法子请太医院的高手消去疤痕,或是凭借家世寻一门略次些的亲事,可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宫氏曾经想过请陈氏出面,寻周合讨些涂脸的药膏,被章寂喝止了。玉翟现在完全不看镜子,甚至不肯帮忙打水——她生怕在水面上看到自己的脸。

明鸾看着玉翟的背影,有些犹豫。她已经劝过对方几回了,半点反应都没有,也不知道玉翟有没有听进去。说起来两人算不上关系良好的姐妹,玉翟这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她还要不要再劝呢?

正犹豫着,周合已经把陈氏叫到边上去了。其他人只当他们是要说陈家的事,也没放在心上。但明鸾看到周合说了两句话,陈氏的脸色就变了,心中不由得好奇起来。

她不知道的是,周合对陈氏说的是以下两句话:“达生就在前头的南安府任千户,他至今还未娶妻。上回我跟你说的事,你真的不再考虑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