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斗鸾 > 第六十章 廿八

斗鸾 第六十章 廿八

作者:Loeva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9:42 来源:笔趣阁

明鸾到达德庆那一天,已经是腊月廿八了。街上家家户户大扫除,扬得满街都是灰尘;还有衙门的差役大声吆喝着走过,叫人们注意多洒水,把门前的地面清扫干净,垃圾也要堆放在一处,不可随处乱丢;又有扫街的苦役推着放有竹编大簸箕的木板车,拿着细竹枝扎的扫帚,慢慢地从街头扫到街尾。路边开商铺的人家已经在门面上贴春联了。

明鸾见了官差,因顾忌到自己还在象牙山上“养病”,虽扮了男装,也不敢跟他们打招面,只是低低地带着半旧的毡帽,遮去眉眼,双手袖在袖子里,弯腰驼背,装成个再普通不过的乡村少年,与老松头、老松婶一边看着街边小摊子上的物件,一边低头走过。

她既然回到了德庆城,自然是先往茂升元分号去的,到了那里,她可以借用马车返回九市,而且老松头夫妻的家也安在分号后头。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当他们三人来到茂升元店铺门口时,却发现店门紧闭,挂了个大锁头,门板上还贴了纸条,说东主有事,过年期间不开张,并没有提到归期。

明鸾心中讶异,不由得与老松头夫妻面面相觑。茂升元在本地做的生意都以大量收货、批发为主,零售的店面不在这里,按照惯例,过年期间分号里的伙计是有假的,但并非所有人一起放,而是分两批轮休,而且在伙计们休假期间,必然要有一个掌柜或是资深的伙计留守店内,预防万一。如此大门紧闭,一个人都不留,是从来没有过的。到底店里发生了什么事?

明鸾有些不死心,特地上前研究了那把大锁,发现是真的锁死了,而不是装样子的,又重重敲了几下门·没有回应。她只得回头对老松头夫妻道:“分号关门了,也许绸缎铺子那边有开?年前正是做生意的时候呢,咱们去看一看?”

老松婶点了头,老松头却道:“不急·我到隔壁问问。”转身去了斜对面的一家铺子,与一个正在熬浆糊的小伙计攀谈几句,便回来道:“旁边铺子的人都说,前日王伙计就把年下的账都给清了,然后放了伙计们年假,自己也收拾了行李,说是要回乡探亲。若有人来寻·就留下信给左邻的铺子。”

明鸾吃了一惊:“什么?王伙计回乡探亲去了?这怎么回事?!”

老松头抿抿唇:“方才那伙计年纪小,知道的事情不多,待我再上别的铺子里打听打听。”

明鸾却拉住他,皱眉道:“马大哥既然将铺子托给了王伙计,可见他的为人还是信得过的,断不会无缘无故关了铺子走人,必然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要是这样的话,松叔贸然去打听·未免太过冒险。”

老松头却道:“不要紧,我在这里日子长了,也认得几个老友·只找他们打听就是。老婆,你陪着鸾姑娘到附近找个安静的地方等着。”

老松婶忙道:“前头有个茶馆,咱们去那儿要个雅室好了,省得叫人看见了鸾姑娘,会认出她的身份。”

明鸾想了想,答应了,扶着老松婶来到附近的一家茶楼,假装是祖孙俩,要了一间静室,点了一壶茶、两碟子点心·便在那里耐住性子等候。

过了半个多时辰,老松头回来了。他面上露出喜色:“是好事儿!原来朝廷下旨赦免了章家,京里还有人来接走了鸾姑娘的家人!”

明鸾怔了怔,有些反应不过来:“你说什么?”

“章家被特赦了!”老松头重复道,“是章家一个姓石的姻亲帮的忙,听说好象是什么国公府·再加上章大爷在辽东立了许多军功,朝廷才开恩赦免的。国公府派了人来接,已经把老爷子、我们姑奶奶、章大奶奶、章二姑娘和周姨娘都接走了。据说国公府的人也派了人去安南报信,让章二爷、章三爷直接回京城去呢。德庆本地的几位大人都知道的,正好柳同知高升,要坐船去广州,便跟国公府与章家的人一道走了。”

明鸾张大了嘴,好半天才长吁一口气:“临国公府?他们不是一向不管我们家死活的吗?怎么会忽然帮这么大的忙?还有,朝廷居然会因为我大伯父的军功下旨赦免我们家?现在燕王正打蒙古呢,我大伯父肯定……”她顿了顿,百思不得其解,“朝廷这是想干什么?用怀柔政策?还是打算借机把我们家的人接去京城,好拿我们当人质?”她抬头又问:“王伙计把铺子关了走人,难不成是因为这件事,所以急着去向总号报告?那也没必要关铺走人呀,只要送封信去就行了。”

老松头摸摸脑袋:“这个么……我倒是打听了一下,先前姑奶奶不是……”他看了看明鸾,有些迟疑,“不是跟章三爷和离了么?”

明鸾怔了怔:“啊?是啊。”这又有什么关系?

“听人说,是因为章三爷没跟分号那边打招呼,就擅自向知州许诺,将分号收的一批粮食献上去,可那批粮食早已定好了主顾,自然不可能毁约。姑奶奶为这件事与章三爷翻了脸,方才和离的。”

明鸾抿抿嘴:“这个事……我大概听说过。”

“和离之后,章三爷领了差事就离开了,但知州那边得不到粮食,就有些迁怒茂升元的意思,幸好有柳大人帮着说了些好话,知州方才没做什么。但柳大人既然高升离开了,这里没了可以牵制知州的人,若是他想要算后账,咱们小生意人又哪里经得起?王伙计大概是避风头去了吧?”

明鸾问:“这是左右商铺里的人给的答案?”见老松头点头,便皱眉道:“那个知州真是蠢材加三级,柳大人已经说过情了,他当面应了,转身就忘记,究竟是有心巴结还是跟人结仇啊?”想了想,她便挥手道:“算了,就算真是这样,王伙计也不可能真的回乡去了·大概是去广州报告了吧?避一避风头也好,横竖茂升元过年期间也做不了什么生意,而年前该运出去的蜡染绸和贡柑也都运出去了。”

倒是章家人已经离开这一点让明鸾有些郁卒,问了老松头章家离开的时间·算来只比自己出发要早三四天功夫,也许就在自己离开广州之后不久,他们就到广州了,就这样阴差阳错地错过了,实在是叫人蛋疼。不过家里人也没想到自己会回来吧?大概都以为自己还在广州,那他们知道消息后一定会等自己回去,只是大年三十大概要在路上过了。

她叹了几口气·又道:“九市那边的屋子不知怎么样了,我们在德庆还有点产业呢,祖父他们得这么突然,也不知那些产业是怎么处理的。”°

老松头道:“这个旁人都说不知道,不过既然能遇赦回京,那点子产业也不算什么吧?”

明鸾当然知道以章家的眼界,一旦恢复了身份,那点产业也不过是小意思·可那是她这几年里一点一点看着家里积下的,当中也有自己的功劳,就这么放弃了·实在有些舍不得。就算要处理,也要处理得妥妥当当,才不会叫人挂心。

老松头不知她在纠结什么,又道:“我打听过,老爷子和姑奶奶他们似乎没有告诉别人鸾姑娘你与虎哥儿的实话,章家人离开的时候,有人看见他们抱着生病的孙子和背着昏迷的孙女上船了,因此我估计鸾姑娘您现在不大方便出现在熟人面前,要不然这谎就圆不了了!”

明鸾算了算日子,道:“有七八天功夫·勉强也够我病逾了吧?找个理由,就说家里人落下了什么东西,要回来找,不就行了吗?对了!”她记起一件大事,“我二伯娘的案子不知怎样了?”

“方才倒忘了问了,那人也没说·要不我再找人打听去?”

明鸾摇头道:“算了,问的人多了,总有风声会传出去的,还是小心些的好。既然分号的人都四散了,总有几个本地雇的伙计,你想想有哪个是老实不多话的,去找他打听打听得了。给他一点银子,让他别跟人说我们曾经回来过。”她犹豫了一下,“我嘛······也可以找找信得过的朋友。”

她那位信得过的朋友,就是早已迁居德庆城的崔柏泉。崔柏泉的表舅是同知衙门里的差役,对宫氏的案子想必较为清楚了解,而且作为难兄难妹,她对这对舅甥的为人还是很信任的。

她留下老松婶在茶楼里看着包袱,让老松头去找伙计,自己却独自一人往崔柏泉租住的小院走去。腊月二十八的天气已经极为寒冷了,街上飞扬的尘土少了许多,地面才洒过水,湿湿的,风一吹,越发冷了。她缩着脖子,将毡帽往下压了压,盖住两只被冻得发红的耳朵。

街上行人一串一串的,不是提着满满当当的篮子,就是抱着新买的各色鲜艳布料和红纸扎的灯笼、挥春等物,也有蜡染料子,个个脸上都带着喜庆满足的笑。明鸾见状,不由得想起自己初来德庆那两年,那时候过年虽然也热闹,人们置办年货却没那么多花样,如今连街边卖糖人的摊子都多了两个,还有卖各类粥面小食的,生意都很好。这大概是因为人们生活好了,手头银钱多了,所以舍得在过年前置办年货了吧?她想到德庆州内越来越多的果园、织布作坊、养蚕作坊、蜡染作坊与竹编手艺人们,想到自己也在其中掺了一脚,心情就明郎起来。

虽然阴差阳错地跟家人擦肩而过,但现在章家遇赦了,可以回家,也可以摆脱清苦的流放生活,以后还有好日子在等着她呢,她的心情怎会不好呢?

正暗暗欢喜间,忽然有一群人叽叽喳喳地从她面前走过,当中有个妇人尖着嗓子叫:“我不骗你们,真的是今日行刑!大节下的,这也太不吉利了!但听说是她杀人的时候被抓了现行,再狡辩也无用了,她自己也明白,就未干脆地认了罪,知州大人才想要在年前行刑,免得夜长梦多的。”

“该!我早就说了,那种人不是好东西!”另一个长着一对三白眼的妇人应道,“果然,连人都敢杀·还是她男人的亲姐姐和亲外甥,真是丧心病狂啊!她自己犯浑就算了,还要死在这当口,真是太不吉利了!”她嘴里虽然说着不吉利·但脸上的神色却是明晃晃的兴奋,似乎并不真心觉得那不吉利的事叫人沮丧。

“他一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章百户的老婆是怎么死的?他们夫妻原本都说不知道,结果现在如何?还不是认了,是杜氏自己气愤不过,把人砸死的。她男人帮着埋的尸,还说自己冤枉,弄了个鞋子丢到山边去·想要哄官府。杜氏是凶手,她男人就是帮凶!坐那几天牢已经便宜他了!”

“没错!依我说,就该把他们夫妻一道砍了才是,只砍老婆太可惜了。还有他们那闺女,小小年纪,长着一副狐媚样儿,成天在衙门前头抽抽答答地哭·引得男人们不安份!这样的父母养出来的女儿,肯定也是坏种子,合该一并砍了才干净呢!”

几个女人七嘴八舌地往知州衙门的方向走去·明鸾在路旁早已听得呆了。如果说前面她还没听出端倪来的话,后面连姓名都出来了,她哪里还会猜不到?分明就是宫氏那桩案子!难道说,官府终于发现宫氏的尸首了?沈家人确实杀了她?

明鸾心下一时乱了,忽然感觉到左臂一疼,有人紧紧抓住了她的手臂,她连忙回头一看,松了口气:“原来是你呀,小泉哥,我被你吓了一跳。”

崔柏泉脸色肃穆·四处张望一眼,便硬拉着她的手臂往自家方向走。明鸾被他拉了个踉跄,忙说:“你慢点儿,我自己能走。”他才放轻了力道,却仍旧紧拉着她的手臂。

到了崔柏泉租的小院,院里并没人·明鸾用力挣开崔柏泉,一边揉着手臂,一边张望四周:“你娘不在家吗?左四叔呢?衙门今天还没封衙呀?”

“我娘在隔壁人家做针线呢。平时舅舅与我有事要忙时,无人照看娘,雇人花费太大,况且眼下快过年了,谁也不肯上外做工,邻居有个大婶,是个寡妇,带着一双小儿女过活,便答应白天接我娘过去照看,一起做做针线,我们每月助她些米钱就是了。”崔柏泉再次拉住明鸾的手要她坐下,“你怎会在这里?你们一家不是走了么?我还听说你生了病,是被人背上船去的!”

明鸾干笑几声,讪讪地道:“我的病已经好了,因为有事忘了办,就回来看看。”顿了顿,“就是我二伯娘的案子。祖父人虽然离开了,但心里还是记挂着,二伯父很快就会回来的,到时候总要给他个交代不是?”

“你还哄我?”崔柏泉冷笑,“你才走了几日?走那天还病得要人背上船,如今不但折返了,还脸色红润活蹦乱跳的,你真当我好哄是不是?”

明鸾大力拍了拍自己的脸郏:“哪儿红润啊?这是冻的,你看仔细了!”

“行了!”崔柏泉挥挥手,“我知道你如今不比以往了,既然被赦免了,你便是将军家的小姐,自然瞧不起我这等落魄的小兵,也不乐意跟我说实话了。”

明鸾撇撇嘴:“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谁嫌弃你了?要我说实话也行,你可不能说出去!”

崔柏泉挑挑眉:“这么说,那日上船的时候,我见到的真不是你?那早就怀疑了,本来还想上前告别的,你母亲说你正昏迷着,我担心要问个仔细,她又说不出来。我就知道,你那病一定有问题!”

明鸾讪笑,陈氏的性子还真的很难说谎,更别提说得顺溜了,只得道:“我实话与你说,其实我提前几日就离开了!”

崔柏泉大吃一惊:“什么?!你这是……”

“我弟弟得了伤寒,你也知道。德庆这儿哪里有好大夫能治好他?”明鸾撇撇嘴,“就算有,也不愿意出诊。我是听说肇庆那里有个名医,医术极好,才想试试运气,就借口说我也过了病气,要在山上隔离,实际上是悄悄下山坐船去了肇庆。”她记起了郭钊曾经重金请来为曹泽民诊治的那位大夫。

崔柏泉半信半疑:“是么?那位大夫叫什么名字?”

马贵手下的人在肇庆城里打听消息回来后,曾经提过那位大夫的名字,明鸾便说了,还补充道:“他家那铺子好象是叫什么妙-春堂,说是妙手回春的意思。我不知道他的医术是不是真的好,但架子很大倒是真的,听说要来德庆出诊,一开口就要一百两诊金。我哪里付得起?只好灰溜溜回来的,没想到才回来,就听说了家里人已经离开的消息。”

崔柏泉一脸恍然大悟状:“我道是谁,原来是他?这位大夫我也知道,医术确实不凡,就是诊金收得太贵了。从前舅舅也曾为我娘的病去请过他,可惜付不起银子,后来是好说歹说,请了他的大弟子帮忙开了个方子。我娘喝了照那方子配的药后,病情越发好转了。如今虽然很少开口,只是埋头做针线,但偶尔也能跟我说几句话,跟常人已没什么两样。”

明鸾干笑着点头:“原来他是真有本事的?大弟子都这么厉害了,早知道我也去找他的大弟子哈哈哈……”她心里有些愧疚,知道自己不该隐瞒这位好友,但想到自己潜逃去广州做的那些事,又觉得还是不要太坦白比较好,便将这份愧疚小心收起。

她又问:“我方才在街上听说了我二伯娘的案子,已经定了沈家人的罪了?”

崔柏泉点头,正要与她说详情,忽然听得门上一动,吱呀一声,打开了,左四穿着官差服饰从外头进来,三人照了一面。

左四脸色变了,肃然喝问:“你怎会在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