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斗鸾 > 第二十六章 密议

斗鸾 第二十六章 密议

作者:Loeva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1-03 10:14:54 来源:笔趣阁

“越王这话是什么意思?!”冯兆南一听完兄长冯兆东的话便拉下了脸,“我们兄弟这些天来没日没夜地帮他找人,不知在外头受了多少气,他舒舒服服地躲起来就算了,如今才一冒头,连储君都还没当上呢,就开始猜忌我们了吗?!”

“二弟慎言!”冯兆东皱起了眉头,“你以为眼下是什么时候?越王身份不比以往了,你这话要是叫他听见了,怪罪下来,连大妹妹也不好替你开脱!”

冯兆南嗤笑:“我不过是说了实话,有什么好怪罪的?他能有今日,还不是我们家的功劳?没有我们冯家,他早就做空有虚名的光头藩王去了,还能有得登大宝的机会?人家是过桥抽板,他倒好,还站在桥上呢,先把板抽了,也不怕自己落了水,再也爬不上岸来!”

冯兆东气结,索性不去理他,转向父亲冯立省:“大妹妹回王府后急忙传了我去,就说了这些话。想必是我们迟迟未能将太孙寻获,越王感到不满了。其实大妹妹对越王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越王自己也明白,事情再拖下去,反而会误事,倒不如就当太孙真的死了,也省得悼仁太子的余党再生事端。听大妹妹的口风,新君登位应该就是这几天的事了,我们还是尽快照越王的意思把事情办了的好。”

“唔……”冯立省沉吟不语,瞥了立在一旁的庶子冯兆北一眼,“你在刑部还是没能打探到有用的消息吗?当初你可是在我面前打了包票的!”

冯兆北额头暗暗冒汗,他能感觉到一众嫡出兄弟们射过来的鄙视目光:“回父亲的话,儿子已经命人再三查问过,软硬兼施,可那章沈氏就是不肯透露半分。不过父亲放心,儿子明日回去就动大刑,谅那章沈氏一个弱质妇人,在大刑下也坚持不了多久!”

冯兆东冷声道:“能动大刑早就动了,当日就因为对沈老头动了刑,皇帝直接就撤了我和二弟在禁军的职位,朝中御史也没少参我们冯家,你还要对女眷上刑,是嫌事情不够乱呢?!既然做不到,当初就别逞强!”

冯兆北把头垂得更低了,期期艾艾地应道:“是我欠思量了……只是那章沈氏着实可恶,无论如何就是不肯开口,章家其他人劝她,她也一味说不知情。若是不动大刑……我实在不知该如何撬开她的嘴。”

冯兆南鄙夷地瞥他一眼,冷哼道:“早说不就完了?若是一开始就上刑,太孙这会子说不定连骨头都不剩了。为着你无能,叫我们兄弟都受了连累!”

冯兆北低着头不敢说话,冯家老三冯兆西忙笑着打圆场:“好了,哥哥们,自家人有什么好吵的?咱们还是先听听父亲的意思吧。”

众人转向冯立省。冯立省轻咳一声,道:“这件事越王已经有了定计,我们照做就是了。说实话,即便当初抓到了太孙,也是难办,皇上那时候还能上朝理事呢,说不定直接就将太孙封为诸君,将越王与我们家一同贬到天边去,那样即使我们在禁军中再有势力也无用,难道还能起兵谋反不成?现在局势已经这样了,就照越王的意思办吧。弄个差不多年纪身量的孩子,演一出戏,就当太孙自寻死路去了,等这事儿料理完,我们还要忙活新君登基的事呢。若是一昧将心思都摆在寻人的事情上,新君登基后封赏群臣,我们家保不齐要吃大亏的!”

冯兆东早就厌烦了寻人的事,闻言连忙附和:“是,父亲,就照您的意思办。”

冯兆南却忍不住插嘴:“都找了这么多天了,难道就这样放过那小崽子?父亲不怕放虎归山,会有后患吗?可别到时候那小崽子在外头惹出点什么乱子来,越王没处撒气,就把账算到我们头上!”

冯兆东瞥了他一眼:“大妹妹早就想到这一点了,已经在越王面前提过,越王也应承了。其实此事既是越王本人提出来的,我们不过是遵命行事,日后是好是歹,都不与我们相干,你担心什么呢?再不济,还有大妹妹在!”

冯兆南撇撇嘴:“你倒是信他呢!日后他登基为帝,便是九五至尊了,我们都是他的臣下,难道还敢在他面前摆丈人舅爷的谱?便是大妹妹,也不能说就地位稳固了。她虽生有一子,但你别忘了,越王长子可不是她肚子里出来的,越王又一直未曾为文圭请封世子,谁能担保日后会不会有变化呢?”

冯兆东又皱了眉头,这件事也是他心头大患,只是他并不觉得越王会废嫡立长,便道:“朱文奎虽是长子,但其生母身份只是个侍妾,如何能与文圭正室嫡出相比?况且文圭还有我们家在后头撑着呢。越王能登位为帝,我们冯家是第一功臣,他还要靠我们去稳固朝政,断不会做出废嫡立长之事,退一万步说,他便是真有此心,也要担心其余皇子会心生妄念,也来抢一抢这皇帝宝座吧?”

冯兆南不以为然:“他自己就不是个谨守礼法的人,谁能担保他不会这么做?况且朱文奎虽是侍妾所生,却是记在大妹妹名下的,当他是嫡长子,也不是说不过去。谁叫大妹妹当初心急,糊里糊涂的就把那庶子抢过来养了呢?”

他这话一出,冯立省与冯兆东父子都皱起了眉头。虽说冯氏深得越王宠爱,又生有嫡子,已经满了十周岁,按理说是不必担心日后继位之事的,但侍妾所出的庶长子朱文奎已经有十五岁了,是可以听政理事的年纪,也一向得越王看重,很难说越王会怎么安排。父子俩对视一眼,都坐直了身体。

看来冯家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确实不能再把心思都浪费在不相干的事情上了。

冯兆东道:“太孙的事就按越王说的办吧,虽然越王吩咐我们私下留意太孙的消息,但据我推测,太孙应该已经不在京城了,继续搜寻下去,也不过是白费功夫,还不如等藩王入京后,派人留意他们的动静,谨防有人与太孙勾结,对越王发难的好。”

冯立省点点头,又问:“那章李沈三家你打算如何处置?真照越王所说,维持原判吗?”

冯兆南叫道:“别啊,父亲,虽然老四没用,但那章沈氏确实知道太孙的下落,若照皇帝的旨意放其归乡,那还怎么找太孙?”他看向兄长,“谁也说不准太孙是不是真的已经离开京城了吧?兴许他只是藏起来等候时机呢?”

冯兆东略带讥讽之色地看向他:“那你说说,他在等什么时机?前些日子,皇上接连几日上了朝,又有病重传闻,都不见他冒头,他还要等到什么时候?等新君登基?还是等藩王进京?最能给他撑腰的就是皇上!可他却坐视皇上病重,也不肯出来一见,若他是害怕了,不敢出来,那即便日后闹出乱子,也成不了气候。”

冯兆南不服气地道:“即便如此,也不能就这么放了章李沈三家!太孙一日抓不到,我心里就始终有根刺在,睡也睡不安稳。”

这时忽然有人插嘴问:“如果章李沈三家也无人知晓太孙的下落呢?”

冯兆东冯兆南齐齐转头去看,发现是一直以来沉默安坐在侧的幼弟冯兆中在说话,都来了兴趣:“这话怎么说?”冯兆西眼中嫉恨一闪而过,但马上就摆出了认真倾听的表情。

冯兆中思索着道:“我们起初认定章家知道内情,是因为在宫里抓到了章启,但他后来招供说,太子妃沈氏确实有找他帮忙,但因为他不满沈氏要杀广安王朱文考,所以怒而离开,转去救吴王了。这个说法是对景的,我们当时也没再怀疑下去,之所以后来会认定章家确实有问题,是因为章常氏入宫谢恩时递上的折子里头,提到他们三家救下了太孙,还把人藏了起来。”

“这就够了,如果他们没这么做,也不敢欺君啊!”冯兆南哼道,“我听说后真是气死了,若不是早早在乾清宫里安插了人,等皇上把太孙接回来立了储君,我们还做梦呢!差一点就叫章家骗了去,这口气我无论如何也吞不下!”

冯兆中看向他:“二哥细想想,即使皇上知道折子里的机密外泄,也可以再派人去接啊!可他派出去的亲信,据大哥探知,也不过是把哥哥们找过的地方再找一遍罢了,哪里有太孙的踪影?”

冯兆西有些迟疑地插嘴:“折子里说得含糊,没提太孙具体在哪儿,兴许是遗漏了?如今我们不就是想要撬开章沈氏的嘴,追查章家到底还有哪处隐密的产业是可以藏人的吗?”

冯兆中顿了顿,看了他一眼,只觉得这位三哥有些蠢,便耐下性子解释:“折子里说得含糊,我们这些只看过折子的人不知道就罢了,可章常氏是面过圣的,难道她没跟皇上说?”

冯家父子彼此对视一眼,冯立省沉吟道:“中儿的意思是……章常氏没有向皇上透露太孙的下落,这不合常理,因此可推断她其实并不知内情?可若她不知道,又为何要在折子里写那样的话?”

“这事儿四哥不是查问过了么?”

冯兆北咋一听到自己的名字,吓了一跳,抬起头来满面茫然:“啊?”

冯兆中压根儿没看他,只是继续自己的推断:“章家的女眷都说,这折子事实上是章常氏口述,章沈氏代笔的,虽然写完之后章常氏曾经检查过,但章沈氏若想做手脚,也不是不可能。也许这折子里与太孙有关的字句都是章沈氏自作主张写上去的,但实际上她也不知内情,否则她就会直接告诉章常氏,让章常氏上禀皇上了。要知道,当时章家已经夺爵,章寂章启父子双双流放,原因就是章启向越王供出了太孙的下落,但如果章家隐瞒了太孙真正的下落,助皇上接回太孙,那就是有功无过,所有罪名都不作数了。章家人再傻也知道该怎么做。”

冯兆东挑了挑眉:“你是说……章家人完全不知道太孙的事,反而是章沈氏故意在婆母的谢恩折子上做手脚添了几句多余的话,想要冒功吗?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事一查就知真假,到时候她还要负上欺君的罪名。”

冯兆中笑了笑:“那几天沈李两家不是都倒了霉么?虽说皇上因大哥对沈大人用刑而撤了哥哥们的职,但因太子妃逼死广安王之事,皇上记恨沈家,也不曾赏他家恩典,而李家又愚蠢地把送上门来的太孙给赶走了。若是他们两家都曾经参与救助太孙,功过相抵,或许皇上会开恩呢?章沈氏不过是内宅妇人,为了私心冒欺君的风险,也不是不可能的。至于事后……只要说是太孙觉得有危险,暂时离开了暂住之所,也就蒙混过去了,日后等太孙还朝,这沈家是太孙外祖,李家也是亲姨母家,太孙难道还能看着亲人去死不成?”

冯家父子恍然大悟,冯兆南恨得直拍桌子:“差点儿又叫这妇人蒙骗了去!害得我费了这么大功夫,却原来是假的,气死我了!”

冯兆北小声道:“怪不得连章家人问那章沈氏太孙的下落,她也说不知道,原来并不是撒谎。”

冯兆东斜了他一眼,他连忙缩了回去,前者冷笑一声,转向冯立省:“既如此,这章家就没有用处了,趁早把他们打发了吧,就照越王的意思,依圣旨长流,省得越王又气我们自作主张。”

冯兆南急道:“就这么放过他们?那我们不是被那章沈氏白白耍了?!不行,不能放!无论如何我也要出了这口气!”

冯兆东有些生气了:“二弟!大局为重,章家与朝中大臣勋贵皆有联姻,杀他们容易,就怕惹得其他人不满。如今新君登基在即,正是要紧的时候,不能出岔子,何苦节外生枝?!”

冯兆南不服气地一仰脖子:“我也是为了大局着想!章家男人是流放到何处?圣旨里写的是太原!太原总兵是老燕王的亲信,而燕王的藩地又离辽东都司不远,更别说燕王自幼养在宫里,一向与太子亲近,让章寂父子去太原,岂不是便宜了他们?!万一他们因章常氏之死对越王与我们冯家怀恨在心,从中牵线,说动燕王与开国公联手,整个北方就要落到他们手中,到时候恐连越王的皇位也难坐得稳当!还有章沈氏,耍得我们团团转,就此饶了她,我断不能忍!”

这倒是个问题。冯兆东陷入了沉思,冯立省看向幼子:“中儿,你可有法子?”冯兆西见状暗暗咬了咬牙。

冯兆中微微一笑:“这有何难?要如何处置他们,不过是明面上的文章,实际上要怎么做,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明鸾在刑部的大牢里才待了三天,就觉得无法再忍受下去了。且不说现在住的牢房条件恶劣,光是在经历了被释放的幸福日子之后,再重回这阴森的牢狱,就足以让人发疯。明鸾觉得自己的脾气见涨,而且对沈氏的怨恨日复一日地加深。

她在想,如果再没人来救自己,而最终的结果是死路一条的话,她一定会在赴死的前一刻把沈氏掐死的!

幸好这种苦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只过了三天,狱卒便带来了最新的消息,说是刑部查明案情了,没什么变化,章家案子维持原判。

明鸾几乎要吐血,但在心中暗骂之余,也感到欣喜万分。维持原判就意味着她们这些女人孩子终于可以离开京城回老家去了,能重获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宫氏与陈氏等人也都满面喜色,沈氏虽不如她们笑得欢,但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许多,还问狱卒她们什么时候可以出狱。

但狱卒只是叫她们等待,这一等,便又过去了一天。到了第四日,言氏带着一个婆子打通了门路,前来探监,双眼红肿地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什么?!”明鸾以为自己听错了,“我们也要跟着去流放?为什么?!”

(这就叫做池鱼之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