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庚辰年正月 > 6.我来卖酒给将军

庚辰年正月 6.我来卖酒给将军

作者:岚小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00:30:29 来源:笔趣阁

土黄泥墙,青瓦盖顶。李明道家并不起眼,是一座典型的关中院子。

进得院内,李明道老远就大声喊:“婆姨,贵客来了。”

一衣着朴实的中年妇人应声掀开门帘。只见她手中端着一个老葫芦瓢,走到街沿前,将瓢中的水倒进木支架上的陶盆里,一边招呼着:“饭菜都弄好了,先招呼客人洗洗吧。”

“您请!”李明道弯腰对王耀文做了一个手势。

王耀文走到陶盆边,先把双手放进水里润湿,然后弯腰低头,捧水清洗脸上的尘汗。清洗停当,李明道把一块干净的布巾递了过来。

进得堂内,堂屋中间八仙桌上除了酒,还摆放着一盘、一碟和一钵。盘里装着暗红发亮的酱牛肉,碟里是炒好的花生米,而陶钵内,是一整只热气腾腾的炖鸡。桌子左右两边,各摆着一副碗筷。

“请!”

李明道将王耀文请到左边位置坐下,拎起酒罐将酒碗斟满,自己转到右边与王耀文对坐。

李明道端起酒碗说:“昨天喝了一通寡酒,今天备了点下酒的小菜,大哥莫嫌寒酸。”

“哪里话!”王耀文也端起酒碗,两只碗在桌子中间上方一碰,发出清脆响声。

一碗酒下肚,王耀文拿起面前的筷子,从碟子里撮起两粒花生米扔进嘴里。李明道又起身,拎起酒罐,把两只酒碗再次斟满。

“你们的酒咋装藤条瓮里呢?”花生还未嚼完,王耀文打开话匣。

“那是荆条瓮,叫酒海。用酒海储酒,是我们柳林酒的特色,好多辈前就开始了,镇上烧坊都这么弄。”

在李明道的娓娓叙述中,王耀文知道了柳林铺诸家烧坊储酒所用酒海,是选用产自秦岭的荆条编制而成的。长期以来,柳林铺的烧坊在每年秋后荆条落叶时,就会派人从凤翔赶往秦岭,精选品相合格的荆条。运回后,在水分尚未完全消失前,利用荆条自身的韧性将其编制成大酒瓮。酒瓮编成后,用鸡蛋清合成黏合剂,以上等白棉布裹糊内壁,待其干透,再以麻纸进行多层裱糊。每层麻纸需自然晾干后才能裱糊下一层。最后以菜油、蜂蜡涂封。

酒海上涂封用料会影响到酒的醇化,带来酒品口感的差异。所以,虽说酒瓮制作的大体工艺基本一致,但涂封用料和配料比例,以及在酒海的具体使用上,各家烧坊都有自己秘不示人的方法。

“你家酒窖还有多少存酒?”听到酒海制作和使用的“秘技”,王耀文不好再往深处打听,就转了话题。

“七八万斤吧。”李明道说。

“都这样品质?”王耀文举起面前酒碗。

“都一样。”李明道举碗迎上,言语间满是自信。

“这一次全部给你买走!”王耀文一口干了碗里的酒说。

李明道笑笑,再次起身斟酒:“知道大哥是大主,买下我那点酒不成问题,但我不能全都卖给你。”

“为哪样?”

“自我祖上开始,我们谪仙烧坊就立了规矩,不好的酒不卖,不熟的酒也不卖。我家的酒,须窖藏五年,才能达到可售的熟度。这窖里的酒,有些才储存了三年多,我怎么能把未熟的酒卖给大哥呢!”李明道看着他,眼神里满是诚恳。

“哦。”王耀文略一沉吟,问:“已熟的有多少?”

“这些年世道不好,我家酒价钱又大,很挑买主。每年窖熟的酒都未卖尽,可卖之酒,咋样也有三五万斤,想来卖给大哥还是够的。”李明道端起酒碗敬王耀文。

“全部要下。你要咋卖?”王耀文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李明道没回王耀文,拎起酒坛再次走到王耀文身旁,为他斟满。待回到自己座位时,才不紧不慢地说:“我家卖酒,祖上也有规矩,就是酒价是在粮价、人工、柴火成本上翻一番。现在,市上见不到粮食卖。就是偶有粮食,每石价格也不会少于二两银子。无粮可用,我家酒也卖得不好,烧坊已经歇火两三年了。”他叹一口气,接着说:“现在工价不贵,但粮食价大。加上我家酿酒摘酒时要求很严,一石粮只能出二三十斤酒,所以,现在我家酒价是每斤一钱五分。大哥要,算一钱二分如何?”

“这么好的酒,怎能让兄弟让价!一钱五分就一钱五分。”王耀文端起面前的酒,回敬李明道。

“大哥不只懂酒,还难得地爽快!”李明道有点激动,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因喝得太快,从嘴角洒落一些,沾湿了衣襟。

“都是做过酒的,知道做酒不易,怎会像寻常酒贩一样斤斤计较。”王耀文也一口把酒喝了个底朝天。

把酒互敬,相谈甚欢。不觉时已过午,桌上的酒菜也所剩无几。不久,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又端着一盘酱牛肉送了上来。

“过来。”小孩放下牛肉要退出时,李明道叫住孩子,眼里满是怜爱地把他拉到自己面前,向王耀文介绍:“这是我娃。”回头对孩子说:“快叫大伯。”

“大伯。”小孩有点羞怯,叫人的声音并不大。

“好乖的娃,叫啥?到这来。”王耀文伸手把小孩从李明道身边拉到自己这边,用筷子夹起一块牛肉递给小孩。

小孩没接,只是抬头用目光征询自己父亲的意见。

“大伯让吃,拿着就是。”李明道发话,小孩才伸手从王耀文筷尖上轻轻把牛肉拿下来。

“娃叫李有德,还是我大给取的名。前两年在镇上学馆读书,这两年世道乱,学馆散了,就待在家里,让我使使口。”李明道对王耀文说。

“遭孽的娃。”王耀文用手抚摸着李有德的头,想起了儿子王秉正。

李有德手里拿着王耀文给他的牛肉,目光不时瞟向父亲。得到父亲默许后,向王耀文弯腰鞠躬,转身跑出堂屋。

“按规矩,做生意现钱现货,我是不问客人出处的。大哥说自己不是酒贩,小弟就好奇了。想知道大哥到底是做哪样的,不知是否唐突?”小孩走后,李明道端起酒碗问。

“不妨,你就是不问,我也会告诉你。我是大顺军的酒水采办。”王耀文端起酒碗迎上。

“原来大哥是闯王的人。”李明道一愣。

王耀文点点头,碗中酒全部送入口中。

“难怪大哥如此大手笔。”李明道又来斟酒。

“周围乡邻怎样看大顺和闯王?”这其实也是王耀文非常想知道的。

“大哥是要听真话还是假话?”李明道反问起来。

“当然听真话。兄弟只管说就是,别顾虑。”

“说闯王的,好歹都有。这几年,闯王队伍一直追赃助饷,但凡有土地家资,无不受其搅扰。虽说佃农雇工受到些照顾,但穷人的境况,更甚以前。乱世苟生,人人自危,农商都凋敝啊。”李明道将脸转向窗外,神情瞬间落寞了。

“由乱而治,乱久必治,总需些时日的。”王耀文没有正面回应。他知道,李明道说的是实情,他也早已看在了眼里。

酉时中,桌上菜尽,坛内酒干。王耀文和李明道约好,明天再谈生意细节,便起身告辞。

李明道执意要相送,两人执手走出院门。

屋外,空气早没了午间的暑热。一轮残阳如血,挂在西边天际的山垭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