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庚辰年正月 > 40.一家人,喝烈酒

庚辰年正月 40.一家人,喝烈酒

作者:岚小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00:30:29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王秉正醒来时,左钧因前两夜未睡好,还在沉睡中。为让左钧多睡一会,王秉正轻手轻脚下了床,穿好衣服后悄悄开门,想出门走走。他刚掩好房门,回头就看见陈于珍从房里走了出来。

“妹子也起来了?”

“昨天回来倒头就睡。一觉醒来,想了些事,就再也睡不着了。想出去走走。”经历了最初的羞涩回避,陈于珍和王秉正已经能够从容交道了。

“那一起出去转转,等阵他们都醒来,再一起吃早饭?”

“好呢。”

虽时间还早,但小镇街面已经很热闹,特别是往码头方向,扛米、运盐的挑夫已是三五成群,步履匆匆。

两人沿着青石板街面信步走到江边。迎面有江风吹来,感觉凉冷却很清新,风里掺着码头特有的腥味。

江水奔流有声,江面有淡淡的水汽飘起,如丝如缕。空气通透,江对岸的天际,橙红朝霞相托,朝阳冉冉升起,霞光将江滩上的大片荻花染成了红色。

陶醉于眼前美景,二人沐浴江风,顺流向下,缓步轻行。

涪江奔流,在铜牟镇外几里地处被一山头阻挡,拐了个弯。江堤就修到那山的脚下。

“接下来,你有何打算?”走到江堤尽头,两人停了脚步。望着湍急江流在拐弯处打着的漩涡,陈于珍轻声问王秉正。

“还没想好。我觉得这里条件不错,估计就在这里安身,也好陪着左叔。”王秉正似乎是在回答陈于珍,其实也是在回答自己的内心。

“要不,你陪我再往上走走?”陈于珍把目光收回,盯着王秉正脸,试探着问。

“这……一路劳顿,几个月了。现在,左叔才和家人团聚,我们又被当成了家人,现在就走,也不太好!不如先在这儿安顿一段时间,再作下步打算如何?”

“也是,爹这么好的人,想想其实也蛮可怜。”见王秉正不回答自己,陈于珍也不继续纠结刚才的话题,而是顺着王秉正,将话题拐了个弯。

“所以啊,我们这儿子、媳妇得装下去。”

“爹为我,差点把命都搭上。不如,不用装,直接就认他老人家作爹吧!这样相处和称呼,都方便一些。”陈于珍建议。

“说到我心里了。”王秉正望向陈于珍,再次为她的侠骨柔情打动。

估摸左钧和李法天该醒了,王秉正和陈于珍决定往回走。回到客栈,左钧已起床梳洗穿戴停当,正帮李法天整理衣衫。

“出去转了?”见王秉正和陈于珍回来,左钧起身问。

“嗯呢。”王秉正和陈于珍几乎同声回道。

“感觉这里怎样?”左钧盯住两人。

“只是到江边转转。江边薄雾日出好漂亮,码头人气也很旺。”王秉正回答。

“嗯,你感觉得很对,不要以为这是小镇。它下接潼川,可达湖广入海。上到龙安,直通康藏。东往梓潼,能从金牛古道到长安中原。西去成都,可往云贵边陲。既是水运重镇,也是陆路枢纽,很多商贾和货物在这里集散,咋会不热闹嘛!”左钧说起铜牟,言语间流溢着不加掩饰的自豪。

“喔……”王秉正应和。

“等你深入了解了这个地方后,一定会喜欢上它。”左钧说。

收拾好李法天,几人考虑早上吃点什么。三个大人都不想拿主意,左钧就问李法天有啥想法。毕竟是北方出生长大的娃,啃惯了面食。自从到夷陵,主食主要是大米,李法天总是馋面,随口就答了左钧:“我想吃馍。”

知道娃娃馋面,却又怕铜牟镇的馒头让李法天失望。左钧想到了潼川、绵州一带一种特有的面粉制品,就说:“走,爷爷带你去吃酵果子砣砣,喝豆浆。”

酵果子在当地是一种老少咸宜的食品。用面粉加红糖发酵,团成团状,沾上芝麻。放油锅里,先低温炸熟,后高温挂色。炸出来的成品比一般馍略小,外表黄中泛红,开花爆朵,绵软香甜,特别解馋抵饿。铜牟镇附近,这酵果子,往往是大人们上街赶场,回家带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

左钧带着几个人往半边街方向寻去。找到自己儿时记忆中就有的那处油饼子摊。摊主早就换了茬,但摊点格局依旧。轮候着在小几旁坐下,左钧为每个人要了一豌豆浆和一个酵果子,一个油饼子。摊主应了声,先在四人面前摆上大土碗和筷子,然后拎起茶壶,给每个碗里倒上满碗稀豆浆,再用一根竹片制成的长夹,从油锅中将酵果子及油饼子捞起,放在托盘中滚一层黄砂糖,然后用一个小筲箕盛着,给四人端上来。

左钧用筷子夹起一个酵果子,拿到手中扳开,一股香甜味道随着热气扑鼻而来。

“就是这个味。”左钧一边说,一边把手中的酵果子扳碎,将一块喂进李法天嘴里,“快尝尝,看好吃不。”

李法天一阵咀嚼,把口中食物咽下,不住点头:“好吃,好吃!”一边自己伸手去筲箕里拿起一个酵果子,然后迫不及待地张口就咬。

“慢点,慢点,莫烫到噎到了。”左钧笑吟吟地望着他说。

左钧及李法天的动作,被王秉正和陈于珍看在眼里。他们不说话,只相视而笑。

“你们也吃啊,这个东西就要趁热吃,味道才好。”安顿好李法天,左钧又回头来招呼王秉正两人。

“爹,您这么喜欢法天,不如就认他作您孙子吧!”陈于珍挑出刚才和王秉正商量的话题。

“本来我就把他当成孙子啊!”左钧随口回道。

“我不是说当成,是说认下。”陈于珍强调。

“你这话,是,是啥意思?”左钧觉得陈于珍另有深意,抬头问。

“我的意思,就是您认法天作您的孙子,以后您就是他爷爷。”

这种想法,左钧心里早就有了,可他一直不好说出来。听陈于珍这么说,左钧略作思忖,将目光盯向王秉正,问:“秉正你咋想?”

“我俩一个意思,就是只要您愿意,今后法天就是您的孙子,我们就是您的儿女,就是一家人。”迎着左钧目光,王秉正回答得平静而笃定。

“你们,你们都想好了?”左钧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

“想好了!”两人异口同声。

“谢谢,谢谢你们!”左钧鼻子一酸,眼泪奔涌出来。他扭头用衣袖拭了眼角,平稳一下情绪,才又回过头来。

“镇子往西十来里地,有个关帝庙,那里供奉的关老爷很灵验。你们要真想好了,我们今天就去神前铭誓,把这事情定下来。”左钧说。

“您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办。”王秉正说。

“那好,那好!”因为激动,左钧声音都有些变调。

吃过早饭,左钧先去买下一整个猪头,让客栈伙计打理干净,煮熟,又去买来两样糖果和香烛,雇了辆马车,带上王秉正父子和陈于珍,奔关帝庙去了。

到得关帝庙,几人在关老爷神像前跪拜、上香、铭誓后,互报了生辰八字。王秉正和陈于珍认了左钧为爹,李法天拜认左钧为爷爷。左钧还出面,说服李法天,随了王秉正改姓了王。

各行跪拜时,陈于珍跪下,一边磕头一边说:“爸,女儿给您磕头了。”左钧待她三个头磕满,拿出一锭银子塞给她做认亲礼,然后扶她起来,也不看王秉正一眼说:“我更希望你是作为儿媳妇给我磕头喔!”

陈于珍和王秉正相视一笑,未置可否。

从关帝庙回到客栈,已是未时,四人早已饥肠辘辘。左钧找了镇上最好的桂园酒楼,要来一桌丰盛菜肴,还点来酒楼最好的酒,要好好地庆贺自己有了儿女孙儿。

山上野味,江里鱼虾,菜肴色、香、味、形、意都很撩人,但酒却是米酒。王秉正也和左钧一样高兴,很想好好喝上一顿,就问小二,酒楼可有劲大点的酒?小二应声“有”,把米酒坛子抱下,换来一个小酒罐,并把酒碗换成了酒杯。

四人分四方坐了,王秉正捧酒罐把三人面前的酒杯斟满,然后和陈于珍起身,端起酒杯向着左钧说:“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大,哦,这边该叫爸的,我和于珍敬您老人家一杯。”

“好,好!”左钧一饮而尽。

王秉正和陈于珍也仰头干了杯中酒。那酒确实有劲,令喉咙感觉到烧灼,尾味还略苦。

“这是啥酒?”王秉正皱了一下眉头。做酒喝酒几十年,这么难喝的高度酒,他还是第一次喝到。

“哈哈哈哈,在这里要喝酒劲大的酒,就只有这种苞谷烧了。这种酒都是这边山里人家或一些小烧坊以苞谷为料,小灶酿的,口感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我们这边,一般跑船、放排这类做苦力的人,才喜欢这酒,有劲、过瘾、解乏。想喝到你们那边的汾酒、柳林酒或者四川南边的杂粮酒,在这里很难,做不出来,得从外地运。山高路远,价钱大得很,没几个喝得起。”左钧确实是十分熟悉情况。

“哦。”王秉正一边重新斟酒,一边若有所思。

一台酒喝得很久,兴尽下桌,回到客栈,已到戌时。

不适应这苞谷烧,王秉正第二天醒来时,头痛得厉害。他心里嘀咕道,这酒是咋酿的,不是害人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