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山寨小姑爷 > 第八十五章 趋吉避凶

山寨小姑爷 第八十五章 趋吉避凶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2:18:37 来源:笔趣阁

县衙二堂,张景清屏退所有下人,只有赵先生与他二人坐在堂中商议如何应对齐大年。

张景清道:“沐林兄认为齐大年刚才的话是何意?”

赵先生微微一笑说道:“想必大人心中早已明白,齐大人所讲的和五年前是否有区别。”

张景清摇摇头,叹了一口气道:“如之奈何。恩师荣升礼部尚书,眼看相位有望,若在此事上不遵从他们,恐怕...”

赵先生冲张景清一拱手道:“在下恭喜大人恩师高升,可是这和大人又有什么关系?齐大年当年不过一个小小的七品工部理事,今日已是位卑权重的实权吏部主事,大人可想过其中道理?”

张景清又怎会不明白,京中的那个权力圈子,有些能量的官位始终都由豪门把持。

就算需要皇帝御批,可候选人都是豪门子弟,这次批给张三家,下次自然轮到李四家。

他们这些人已经把有点油水的职位都牢牢握紧在手中,哪怕给吏部看大门的门房,说不上就是哪位大人小妾二舅家隔壁邻居的表哥。

这种事京城中的平头百姓都知道,赵先生说得不新鲜,关键是如何破局。

张景清从做官那天起就打定主意,他始终愿意当人家手中的棋子,但不再想当弃子。

抬头看看外面的太阳,门外知了叫得分外起劲,传入他的耳中就像一声声嘲讽。

难道像他这种寒门出身的官员,经过三番五次的煎熬就只配做他们的药渣,吃干抹净后倒入阴沟当中。

张景清心中不服,齐大年他们不就是有个好老子、好爷爷,自己祖先只是黔首就该任他们鱼肉不成?!

书上说天道酬勤,是对是错?

究竟是这个世道错了,还是他自己错了。

张景清在心中无力叹息,他势单力孤斗不过任何人,一个齐大年已经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赵先生见他不答,继续低声说道:“他们在京中对这次外察的事都不敢发一言,此番来找大人不过是又想借着大人曾经的名声作文章,按说此事有利有弊,若是事后有人力保也未尝不可。”

张景清自己知道答案,不会有人保他,如果听齐大年的指使,再上书指明里责任卢丞相,暗中又是骂皇帝,估计后果不只是罢官这么简单。

重熙皇帝这几年帝王之术越发高深,再看到张景清的大名定会记起前事,然后心中一高兴,先升他的官再让他出使东蛮。

理由很好找,讨要镜泊之役丢掉的疆土,顺道迎回当年阵亡将士遗骸。

那张景清的骨头渣子可能要彻底扔在关外,死都回不了祖坟。

可是如果得罪齐大年这伙人,后果也不乐观,齐大年以外察主事身份来找他,就已经说明问题。

张景清不配合他们,这次外察考评恐怕会很差,说不定会被发配到更远的穷山恶水当个靖边官。

想清前因后果,张景清直接问道:“世间安得两全法,沐林兄与我不分彼此荣辱与共,还请直言。”

赵先生也在等这句话,身为幕僚不能逼着东主按他想法行事,那样对二人今后的关系有不好的影响。

赵先生成竹在胸打开折扇轻摇起来,说道:“这齐大年其实不是让大人去骂最上面那位爷,”他用手指了指天棚。

“他们其实是想借着这次卖帽子的事,把卢相爷拉下马。大人的恩师已经古稀之年,恐怕用不了几年便要告老。他老人家执掌礼部后离这个位置已近在咫尺,说不想在告老前尝尝一人之下的滋味,谁也不信吧。”

赵先生先用三言两语,点破此番朝中又要掀起斗争的本质。

然后他看向张景清,又把后面的话留在口中。

这些事情张景清未必看不破,不过他只想知道解决办法。

“沐林兄不愧家学深厚,可当下我到底该如何行事,请只管说,我照做便是。”

听到此话,赵先生心中对未来升起浓浓的期盼,没有谁比他更希望张景清有一天也能坐一坐那一人之下的位置,到时他赵沐林就不再只是个幕僚先生,而是大晋的隐相。

若有那一天,他一路行来所有的隐忍,所有的委屈,都可以得到百倍,千倍,乃至万倍的回报。

赵家将以他为荣,而不是那个从小倍受爷爷宠爱的长房大哥。

“大人还是要上书...”赵先生刚说半句,张景清便打断他,急道:“万一忠言逆耳,触怒陛下,这回可再也翻不了身啊。”

赵先生摆说止住张景清有些急切的追问,平静的说道:“上书也分如何上,大人不必心急,此事自然由在下捉刀,而且已经完成。再者大人认为您那位恩师真的有机会染指相位?”

赵先生不慌不忙从袖中抽出一本奏疏递给张景清,看样子是刚才在耳房中才写好,墨迹尚未全干。

张景清急不可耐地打开读起来,嘴里说道:“恩师虽然年纪大些,但毕竟是重熙初年的进士,仕途上虽有波折,但以我看也未必没有机会。”

赵先生则笑呵呵说道:“重熙初年啊~好久远的年景,那时在下与大人应该尚未开蒙。”

张景清眼晴看着奏疏,仍然可以回答赵先生的提问:“何止未开蒙,陛下御极四十整年,恩师考中进士时,你我二人那时恐怕说话都不利索。”

“这就是了,若在下没记错卢相爷可是重熙十九年的进士,比大人的恩师可是晚了快二十年啊。虽然卢相爷年纪比您恩师还大些,可是相位归谁完全不看这些。”

听到赵先生的话,张景清放下才看了一半的奏疏,这前一半没有太多新意,不过是说些维护读书人才能入朝当官的场面话,劝告朝廷必须坚持选用进士出身的读书人为官,不可将国家官职论银两多寡卖给巨绅富贾。

张景清的内心却多少有些失望,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算是站在读书人的立场上言事,虽不至于过于触怒朝廷的二位顶级大佬,但也没什么亮点。

说直白些就是二头不得罪,可是骑墙游走向来是官场大忌,难道赵沐林不知道?

张景清压住心中的浮躁,顺着赵先生的话问道:“那相位归属不看资历,声望,又能看什么?”

“大人话本是没错,但放在重熙朝就不合时宜,本朝官员升迁贬降只看圣心,其他一概不足论。大人的恩师正因为门生故吏遍天下,声望也足够高,所以才离相位越来越远。”

张景清感到疑惑,这个层次的话题他没有接触过,皱眉问道:“此话何解,恩师他老人家虽然官位升得慢些,但从未被外放。所任官职的也都是些清贵职位,这都是成为丞相的必经之路啊。”

赵先生摇头说道:“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清贵是真清贵,但正因如此您的恩师可是从未执掌过实务。对目前的朝廷来说,谁能保证宫里那件大事的用度,还得能够应付朝廷一年的花销,谁才有本事坐稳相位。”

赵先生看看了门外无人经过,才放胆小声说道:“只是喊几句往圣言语,背几句先贤教诲,对于今日的大晋只会添乱而不是治病。在下斗胆只说一次,若是您的恩师坐上相位,这大晋还有几年国祚还真不好说。”

张景清低着头微不可查间眼中寒光一闪,转瞬间又收敛起来,表情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

“大人已不惑之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还是将在下所写奏疏看完,如果大人还愿意等下去,自然明白该如何取舍。”

赵先生说完,轻摇起折扇静静坐在一旁,等着张景清的答复。

张景清也不再言语,再次拿起刚才的奏疏从头细看起来。

看到最后他额头居然流下汗来,捏着奏疏的指节都因用力而发白,整个人都有些颤抖。

他不由说道:“如此首鼠两端,将来如何面对恩师,如何立足仕林?”

赵先生猜到张景清会有此一问,淡淡回道:“大人如此方能回京有望,高升也指日可待。否则大人如何比得过那齐大年,是拼家世,还是拼您恩师对上百门徒的公平宠爱?十年寒窗苦读,四年罢官赋闲,是大人学识比不上那些人吗?在下若没记错,大人发榜时可是比齐大年排名高上几十名吧。”

赵先生的话让张景清无话可说,但同时心中也如释重负,需要有这么个人告诉他,将要做出的事情是迫不得已。

赵沐林站起身来,向张景清一拱手,说道:“若齐大年执意秉公言事,大人就让齐大年挑头执笔上奏便是。无论他敢写什么,您身为地方县令官轻言微,就跟在他名字后面具名。但在下猜他不敢真写出什么大逆不道之言,甚至根本就不会上奏,否则他在京中时又在等什么。此人无非想当那黄雀,大人千万不可中计。”

张景清其实在心中已有决断,既然师门对他不仁,那也就不能怪他不义。

今日所为都源于张景清不甘心再当他人弃子,那些人真要因此怪罪于他,还是怪他们自己不拿他当人看吧。

如此世道张景清无力反抗,寒门子弟出身的官员只能给贵人们当奴才,但总该能选择给谁当奴才的自由。

“本官会按沐林兄说得做,还请沐林兄知无不言。”

张景清心中涌起阵阵悲凉,寒窗苦读时所有的梦想,如今都要为现实让路,他已变成自己当初最厌恶的那种人。

赵先生兴奋说道:“在下有一远房族叔..呵呵...与在下情况有些相似,他现今正在卢相爷那里当差。稍候我写书信一封,保证陛下先于齐大年他们看到大人的奏疏。”

张景清双手将奏疏递还给赵先生,郑重说道:“一切有劳沐林兄,若有一日我张景清可以一展胸中所学,立誓与沐林兄永不相负。”

赵先生感动得长揖相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