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山寨小姑爷 > 第八十三章 入木三分

山寨小姑爷 第八十三章 入木三分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2:18:37 来源:笔趣阁

张景清与齐大年的官轿向县衙方向行去,孙喜他们进城后没有一同前往县衙,直接去往县城内的官方驿馆。

齐大年拒绝张景清让他大堂升座的客套,直接拖着张景清去往二堂,说是公事不着急,明天一早再升堂不迟。

他与张景清许久未见,二人先私下里叙叙过往情谊。

张景清不好推辞,只好将齐大年引向二堂品茶叙话。

这种场合赵先生自然无法随行,不过他偷偷躲在耳房中支起耳朵听着隔壁的动静,打算听听齐大年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齐大年一到姚安表面上对张景清是很客气,也没太摆上差的官威,满嘴都是讲着同年情谊。

但官场如战场,京中那些朱紫贵人们派他下来,谁知道是不是又要给谁挖坑。

二位官老爷在堂中坐定,先在下人的伺候下用温手巾净了面,屏退下人后,才端起茶叙谈起来。

张景清看齐大年先把茶水喝入口中,才跟着端起茶盏也抿了一小口。

他笑着说道:“齐兄此番出京外察真是辛苦了,不知恩师他老人家现在身体如何。小弟在姚安为官离京城千山万水,心中对恩师十分挂念,不知上个月派人送去的寿礼他老人家与师母可还满意。”

齐大年将官帽摘下放到一边,从袖中掏出手帕轻轻擦下胡子,才说道:“老师身体很是康健,上个月古稀大寿,他老人家收看到你的贺礼后还当我们念叨你,说是这些年苦了你,也不知道你在姚安这穷山恶水过的好不好。”

张景清闻言马上起身,神情庄重冲着北方遥遥拱手行礼,嘴上说道:“学生不孝,承蒙恩师他老人家挂念,心中...心中不胜感激。”说着还捻起衣袖,在眼角擦了擦。

齐大年将一切看到眼中,轻轻点点头,笑着说道:“景清贤弟有心了,为兄回京后一定代你去看望老师他老人家。快坐吧,你我二人分别日久,好好说会话。”

张景清这才坐回椅子也不喝茶,神情变得萧瑟好像还在思念京中的恩师。

齐大年笑呵呵地说:“我出京前陛下已经下旨,升老师为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少傅,老弟还不知晓吧。”

张景清神情一变,言语中有些兴奋,“这么说那卢相爷...”

齐大年用力一点头,肯定地说道:“大事快成矣,若是不出意外,陛下应该是对此人不满已久,打算换相了。这姓卢的整日只知媚上,不管民间疾苦,为相多年国库却空得可以跑老鼠,实在该杀。”

张景清还在想着若是恩师可以再进一步,他有什么好处,嘴上附合道:“大年兄说得是,不过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让他请辞荣归也就是了。都是读书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啊。”

齐大年呵呵一笑,点点头,对张景清这句话没有回应。

张景清问道:“大年兄此番来姚安,是代表吏部专程过来指点小弟?若是小弟这里有什么政事上的疏漏,还请不要顾念你我同年情谊直言不讳。小弟一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齐大年道:“途径州府里,府尊那里可是把你好个夸,说你清名满姚安。郑府尊为官一向铁面无私,能从他嘴里说出你的好话,想来这评价肯定符实。为兄说是来巡察地方,若是别的地方自然要敲打一番,你我亲如兄弟,有些话自是不用多说。”

张景清连忙向齐大年拱手谢道:“大年兄为人最是方正公允,今日能够执掌地方官员考评,实为本州百姓之福。”

齐大年面有得色,嘴上却说道:“尽本分罢了,天下百姓日益困苦,为兄恨不得诛尽天下贪官,可惜奸宦当道,有志之士不得施展。景清老弟认为然否?”

张景清不可察觉地歪歪嘴,心中骂道,彼此娘之然个屁,都被贬到这个破地方,朝廷上的事你们自己玩吧,千万别扯上我。

“有恩师他老人家和大年兄在京里,小弟相信大晋他日必能重振朝纲,小弟只求在姚安这里抚慰一县足矣。”

“景清老弟当年在京中直言不讳上书陛下,所做所为一直让为兄敬佩不已,可叹当时为兄家中有事,未能和你一起上书,深感遗憾。”

“大年兄这是哪里话,当年你我也曾彻夜深谈,针砭时弊,小弟受教良多。若无大年兄时常教诲,小弟也不会对朝政有那么清醒的认知。读书人为官自当为百姓请命,这些都是小弟该做的。”

齐大年觉得张景清到姚安后比在京城时更会当官,讲话也不像以前那么老实,于是他马上改变策略。

齐大年仰天长叹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为何求,为兄倒不想当什么官,只要大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兄愿效仿家里先贤退隐山野。”

张景清听到此话心中不屑,谁不知道这齐大年是京中望族,几十年下来家中光取得进士功名的男丁,就有十二人之多。

说齐家在大晋门生故吏遍天下都不为过,连赵先生那样的家世在齐家面前,都如同穷人乍富,人家根本看不上眼。

齐家早些年是有人辞官归家,那不过是办过的脏事被人捅破,无奈之下辞官自保的手段。

若不是有齐家这棵大树,齐大年凭什么五六年间便能升到吏部主事的位置,谁不知道他有个兄弟是吏部尚书的女婿。

为官之中最苦的莫过张景清这种寒门子弟,家里要靠山没靠山,想找大族联姻都没有一丝机会。

可一旦有官场倾轧,为搏上位,出头流血的就只能是他们,像齐大年这种背景深厚的官宦子弟,只需要等着胜利后摘取果实。

哪怕在斗争中输掉,齐大年这类人也不会有一丝损失,刑不上大夫,就是齐大年他们给自己量身制定的游戏规则。

被齐大年们鄙夷的卢丞相同样是寒门出身,所以他才会处处迎合重熙皇帝,因为他等不起。

卢相爷的家族底蕴太浅,若是在权力游戏中爬不起来,那后代也一样没有任何机会。

张景清说道:“小弟离京日久,对京中形势了解不多,不知何事让大年兄如此忧心。”

齐大年一拍桌子,愤怒说道:“还不是因为那个奸贼,他建议陛下提前进行外察,原本提前半年也没什么事,但他却不应蛊惑陛下派宫人一同出宫。这成何提统,说好听的是外察,说不好听的不就是变卖江山社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置我们这些读书人何地?”

张景清心道,你这么生气在朝堂上为何不说?跑到姚安来说皇帝又听不到。

不过他嘴上还是说道:“大年兄所言甚是。”

齐大年脸上似有无尽的忧愁,激动地连胡子都跟着直抖,说道:“我在京中时就说景清肯定与我想得一样,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景清你说这种事我们身为读书人能不管嘛?!”

张景清只好恭维道:“大年兄实为我辈读书人楷模,小弟若是能有大年兄三分忧国忧民,那姚安在三年内定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年兄一路劳顿,小弟已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出来请大年兄安歇,晚上接风宴时再聆听教诲。”

张景清虽然处处客气,但内里却有疏离,让齐大年觉得姚安此行恐怕不会按老师的安排走。

齐大年瞬间收敛起怒气,好像刚才发火的不是他本人,也不谈刚才的话题。

他转而说道:“过了云铺渡行不上几里路,有个市集在兴建。本官好奇让人去打听一下,原来是姚安境内有逃民归乡,说是按县衙的安排就近安置在那里,张县令可有此事?”

张景清心中冷笑,齐大年这脸翻得有些快,这句话完全是公事公办的口吻。

“回禀大人,姚安县这一年多来百姓安居乐业,去年虽发水灾,有少量百姓为躲洪水逃到山里。下官代朝廷牧民,不忍百姓受苦,便组织乡绅富户出资,打算在那边建个小市集,一来给百姓们找个营生,二来也可以减少民变的隐患。”

齐大年点头道:“此事本官在州时便已听人说起,没想张县令果真办成此事。肃靖逃民历来是朝廷大事,张县令办得不错,想来这次一个中上的考评少不了。不出意外,张县令这称谓恐怕要换换了。本官也累了,晚上再同张大人叙话。”

张景清亲自将齐大年送到自己房间休息,不多时又再次出现在二堂中。

赵先生此时已从耳室中出来,正坐在二堂中等候张景清。

张景清当着赵先生不再掩饰自己的表情,他一脸忧色问道:“沐林兄刚才可曾听清?本官觉得齐大年此来不只是外察这么简单。”

赵先生呵呵一笑,直白地问道:“他到底想干什么,其实刚才说得很清楚,只是在下想问大人,是否愿意重蹈覆辙。若是再次触怒陛下...”

张景清脸色阴沉起来,齐大年其实是他这几年来最讨厌的人,当年听信此人引诱,做一回出头鸟,却没想惹得重熙皇帝反应那么大,直接将他罢了官。

当时张景清上书之前,有被降级或是发配到冷衙门的准备,唯独没有猜到会被罢官,而齐大年那伙人对他所有的保证,没有一个做到。

他又看向赵先生,回忆起对方当年不计花销地为他奔波,张景清此时觉得只有赵先生才是和他真正站在一条战线的人。

张景清心中拿定主意,缓慢而坚定地摇了摇头。

但他心中没底,还是不由得问道:“可齐大年和京中那些人又如何应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