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山寨小姑爷 > 第六十二章 各有所议

山寨小姑爷 第六十二章 各有所议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2:18:37 来源:笔趣阁

晚间肖守业归来后,肖华飞向他讲了今天赵先生来访的事情。

肖守业听过经过,想不透其中的玄机,便带着肖华飞一起来到肖老太爷房间,想听听老爷子的意见。

.肖华飞将赵先生来访的经过事无巨细,全向爷爷复述了一遍,肖老太爷眯起眼,听着整个过程未发一言。

等肖华飞讲完,肖老太爷问道:“他带来的那三页纸呢,是不是收走了。”

经爷爷提醒肖华飞才回忆起,在他抄完三篇文章后,赵先生已经随手将带来的文章收回袖中带走。

听到肖华飞肯定的回答,肖老太爷点点头,又问道:“那办事情的二百两银子,他收了吧。”

“收了,原本孙儿以为他会假装推辞,谁知没等我硬塞,他就接过银票走掉了。”

肖守业鄙视地说道:“他怎么会不收,天下乌鸦一般黑。他来当幕僚不就是为了这份花销。”

肖老太爷瞪了肖守业一眼,喝道:“闭嘴,有些话没必要说,还没你儿子懂分寸。”

听到老爹的责骂,肖守业脸上只是憨厚地笑了笑,自从肖华飞开始懂事后,自己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下降,二弟更精明,极少再到老爷子这里来露面,估计也是不想被看不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肖守业决定以后也不和肖华飞一起来见老爹,现在老爷子原来有多看不上肖华飞,现在就有多溺爱。

肖老太爷历尽人生波澜,自然能够明白赵先生的心思,他清了下嗓子,要给肖华飞说说其中的门道。

“先说前一件事,其实无非他想你考个秀才出身,这样你对他们的用处更大。其二,他收了那银子,并不是为了自己,那是为下面人收的。别听你爹胡说,赵沐林此人的志向应该还没有这样小。”

肖华飞点点头,听懂了爷爷的意思。

“您是说,他怕使唤不动下面的小吏,不给这些人好处,他们会压着事情不办吧。”

肖老太爷冲肖华飞竖了下拇指,然后又瞟了肖守业一眼,觉得儿子越看越没有孙子顺眼,冲他哼了一声。

面对老爹那鄙视的目光,肖守业只好闷声把头低下,不再看老爹。

肖老太爷指指肖华飞面前的茶盏,示意肖华飞润润嗓子,接着说道:“二百两是小事,只要他能帮你把事办好,给也就给了。大晋现在就是这样,从上到下没有银子寸步难行,要是在太祖时,早给他们都砍喽。”

说完这句话,屋中爷仨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大晋朝廷官员们都什么德性,肖华飞并不像爷爷那样忧心,他只是心痛他那二百两银子。

这还不到一天,手中只剩一百来两,这过路财神当的没有意思。

肖守业想早些离开,便开口打破沉默,问道:“父亲觉得华飞要不要去参加考试,这事对他将来会不会有什么隐患。”

这事也是肖华飞关心的问题,今天这件事对他来说也很蹊跷,自己考不考秀才,关张景清他们什么事。

他们当他们的官,自己低调得多挣银子,互不干涉才是正确的相处方式。

肖老太爷笑着问道:“肖洪已经和我说了,你儿子在县里出了大风头,现在都在传他是大晋百年难得一见的大诗人。听说县衙里还传出一首夸咱们县尊大人的诗,什么要把他磨成石灰什么的。是不是有这些事?”

肖守业听到肖老太爷这样说,心中也很高兴,觉得很有面子,好像出名的是他自己一样,连忙点头称是。

肖老太爷对家里能出个秀才,还是非常高兴,这本就是他多年间的心愿。

“为什么不参加,我孙子就算单凭那几首诗也足可以当个秀才,他们哪个能做得出来?就是穆家那小子,我看都不行。再说咱们祠堂里,还没有一位是读书人啊,这回终于可以告慰祖宗了。”

肖守业也跟着点头,肖家十来位住在祠堂里的先人,没有一个念过几天书,更不用说有秀才的身份,急需有人来替他们争口气。

父子俩一致认为,肖华飞有资格取得秀才的功名,至于怎么得来的,并不重要。

肖家既然是商人,那就索性做到底,一切以结果为导向。

肖华飞心中对秀才功名,从没什么想法,一个不过相当于前世高中的文凭,让爷爷和父亲这样兴奋,这是对原来的自己有多失望。

虽然心中对大晋的教育体系认证很不屑,不过他没有出言再表示反对。

无论爷爷还是父亲都已为他付出许多,对于这个家他的确该承担责任,而满足长辈的期望也是他尽责的一种方式。

肖华飞拱手向爷爷和父亲应承了此事。

肖老太爷点点头,随口说道,肖华飞年纪还小,正在长身体,便让他回去休息,单把肖守业留了下来。

肖华飞离开后,肖老太爷神情变得冰冷,睁开时常眯起的双眼,接过了肖守业递过来的木牌,再次看了起来。

认真起来的肖老太爷,双眼不再昏花,目光锐利好似利剑出鞘。

肖守业也严肃起来,向肖老太爷详细说起了昨夜他所了解的经过。

“儿子觉得这东西不像江湖门派中的东西,江湖门派不会用甲乙丙丁这类字眼开头,看着倒有些像军中的物件。”肖守业皱眉分析道。

肖老太爷用手掂了掂木牌,说道:“刀工没有大问题,字迹清晰。但用料粗陋,这样才能保证量大。”

从木牌上看,父子二人基本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肖守业又向父亲形容了杀手腋下,纹着的毒蛇是何样式。

这条线索并没有太多的指向性,肖老太爷也没有新的发现。

父子二人心中对主使者恼怒已极,商议到深夜,却没有办法从现有线索中,推测出主使人的身份。

最后只好决定,在没有找到主使人之前,一切关于黄石寨的事情,先由肖守业帮助打理。

尽可能不让肖华飞再出县城,晚间最好也不要在外面闲逛,这次的刺杀说明对方已经开始着急,估计还会有新的动作。

整整一白天,肖守业都在外面寻找这人的出身,却没有探听到谁家里有男子失踪,或是报官说家人被害。

只是听闻有人在护城河里发现了一具男尸,却无人到县衙认领。

由此可以判断,昨夜的杀手应该不是本地人,肯定是最近才来到姚安县城里。

肖老太爷提醒肖守业,明天去找一找肖家在江湖中那些可靠的朋友,多花银子让他们细心留意下,外地到姚安县的生面孔。

如果发现生面孔,又身怀武功的人士,便可以私下里到肖家来领一份赏钱。

可是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总是要找到真正想图谋肖家的人,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父子俩一夜无眠,为肖华飞的小命操碎了心。

县衙后堂,张景清正坐在椅子上生着闷气等着赵先生归来,想让他帮着拿着主意。

一年多来在他的治理下,姚安县虽有刁民小打小闹,但总体来说还算太平无事。

可今天居然在护城河中发现了一具男尸,他同郑捕头一起到现场进行了仔细勘察,却没有发现任何有用的线索。

张景清多年一心只读圣贤书,哪里懂什么查案,同去的王县尉也一样,在现场一言不发,明明是他的责任才对,嘴上却说着一切凭张大人做主。

最可气的就是那个郑捕头,不但什么线索也发现不了,反而推卸责任,悄悄让张景清以坠河的名义上报了事。

张景清恨不得当场就把二人按在那里打板子,现在各地方官员已经都知道吏部要开始外察,凭什么让他自己背这口黑锅。

若是真的河漂,张景清不会如此担心,随便让书吏润色一下报上去便是。

可现在看尸体伤口,分明就是利器造成的外伤,想说此人是自尽或是醉酒坠河,把事情遮盖过去,也得有人相信才好。

出了人命案子,从来就不太好解决,联想到马上要开始的外察,让张景清本就不安的心,更是七上八下起来。

张景清回到衙门后,打发门房去门口守着,只要见到赵先生归来,便马上请过来,就说有要事相商。

他从椅子上站起又坐下,眼巴巴的望向门口的方向,足足折腾了十来次,终于看到赵先生手上拿着本书边走边看,不急不缓的向后堂走来。

张景清紧走二步迎了上去,伸手一把夺过赵先生手中的书,看都不看便随手丢在桌子上。

他急切地拉着赵先生的手,把他按在椅子上,向他讲起了今天在护城河发现的男尸。

赵先生其实已经从门房那里知道了事情的大致情形,对于这件事他看得并没有多么大不了。

大晋千万户百姓,哪天不死几个人,哪个州县又敢说不会出人死官司。

他爷爷对于处理这类事情,也早就教过他该如何应对,所以赵先生脸上风轻云淡,丝毫不见急躁。

张景清恨恨说道:“那郑捕头天天不是在赌钱,就是在去青楼的路上,这个案子他根本办不了。本官在治理百姓上面,还有些章法,可是如何断案,圣贤书上也没有教过。赵兄依你看,这个麻烦该如何处置,吏部马上就有可能派人下来巡察啊。”

“那王县尉那里可有什么说法?”赵先生明知故问。

王县尉不过是个举人出身,赵先生也一直看不上这人,明明大家都是举人,王县尉凭什么就能当上官。

赵先生在心里认定,此人必是走了谁的门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不像自己一点风骨都没有。

“休要提起此人,他连郑捕头都不如,嘴上说一切全凭本官做主,实际上说不定要在背后告本官的黑状。”

赵先生点点头,呵呵一笑:“大人不必着急,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