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山寨小姑爷 > 第五十七章 亲情与节操

山寨小姑爷 第五十七章 亲情与节操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2:18:37 来源:笔趣阁

青年人看着今晚说话很犹豫的父亲,这同他记忆里的父亲偏差很大。

小时候青年人觉得自己的父亲就像一座山,坐在他的肩头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等他十岁时,随着先生认字读书,开始觉得这世界和父亲和他描述的有所不同。

又过了几年,青年人看了许多书,又取得了秀才功名。

听他父亲说,这是他们家祖祖辈辈没有男丁能取得的巨大成就。

那一夜中年人破例喝了些酒,眼中竟有泪光。

青年人觉得从那时起,他依旧敬畏着父亲,但是不再认为他说的都是真理。

他对人对事,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认为只有自己的认知才代表真理,父亲那代人已经过时了。

已经年过四十的中年人此时坐在椅子上,看向稚气未脱的儿子,觉得自己和山路上父亲的影子重合起来。

原来二十年前,父亲说的才是对的,中年人怀疑起自己这二十年来的坚持。

中年人想让儿子快跑,离开自己,离开这个家,若是可能离开大晋则更好。

只要儿子能平安、健康地活着,活到他能见到他的儿子出生,那该有多好。

二十年来的隐忍,蛰伏,早已将中年人心中的雄心壮志消磨干净。

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在大晋潜伏,为了替父亲报仇吗?

可是他们来大晋就是为了抢占这天下,当年影龙卫追杀他们不过是各为其主。

他早就不恨影龙卫那些人,反而更恨让他们父子过来大晋当密谍的主子。

按中年人的性子,他宁愿和敌人真刀真枪的战场搏杀,也不愿意现在窝在姚安这个小地方,图谋所谓大事。

一旦东蛮人的身份败露,大晋人不会放过他们父子,大晋十多万精锐埋骨他乡,这仇没这么容易化解。

东蛮是大晋人的叫法,他们自己称自己为渤水人。

关外的家乡也不会轻易让他们回去,最近有消息传来说那边已经准备建国,就是不知道会是个什么国号。

可这些都不是中年人最关心的,他只想知道留在家乡那边的母亲有没有人照顾。

父子俩就这样坐着,直到烛火燃尽,也没说话,再有一个时辰天将放亮,青年人实在无法忍耐,看向父亲欲言又止。

中年人此时不关心,故乡那边的事情,他在思考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把儿子从未来的风暴中摘出来。

“此事你不要再管了,我会安排,你回去休息吧,过些时日,你早早上州里准备参加乡试吧。”

青年人又张了张嘴,却没有出声,只是低头称是,便退出了书房。

当青年人离开书房后,不多时一个身影在窗边闪了出来。

烛火早已熄灭,无法看清这个人的样貌,他压低声说道:“丙七应该是失手了,那小子身边好像有高手保护。离得太远,没有听到打斗的声音,所以不确定丙七的情况。”

中年人隐藏在屋内的黑暗中,心思却不在这件事情上。

中年人敷衍道:“我们小看了肖家,看来上回失手后,肖家也不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做。”

黑影有些懊恼地追问道:“什么时候再次动手,上面催得很急,家里希望让更多的人手混到大晋来。肖家商队经营了这么多年,他们各处通关的人情早就打通,把这些商队搞到手,是完成任务最快的方式。”

听到黑影口气中的催促之意,中年人心里越发烦躁,情绪有些控制不住。

“这些不用你说,记住谁才是这里主事的人,办好你自己的事就好。这些年能活下来的人手本就不多,照你们这么滥用早晚一个不剩,还谈大事?我族还谈什么入主中原!”

黑影沉默片刻说道:“你我都是听命行事,身不由己。我也不愿意见到老七出事,此地是你主事不假,但你也不要忘了你们父子的身份。”

中年人忽地起身来到窗边,向窗外探出身子,嘴贴在黑影耳边,咬牙说道:“你知道我做事的手段,最后一次警告你,我们的事不要牵连我儿子,否则大家鱼死网破吧。”

黑影并不怕中年人的威胁,居然轻声地嗤笑下,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信。

“这是你阿母的信,里面有她的发簪,虽然你离家多年,相信你应该还认得。记住族人从来没有忘记过你们。”

看到黑影举到面前的信,中年人一下失去了所有的力气,他用颤抖的手接过信,轻轻地关上了窗户。

片刻后,昏暗的烛光再次亮起。

张景清和赵先生同到县衙时,时间还早,二人便相约到后堂喝些茶。

被清凉的夜风吹了一路,赵先生此时情绪有些缓解,陪着张景清闲聊起来。

张景清喝了口茶,看向赵先生。

“肖华飞这个年轻人属实有点意思,今夜的场面就是在江南也不多见吧。”

赵先生回想起刚才的场面,也点点头,略有惋惜地说道:“此子名声,将来定能响遍大晋,可惜他不肯用心科举,诗词再好终归都是小道,有些浪费了。”

张景清进士出身,自然心中也赞同赵先生的话,不过这不是他今晚邀请赵先生留下来喝茶的目的。

他内心斟酌着,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过了一会,好似无意间说道“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差别很大,太晚了不好。”

赵先生听明白了张景清的意思,这是叫他尽快把肖华飞那边的事情搞定。

原本对那件他并不着急,可看自家大人的想法,有些事不能再拖了,他打定主意,最近几天就去见见肖华飞。

这事对二人来说,只是个小插曲,没有当成大事,三言两语间便决定完毕。

张景清还有正事要和赵先生商议,他坐直身体放下茶杯,神色一正。

“赵兄可曾看过近来的邸报,上面说最近这三个月要开始外察地方官员。不知此事对本官可有影响。”

赵先生见张景清谈起正事,马上收拾好心态,大脑飞快地运转起来,这事当然也与他有关,他和张景清本就是共生关系,如此大事他其实早就留意过。

他看了眼张景清,谨慎答道:“在下认为此次外察州府一级的官员,应该不会有事。按旧例,吏部为难的都是县属一级的官员,他们恐怕要有麻烦。”

张景清脸色变得难看起来,有些犹豫地看了眼北方,低声问道:“先生也知道,早年本官为民请命...那个...这回会不会被放在名录上,万一如此该如何是好。”

张景清自从看到邸报上说要外察的消息,就已心乱如麻。此时听到赵先生的话,更加无法再保持以往高人一等的模样。

对于曾经四年间被罢官的时光,张景清近日来再次记忆犹新,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都不想回到过去。

人生又有多少个四年可以浪费,原本他刚做官时,也想一心为民请命,当一个好官。

可进入官场后才发现,当中一切的运作规则和自己在书上看到的不一样。

不是说只要一心为民,就可以当稳官,也有可能因为做了正确的事而被罢官。

或者被人当枪使,达到上位者不可告人的目的。

大晋没有人按圣人讲的那些道理去为官,全都是为了个人利益和家族繁盛而做官。

皇帝一位位在一姓中人传递,这些当官的人,当然也想把权力和富贵在自己姓氏中流传下去,最好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目前的大晋谁当皇帝其实官员们不在乎,反正皇帝不上朝,大部分官员乐得轻松。

当然皇帝其实也不在意谁当他手下的官,只要官员们愿意乖乖听话,不阻碍他的修仙大业,谁当不是当。

可以说整个大晋朝廷从上到下,全都一心掏银子,还有就是稳固自己的既得利益,百姓的死活没人在乎,反正下民们就像野草,来年风一吹就又会长出一茬。

张景清随着为官时间的增长,越来越了解大晋官场的真实面目,他觉得自己还要为民做事,当一个好官,姚安县的穷苦百姓们需要他,将来或许全天下的百姓都需要他,所以更不能丢了这顶官帽子。

看着有些患得患失的张县尊,赵先生内心感到有些好笑,这种寒门出身的官员,对于大势就是缺少基本的分析能力,所以这也是他这样人存在的价值。

大晋不是搞了一次种事情,按建国时的祖制至多六年一个周期,吏部就要对地方官进行外察,原本这是保持吏治的一种优秀方法。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再好也会因为人心的变化而产生质变。

远的不讲,就是十年前孙丞相在位时,地方官员对外察那是真怕,可不过十年间,一切都已不复当年的情形。

赵先生的爷爷也是六部堂官级的官员,自然在他外出为幕僚时,认真教过他相关的事宜。

这回看上去是轰轰烈烈,但归其本相,要看是哪位丞相在主政。

卢丞相和孙丞相做事出发点可完全不同,此次外察比旧例提前了快一年,赵先生判定这件事和宫里有关,并不是朝廷真的想要整顿地方吏治,许是出于捞银子的目的比较大。

每一次外察自然有人落马,但州府官员问题都不大,县级主官只要不犯大错,也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以说张景清根本需要担心。

至于说张景清曾经得罪过皇帝这件事,其实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大晋拐弯抹角上书骂皇帝的人多了,被罢官的有,但也不是很多。

在大事上重熙皇帝,不像外界想得那么小气。

曾经赵先生听他爷爷分析过,当年重熙皇帝收拾张景清,只是为了给他身后之人一个警告,叫他们不要闹得太过分,表示一下皇帝已经很心烦,忍耐快到了极限。

张景清只不过是皇帝和高官们博弈的牺牲品,可到了有一天新皇帝上位时,朝廷风气革新,反而有很大机会翻身上位,这样的例子在大晋比比皆是。

所以赵先生的爷爷才肯出钱,让他押宝张景清,一是张景清年轻又正牌进士出身,二是也看好张景清身后的那群人。

赵先生理解张景清的心态,自然不能明讲,自家大人的面子还是要照顾好,毕竟二人还有未来几十年的时间要进行合作。

赵先生笑着对张景清说道:“大人平时日理万机,关心国家大事,只看到了外察的消息。在下闲来无事看得比较细,邸报末页有一个小角,上面写着年底前,允许地方忠君爱国之人纳绢报效。”

张景清脸色有些发红,他的确不会把邸报看得很细。只看那些占有篇幅较多的消息。

不过听到赵先生的话,张景清此时也领悟了些东西,他轻声吐出二个字,“纳官。”

赵先生点点头,心想张景清经过四年的磨砺,终于学聪明了,卖不说卖,只说纳,看来他将来还能走得更高。

“所以在下认为,此次朝廷的举措,并不会针对到大人这层面,只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替宫里弄些银子。”

听到赵先生的解释,张景清虽然仍有担忧,心里还是安稳不少,赵先生对官场形势的了解要远高于他这个寒门子弟。

他思考了片刻,矜持地问道:“在这件事上,本官要不要做些事情...”

没等话说完,他看到赵先生脸色就有些发白,马上解释道:“赵兄不要误会,本官不是说对邸报最后那件事情上书言事,本官不会再那样做。”

赵先生长出了一口气,如果张景清再玩什么劝谏,他真得心疼死当年花出去的那些银子。

不过赵先生也眼前一亮,这件事也是一个机会,与其等未来新皇上位,若是能讨好一下现在的皇帝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很多事晚一步,就是步步晚,像张景清同一批的进士,人家有后台的都升了二级官。

而张景清虽然是京官外放,照例提了一级,但此时还是个六品官,比人家足足慢了一拍。

看上去好像无所谓,但官场是个讲资历排辈份的地方,慢这一拍,可能将来就要慢十年。

如今张景清既然这么上路,赵先生也决定在此事上,推动一下。

他眼睛一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