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山寨小姑爷 > 第四十三章 共治天下

山寨小姑爷 第四十三章 共治天下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2:18:37 来源:笔趣阁

黄石寨这些人虽然张县令出于本身的政绩考量,愿意让他们入籍,但是他却解决不了逃民下山后的安置问题,土地,房屋这二项他根本无力给予。

现有的乡村也会把这些人当成不安定分子,拒绝接纳。

幸好肖华飞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也是肖华飞当初说能解决黄石寨众人身份问题的底气。

经过与肖守业的详细商论,肖华飞在纸上将未来建设黄石集的计划,进行了完善。

这次整体市集的建设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选址买地,设计客栈、酒楼、作坊的图纸并招工、备料。

第二步建设员工宿舍与食堂,作坊。肖华飞打算借鉴前世电子厂的一些管理制度,分家庭住宿、定时上工,每日三餐集中在食堂用餐等等。

第三步才是盖酒楼与客栈。这样整体投资可以分批进行,待浮生醉正式销售,回拢些资金后慢慢兴建。

而且盖好了宿舍与食堂后,便可以让黄石寨里的一些家庭先过来工地帮忙,这样又可以节约相当一部分人工。

第二天吃过早饭,父子二人将整体计划书,送至肖老太爷面前,肖华飞打算当面同爷爷仔细解读下这份计划书。

肖华飞先将昨天见张景清时的情况,一字不漏地向爷爷进行了陈诉,并分析了张景清求名,求政绩的心态。

然后开始照着昨天完成的计划书,读了约有一刻钟,又讲解了小半个时辰。

才把整个计划,从资金成本一直到需要的人工、物料,包括预期的投资回报,全部讲清楚。

肖老太爷开始时闭着眼,一字不漏地仔细听着孙子的计划,起初他并没有任何表示。

不过随着肖华飞的不断讲解,肖老太爷神情上终于有了些许变化,开始不时地眯眼看向,情绪逐渐高昂的肖华飞。

他没有想到一向胡闹的孙子,能如此详尽地把整个事情分析、计划得如此清楚。

而且这也是他经商几十年来,头一回见识到做生意可以如此罗列计划,分析成本,明确经营项目,并写明预估回报。

这种生意计划书若是将来在整个肖家生意中都应用起来,其中的好处已经显而易见。

以往都是各商队掌柜每月或每季大家谈一谈想做什么,只要肖家这面点头,便开始操作,是赔是赚全看掌柜的运气和经验。

又或者到年底时,一群人聚在一起,有的说明年往北贩茶,有的说明年往南贩皮货,每个掌柜只是说个大概想法,大致报个需要使用的银钱,便开始各行其事。

今天听了肖华飞的商业计划书,肖老太爷开始反思以前在生意细节上,管理得太过粗糙。

他开始设想如果从今年开始,每次再议定商队经营方向时,掌柜们都能和肖家主事人一起过一遍来年生意计划书,那在今后生意经营上,赢利应该会大增。

不会再出现十支商队,至少每年有二三支亏银子的情况,而且对商队掌柜的经营也加个目标约束,省得他们出了门便自行其事。

肖老太爷其实并不太在意,肖华飞这个计划执行中需要的银钱,他反而更看重凡事都要列出计划,和评估回报的方法。

这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还可以提升做事的效率,方便事后总结。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前计划来年生意是用嘴说,用脑子记,而现在他决定肖家以后要用肖华飞这套方法来做事。

这份黄石集的计划在他看来,无非是买些荒地,盖些房子,这个时代只要不是修大宅与宫室,根本用不了太多的银钱。

不过是盖些能够使用得住的房屋,又不用加什么景观,花木园林。

所以肖老太爷对这份计划,也只是注意了一下最后需要使用的银钱到底是多少。

至于最后挣多少银子,肖老太爷并不在意,他年纪已经大了,无论留下多少家财,也得肖守业父子以后能接得住才行。

肖老太爷只希望在他还活着时,能为他们父子挡挡风雨就好,从这段时间肖华飞的表现来看,将来孙子也许能撑得起这个家了。

肖华飞已经把整个计划讲解完毕,正坐在一边大口喝茶,他内心稍稍有些忐忑,不是因为计划不够好,没信心在未来挣到银子。

而是担心肖老太爷年纪太大过于保守,思维已经跟不上他的想法,一个人的固有观念才最难改变。

肖守业此时看了眼还在闭目沉思的父亲,小声说道:“我觉得华飞这孩子的想法还是不错的,虽然整个计划需要的银子多了些,而且挣钱也比较慢,但胜在算是为将来打下一份基业,父亲您说呢。”

肖老太爷没有理肖守业,反而看向肖华飞,眼神中偶尔露出精光。

“乖孙子,此事有几分把握?”

听到爷爷问起,肖华飞连忙站起身,笑着答道:“孙子觉得至少有七八成把握。”

肖老太爷才转向肖守业,冷冷说道:“以后和掌柜们议事,都让他们列个计划书再谈。”

然后笑着对肖华飞说道:“孙儿,你觉得如何。”

肖华飞马上谄媚地笑道:“爷爷眼光最准,孙子觉得您说得对。”

肖老太爷被孙子捧得有了笑脸,对肖守业说道:“家有万金,不如后继有人,以后你多和你儿子学着点。”

肖守业有些无语,近来老爷子对自己越来越不待见,不过看自己儿子受到重视,内心也是高兴。

最后肖老太爷认真地嘱咐肖守业,既然决定做此事,那地就不妨再多买些,把选址周边的土地多买些备着。

事情就按肖华飞的计划定下来,肖家现在还是由肖守业在撑着外面的事情,所以相关银钱的支出就由他来料理。

具体执行层面,由肖华飞统一布局规划,安排施工,关于多买土地的建议,肖华飞对爷爷的眼光也很钦佩。

原本他也是这样想的,因为一旦这个黄石集真的火了,那周边的地再想买,可就不会有人按荒地价钱卖了。

父子二人从肖太老爷那里离开后,便分开各自忙活,肖守业去安排明日的车队,再检查一遍货物。

肖华飞再次回到院中,由杜兰英,小芹陪着试吃,继续操练起二位未来仙味楼大厨。

按他的估计,再有二十天左右,仙味楼那边的内部改造也将完成,那时不管他们厨艺到哪步,都得去试试深浅。

总不能他这个肖家大少爷,天天跑仙味楼后厨去给客人炒菜。

如果事情变成这样,他还不如在家里当个混吃等死的富三代好了。

为了这份可以传承后人的厨师手艺,二位准大厨这一阵也是拼了,每天只要肖华飞一晨练完,他们就准时就位,煎炒烹炸忙个不停,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房睡觉。

这些天的试吃,弄得小芹天天嘴上都是油汪汪的,杜兰英也连带着丰润了一些。

只是院中的花草这段时间遭了殃,被几个灶台升起的烟气熏得有些枯萎。

院中时不时传出的菜肴香气,引得肖家宅里的下人,每当走过大房院子的附近,都一个劲的吸着鼻子。

甚至有无知的下人,看到院中每天升起的烟气私下猜测,大少爷正在家中修仙,因为那些香气只要人闻了便有口水流下来。

--------------------------------------------

香气萦绕间,重熙皇帝结束了晚课,缓缓睁开了眼。

自从上次同卢丞相谈完话后,他整个人有些心神不宁,不知道卢丞相会不会把事情办明白。

外朝那些文官,已经让他失望透顶,只知道劝他不要修仙,每天上朝议事。

却从不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先帝只活了二十八岁,才当了三年皇帝。

大晋这万里江山,亿万臣民都需要他这个皇帝来带领,而且这万万人之上的唯一位置,实在是让人无法放手。

重熙皇帝知道自己十年有余没有上过朝,但就是上了朝,又能干什么,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要来压倒东风。

国家一遇大事,各方便争论不休,有时身为皇帝想评评理,总有人马上跳出来,指出他的一堆不是来。

只要挑起皇帝的错失,对立的双方瞬间统一,原来的争论不重要了,全都开始引经据典的责怪起他来。

可国家不是交给这些文官们来治理了嘛,什么大政,举措都是由他们提出。为什么有了错就全怪在皇帝身上。

有时他真想冲下面的大臣们大喝一句,谁愿意来坐这位置谁来坐。

但是他不能这样喊,因为那样的话,下面大臣们说他的话会更难听。

他发火也不是,发表意见也不是,好像整个朝堂上就他这个皇帝是最大的白痴。

重熙皇帝真心累了,他想起了开国太祖皇帝,哪怕杀了个人头滚滚,下面的大臣依然如小鸡一般老实听话,差事办得也滴水不漏。

他已经六十岁,年纪越大留给他成仙长生的机会越来越少,一定要抓紧时间才行。

重熙皇帝收起心思,不再想那些让他倒胃口的文官,他吁出一口气,轻咳一声。

在围幔外待立的孙福马上躬起身,低低说道:“皇爷有何吩咐。”

“近来外面有什么风声。”

孙福心里明白,这是皇帝在问关于上次外查官员的事情,想知道朝野中有什么反应,重熙皇帝只关心银子的事情。

“回皇爷话,奴婢让影龙卫的小崽子们探听过了,京官和百姓们没有太大的反应,至于其他州府的消息还需过段时日才能有回报。”

重熙皇帝思虑片刻,平淡说道:“着内侍监马上选派宫人,跟随着吏部外查的旨意一起出宫。至少每一州府外查有了空缺后,都要有宫里的人在。”

孙福马上称是。

“让影龙卫各地的人手,也给朕动起来,看好文官们的手脚,十两银子他们分走四两,朕认了,若是十两银子,他们想要六两,哼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