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山寨小姑爷 > 第三百一十三章 支援

山寨小姑爷 第三百一十三章 支援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22 12:26:04 来源:笔趣阁

辛焯非常担心自己的名声被毁掉,新君登基,特别是如此年少的皇帝,将会面对全天下臣民的放大观察。

这种观察不会对辛焯产生短期内的影响,但对帝国未来的发展,却有着难以评估的深远影响。

说白了就是大家想不想跟着这位皇帝混日子。

辛焯尚且稚嫩的施政理念中,对于名声还是相当看重的。

卢丞相安慰道:“殿下不必过于忧虑,人心皆是健忘的,只要殿下登基后能重整朝纲,惠及天下百姓,他们只会记得殿下的好,主动替殿下歌功颂德,诚心叩拜。”

辛焯想了片刻,终于颔首回道:“好吧,就依老丞相的意思办吧。”

肖华飞觉得卢丞相的话有哪里不对,但彼此地位相差过大,让肖华飞无法当众反驳当朝丞相。

卢丞相转回身,对众臣开始布置任务,“工部务必在十五日内凑出一万柄长枪,一万柄战刀,箭矢十万支!林尚书你那边没有问题吧。”

林尚书微微躬身道:“算上工部库里原有的物料储备,加上多多征募铁匠,增开打铁炉灶,刀枪在半个月内备齐应该问题不大。只是箭矢所需木料,翎羽备制不易,怕是有些难度。”

卢丞相平静的回道:“木料与翎羽你不用担心,本相会给京畿周边府县下达征收令,无论铁料还是木料,就算是拆掉一些房梁,本相也给你备齐。堂堂天朝上国,还能让几个蛮子小看了不成。”

林尚书见卢丞相如此决绝,当下不再多言,也跟着放下狠话,要是到了十五天交不齐这些军资,他宁愿辞官归乡,也不赖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丢人显眼了。

卢丞相连说了三声好,又把目光转向归任勉,“户部把京中官员二个月的俸禄全部转交工部,一会散了朝便去做,一刻不许拖延。本相会行文急命沿途州府,限他们十日内将常平仓盘点备运,只等京中的支援上路,便把那些粮食一路启运了。”

归仁勉嘴唇动了动,但最终没有话说,只能点头称是。

兵部卫晋安是个急性子,出言提醒道:“丞相可是忘了还有支援兵马,剑北关那边至少要支援三万军士,否则把剑北关的边军耗光了,等到秋天还会有麻烦。”

卢丞相瞪了卫晋安一眼,吓得卫晋安一缩脖子,但转瞬间卫晋安又硬气了起来,强辩道:“下官说的是实话,如果剑北关此次受损过大,那秋天时北周人还会再来,到时我们又拿什么支援。总不能就这么一直拆东墙,补西墙吧。”

卢丞相知道卫晋安说得有道理,便回身向辛焯行礼道:“老臣想请殿下调两万原京营将士驰援剑北关,这次京城有事,京营将士的表现的可圈可点.....”

卢丞相本以为很有把握的事,谁想辛焯断然回绝道:“不可,万万不可。”

辛焯可能是觉得回绝的过于干脆,想了片刻解释道:“老丞相可以调沿途卫所的兵马去支援嘛,至于原有京营将士如今已转为皇城的御林军,虽然说京城现在没什么大事,可.....呵呵,老丞相一定明白的。”

辛焯干笑两声,一脸为难的看向孙喜。

孙喜没有看向卢丞相,低垂着头小说道:“今天金侯爷还来讨要京营那边平乱的犒赏,说是下面将士们为朝廷拼了命,可封赏却迟迟未发,难免有些军心浮动。”

辛焯虽然不肯明言,但已借着孙喜的嘴,将他的态度表露了出来。

京营这些人他不会放出去。

卢丞相听明白了辛焯话里的意思,知道这位皇太孙是被人造反吓怕了。

辛焯眼下就这么一支忠心的军队,说什么也不会放手,去填剑北关那个血肉磨坊。

卫晋安又忍不住了,直接对辛焯劝谏道:“殿下怕是还不知道,剑北关那边号称有十万军士,可他们却零散的布防在各处隘口之上。如今剑北关城内,只有不到三万能战主力,要是调集了周边的军士,又恐北周人选择其他隘口破关,一桌酒席来了两桌客人,要是朝廷不派些援军,让剑北关那边如何支应。”

辛焯不为所动,固执的说道:“所以本宫让你们调集周边卫所的兵士去啊,本宫看各部的奏章,均是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那卫所里的兵不就白养着嘛。所谓养兵一世,用兵一时,不是兵部各位爱卿常挂在嘴边上的吗?就调卫所兵支援吧,本宫也想看看,兵部每年拨下去了养兵银,到底练出了什么强军。”

卫晋安被辛焯怼得说不出话来,大晋的卫所兵到底是什么货色,殿内众人全都清楚。

像云铺卫那种能剿匪的不是没有,但一百个卫所能否挑出一个来,就连卫晋安这个兵部尚书心里都没底。

把卫所兵送到剑北关那种虎狼之地,怕是用上一天,就会全让北周人杀光。

与其派卫所兵去,还不如告诉剑北关的左大将军,做好杀身成仁的打算吧。

卢丞相等卫晋安无话可说后,才又对辛焯劝道:“殿下所说甚是,不过现在调集卫所兵有些晚了,没有两三个月,各处卫所兵无法抵达剑北关。殿下看这样可不可以,朝廷先调一万御林军支援边关,然后等殿下登基后,在民间另行招募良善子弟入军,这样即可保证皇宫的安稳,又能不误了边关军情。”

孙喜在辛焯耳边低声耳语了几句,下面众人没人能听到孙喜说得是什么,只有卢丞相听到一点。

辛焯在孙喜的劝说下,终于点头道:“那就如老丞相所议,找金朋义调集一万将士,不过本宫要指派带军的人选,这个还望老丞相不要同本宫讨价还价。”

肖华飞隐隐感到一丝不妙,还没等细想这种不安的感觉来自何处,就听辛焯说道:“肖卿是先帝留给本宫的福将,数次为朝廷与先帝出生入死,可谓立功不小。今天正好朝中重臣均在,本宫昨天下午已接到冯都尉告老的折子,念在老都尉年老功高,又身有重伤。本宫没和各位商量,便准了冯都尉的辞呈。”

卢丞相向前几步想要说话,却被孙喜挡在了前面,卢丞相刚要发怒,就听辛焯语气转冷问道:“老丞相能否听本宫说完?列位臣公方才吵嘴,动手时,本宫可曾叫人打断,不让众卿畅所欲言?”

卢丞相心中一惊,连忙行礼道:“老臣刚才年纪大了,脚下不稳,要不是孙喜公公上前扶着,老臣怕是就摔倒了。”

辛焯对卢丞相劝慰一句后,继续说道:“肖卿华飞,于国有功,无需累诉。皇爷爷曾教导本宫,为君者有功不赏,则失臣心。今本宫就封肖卿为影龙卫指挥使一职,赐爵姚安男,荫其正妻为六口诰命。肖卿除了要监察刑部的罚罪银一事外,还要带领一万御林军去支援剑北关。”

卢丞相此时已退回原本的位置,对于辛焯的任命,并没有出言反对,就像所说之事与他无关一样。

这是辛焯成为皇储后的第一道谕旨,虽然任性了些,但众人还真不好不给辛焯面子,况且只是封了,肖华飞一个县男的爵位罢了。

这种虚名,听着好听,但用处不大。

在场众人虽然不是每人头顶都有吧,但大部分人也有这种虚衔的爵位,只要不加世袭二字,就当是辛焯给肖华飞一个甜枣了。

但大臣们对军权这种事,却不能不在乎,如果未来的皇帝想要插手兵部的职权,那大家以后还怎么愉快的混日子。

今天发兵五万,明天攻打蛮夷,只需回来打上几仗,大晋的家底非败光不可。

卫晋安自觉这事当仁不让,等辛焯刚说完,他便出班行礼道:“老臣对殿下封赏肖大人的旨意并无异议。不过支援剑北关作战,是兵部的本职,老臣有一事还请殿下示下,这一万兵士到了剑北关,是听左大将军的将令,还是听从肖指挥使的将令?”

辛焯想都没想,随口回道:“剑北关的人当然听左将军的将令,至于京中的一万兵马,自然要听肖卿的话了。”

卫晋安提高了声调,毫不让步的劝谏道:“这可不行,自古行军打仗,一定要令出一门。如果京营的将士到了边关支援,却听调不听宣,那样恐有恶事发生。剑北关之战,事关朝廷与天下的安定,殿下不可不慎。”

辛焯微微皱眉,想要反驳卫晋安,却一时找不到话说。

肖华飞这时出列道:“殿下所忧之事,臣已明了。臣定不会让京中将士无故折损。卫尚书久掌兵事,自然说得也有道理,臣到了剑北关,愿意配合左大将军的军令,同心协力,一切已击退强敌为第一要务,不会同边关大将各行其事。”

卢丞相对卫晋安点头笑道:“既然肖大人已经这样说了,卫尚书就不必担心了,肖大人虽然没有打过大仗,但也有几次不错的从军战绩,想来多少知道些兵法。这事就不要再议了,就这么定吧。”

不管卫晋安是如何想,辛焯听到肖华飞的保证后长出了一口气。

辛焯所担心的就是,怕这一万京中将士被顶在战场最前面。

对于左大将为人如何,其实辛焯并无了解,但按人的远近亲疏而论,不用猜也知道左大将会如何对待京中将士。

就是让辛焯在东阳关选择,也会是先拼光边军,而后才是京营的这些人马。

反之,左大将十之**会让京营的支援顶在最前面。

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若是战状过于激烈,到时顶在前面的京营兵士肯定折损不小,那时还要多掏内帑存银给死伤将士发抚恤。

花几万两白银用于战后抚恤,辛焯不太心疼,可要是几十万两花出去,那就有些伤元内库的气了。

女人是别家的好,但银子还是装在自己银袋里的最好。

人嘛,都是有私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