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山寨小姑爷 > 第一百九十章 宿命轮回

山寨小姑爷 第一百九十章 宿命轮回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2:18:37 来源:笔趣阁

孙福听到重熙皇帝问起谷王名下的宅子时,多少有些紧张,担心自己应对不好,会给整个朝廷带来麻烦。

他在回来的路上想了许久,依然没有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最好是不让皇帝父子之间产生隔阂,两个皇子小时候看着都挺好,可人一大了,心思便多起来。

想到此处,孙福不禁替皇帝难过,帝王之家没一个活得容易。

重熙皇帝的吉壤正在加紧修建,不知什么时候,就要用得上。

“老奴已让影龙卫的人查封那所宅子,用的理由是宅子里面丢了东西,不过影龙卫的人到时,宅子已经空了,具体情况还需要搜过之后再禀明陛下。两位王爷像这样的宅子在京城中倒是有几处,均是封王时陛下赏赐所得,平时两位王爷根本顾不过来这些产业,都是交给下人打理。另外根据御林军统领来报,两座王府从昨天起就没有任何人出入。”

孙福回话时偏殿内只有他与皇帝二人,重熙皇帝不满地直接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几十年主仆,重熙皇帝已经听出孙福话里有话,似有替谷王开脱的意思,这让重熙皇帝心中一紧。

“老奴的意思此事当详查,事关皇家清誉,不能全凭一个逃军的口供作数。”孙福壮着胆子,跪倒在皇帝面前带着哭腔劝解道。

“冯克明那里怎么说?他可有事上禀?”

“冯都尉昨夜一夜未眠,如今病情反复,回衙静养去了,不过他已交待手下人,清查京中租赁牙行,看看是否有人故意攀诬亲王,用以达到不可言之目的。”

重熙皇帝收敛怒意,幽幽叹道:“如果朕的儿子这就么点手段,那这天下交给他,岂不是荒唐。天子一怒当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行煌煌之道,半路灭口算什么好办法。如果总是行鬼蜮之事,难当大统。”

帝王心思难猜,孙福不明白皇帝是嫌弃儿子下手不够狠呢,还是用的方法不合皇帝心意,只能奉承道:“坦荡莫过于陛下,老奴斗胆说一句,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像陛下一般。”

“朕不想他们犯朕同样的错误,错把江山托付于一群蠹虫。这十年间,他们觉得子侄受了委屈,朕也过得不快活,可惜人的贪念没有止境。天下要想长治久安,就得让百姓过得下去,这个道理朕知道的晚了,希望朕的皇孙能明白这个道理。”

重熙皇帝说完,站起身体张开双臂,等着孙福为他换上龙袍。

这些话孙福不知道怎么接,更不能接,他开始装哑巴,为皇帝换下常服,穿戴起午朝时用的龙袍。

官员们早已兴高采烈地聚集午门前,昨天重熙皇帝的屈服,让他们重新找回了主导朝政走向的希望。

绝大多数官员即使做梦,也没有梦过自己会当皇帝,造反成功的收益巨大,但成功率趋近于零,千里当官最终就为搏一个封妻荫子,如果皇帝同意妥协,他们依旧是大晋的忠臣义士,这点不会动摇。

文武百官按照上朝班位在午门外便排好队伍,宫门开启后,所有上朝官员依次步入午门。

新年前最后一次大朝会在无数目光注视下隆重开幕。

雪后的皇城一扫阴郁的气息,到处被白雪映照的光彩照人,小太监们依旧在皇宫四处清扫积雪,不过勤政殿前的御道已经清扫完毕。

卢丞相至昨日起便夜宿在公房之中,没有人知道他与皇帝是否进行过密谈。

文武百官各怀心事,站在老丞相身后亦步亦趋,大家偷看卢丞相的脸色,领班大臣的位置似乎摇摇欲坠。

齐春秋与林思辨紧跟在卢丞相身后,可是他们左右观察发现少了其他三部尚书,吏、刑、兵三部,全是侍郎上朝,这三部尚书不约而同的上书告假。

林思辨的右眼皮跳得厉害,他故意上前一步,拉了拉齐春秋的衣袖,用眼神示意前后少人。

齐春秋不以为意,在他看来今天是他们这一派的全面胜利,其他三位尚书告假,正好说明了谁才是代表着天道。

卢老匹夫身为丞相是没有办法,不得不上朝,而其他三人就知趣得多,齐春秋与齐家老太爷要的就是卢系彻底投降。

齐春秋走得越发轻快,心中盘算着另外三部尚书也许可以争取一下,官场当中极少有化不开的死仇,若对方肯认输,他不会赶尽杀绝。

勤政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三丈三,共有39级台阶,它象征着大晋最高权力中枢,有多少国家大事在此议定,颁行天下。

卢丞相行走间步履蹒跚,整个人看上去精神萎靡,仿佛风中烛火会随时熄灭。

通往勤政殿这条路,卢丞相从青年一直走到老年,只有近十年极少走过,如今再次登阶而上,不免感慨万千。

曾经的花团锦簇仿佛就在昨天,那时的大晋四夷宾服,万邦来朝。

如今国事颓唐好比丞相大人日渐老迈的身体,有心杀敌,无力无天。

国库收支因江南大水至少要减少三成,朝廷来年还要对江南各府减免税赋,如此下去,卢丞相不知该如何当好这个家。

对于身后的几个小丑,卢丞相从未放在心上,这些蠢货以为有个致仕的吏部尚书撑腰,便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卢丞相费力地登上39级台阶,站在勤政殿前,他能感觉到殿内涌出的寒气,可以想像重熙皇帝此时是有多么的愤怒。

与往日不同,卢丞相率先进入勤政殿后,注意到在那空空的御座下面跪着两个人,这两人身着官衣,但未着官帽,这是犯官的典形打扮。

这两名犯官身后,各站着两名高大威武的殿前武士,此刻这些人都背对着勤政殿大门。

百官鱼贯而入,所有人注意到这二人跪在大殿中间,心中不免疑惑。

有眼尖的人认出跪着的人是谁时,顿时心如死灰。

跪在殿中的不是别人,正是齐大月与郑俊怀。

此时他俩明显经过梳洗打扮,对于将死之人,重熙皇帝一向大方,崭新的官服穿在二人身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甚至连胡子修理得十分整齐,

二人耷拉着脑袋,老实跪在金砖上目不斜视,好像两座土胎泥塑。

卢丞相已走到班位,回身望了一眼二人,便又转身面向御座闭目养神。

齐春秋与林思辨早已看到二人,不过在殿前武士冷冽的目光下,他们没敢与二人对话。

齐春秋再没有刚才的气定神闲,反而紧张得大汗淋漓,手掌在衣袖中不停地颤抖。

林思辨要比齐春秋好得多,虽然心有不安,却依然保持着一部尚书的体统,哪怕心中已然开锅,却依旧目视前方,瞧都不瞧齐、郑二人。

齐春秋再也沉不住气,他转向齐大月,正要开口发问,孙福那苍老尖锐的声音已然响起,“陛下临朝,百官跪拜。”

殿中百官除了卢丞相只是作揖外,全部跪地行礼,以头贴地。

等了许久,众人才听到皇帝口发出的平身二字,那声音高远异常,不带喜悲。

整个朝会在诡异的气氛中开始,重熙皇帝一反常态,不问百官是否有事上奏,而是直接对郑俊怀发问,“保宁县令郑俊怀,你可知罪?”

重熙皇帝的声音虽然不大,可听在齐春秋的耳中有如炸雷,让他瞬间双耳轰鸣,发根竖起。

郑俊怀以头磕地,嘴里机械地说道:“罪臣有罪,且罪无可恕,甘愿伏法。”

重熙皇帝嘴角玩味的一挑,板着脸问道:“你有何罪,当着满朝文武从实招来,若有虚言罪加一等。”

郑俊怀被罪加一等四字点醒,稍微恢复些神智,知道皇帝在告诉他,如果不老实就是全家抄斩的结局。

郑俊怀的口中所讲的东西,犹如夏日惊雷,将满朝文武雷的外焦里嫩,一个县令谋害致仕尚书,这是多大的胆子,多么的丧心病狂。

大晋立国一百五十年,未曾听闻这样的罪行,当场有卓尚书的门人对齐郑二人高声痛骂,更有多名官员冲上去对二人拳打脚踢。

四名殿前武士不敢动用武力阻拦这些气疯了的官员,他们连忙把齐、郑二人护在身下,任官员的拳脚落在自己身上。

孙福吓得连忙召来殿前武士维持秩序,齐郑二人要是被百官打死,一会的戏还怎么唱完,重熙皇帝的怒火,还未开始释放。

孙福偷着擦了下冷汗,在心中暗骂,这群不省心的玩意儿。若是他们随口骂两句出个风头就算了,下手打死人犯可就坏了皇帝大事。

不排除有一些官员已经起了杀人灭口的心思,这二人在金殿中讲出的话会害死许多人,谁能甘心和他俩共赴黄泉。

当然也有官员出手是出于义愤,谁都有回乡归隐那一天,为民辛劳几十年,还落不了一个善终,这是多么的有悖纲常,这突破了所有在场之人心中的斗争底线。

林思辨死死盯住齐春秋,林家三代人,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就要跟着这个儿女亲家毁于一旦。

殿前武士正在勉力维持殿中秩序,林思辨第一个出班,愤然启奏道:“启禀陛下,臣闻此等恶行气得五内俱焚,恨不得将这两名贼子生吞活剥。想卓尚书为国辛劳一生,本该回乡颐养天年,而今却命丧奸人之手,此乃人神共愤!臣请陛下即刻斩二獠于殿外,以慰老尚书在天之灵。”

齐春秋大梦初醒,跟着出班上奏道:“齐大月一向行有不端,上月已被齐氏宗族除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