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山寨小姑爷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午门跪谏

山寨小姑爷 第一百八十三章 午门跪谏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2:18:37 来源:笔趣阁

孙福听到重熙皇帝类似于诛心的质问,吓得赶紧跪在地上,不过他没有解释,这种事情只能越摸越黑,皇帝明显心情不顺,多说多错。

不多时殿内响起孙福压抑的抽泣声。

重熙皇帝看着孙福同样花白的头发,心生不忍,叹气道:“快起来吧,别假模假样的嚎丧了,去把朕的旨意传下去,至于王府那边——就按字面意思办。”

孙福嘴唇颤抖,没有抬手擦去脸上的泪水,向皇帝行了礼,倒退出正殿去外面传旨。

重熙皇帝看着孙福佝偻的背影,瘫坐在龙椅上,再次叹了口气,摩挲着龟壳喃喃道:“难道上天要召朕回去了么...”

午门外的官员们一个个意气风发,多少年未见百官这样众志成城的场面了,不过卓尚书尸骨未寒,大家欢快的情绪还不能显露在脸上,有人捶胸哀叹,有人指着午门口沫横飞,有人举起早就写好的条幅,表达对百姓命运的担忧。

此时午门紧闭,守门的御林军如临大敌,已在午门前面支好拒马,防止有人冲撞宫门,值守在午门外的小太监更是如坐针毡,猫着腰躲到御林军身后,恨不得谁都看不到他。

午门广场上,官员越聚越多,户部尚书齐春秋在百官敬仰的目光中,越众而出走到午门守军身前,整理下官服,指着躲在最里面的小太监,正色道:“别躲了,本官已经看到你,还不快向宫里通传,就说朝中百官,有国家大事需要面陈陛下。”

小太监心知躲不过去,陪着笑脸向前走几步,对齐尚书谄媚地回道:“您老人家在此稍候,小人这就为老大人通禀。”

小太监向着齐尚书行了一礼,随后午门的小角门欠开一道缝,小太监飞快地钻进里面,便再没了动静。

齐春秋双手拢在袖中,一脸肃容就站在午门的门洞下面,此时他心中有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决然。

为了今天,他们已经等了十年,皇帝陛下躲在宫里不理朝政,许多朝中大佬们的私下安排根本落不下去,他们的子侄没有得到想要的位置,反而被姓卢的老匹夫踢到山沟里,长此以往何以为家。

如果今天不能让皇帝看到百官的决然,那未来只会更糟,家族传承是为官的责任,好不容易当上官,怎能容忍富贵两三代人,便告终结。他们要把这些权利,永久握在手中,就像皇权一样,代代相传,这点决不能让步。

在齐春秋这些人心中,士农工商就该各守本分,寒门就该种地,为老爷们当佃户,到时老官们发善心,给他点残羹剩饭,饿不死就是了。

至于商人那就该满身铜臭,到时记得把银子交给官老爷就好,官老爷们自然会保护他们锦衣玉食,挥金如土。

治理国家这样的大事,就该由官老爷们一直操心便好,这样的社会分工,在齐春秋等人看来,才是最完美的国家模样。

任何想要改变的人,都是挡在他们面前的绊脚石,要么拉入己方阵营,给老爷们当狗,要么就干脆毁灭。

皇帝又如何,如果不听话,就换一个好了,历朝历代死得不明不白的皇帝,又不是只有一两个,落个水,坠个马,吃点五颜六色的春药,全是常规操作。

君臣本是心照不宣的合作关系,齐春秋真心想要尊重皇帝,任由皇帝高高在上,享受百官的顶礼膜拜,逢年过节时大家跪一跪也就算了。

他没想过真去弄死皇帝,前提是大家都要在游戏规则之内行事。

自从镜泊湖兵败,重熙皇帝便开始疏远世家大族与文官体系,甚至还有毫不掩饰的厌恶与忌惮。

皇帝天天躲在皇宫里,借口修什么狗屁长生,可官员的任免却牢牢抓在手里,弄得大家好生不自在。

长此以往,齐家怎么办?他们的儿孙怎么办,这些年家族越来越大,孩子越生越多,这些都需要银子,土地来养活。

而得到银子与土地的最快方法,就是当官,当有权力的京官。

齐春秋的心忽然痛了一下,今早他儿子齐大年拿走的那罐新茶,至少得一千两银子的花销,全天下找不出二十斤,这个败家子,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痛。

这个混蛋儿子要不是亲生的,齐春秋真想亲手掐死他,好不容易谋得的吏部差事,还被他丢了,眼看着齐大年就要在兵部库房混到死,要不是为了这个亲儿子的前途,齐春秋今天未必会出这头。

齐春秋看着高大的午门,上面横竖九九八十一颗贴金铜钉,天下只有皇家的大门才有这种规制。

他本不想挑战至高者的权力,可不能给儿孙们谋一个好前程,那这官当来何用。

这同样是齐家老爷子的意思,不能再任由皇帝任性下去,大家必须有所行动。

齐家老太爷贵为致仕的吏部尚书,朝中门生故吏如过江之鲫,本该退居幕后安心养老,可为了家族的传承,他老人家前日已经豁出脸面,在私人暖阁中宴请一群后辈官员。

齐春秋觉得让那些人吃点喝点没什么,齐府家大业大,并不在乎那点花销,就是有些可惜那几名舞姬与丫鬟,有一两个他还没有尝过鲜,就让那些小兔崽子祸害了。

转念间齐春秋又有些释然,今冬城外饥民无数,想要卖儿卖女的人数不胜数,只要今日事了,他让管家带些米糠,再去城外买些样貌、身段不错的小丫头,到时养在府里慢慢调教,就是时间要花费的长一些。

不过穷人家的崽子就是好养活,只要给几顿饱饭,转眼就出落的光彩照人。

齐春秋想到此处,久违的躁动发散到全身各处,恨不得马上回府享乐一番,今早特意穿的厚棉裤有些穿不住。

不知不觉间,午门的小角门再次开了一道缝,换成一个胖太监钻了出来。

齐春秋见过此人,午门看大门的执事太监,至于名姓他不知道,这样的小角色还不能让尚书大人劳神费心。

整个皇宫中至少上万太监,也就孙福那个老阉货,齐春秋会好颜相待,至于其他人,都是皇帝的猪狗罢了,根本不值一提。

胖太监离得老远便对齐春秋笑了一下,向前走几步后一甩拂尘,严肃地对广场上的所有人说道:“陛下有旨,朕躬违和,今日不见朝臣,百官各自回衙理事。若有要事,着上书有司,静待回复。”

齐春秋预料到这个结果,他先向着皇宫方向行了一礼,才朗声说道:“若非事关大晋兴亡,臣等不敢打扰陛下静养,今京城中民议鼎沸,群情汹汹,前有影龙卫当街屠戮百姓,后有卓尚书为国尽忠,若是陛下不见臣等,岂不是寒了忠臣义士之心。”

胖太监连忙露出笑脸,想要说些劝解的话。

齐春秋没有给他机会,双臂一振袍袖,指着胖太监喝道:“尔等奸滑的奴才,想必根本未将京中实情上禀陛下,如此隔绝中外,是何居心!今日我等一片赤城之心,岂容尔等湮灭。”

齐春秋快六十的人,嗓门当真不小,这故意的大喊被他身后那些官员听个清楚,纷纷出言叫好。

今天就是要将事情闹得京中皆知,齐春秋不打算再装了,他不再理会胖太监,回身对着身后的百官大声喊道:“卓尚书为国自尽,并非上天不佑忠良,皆因朝中有奸佞小人,阻塞言路。陛下信重卢相,天下大事尽付丞相手中,可卢相有负陛下信任,不敢直言君上。如今大晋内忧外患,今冬无雪,春旱已成。城外饿殍盈野,城内乱杀百姓,北国又迫我朝和亲,种种乱相,皆因百官不能面君之故...”

齐春秋面向百官侃侃而谈,从十年前皇帝停止选透,一直说到昨天卢丞相的儿子又娶一房小妾,将官员们的怒火越挑越高。

胖太监一听齐春秋这些话,吓得当场快尿了,读书人的嘴皮子就是厉害,天上地下,城里城里外,让齐春秋数落个遍,他是咋把这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事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想将事情搞得多大。

胖太监伸手拉下齐春秋,想要劝慰几句,不能让这老家伙再这么鼓动下去。

事情一过,这些官老爷们又会回去继续当官,可他这午门执事太监非被孙福活剐了不可。

胖太监手指刚碰到齐春秋衣袖,就被口沫横飞的齐春秋抬手一扬,用手背随手扇了一耳光,如果说是无意的,恐怕齐春秋自己都不信。

齐春秋冲着胖太监怒道:“谁给你的胆子?尔等阉人,怎敢随意拉扯老夫这正二品官服,朝廷何时变得这么没有规矩!”

胖太监看着齐春秋要吃人的目光,欲哭无泪,今天早上到现在,不到一个时辰,他就挨了两个耳光,这是招谁惹谁了。

胖太监不敢再惹这吃了呛药的齐尚书,只是一个劲地陪着笑脸。

齐大年躲在人群后面,高声喊了一声“好!”,带动着午门前的百官一起为齐春秋呐喊助威。

齐春秋再次抖了下袖子,好像想把上面的脏东西甩掉,然后好像变了个人,面向百官皱眉叹道:“既然陛下有旨,臣下不得不从,不过国事为大,片刻拖延不得,本尚书不惧个人得失,就在午门外跪候陛下召见。”

齐春秋说完也不管众人如何反应,自己走到午门外的广场上,撩起官服前摆,端端正正地跪在地上,等候皇帝召见。

虽然齐春秋昨夜已让夫人在膝盖处为他缝上了厚厚的护膝,此刻他还是觉得有些硌腿,里面套着的厚棉裤接触上冰凉的地面,依然无法挡住寒气的侵蚀。

齐春秋刚一跪在地上便有些后悔,原来没有地龙供暖的地面是这样冰凉,真不知道城中的流民,为什么才被冻死那么点,想来那些贱骨头就是扛折腾,睡在这么冷的地面,还能活那么多天,要是多冻死点,今天午门跪谏的效果会更好。

不过事已至此,齐春秋这些人不达目的,不会草草收场,他们是代表天下公理与正义的一方,要让皇帝看到他们的决心与勇气。

否则有一天新皇上位,见百官如此容易妥协,也不会有他们的好日子过。

齐春秋面色铁青,好像被皇帝气得不轻,继续跪在地面上咬牙坚持。

今天这出戏,是给重熙皇帝看,也是给未来的皇帝看,更是给朝中所有的官员们看。

几位同来的三位侍郎见齐春秋已经跪在那,只好硬着头皮走到齐春秋身后,直挺挺的跪了下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余那些官员见上司都已跪那边,自是不能再站着看风景,也纷纷找好各己位置,按照官阶高低跪在队伍后方。

午门前的广场上黑压压跪了上百名官员,胖太监看得手脚发麻,在城门洞中不停地跺脚,他觉得自己离宫里的上千只马桶更近了一步。

乌云已将天上的太阳挡了个严实,呼啸的寒风吹过午门广场,让跪地的官员们觉得屁股很凉。

可是事情一旦开始,总不能没个结果便收场,官员们顶着寒风,面向着午门长跪不起,有晚来的官员,不用人安排,也自觉的跪在众人身后。

午门广场上已经跪有二百多名各部官员,还有三三两两的官员,正向这面汇聚。

报信的小太监一遍又一遍地向宫中传递消息,将午门这里的情况通报上去,可是再没有圣旨从宫中传出。

宫里宫外,就在诡异的气氛中僵持着,就看哪一方先服输。

事件的焦点之一的卢丞相根本没有出现在广场上,他还在公房中批改奏折,听过小太监的禀报,他摇头叹了口气,将身前昏黄的烛火挑得更亮些,右手虚提着笔,逐字逐句看起江南各地官府上报的灾情奏折。

临近午时,工部尚书林思辨出现在齐春秋身边,撩起官服,并排跪了下去。

齐春秋瞥了他一眼,面带不满之色,本来说好的大家早点来请求面君,林思辨此时才来,分明有讨巧的嫌疑。

如果齐、林两家不姻亲的关系,齐春秋说不得就会跳起来,当着百官的面痛斥林思辨几句出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