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山寨小姑爷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师徒话别

山寨小姑爷 第一百五十四章 师徒话别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2:18:37 来源:笔趣阁

肖华飞出得公房招呼过来一个卫军,让他去西直街的家里给杜金等人送个信,就说今夜肖华飞有公务处理可能无法回家。

冯克明的情况虽有好转但还是得在此陪着,在这种时刻无论是脱身回家被上级穿小鞋,还是在回家途中被刺都不是肖华飞想要的结果。

肖华飞不了解官场,却十分了解人心,他已听懂冯克明刚才话中的意味。

今天虽不能说冯克明是假传圣旨,至少还是有这种嫌疑,把皇帝在心中的盘算提前向朝野用实际行动公布出来。

这是对整个官僚士大夫集团的严重挑衅,肖华飞也痛恨大晋这种吃人的制度,但现在他无力反抗。

每一种制度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有他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在肖华飞看来大晋还没到山穷水尽需要自下而上的武装变革阶段。

冯克明选择一种极其暴烈的开局,肖华飞能够想像京城中稍后会掀起多么大的波澜。

官僚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明天的弹劾已无法避免,想想还真是麻烦。

幸好不管冯克明看起来有多么不靠谱,总还是一个知道呵护手下的好领导。通过刚才的谈话,肖华飞已经听懂冯克明打算自己全部扛下来。

近十年来第一次亮出爪牙的影龙卫肃敌高手,分成十支每队三十人的精干小队,如利箭般插向已经掌握多时的外族密谍据点。

马远跟在其中一支小队当中,他现在主要负责攻破据点后的查抄工作。

刚才在官衙中见到肖华飞已成为副指挥使时,他有一种难以相信的错觉,虽然早就猜到肖华飞此次进京注定会升官。但他猜不到对方小小年纪已比自己这个混了快二十年的百户,强上这么多。

幸好当初去姚安公干时,双方结下了较好的情意,马远对自己在影龙卫中的未来期待起来。

影龙卫密探四处潜伏,遍布天下,实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特务机构。

只不过前些年被朝中百官打压,皇帝又虚于妥协以保朝政稳定,影龙卫的能量始终不得施展,只能干些为皇帝敛财的勾当。

如今无论是大晋皇位,还是影龙卫内部都将迎来新老交替,此时如果押对宝当属前途可期。

马远早在姚安时就清楚地认识到肖华飞手下能人不多,如今到了京城宅里子更不过三五人,正是急于用人之时。

此时若是真心投靠...

马远为未来盘算间,他们这支小队已逼近一家当铺。

当铺门口小伙计见面前身着黑衣,脸蒙黑纱的影龙卫兵士向他这里冲来,一时间竟愣了神。

这是一群什么东西,大晋已经变天了吗?天还没黑便有蒙面强人出来打劫?

袖口绣有银丝花纹的肃敌百户在小伙计面前一掠而过,右手紧握的刀锋已割开伙计的咽喉。

无需发令,三十人瞬间又分成若干支战斗小队,队员间彼此交替掩护,丝毫没有停留冲进当铺内部。

队员中有人手持劲弩负责远程攻击,有人手举精铁圆盾冲在最前为其他队员提供防护,只要他能挡住敌人第一下反击,留给敌人的便是尖刀或是弩箭。

当铺内部房舍结构他们早已摸清,此时各支小队犹如热刀切黄油般,将当铺里面所有的常驻人员快速清理干净。

片刻后银袖百户已再次出现在当铺门口,一滴鲜红的血珠顺着他的刀尖滑落隐入尘土。

一具具致命伤势各异的尸体被队员们从当铺中拖出来,毫无遮盖的在当铺门口摆成一线。

正在当铺中的客人保住了命,全被结实捆好,等收队回到影龙卫后再进行甄别。

银袖百户请马远到里面继续搜查,而他自己对附近躲在各处的百姓大声说道:“诚记当铺中所有人均为东蛮密谍,影龙卫今日奉旨清理京中隐患,周围街坊切勿惊恐。今后凡有可疑人员,各位均可到南城影龙卫官衙举告,一经查实必有重赏!”

这样的情景在京城中各处陆续发生,朝廷上的官老爷们第一时间从家仆处得到了消息。

齐大年忧心忡忡的从后门进入卓尚书府上,他想同老师谈一下京中刚刚发生的乱象。

影龙卫这个皇帝私军如此任意擅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朝中各位大人也会人人自危。

齐大年这次是代表他背后的家族来向卓尚书讨个主意,所以卓尚书虽已闭门谢客却不得不见,否则卓家的小辈以后不要想在官场混了。

齐大年一脸气愤地向卓尚书讲述着影龙卫在京中滥杀行径,说到痛心处不禁失声哀嚎,满怀忧国忧民之心。

卓尚书只能陪着满脸忧虑,却轻易不肯有任何表态。

见卓尚书只有忧虑却无表示,齐大年只好擦干眼泪,直接问道:“先生您说该怎么办!影龙卫就是大晋乱国的根苗,当初陛下曾经保证过不再启用。如今陛下年老昏聩,食言而肥,可叫满朝的正人君子该如何是好。”

卓尚书心中本就憋着一口闷气,终于被齐大年狂悖的言语激怒。

若不是齐大年在最后关头称病自保,不肯出头到朝会上带领众人,卓尚书也未必落得称病离京的下场。

如今齐大年与他背后那些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卢老贼就用三拳两脚便把清流们准备多日的朝谏一举击溃,卓尚书正不知该怪谁。

如今他们还打算在一心想要安度晚年的废人身上打主意,齐大年实在是不当人子,不配做他卓庞然的学生。

卓尚书将手中的茶盏扔到齐大年脚下,飞溅的茶水粘满了齐大年的衣摆。

卓尚书自知失态,转而压住火气说道:“大年,我的好学生,为师曾你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于其在老夫一个废人身上想办法,不如把心思用在朝廷政务上。”

齐大年连忙跪倒赔罪,但嘴里还是说道:“先生现在仍是朝廷的礼部尚书,陛下近日必下旨挽留。若是...若是先生顺手推舟,静待天时,一切犹未可知。先生不可弃大晋,不可弃读书人的正道啊!”

卓尚书叹道:“天有行常,不为老夫而生,亦不会弃正道而亡。这些年我们口中的正道,是否是天下百姓想要的正道?你就从没有想过?老夫短短一日,想明白很多事。如今老夫也劝你们多想想,天道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千古未变。”

“影龙卫这刀早晚有一天会落到百官的头上啊!就算先生心灰意冷不管学生,难道先生就看着无辜百姓惨死京中,不闻不问吗?”齐大年再次强辩,想劝卓尚书回心转意。

“前一句才是你心中所怕之事吧?老夫刚才已告知你安身之法,就是专心政务,可你却没有听进去一个字。”

齐大年还要再说,卓尚书摆手止住他,继续说道:“影龙卫是陛下之刀,老夫又何常不是大年之刀?你那些师兄弟怕是早就是你手中之刀。多说无益,老夫退意已决,无颜悔改。你且去吧。”

卓尚书起身离开书房向后宅走去,齐大年被晾在书房中张目结舌。

齐大年往日好用的法子,如今在一个无欲无求的老人面前全无用处。

齐大年咬牙切齿,但他理智尚存,没有当着书房门口卓家老仆面骂卓尚书。

他在心中飞快盘算下手中的棋子,打定主意,出了书房大门向老仆拱手告别。

齐大年出了卓家后门,急匆匆向其他同僚家中行去,明天必须给影龙卫点颜色看看。

这不只是齐大年的意思更是他身后那些大家族的意思,大晋不能有规则外的力量破坏朝局平衡,这是很多人的底线。

在朝政上的主导权意味着权力,意味着财富,意味着家族千百年来的传续。

卓尚书回到内宅二堂,张景清正坐在这里喝茶等候。

刚才张景清为了不与齐大年见面,特意被卓尚书安排到内宅二堂暂避。

见卓尚书进来,张景清连忙起身再次行礼问候老师。

卓尚书温和的摆手让张景清入座,师徒二人继续刚才被打断的谈话。

卓尚书想考较一下张景清,便问道:“景清可猜到大年为何而来?”

张景清连忙恭敬回道:“学生猜大年兄是为街上发生的事,特来请教恩师。只是不知恩师打算如何做。”

“被你猜中了,不过此事我一废人能有什么办法。全当不知道便是,老夫只等陛下那里三留之后,就离京归去,绝不多呆一天。你没看宅里已经开始打点行装了吗?”

张景清望向堂外正来回收拾家什的仆人,对卓尚书心生不舍。

授业恩师虽然对他帮助不多,可还是认真教过他许多道理,在治学一道上卓尚书从未敷衍了事。

“恩师退意已决,学生便不再多言。敢问恩师在京中可有什么未尽之事,学生定为恩师办妥。”

卓尚书听到张景清的话越发对过去的行为感到后悔,当年他没有力保张景清的官职,如今对自己这个老师念念不忘的却还是张景清这个学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卓尚书心情复杂不愿放下老师的颜面,只好笑道:“老夫在京中无事,家中子侄尚小,还未曾科举出仕,景清不用替他们操心。”

这不过六七年,眼前的张景清全凭自身成为位卑权重的吏部主事,多少已经能帮着他这个老师了。

张景清继续说道:“那学生给恩师家里的知县写封书信,拜托他代为照顾一二,想来多少他会顾着恩师为国操劳一生,礼敬有加。”

其实那知县到底会顾着谁的面子,大家都心知肚明。

卓尚书心中长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刚才齐大年只知苦苦相逼,想让他这个老师在皇帝面前挥霍掉最后一丝君臣情义。

眼前的张景清则操心他隐退后能否过得如意,这是鲜明的对比,也是对他身为老师眼光的讽刺。

“景清今后想如何做,为师不再多问。只是临行前为师有一言相告,你且记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