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山寨小姑爷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无奈病退

山寨小姑爷 第一百四十七章 无奈病退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2:18:37 来源:笔趣阁

卓尚书在御书房中正气凛然侃侃而谈,吐沫星子就快喷到皇帝脸上。

重熙皇帝心中冷笑,这些老学究一到他这里最喜欢指点江山,时刻把自己放在道德的至高点上。

但见了外人就比如刚才面对乃朵不花的相逼,全然没有半点维护国家尊严的心思。

一遇大事,拆台属清流最狠。

卓尚书从历代先帝之不易,一直讲到国家现今的困境,好好给重熙皇帝上了堂生动的大晋爱国主义教育课。

最后卓尚书话风一转说道:“外族窥探中原皆因宗庙不靖,祖宗们都等着陛下早定嗣君。陛下还当以江山社稷为重,采纳忠直良言以安朝中百官之心。”

孙福把头垂得更低,其他几部尚书均做捻须沉思状。

重熙皇帝压住心中火气,淡淡问道:“老尚书一心为公,朕心甚慰。但眼下最急的是如何打发了北周使臣,立储之事容后再议。”

皇帝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按他向来的理政风格,喜欢温水煮青蛙有账慢慢算。

如果朝会过后就对清流大打出手,恐遭物议。

卓尚书好不容易见到皇帝,怎肯轻易退让,他今日若什么也没得到就退出宫去,无法向那些清流交待。

已经折了沈妙才,风波已起便有进无退,否则以后谁还敢为国出力?

卓尚书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撩袍跪地,再次进言道:“若陛下不准老臣所请,老臣实在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恳请陛下准许臣告老回乡,耕读度日打发残生。”

重熙皇帝觉得额头青筋直跳,今天的朝会逼宫想必就是这个老匹夫私下窜联。皇帝本想息事宁人慢慢来过。没想卓庞然根本不给他机会。

重熙皇帝冷笑道:“影龙卫来报,北周使团未进京时,就有说不清来路的人往迎接使秦实录家里送过重礼。他家夫人紧接着就买下一所大宅,新添了许多名贵家什又找新的佣人婆子,老尚书可知此事?”

卓尚书心知完了,秦实录这个败类是他亲点的迎接使,本想着事后能让秦实录领上一份功劳,积累资历坐上侍郎的位置。

只是没想到此人如此浅见,会收来路不明的银子,现在说秦实录不知道家中发生的事没有人会信。

使团进京已经好几天,不见秦实录据实禀奏,就很说明问题。

世上不会有这么凑巧的事,这钱是哪来的根本不需要证据,御书房内只需要心证即可。

皇帝认为这钱不干净,其他大臣们也认为这钱不干净就够了。

清流们一旦失去道德的至高点,就像被抽去脊梁的败犬。

卓尚书强辩道:“许是他妻族那边...”

重熙皇帝向孙福一使眼色,孙福连忙从袖中找出本密奏递给卓尚书,上面明确调查了秦实录的整个社会关系,没有一种可能是他亲属提供了这笔银钱。

卓尚书心中一叹说道:“肯定陛下严惩此人,以证国法。”

卓尚书其实也不想保秦实录,可是这人是他的得意门生,将来或许还要接的他班在礼部站脚。

平时两家又走动太频,经不起影龙卫的刨根问底。

重熙皇帝气极反笑,冷笑道:“卓尚书果然对门生照顾有佳,处理秦实录很容易,是抓是杀当下可决。只是朕还得顾着自家脸面,就算朕的脸面不值钱,可老尚书为国操劳数十年,朕还得顾着老臣子的脸面不是。”

卓尚书刚想谢恩,以为皇帝为把秦实录的事情压下来。

却听重熙皇帝继续说道:“但朕却不能让北周人小瞧了大晋朝廷,朕可以不深究他家银子是哪里得来,不过此人不可留在京中为官,否则天道不公,列祖列宗也会因为礼部出了这种人而蒙羞。”

卓庞然身为礼部尚书被皇帝这话逼入了墙角,他心知自己已无颜在朝中指点江山。

要不是卓尚书今日逼人太甚,给了台阶都不肯下,皇帝不会动这么大的肝火。

加之重熙皇帝又怀疑是不是有人在私下里图谋皇位,便打算给朝臣们来点狠招,让他们回忆起曾经说一不二的大晋之君。

自从重熙皇帝修长生以来,因为玄而又玄的原因很少严厉处置朝中大臣,以至让有些人心中产生了错觉,以为皇帝越年老越发心地良善。

在座的几位高官心生兔死狐悲之感,与卓尚书相熟的户部尚书想要起身为盟友求情,被重熙皇帝阴着脸挥手打断。

“朕还没有说完,自有时间给你们说个够。”

重熙皇帝对卢丞相说道:“卢先生向来为朕信重,但今日之事,先生贵为丞相有失察之责。罚俸一年,以示朕公正之心,先生可有异议。”

卢丞相连忙起身拜谢认罚,口中说道:“老臣有罪,近来对朝中百官疏于管教。陛下宽仁实乃大晋圣主,老臣谢恩,领旨认罚。”

卢丞相归座后,重熙皇帝对孙福道:“拟旨,着礼部秦实录,调任西北边关教化乡民沐浴皇恩,官降三级为教读使。限一日内举家前往,非召不回。”

至于这家人能否活着到达西北边关,御书房内几人根本未曾考虑。

重熙皇帝让孙福扶起卓尚书,温声说道:“老尚书人品贵重,自是不会与秦某人勾连,朕念老尚书年老体弱,还请回府中休养些时间,待身体痊愈再为国效力。朕不可一日无老尚书,不知老尚书以为如何?”

天子一怒,血流千里,如今重熙皇帝为了面子强压火气没有当场杀人,在他们看这算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卓尚书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回到府中后便需要马上疏告老还乡,皇帝再退还三次不许告老。

经过几个来回卓尚书表现出退意已决,皇帝在半退半就下勉强恩准,这是皇帝给高级文官的最后体面。

又一个老对头黯然退场,卢丞相心中并无高兴之意,但他也不会心慈手软。

身处丞相这个位置,他有无数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政敌躲在暗处虎视眈眈,全都等着他退位的那刻。

他也想像老对头一样潇洒离去,但他不敢。今天让手下在朝会时先一步大打出手,就是他对清流们窜联的一种反制。

看似谁都没得到好处,但皇帝暂时解脱了,他也能跟着喘口气。

至于罚俸一年,大晋就算再穷,贵为帝国丞相依然不会在乎那点俸禄所得。

见几位高官对处置均无异议,重熙皇帝消了些气。他让各部尚书先一步回衙处理政事,御书房里只留卢丞相单独叙话。

而卓尚书离开御书房不再与几位同僚说半句话,直接写好称病奏折归家,闭门不出告病休养。

御书房中重熙皇帝让孙福为卢丞相看茶,君臣二人脸色淡然,仿佛刚才没有任何发生。

重熙皇帝很欣赏卢丞相的宰相气度与智慧,总会在关键时刻为他分忧。

“先生今天做得很好,让朕省了许多口舌。”重熙皇帝虽然沉迷修仙,但不等于他看不透朝中诡谲。

今天朝会清流刚向皇帝发难,便有人抢先出手将水搅浑。清流们没了道德至高点,而皇帝又坐稳了裁判的位置,卢丞相对朝堂争斗火候拿捏得相当好。

卢丞相持礼甚恭,谦虚回道:“老臣还是老了,如果再小上几岁定能凡事警醒些,那他们今日根本没有向陛下鼓噪的机会。”

重熙皇帝叹口气,盯着卢丞相问道:“先生年华不再,朕时常也感困倦。朕问先生,朕是不是到了真该选立储君的时候。”

卢丞相并未考虑,直接说出准备好的答案,“陛下春秋正盛,大可不必介意几个浑人的妄语。定立储君是国之大事,陛下向来圣明,老臣相信陛下自有决断。”

卢丞相在朝中是最大一股派系,只要这些人不联合清流一起逼宫,重熙皇帝便不担心皇位不稳。得到心中想要的答案,重熙皇帝才渐渐放松起来。

“朕想提拔一人,姓肖名华飞,想必先生知道此人。”

卢丞相脸上露出思考之色,故作不熟悉这个名字,疑惑问道:“好像是云铺卫的一个指挥...老臣想起来就是他带兵护送北周使臣进京。这孩子在码头还同那个乃朵不花吵过一架,为大晋争了颜面。”

重熙皇帝点点头,既然卢丞相不提肖华飞把王副指挥扔进大牢那件事,皇帝便也不提。

“近来北周与东蛮小动作都很多,让朕夜不能寐。先生可能还不知道,那肖华飞还是朕影龙卫的属官,着实在平安州立下几件大功劳。朕有意提拔于他,专门对付北周与东蛮的密谍,顺道监察一下朝中百官。不知这小子能不能胜任,先生可有什么看法?”

皇帝给肖华飞指派的前一个差事,卢丞相心里并不反对。

这几年大晋发生很多诡异的事都说不清楚,但总有外族密谍的身影在其中,基于这点他赞同皇帝的想法。

但后一个由影龙卫监察朝中百官,就相当让人心烦。

如果他点头同意等于给自己也套上枷锁,还要面临朝中官员的非议与责难。

过去二十年间,影龙卫在众多文官以死抗争下,早已被削弱得不显于庙堂,几乎没有一点存在感。

如今皇帝想把这阴暗的组织再次搬到台面上来,卢丞相感到进退两难,低头观茶久思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