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山寨小姑爷 > 第一百四十一章 以新代旧

山寨小姑爷 第一百四十一章 以新代旧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2:18:37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一早,京营出动一队兵士将赵杞夏在西直街的宅子团团围住。

不多时院中便响起哭嚎之声,一个小太监在赵家门外等得渐不耐烦。

小太监在兵士的护卫下走进赵家,看着满院的狼藉皱眉不已,赵家人还没有把东西收拾好。

小太监叫来带队的百户,阴阳怪气地说道:“马百户昨个儿陛下可是有旨意,让咱们今天必须把宅子给小肖大人倒出来。你看这...”

这百户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陪孙喜去过姚安县公干的马远。

自从他回到京城因功得到褒奖,领了影龙卫里专职抄没家产的差事。对马远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肥差,其中的油水与好处不言自明。

因为今天是“帮助”原影龙卫副指挥使赵杞夏搬家,所以马远思考半夜从京营借调一队兵士,而没有让影龙卫的人员过来参与,以免大家颜面上不好看。

马远对小太监虽然客气但并不畏惧,淡然说道:“事发突然,赵大人家里收拾不及情有可原,有劳小公公多等些时间,让他们把东西收好再走不迟。”

赵杞夏从内院走出,看到马远与小太监都站在院子当中,二人身边跟着高大的京营士兵。

赵杞夏悲从中来,他不理宫里来的小太监,记忆里第一次冲马远抱了下拳,阴郁说道:“马兄弟今天是来送老哥呢,还是来赶老哥?”

马远性格豪爽又久历风雨,虽然听出赵杞夏言语中的讥讽之意,却依旧如以往般躬身抱拳行礼。

马远脸上有七分惋惜三分歉意,谨慎说道:“指挥使大人得皇恩归乡,兄弟不过是奉旨相送。宫中贵人还等着这位小公公回禀消息,大人是不是让贵眷属多收拾些细软,快些启程。”

马远已经在话中提醒赵杞夏,不要在没法挽回的事情上再得罪孙福,宫中贵人就是在点明命令乃是孙福所下。

小太监听后马上用尖锐的声音说道:“我来前老祖宗可说了,这宅里的家什器物不许动半分。陛下已经答应赏给小肖大人一座好宅子,真要全搬空了你们自己向老祖宗求饶去。”

赵杞夏怒从心起,昨夜他才给孙福的外宅送去五万两。本以为就算不能再当官,保个平安落地总还有把握。

哪想孙福根本不念他这些年鞍前马后的伺候,全然不念旧情,天刚亮就要赶他出京。

赵杞夏说道:“人走茶凉不过如此,赵某的今日,未必不是尔等的明日。”

马远急道:“平安就是福气,大人慎言...”

小太监阴恻恻一笑,露出嘴角白花花的小尖牙,既然赵杞夏敬酒不吃吃罚酒,他身为宫里人也不再给外人面子。

他不再理会马远与赵杞夏,转头对京营兵士喊道:“京营兵士听令!奉旨,一柱香内清空宅内无关人等,不许超过脸盆大小的物件出院!”

赵杞夏呆若木鸡,只能眼睁睁看着如狼似虎的京营兵士冲进院中,开始驱赶他的家眷。

马远歉意的一拱手,也不再多说。

赵杞夏的夫人与小妾披头散发地跑到他身前,哭诉着京营兵士的粗暴,她们又有多少细软没有带出来。

马远善意提醒道:“请大人约束好家人,天命不可违,当谨言慎行不可有怨怼之言。”

赵杞夏猛得打个激灵,冲着老婆和小妾骂道:“要是不想死就都给我闭嘴,往日穿金戴银未曾亏欠过你们。老爷身为四品京官归乡养老,依旧可以保你们锦衣玉食。”

马远心中替赵杞夏叹息,此人当初靠逢迎上位,却从不知深浅进退。

今日所说所做之种种,他日恐难有善终。

京营兵士在某些事上执行能力极强,如然不到一柱香,赵家男女老少已被赶出家门来到长街之上。

寒风干燥凛冽,赵家人有的扛着小包袱,有的只空着两手,在京营的护送下亦步亦趋向城外行去。

曾经在京城风光一时的影龙卫副指挥使,彻底消失在京城官场的记忆中。

小太监在城楼上看着赵家人的背影越来越远,冲马远抱下拳转身下城回宫。

马远继续站在城头远眺心中唏嘘不已,一代新人换旧人,任谁也挡不住老天爷的脚步。

孙喜此时站在皇城中的修身馆外,等着自己的新主子下课。

一个小太监在柱子后面探出头向着他这里张望,孙喜看眼馆内读书的谷王世子正在捧书读经,于是轻手轻脚地向小太监走去。

小太监见孙喜过来连忙点头哈腰脸带恭敬之色,在孙喜耳边说道:“您老交待的事奴婢已经办完,保管小肖大人进住新宅顺心顺意。”

孙喜笑着从袖中抽出一张百两银票往小太监手中塞,笑着说道:“都是替陛下和老祖分忧。本来是老祖指给我的差事,可你看这里我也走不开偏劳你跑上一趟。”

小太监受宠若惊慌忙推让,嘴里说道:“您老人家眼看着前程万里,奴婢以后还望公公多照应便是。此等小事就是跑趟腿的功夫,这银子着实不敢收。”

孙喜作色道:“一码归一码,这个就当我家大哥赏你的辛苦钱。再若推辞以后旦有好事,可别说咱家不找你了。”

小太监连忙道谢接过,嘴里对孙喜千恩万谢。

宫中太监对权力的变化最是机敏,纷纷开始对未来押宝,凡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那些有背景有前途的高阶太监,自然就会有伶俐人上赶着来烧香,在宫里讨生活多条后路总是没错。

孙喜有孙福当靠山,又有肖华飞的财力支持,近来倒是颇受在宫中根基较浅的小太监支持。

孙喜又请小太监过几日到城中接一个孩子去见肖华飞,小太监连声答应收好银票领命离去。

小太监已经走远,孙喜再次回到修身馆门边静候世子下课。

孙喜这辈子注定身处宫中,就算再风光也是孤家寡人一个。

他心中唯一在乎的就是同胞妹妹小芹,只要小芹在肖家能过得开心如意,此生便了无牵挂。

修身馆内传来出一个苍老的声音,“先贤有云,圣天子在位,则天下兴。为人君者当亲贤能,远奸佞,此乃盛世大同之根基。今冬久旱无雪,全因百姓民不聊生所致,正应天人感应之理...”

孙喜若是换成父母健在时肯定会把这些话奉为圭臬,毕竟讲课的人是当今的礼部卓尚书,此人代表着大晋最高的道德标准。

临近中午卓尚书结束今日授课,他还需要赶回礼部,安排北周正使明日面君事宜。

修身馆大门打开,孙喜连忙低头让路。

卓尚书目不斜视从馆内走出,对门口的几位小太监说道:“尔等皆是王公世子的大伴,每日在门外聆听圣人大道是你们天大的福份。须记恪守本分,他日不可惑主弄权,否则你们主子护着你们但上天不会护着你们。”

门口几个小太监包括孙喜在内都躬身称是,没办法这老头在皇帝面前也是这副德性,区区几个内侍伴当谁又敢惹这老头。

卓尚书言罢冲孙喜所在方向摆下袍袖扬长而去。

孙喜低头瞥着卓尚书的背影,感觉刚才的话只是针对他一人所讲,心中自然很不舒服。

这时谷王世子焯走出书馆,向孙喜微一点头,带着他走向自己在宫中的房间。

孙喜殷勤地帮世子端来热水净面,而后又拿出孙福那里搞来的极品好茶,为世子献上香茗。

世子焯今年已有十四,身材不像其他堂兄弟那样痴肥,反而略显清瘦。面相上已有几分青年男子气象,长得剑眉星目,面如冠玉。

他紧皱的眉宇间依稀有几分酷似重熙皇帝,茶香已从杯盏中弥漫整个房间,但世子焯并没有去端茶品尝。

“孙伴如何看刚才卓尚书讲得那些道理?”世子焯沉思良久开口问道。

孙喜手里正捧着御膳房送来的上等糕点,他将糕点送到世子伸手便可拿到的位置,才谨慎说道:“奴婢读书很少,学问浅薄,不敢乱说以免扰乱世子爷心境。卓老大人贵为礼部尚书,想必所讲的道理都是天下至理。”

“天下至理...那为什么从古至今不管哪朝哪代,天下都未曾大治。”世子的眉头皱得更紧,他真的很认真在思考卓尚书刚才的话。

孙喜紧张地看向房间外面,打发走其他伺候的小太监,才小声劝道:“世子爷还当谨慎,这里可不比王府。哪怕就是王府里,言语也当在意一二。齐王世子那里一直在找世子爷的疏漏,奴婢在宫里没有大本事,耳目到是比王府过来那些太监灵光些。”

世子焯嘴角露出笑意,对于年纪仿佛的孙喜很是亲近,觉得孙喜在内心里属实向着他这边。

世子焯试探道:“其实大家都知道皇爷爷让孤与堂兄进宫为何事,不过是外面做外面的事,孤在这里做孤的事。天意为何,又有何人能够猜到。再说孤还有几个弟弟,是也好不是也罢,你说是不是都是命中注定?”

这话里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孙喜终于明白,皇帝家这块田里绝不会长出什么老实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