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猛虎 > 第五十章:为万世开太平

帝国猛虎 第五十章: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景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0:17:33 来源:笔趣阁

在张宇看来,儒学之所以壮大,并发展成现在的局面,完全是因为儒学的思想适合统治阶级控制天下,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这是千百年来的儒学演化,已经有些背离最早孔圣思想,而变成了服务于统治者的手段。

真正的儒者,该是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以仁为本,以礼塑身,加强自我修养,追求圣贤气象,践行君子人格,修身养德,做一个有德性的人,成就内圣之道。经世济民,治国理政,注重政绩,做一个有事功的人,成为外王之道。

这才是真正的儒者。

而内圣外王的第一步,便是格物致知。很显然,如今的人,将格物致知弄错了,已经变了味道。

张宇整理了一下思路,在周围众位儒学大家的注释下,他说出了心中所想:“诸位前辈,晚辈认为,格物致知中物是什么?万物也。万物是指什么呢?我们儒家修行,多是向内修,修心修身,只有将自己修行的足够强大了,才能治国、平天下。而与此心相对应的外界一切,称为万物。起初我想,致知在格物者,言若能学习,招致所知。格,来也。已有所知则能在于来物;若知善深则来善物,知恶深则来恶物。言善事随人行善而来应之,恶事随人行恶亦来应之。言善恶之来,缘人所好也。物格而後知至者,物既来则知其善恶所至。善事来则知其至于善,若恶事来则知其至于恶。既能知至,则行善不行恶也。”

“但后来,我感觉此观点不妥。事物之来发生,岂能随人所知习性喜好?”

“道家有著名为《道德经》,其中说“绝圣弃智”,是讲抛弃掉聪明计谋,返回到原始状态,这才是大智慧。佛家的清净六根,即也在表达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最容易沾染外界六尘,受其迷惑,损耗我们的元神,所以佛家修行让人闭塞六根与外界的联系,这样便会六根清净,内智滋生。”

“这两家思想也启迪了我,认为格物致知应是:隔拒、抵挡住身外事物的诱惑和干扰,这样才能修行圆满,抵达智慧之岸。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要拒绝外物干扰,然后才能到达智慧之境,然后使心思诚洁正直,心修则身强,然后才有能力持家治国,最终使天下得到整体太平修治。这就如佛家所说的,先度已,后度人,最终使所有众生得度。”

“所以晚辈觉得,格物致知应该是:人情莫不好善而恶恶,慕是而羞非。然善且是者盖寡,恶且非者实多。何哉?皆物诱之,物迫之,而旋至于莫之知;富贵汩其智,贫贱翳其心故也。格,犹扞也、御也。能扞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

张宇说完,留给众人思考的时间。

片刻,张宇又道:“抵住诱惑和干扰,智慧圆满修心身强,这是第一步,其次则是端正事业物境,达致自心良知本体。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於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

“如此,方能格物致知!”

张宇讲完了,但众人还在思考中。

他的这些看法来自未来,乃是极大成者,在这个时代讲出来,可以说是从未有之的新思潮。已经脱离了儒学,而迈入理学。这些人能不能接受,还很难说。

半晌,众人从思考中回过神。

“张宇,这些是你的想法?还是祭酒大人的?”欧阳烈问道。

张宇笑道:“前辈,是晚辈的。”

欧阳烈忍不住赞道:“非常有想法,老夫忍不住沉迷其中。你这是新的儒学理念,若是可能,将来会成就新学。”

但也有人不赞同:“张宇的想法虽然不错,但有些已经脱离了儒道正统思想,偏离了儒学。而且,人之诱惑,哪能抵制?七情六欲皆是诱惑,又有谁能抵挡?”

“正如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若是抵挡爱,则丧失了仁。”也有人曲解反驳。

一时间,议论声想起,争论不断。

过了好长时间,议论声才停下来。

“诸位长辈,这些只是晚辈的一些想法,若是不对,或者曲解了儒学,学生深表歉意。”张宇说道。

欧阳烈却道:“你的想法新颖,虽然和正统思想有一些小的出入,但还谈不上曲解!诸位以为如何?”

他说的很郑重,因为欧阳烈知道,如果被人挂上曲解儒学的帽子,对刚刚成名的张宇是很危险的。

“夫子所言极是!”靳博士等人出言赞同。很多人也点头赞同,只有极少人没有表露态度。

这时,谢明突然问道:“张宇,我问你一个问题。”

“先生请!”张宇道。

谢明道:“儒学以仁为本,行礼之事,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达内圣外王,成就圣人之道。那么,你的格物致知,是以什么为本,目标是什么?也是内圣外王之道吗?”

“是也不是。”张宇笑着解释道:“儒学仁之根本,学生不敢忘。以礼行事,乃是正道。而目标…学生认为,内圣外王之道是先圣追求,如今的环境和以前不同,儒学传承千百年,儒学光大,内圣外王的追求已经不能更好的代表儒学的更大追求。”

“大言不惭!”谢明直接训斥道:“你口气如此大,那在你心中,儒学更大追求又是什么!说出来,让在场大儒替你分析分析。”

靳博士也说道:“张宇,不可妄意先圣追求。”

张宇点了点头。

谢明不饶他,问道:“莫非真是你随意妄为,并无口中所言的更大追求?”

张宇笑道:“谢先生,我有一儒学追求,请你赐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声音清朗高亮,响彻众人耳,敲入众人心。众人闻之,立即肃然起敬,久久而不语。

更有几位大儒不断念叨,老泪纵横。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

为生民立命:儒家圣贤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生民。《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为往圣继绝学:“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们。“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继承他们,并发扬光大。

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开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时,而是为千年万世开太平。

这四言,既表现了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可谓是儒者最高的向往!

所以,弱冠之龄的张宇说出这四句话,是何等豪气和英姿不凡。

一众老儒生们感动不已,纷纷起身,颔首以礼。张宇赶忙回礼,岂敢承受。

张宇开个好头,导致其他青年苦笑摇头,都不敢在阐述心中关于格物致知的道理,纷纷谢绝回答。

最后,谢明为了避免冷场,邀请其他儒道大家发表言论,场面这才恢复正常。

张宇退回座位,静静地坐看论道会的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