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猛虎 > 第十章:波澜起

帝国猛虎 第十章:波澜起

作者:景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00:17:33 来源:笔趣阁

李三胖匆匆来到,还带来一个消息。

“宇哥,这几日酒肆之中多有议论,都说当今女皇陛下囚禁了皇长孙,还说准备谋害他,是为了推武家人上位,更有甚者,说准备立武家人为太子继承大统,彻底断绝李家王朝龙脉!”

“现在这件事愈演愈烈,你身边那位上官姑娘看样子是京城来的,她知不知道其中内幕?”

张宇闻之,立即知道这是个大阴谋。女皇就算再傻,现在也不会对皇长孙动手,除非脑袋秀逗了。那么就是有人故意为之,推波助澜。

在京城,也许这个消息起不了什么风浪,因为女皇和皇长孙都在那里,只要露个面就能不攻自破,但在千里之外的金陵城就不行,以讹传讹的影响根本就不是几句话能解释清楚的。

而且金陵城作为大齐国旧都,这里的影响力仅次于京城,有很多儒家大师,朝廷的重要机构依然还存在,比如文庙,太庙,太学,国子监,还有金陵皇宫。

一旦在这里引起祸事,便会迅速朝南北扩散,不出几日天下皆知,到时候就算京城开始出面阻拦,也根本堵不住。流言的威力,有时候比军队还要可怕,一旦传播出去,想要收回来就很难了!

“只是在酒肆传播?”张宇问道。

“前两日还在酒肆传播,我刚听到只是当个笑话。”李三胖说道:“可是现在,这条消息越来越多人议论,已经不仅仅是在酒肆了,很多地方都开始暗议!而且说的有头有尾,仿佛像真的一样。”

张宇点了点头,于是去找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不在,说是去恭亲王府。

张宇想了一下,觉得自己不能独善其身,虽然没有什么官职或者职务,但能帮上忙对自己的前途也大有裨益,所以他连忙去了恭亲王府。

来到恭亲王府,禀明了身份后,下人带着张宇来到摘星楼,此时上官婉儿和恭亲王、蔡知府都在。

在整个金陵城的官员系统中,蔡知府是强烈站在女皇这边的!蔡知府不是世家出身,没有家族庇护的他,深知抓住一个靠山是多么重要的事。而且他虽然是金陵城的知府,但这座城的贵人太多,错综复杂,很多事情他也无能为力。当然了,毕竟是知府大人,有他的帮助,在金陵城里办事也方面了很多。

看到张宇来了,三人并不吃惊,上官婉儿没有避嫌,直接将皇长孙被囚禁的事说了出来。

原来是皇长孙突染重病,前些日子呆在府中无法见客,女皇关心,还专门派遣了宫女内官照料,原本只是普通一件事,却被人诬陷出来,说成了囚禁。此时金陵城的气氛很压抑,蔡知府得到的消息最详细,据他说,已经有人联络几位儒家老夫子,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先皇旧臣,准备上书陛下责问此事。

“先是郡主遇刺,现在又发生这种事,暗中藏匿的敌人真是手段不穷啊!”上官婉儿直接说道。

恭亲王点了点头:“暗中之人别有用心,不得不防,我们不能贸然回京,一旦走了,金陵这场闹剧定然剧烈,甚至能引起可怕的灾祸。必须解决后,才能离开!”

“王爷说的极是!”上官婉儿道:“这件事很棘手。蔡知府,现在有哪些人叫唤的最响?”

蔡知府说:“现在叫唤最响的是三个老家伙,第一个是王北山,世家王家人,为人古板,是个得理不饶人的货色,入朝为官做到了礼部侍郎,后先皇厌恶其品行,准备将其罢黜。但这厮借助王家的势力,抢先辞官,还说朝廷浑噩,他忧天下苍生百姓苦难,辞官回家教书,为世人开智慧,为国家培养人才。这厮回到金陵城,开创书院,后来凭借王家权势,现在是金陵国子监的祭酒!”

“第二人是谢家的谢赵英,此人也是先皇旧臣,曾是翰林学士,后来做到领中书门下平章事,而且此人情商高,再加上谢家支撑,一路坐到位极人臣,后来因为病重才回到金陵城修养。虽然退了下来,但影响还在。”

“最后一人是李北姚,是皇长孙的舅舅,现在是负责旧皇都守备的副统领。作为皇长孙的舅舅,得知自己的外甥被囚禁,他自然焦急,现在就是以他为主导,正在四方联络,准备上书!”

恭亲王道:“这三个都不是什么好人,尤其是王北山,仗着祭酒身份,让金陵城国子监的学生生事。而国子监的学生都是官宦出身,比太学的学生出身好,一个一个也是肆无忌惮。太祖曾下令刑不上士大夫,对待王北山那样的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上官婉儿更是直接爆料:“王北山根本就是人面畜生,我的人暗中调查发现,此人收受贿赂,玷.污良家妇女,结党营私,其罪当诛!可惜王家势大,现在对他动手还不值得。”

现今王家家主是王北山的亲哥哥。

就在三人交谈时,下人匆匆来报,说国子监的学生在王北山的带领下,竟然前往皇家太庙,准备焚香告祭各位大齐先皇之英魂。

蔡知府怒道:“这厮绝对是故意的,唯恐天下不乱。太庙的守卫是公孙战将军,此人是将才,但为人过于刚正不阿,所以仕途不顺,被调到太庙看守。如果这群儒生在太庙里生事,按照规定,公孙战肯定大开杀戒,他才不顾其他的呢!”

恭亲王点了点头,道:“没错!王北山打定主意去太庙,就是为了将事情闹大,让囚禁传闻从假的上升成真的。王谢两家是反对女皇登基的领头世家,他们不知道会有多少坏心思,当务之急,还是解决事情才是!你们有什么意见?”

上官婉儿沉吟片刻,道:“既然他们是有意生事,现在就算出面解释也没用,除非皇长孙亲自到这里。眼下只能靠知府大人和王爷了。凭借两位的权威,应该能暂且压下来!”

蔡知府点了点头,随即又叹道:“王爷和我去一趟是没问题的,我现在担心的是对方恶意生事,接下来还会有更猛烈的动作。”

上官婉儿也紧皱眉头。

恭亲王站起身来:“先把眼前的事摆平吧,以后只能见招拆招!”

说罢,恭亲王和蔡知府赶忙太庙。

屋内只剩下上官婉儿和张宇。她揉着眉宇,突然问向张宇:“对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张宇不假思索:“既然无法解释清楚,那是转移话题!敌人的意图就是为了引起民愤,民愤生,则天下乱。百姓是质朴,但也无知。天下一乱,女皇陛下好不容易稳定的局势也就荡然无存了。那些虎视眈眈的世家大族又该兴风作浪了!”

“转移话题?怎么转移?现在又有什么大消息能来掩盖这件事?”上官婉儿问道。

张宇笑了,笑的很神秘:“正经的话题一个没有,歪门邪道数不胜数。”

“哦?赶紧说来听听!”上官婉儿来了兴趣,连忙问道。

张宇笑道:“既然王北山丧尽天良,还为非作歹,不如就杀了他,让他为我们贡献一份力量!”

上官婉儿疑惑道:“弄死王北山?他所处的地位非常关键,但就算他死了,幕后黑手还会推荐其他人,总不能全杀了吧!而且现在王北山风头最盛,杀了他会引起更大的喧哗,坐实此事。”

张宇道:“当然不是刺杀他,而是让他死的恐惧,让看的人恐慌,让暗中人胆裂,从而不敢轻举妄动,并让世人开眼,还要宣扬女皇登基是正统,不可随意污蔑。”

“张宇啊,你成功的勾起了我的强烈兴趣,赶紧说说,竟有这样的好办法一举三得?”上官婉儿问道。

张宇却摇了摇头,道:“具体施行的手段比较繁琐,说出来就没什么意思了,不过我打算从鬼神之力下手!”

“鬼神之力?”上官婉儿一惊。

圣人曰:“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读书人对鬼神要敬而远之,君子当正道在心,但是世人哪有几个是真的君子,亏心做得多,自然畏惧鬼神。

如果真能通过鬼神之力杀死王北山,那带来的恐慌,绝对能压下这次事端,只是上官婉儿百思苦想,也猜不到,想不出任何思路。

张宇不多解释,而是说道:“如果你同意我开展计划,给我几天时间,我会让所以人不敢提及皇长孙被囚禁之事!还要让世人知道非议女皇的惨烈下场!”

“好!等王爷和蔡知府回来,我们把此事议议!”上官婉儿笑道。

两个时辰后,恭亲王和蔡知府回来了。两人的脸色都不好看,经蔡知府讲述,众人得知,王北山带人到了太庙,扬言要上禀大齐国诸位先皇圣贤,请他们神意降世,拯救大齐国,拯救皇长孙。众人在太庙门前喧哗,被公孙战阻拦了,公孙战言,此时已是大周,非大齐,并说列位先皇安息太庙,禁止任何人打扰,否则格杀勿论!

公孙战的不近人情更加激怒这群太子监的学生,他们来此是为了正义,圣人之道,岂能被王道羞辱,于是乎,骂战开始。

幸好恭亲王和知府赶到,好说歹说,才安抚学生,并驱散众人。不过王北山很猖狂,直接对恭亲王和蔡知府说,还会继续揭露朝廷的丑陋作为,拯救皇长孙,维护皇家的尊严和血脉正统!

“畜生,真是畜生!”蔡知府气得浑身发抖,回到恭亲王府都没有消气。他怒道:“王北山之人作恶多端,而且蛊惑书生,真是死不足惜啊!这群书生都是少年啊,根本不懂什么对与错,都是意气用事的年纪,这万一真出了事,就毁了一生啊!可恨弄不到王北山的罪证,不然立即抓拿他!”

“是啊,如果有他的罪证,本王第一个剐了他!”恭亲王也很生气,王北山那个老匹夫,竟然连他亲王的面子都敢怼,真是不知死活,看来自己这个老实亲王做的太久,已经让做臣子的忘记了尊卑。-----这更加坚定了他去京城的打算。

这时,上官婉儿把张宇提及的计划说了说,随后张宇也简单解释了一下,但具体怎么做,如何行动,张宇保持神秘,并且一再强调了,事情办好,不仅能威慑肖小,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彰显女皇陛下登基是顺应天道。

恭亲王和蔡知府听完后,大感兴趣,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张宇。

就这样,张宇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首先他问上官婉儿要了一个金鳞卫,让他快马加鞭回趟安宁县,替张宇拿些东西。到了夜里,张宇领了蔡知府的令牌,和蔡知府的几名心腹衙役前往金陵城的知府大牢。

金陵城的知府大牢位于金陵城北,里面关押的都是重犯或者管辖下押解过来的要犯,像偷鸡摸狗的小偷小摸,根本没机会进入知府大牢。故而知府大牢的守备很森严,进来了就别想逃出去。

进了知府大牢,穿过三道监门,才进去大牢内部,大牢内最靠近大门的囚牢中管辖的两人是两个江洋大盗,一个叫何欢,一个叫何苦,两人是亲兄弟,性格一个残忍,一个暴躁,都属于那种草莽之辈。两人家境贫瘠,便跟人走江湖卖艺,学了些武后,就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死在手里的无辜性命不下于十人,此次被捉,已经被判斩立决,批文已送刑部,等待秋后问斩。

不知怎的,今天大牢里的衙役很少,只有一个衙役在四处溜达,看起来还很紧张。若是往日,足足五六人。

有囚犯问衙役发生了什么,衙役也不理睬,似乎是走累了,这名衙役靠在何欢的牢房旁休息。

“小张,发生什么事了?”何欢和这位张姓衙役最熟。

张姓衙役低声道:“告诉你俩,你们可别多嘴乱说。城中有个杀人犯在逃,知府大人很生气,为了抓他,将大牢里看守的衙役都调走了,只剩下我和老赵,看守你们这群多穷凶极恶的犯人!想想我都感觉心慌,哎...所以你们今晚老实点!”

说完,张姓衙役拍了拍腰间,只见其腰间挂着一把单独的钥匙,并说道:“瞧,这就是你们牢房的钥匙,我定要好好看管。”

转身离去时,张姓衙役无意嘟囔了一句:“今天要想越狱,就太简单了!”

说完张姓衙役离开了。

何欢和何苦一听,两眼冒金光!他们不想死啊,现在有了逃出去的机会,怎么能不把握!

于是两兄弟一合计,于是决定越狱,反正都是死,怕个鬼啊。

可是问题来了,怎么出去呢?

这时,张姓衙役又走了过来,来到何欢和何苦的牢房前,悄悄问道:“对啊,上次的故事还没有讲完,你俩到了春水阁怎么了?听说那里的姑娘很水灵,可怜我的俸禄太低,想去还去不了。”

何苦眼珠子一转,笑道:“兄弟,我给你好好讲一讲接下来的故事。不过讲之前,我有点东西送给你!瞧!”

只见牢房中的何苦摊开手,手心中放着好几两的碎银子,“这些日子也劳累兄弟了,这些碎银子就当孝敬你,别嫌少,反正我哥俩也活不过这个秋后。”

张姓衙役很高兴:“两位哥哥真客气,那弟弟就却之不恭了。”说完,便上前去拿。

谁知何苦顺着张姓衙役伸过来的手,直接抓住他,一拽,将张姓衙役拉进牢房边,一旁的何欢连忙伸手,从张姓衙役的腰间滑过。

“你干什么!”张姓衙役怒道,突然拔刀!

何欢忙松手,忙赔礼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想和你开个玩笑!”

张姓衙役骂了两声,拿着碎银子就离开了。只剩下何欢和何苦相互对视,露出神秘的笑容。

夜深,已过子时,正是人最困的时候。大牢里的灯光也比往日昏暗了很多。

正在睡觉的何欢和何苦突然睁开眼,朝外扫视一圈,发现没有一个衙役,外面也静悄悄的。两人心中暗喜,何苦摊开手掌,里面有一枚钥匙,他俩都认识,这就是开他们牢房的钥匙,幸好牢房不是全墙体,靠近锁的位置是木柱。而这钥匙,恰是从张姓衙役腰间顺走的。本来还担心会被他发现,但都到这个点了,对方根本没有发现。

两个很激动,却没有发现一个关键问题,他俩牢房的钥匙为何会单独挂在张姓衙役腰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