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李朝万古一逆贼 > 8.请老爷暂借几个

李朝万古一逆贼 8.请老爷暂借几个

作者:秽多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1 22:36:29 来源:笔趣阁

正在院子里优哉游哉的“欣赏”着打屁股的乡班(在乡两班)孔尚炫感觉天气确实有些转凉了,他十分“宽容“的允许欠债的百姓不用脱下裤子被打,暗道了一句自己真是好人后,打开折扇,假模假样的摇起来。

至于这大院,地处原州银杏亭,孔老爷就是这银杏亭最大的地主兼官方。

被架在长凳上打屁股的是他自家的佃户,原本对于佃户他孔老爷也不是这么蛮横的。只不过今年灾情严重,租子拖欠的太多。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郡县里的大老爷催课赋税又不会看天气灾害啥的,到了九月里就开催,反正不管朝廷有没有下达减免赋税的诏令,先收了再说。大不了追问起来就说征的明年的,至于明年本老爷还能不能在任那就对不住了。

孔尚炫不是什么进士,或者他清楚的意识到凭自己的家门是考不中进士的。混成了生员以后,安心的在老家做一个乡班。鱼肉乡里的感觉还挺好,起码没那么空虚无聊。

看着眼前的佃户被打了十板子,惨叫的极为呵人,他便让住手。

“怎么说?今年的租子能不能交齐?”

“小的愿意投效老爷,做老爷的奴婢。”那人扛不住痛,说出了一个孔老爷挺满意的答案。

“不是你一个!是你全家投效!”

“小的明白!小的明白!”大概是认命了,那个被打的男子忙不迭的点头。

周围围观的百姓面色愁苦,他们大多也是孔老爷的佃户,今年这般灾,租子肯定交不上。还真不如投身做奴婢,不仅今年的租子免了,孔老爷为了防止自己的佃户饿死,还会借粮食给他们,让他们能勉强求活。

孔尚炫家里没有余粮自然是开玩笑,不过是趁着灾年,吞并这些佃户,把他们变成自己的家奴。等到明年春上,要是还不下雨,他就准备动手去把那些饿的半死的自耕农的田地吃下来,扩充一下自己的产业。

感谢老天爷一场灾,咱们老孔家的家产又能增加三五成!

正准备打第二个人的屁股,院外庄子里突然渐渐喧哗起啦。银杏亭虽然叫亭,但实际上是个小邑。

说白了就是个土围子,垒土做墙,有财力的地方外面砌砖或者石壁,没有的就拉倒。这种小邑,在朝鲜超过一千五百座,也就是防防野兽什么的,对于倭寇和鞑虏来说自然是没什么用处。

“老爷……老爷……不好啦!刁民造反啦!”一个明显家人模样的男子手忙脚乱的跑进院里。

“什么什么?造反?造什么反?”孔老爷腾的站起来,问完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傻。

饿的受不了的老百姓起义了呗!江原道发生民乱了呗!他们这些地主老爷要被neng了呗!

好在这位孔老爷也是去道署参加过生员科的场面人,有些见识,如果是几十几百个灾民,只要他召集佃户家奴,守好邑墙,那问题不大。

但如果人数更多,那他就要考虑退路问题了。

院子那些佃户,包括刚被打的那个,听到有乱民造反,表情居然同样愁苦。他们这些人守在银杏亭,只要做了孔老爷的奴婢,孔老爷还真不会让他们都饿死。

可要是银杏亭被攻破,那他们基本就只剩下被杀或者被裹挟着做流民的路了。

“咿呀呀呀呀呀……”孔老爷登上邑墙,只觉得天旋地转。

整个荒芜的平野农田上,漫山遍野都是攒动的脑袋,一眼都看不到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挑着担子推着车,背着包袱扛着锅。哄哄闹闹的声音,让邑墙都有震动。

“不知下面是哪块契上的兄弟?”孔老爷知道今天怕是没法善了了。

“我们也不是契上的兄弟,就是来求孔老爷借点粮食,求个活路。”

下面答话的赫然便是禹君则!

“我这也没有粮食啊,借你们五十石米,你们去别处再寻粮食吧。”孔老爷说这话,心在滴血。

“别说了,饿呀!今儿就都在孔老爷这吃吧!”禹君则哪里会答应。

“爹呀,要不去县里报官吧。”孔老爷的儿子弯着腰,悄悄建议。

“报官有什么用,县里才几个兵,能弹压得住这么些个刁民!”

“下面的好汉爷,邑里也有几百口子呢,总要留些吃嚼,给你一百石,都当我送的!不提借不借的话。”

“啪啪啪啪啪啪……”回应孔老爷的是五十余支火帽枪的一轮齐射。

邑墙上被打的烟尘四起,铅弹噼里啪啦的击中土墙,各种烟雾混杂着。孔老爷顾不上咳嗽,他只知道这回栽了,怕是遇到大贼了。

“今儿就都在孔老爷这儿吃,吃多少都算借您的,将来都添了利钱还您!”

还能如何?孔老爷只能打开邑门,准备迎接自己被彻底掏空的命运。

可是和他想的不同,围邑的“贼人”没有一拥而入,而是分出二三百汉子,提着扁担绳索,推着独轮车,队伍严整的进入银杏亭。

“还请孔老爷宽宥!”禹君则带着几十个手持刀牌的信徒,“请”孔老爷头前带路。

“要不好汉爷开个价码,三五百两的都可以……”孔老爷还想试一试。

可禹君则怎么可能为其所动,伸出手一夹,把孔老爷的左臂挽住,竟充一个人质。开了他家院里的仓房,手提肩挑,往外运粮食。

唯一稀奇的是禹君则居然站在院门口和孔老爷一起数数,孔老爷是在计算自己损失多少,而禹君则则是在计算“借”了多少。

“老爷看清了嘛?”禹君则笑着问孔老爷。

“四百七十石。”孔老爷不假思索。

“嗯,和我估的差不多!请老爷写一张借据,我这就签字画押。”

“好………不不不,不敢不敢。好汉爷拿去吃用,不用借不用借。”

“哈哈哈哈哈,放心,我禹君则行端坐正,说借就是借,只要粮食,其他一概不取。”

拿着一张签字画押的借据,孔老爷站在邑墙上看着墙外边的灾民架锅煮粥,整肃列营,很是有些看不透。既不入邑劫掠,也不侵害两班的家小,甚至还写借条。

现在“反贼”的队伍也开始讲道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