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雄起中亚 > 第七百三十二章 改夏为元

雄起中亚 第七百三十二章 改夏为元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1 15:52:12 来源:笔趣阁

“言儿,朝堂上有些对不利夏国的风声,你可听见了?”,李承绩将察言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里,温声道。

“臣妾--听见了!”,察言犹疑了几许,还是实话实说道。

“那改夏为元,你瞧着如何?”,李承绩注视着察言的眼睛,语气依旧温和,但在察言耳中,却如晴天霹雳般,让她又惊又愁苦。

一边是她的母国,一边又是她的夫家,如何回应,都是考验智慧的。

因而她并不急着回应,而是面有所思,似在整理思绪。李承绩也不催她,手指似是百无聊赖的在明黄色的百鸟绒毯上来回轻拂。

这时马车也缓缓停下,早在外面候着的穆尔果恭声道:“圣上,已经到了。”。

“不用多想,先下车吧!”,李承绩放开察言的手,率先下了马车。

“参见圣上!”,早就候在英雄山山下的官员们纷纷行礼跪迎。

因此次不是国祭,内阁六部的朝臣没有随行,所以迎接的官员也不多。品级最高的,是马蒲运河马鲁段的河长,正五等。

这是李承绩事先交待过的,那些官员们小心翼翼打量着李承绩。平日里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得见天颜,所以这次都感觉像中了大奖一样高兴,同时也带着几分惶恐,毕竟李承绩的身份太高,稍稍皱个眉头都让他们不敢大声踹气。

此刻前来祭拜的游人早已请走了,偌大的英雄山陵园只为李承绩一人开放。当然,山上山下,还有无数的禁军和卫军负责李承绩的安全。那些林子里,也都事先安排了事务司的精锐。可谓是防护得全方位无死角。

李承绩在守陵人的带领下,率先来到纪念碑前。从上到下,名字越来越多,空白越来越少。并且每隔几天,上面就会多增一批名字。李承绩用汉人的礼仪,向纪念碑焚香,赠送花圈。

随行的报社记者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准备配上激扬的文字,好歌颂今日的英雄山之行。李承绩没有兴趣顶着烈日发表长编大论,倒让那些准备好表现感激涕零的官员们,做了无用功。

之后李承绩去了树葬区。那是英雄碑上英烈们安息之处。只是因战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将他们的尸骨尽数安置在英雄山。所以不少都是衣冠冢。比如这次飞鹰军的蒙古斩首行动,死去的飞鹰军将士都采用衣冠冢的形式安葬。

沙漠化的危害是非常深远的!大元的国土面积虽然广大,但几乎有一半多是沙漠。剩下的高山戈壁也占比不少,所以从建国以来,李承绩就特别注重沙漠化的治理。

倡导树葬,就是其中的举措之一。

但受各族群的旧有习俗限制,树葬的推广效果一直都比较缓慢。而且大元事务繁多,边境战事不断。内部的治理,也就更偏重农业和钢铁。至于其他的,都是相对开展就成了。

眼见众官员紧随自己的脚步,一一焚香,以表缅怀之心。虽然神情庄重,但心里有多少敬重,却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李承绩亦有所感,出声道:“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念到此处,李承绩让当值的枢密使记下:“往后大元恢复清明节祭祀大礼。时日无需和宋国相似,就定在今日吧。每年礼部都需着人主持祭祀大典,祭祀使必须由皇族担任。”。

李承绩说完这些,枢密使已经记下了。连着刚刚李承绩念的那首诗,都一起记了下来。

到得午后,李承绩才带着察言启程回宫。在马车上,察言似是想好了腹稿,出声道:“圣上。百日里你问我改夏为元之事,臣妾有答案了。”。

改夏为元,也就是取消夏国的国祚,直接并入大元。原本夏国的存在,是在蒙古、金国之间,刻意制造出的缓冲地带。现在随着蒙古高层大损,国祚不稳。面对大元,威胁也就大降。

至于金国,经过蒙古的大举进犯,衰弱之象已经不足以引起大元的警惕。因而夏国的存在,便显得可有可无了。

并且夏国经历了年前的乱子,皇室凋零,国力损耗严重。现在还保持国祚,只不过是大元的扶持。否则的话,绝对会自然崩解。

毕竟夏国的民乱可是持续不断。各地的军司因高层的损耗,而开始听调不听宣起来。隐隐的,有据地割据之势。

且随着夏国调兵紧随大元北上,夏国腹地完全乱成了一锅粥。除了中兴府因大灾而人口锐减,现在还被夏国掌控外。其他的州县,或落入大元之手,或被乱民霸占,更或者被地主豪强或是军镇掌控着。

整个夏国,已呈四分五裂之势。

正因此,夏国的存在已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

李承绩一直都想听听察言的想法,他知道,自己的这位淑妃不是只知争宠的草包。心里,可精着呢。

“臣妾以为,夏国国祚当留。”,察言说这话时,心里紧张到了极点。

李承绩闻言,只肃然的盯着察言道:“真心话?”,

察言点了点头,解释道:“夏国虽是臣妾母国,但臣妾已然嫁给圣上为妇,保留夏国国祚,自为大元之大益考虑。”。

感觉到注视自己的目光并没有松懈稍许,察言强忍着心里的紧张,深深地吸了口气道:“夏国享国一百五十余载,其存在之意,便是三国鼎立。百年之前,北有大辽,南有大宋。后来大辽倾覆,宋国南下。然夏国以莞尔小国,却享国至今。现今金宋并立,却都国力衰微。漠北蒙古,已有一统天下之象。最先遭难者,却是夏国。

若不是大元东来,夏国早已沦为蒙古奴仆。

且臣妾听闻,凉王虽领兵进入金国腹地,却是只收其民而弃其地。敢问圣上,大元如今可有一统中原之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