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306章: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曾书顿时一愣,本来只是想给皇帝一个好印象,也算是当众拍拍皇帝的马屁。

可是,谁知这皇帝,居然是个刨根问底的主。

刘禅正看着他,其他人也是将目光投到了他的身上。

曾书想了想,然后向刘禅行了一礼,说道:“陛下的科举,是面对天下人,而不再是以前只面对氏族;”说着他顿了顿,然后看了一圈其他人,才又说道:“天下人,就包括氏族,同时也包括底层的百姓。”

刘禅听着,微微点头,曾书顿时欣喜,继续说道:“以往历朝历代,能够入朝为官者,皆为世家大族,而底层百姓,却很难拥有出头的机会。”

“陛下开科取士,不在限制考生身份,任何人,只要愿意为朝廷效力,皆可通过科考,来为朝廷效力。”

“说得好!”刘禅本能的鼓起掌来,高声说道:“这个天下并非只有富人、贵人、还有万千黎民百姓,朕是大汉的皇帝,天下臣民皆为我大汉子民。”

“朕!就要人人平等!”

刘禅这话一出,顿时让周围的人欢呼起来,同时齐声高呼:“陛下万岁,大汉万年!”

“陛下万岁,大汉万年!”

既然已经揭开身份,刘禅也想通过这个举动,让天下臣民知道,现在的大汉,与以往的历朝历代,都是不同的。

虽然眼前这些,有很多都是氏族子弟,但是他们能够来参加科举考试,多半都是在家族中,没什么地位的人。

原因很简单,在家族中有地位的子弟,他们是不需要参加科考,就能获得官职,一到成年,长辈就会用各种方法,给他们谋个一官半职。

即使现在的大汉疆域已经扩大了,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若是全部通过推荐,用不了多久,这些坑就会全部填满。

现在是因为朝廷推行了科考,所以最近一年间,朝廷不在接受推举人才,而是所有人都需要通过科考。

当然,一些大的氏族嫡子们,刘禅依然会为他们开一些绿灯。

“陛下!”

就在众人高呼声中,鳯玘却低声说道:“街头人员复杂,陛下还是先回宫吧,圣驾安全要紧。”

“好!”刘禅微微点头。

然后在一队侍卫的保护下,刘禅与众人告别,朝未央宫而去。

看着皇帝走了,这些原本有些沮丧的人,也都兴奋起来,因为他们从刘禅的口中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桉。

“太好了!”

“明年继续考!”

“对对!”

“咱大汉有福矣,有如此英明神武的陛下。”

面对众人的议论,曾书、蒋显对此兴趣不大,俩人简单说了几句客套话,就相互告辞。

......

未央宫——

宣室殿。

刚回到皇宫不久,御史大夫徐庶,又一次入宫觐见刘禅。

“陛下!”

徐庶将一份名册,递给刘禅,说道:“这是第一轮考核通过的名单,请陛下过目。”

“嗯!”刘禅点点头,然后认真的看着通过的名单。

王岩、周广、曾书......蒋显?

刘禅看到蒋显的名字,问道:“蒋显,可是蒋琬的儿子?”

“回陛下!”徐庶肯定的道:“蒋显,字玉成,正式丞相府长史蒋琬的次子,羽林校尉蒋斌之弟。”

“哦!”刘禅微微点头。

今天在街头,他看到了蒋显,也听见了他的言论,对他印象不错。

蒋琬虽然在长安为官,但是他的家却依然放在成都,而且家眷大部分都在成都。

看完整个名单,刘禅笑着说道:“徐爱卿办事,朕放心得很。”

“谢陛下!”徐庶道。

“第二轮,何时开考?”刘禅问道。

“三日后!”徐庶道。

这份名单,其实刘禅已经知道,今天在街头他转了一圈,早就看过名单了,与徐庶交给他的名单一模一样。

当然,刘禅更加明白,这徐庶递交名单的同时,自然也是为了通知刘禅,第二次开考时,还请陛下亲临现场。

刘禅已经习惯了,此前武举考试,就是如此。

特别是第一次考核,用徐庶的话说,就是第一次考试,陛下若是亲临现场,如此可以让考试们,觉得这考核朝廷很重视,等他们回家之后,必然大肆宣传,这有利于朝廷继续推行科考。

“徐爱卿放心!”刘禅笑了笑说道:“三日后,朕会准时到考场看看我大汉的学子。”

“多谢陛下!”

等徐庶谢恩之后,刘禅却问道:“爱卿今日,可还有别的公务要办?”

徐庶愣了一下,不知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禅笑了笑道:“若是爱卿今日无事,可否随朕去看看我们的玉米长势如何?”

“???”徐庶顿了一下,然后拱手道:“微臣遵旨!”

皇帝亲自邀请,徐庶自然不能推却。

......

一个时辰之后。

长安城南,皇家农场。

一个月前刘禅将土豆,玉米播种在这里,这一个月刘禅虽然不是很忙,但是却也因为马上要搞科举,所以刘禅也没在来看过他的庄稼。

虽然刘禅没有来过,不过还是安排了几个太监,在此监管这些玉米土豆,同时也告诉了他们,该如何照顾这两种新的粮食。

来到田边,刘禅满脸欣喜。

土豆已经长出绿苗,长势也还不错,只要精心护理好它们,再过几个月,他就能收获不少的土豆。

看完土豆,刘禅又与徐庶来到玉米地。

“不错不错!”刘禅满意的道:“玉米就该如此种植。”

一个月前,玉米是种在块不大的的地方,但那是属于密集种植,也就是所谓的育苗,半个月前,负责看守的太监取了几株玉米苗带回未央宫。

个头不错,差不多十几公分高。

本来那日刘禅就打算来看看,但是朝廷因为忙着搞科举,所以刘禅只能告诉太监们如何间隔种植。

现在过来看时,还不错。

“陛下!”

徐庶笑着问道:“这些玉米?”

“爱卿是想问,这些玉米的产量吧。”刘禅笑着道:“这玉米、土豆都是高产粮食,特别是土豆;”说着刘禅指着远处的土豆田现在说道:“即使是干旱季节,亩产最少也能达到千斤以上。”

“多少?”徐庶顿时愣住。

“一千斤以上。”刘禅很肯定。

其实,刘禅这都已经很保守了,可要知道,后世一些产量高的地方,土豆亩产能够达到六七千斤。

而且,现在大汉的斤,可是与后世的不同,后世一斤,相当于这个时候的近两斤。

一千斤,刘禅也只是怕给徐庶吓着。

这次土豆种子不多,一共也就一百来斤,差不多也就种了半亩左右。

刚才看了一下土豆苗的长势,刘禅觉得,怎么着这半亩地,最少也能为他收获七八百斤土豆,然后再用这七百斤土豆作种,未来就可以种更多的土豆。

俩人在农场转了好一会儿,等他们回到长安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回到未央宫后,刘禅直接去了鸳鸯殿,这段时间,虽然皇后张鸯经常提醒刘禅要雨露均沾,但是刘禅就是喜欢待在鸳鸯殿。

“陛下吉祥!”

“鸯儿快起!”

刘禅扶起张鸯,笑着说道:“今日鸯儿可不要赶朕,朕今晚就得待在鸯儿这里。”

“陛下!”

张鸯小脸微红,并未再说什么。

......

三日后。

国子监。

这个地方,是按照刘禅的意思命的名,以前有没有国子监这个名字刘禅不知道,但是刘禅记得,后世历朝历代国子监是非常出名的。

国子监位于长安城东,是大汉科举考试的主要考场。

今天这一早,进入第二轮科考的考生,早早就来到国子监中心广场,他们都有些激动,因为今天他们这些人当中,将会有二十人从这里,获得进入未央宫的入场券。

而且,他们都已经知道,今天开考之前,天子会亲自来到考场给他们训话,他们很多人虽然是世家子弟,但是皇帝他们却也没有那么多机会可以见到。

早膳过后。

一队禁卫率先进入国子监,国子监外面更是被数千禁卫团团围住,主考的考官是御史大夫徐庶。

徐庶来到中心广场看看时辰,就让所有考生在中心广场集合,因为算算时间,天子应该很快就会来到考场。

巳时初刻。

就在所有考生的期待中,突然一声唱喝响起。

“陛下驾到!”

听到这声唱喝,考生们顿时肃然,有些人还显得有些紧张。

也就在这时,刘禅在一队宫女太监的簇拥下,缓步走进国子监,与他一同进入国子监的还有丞相诸葛亮。

“拜见陛下!”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看见刘禅进来,考生们齐声高喝道,只是这种场面刘禅已经见得多了,并没有什么波澜,径直走向中心临时搭建的高台。

“都免礼吧!”刘禅澹澹的道。

等到考生们谢恩之后,刘禅才走到台前,笑着说道:“恭喜各位,通过第一轮的考核。”

“不过,通过第一轮考核,并不能说明什么。”

“今天是第二轮考试!”刘禅沉声道:“以前朝廷选拔官员,都是通过推荐的方式,可能会埋没一些人才。”

“现在就不同了,所有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科考来获得功名。”

“你们都记住了!”刘禅抬手一挥,朗声说道:“在这里,朕只相信才学,想要取得你们想要的功名,就尽情的施展吧,只要是人才,朕都会唯已官职!”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考生们齐声高喊道,顿了半晌,刘禅才抬了抬手,然后又说道:“今天是第二轮考核,按照考核规则,第二轮是朝廷出题,你们根据题目作答。”

所有人听到这里,都是一愣,心说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我大汉王朝第一次科考,你们是第一批通过第一轮考核的人;”刘禅说着笑了笑道:“那今日的题目,就由朕来给你们定。”

皇帝亲自出题?

所有人都是愣住。

陛下,会出什么样的题?

所有人其实都有些紧张,因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以前都没有见过刘禅,但是刘禅的事迹,他们却是都听过的。

不按常理出牌。

对!

这就是刘禅留给世人的印象。

无论是关中之战,还是后来的晋中之战,都是因为刘禅不按常理出牌,最终大汉获得战争的胜利。

他——

今天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呢?

刘禅看出了他们的好奇,于是笑着说道:“今天的题目非常简单,也是非常的难。”

这是什么话,非常简单又非常的难。

这不是病句吗?

“查疑解惑——”刘禅冷冷的说出这四个字,这可是让考生们彻底懵逼,查什么疑,解什么惑?

“你们很好奇是吧!”刘禅故意问道,但是没有一个回答,刘禅又说道:“所谓查疑解惑,就是你们需要指出你们认为大汉现在的不足之处,这就是查疑;”说着刘禅看了一眼考生们,然后才又说道:“指出了不足之处,就得给朕写一篇解决的办法。”

任何王朝,任何帝国,肯定都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是大部分朝代,官员们都是在找好的地方,至于不足之处,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能够掩盖的,就尽量掩盖。

“当然——”刘禅说着又笑了起来:“如果你们觉得朕有不足之处,也可以指出来,然后说出你们的理由。”

“记住了!”刘禅突然右边的严肃起来:“朕不想看到阿谀奉承,如果打算写马屁文章的,一会儿就不用进考场了;”说着顿了顿,冷笑道:“因为写马屁文章的人,你不但得不到任何功名,朕还会赏你五十大板,然后永不录用,永远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

嘶——

这可让考试们惊呆了,有些人本来想着一会儿写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比如故意指出某些不足,然后却又说皇帝如何英明神武,最后解决了这个大麻烦,这岂不是既满足了查疑,又满足了拍皇帝的马屁。

可是——

这个皇帝不吃这一套。

考前直接告诉你们了,就是让你们找错,而且是找眼下大汉的弊病,然后还得对这些错误,提出补救或者是解决的办法。

考生们懵逼,但是诸葛亮与徐庶俩人却很满意,他们自然知道,刘禅这么做的目的。

因为这些人极有可能成为朝廷官员,若是当官的不找朝廷的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那还要你这个官员干嘛?

一番简单的训话之后,便与丞相去到一旁花厅休息,而徐庶则宣布第二轮考核开始。

按照规则,第二轮考核的时间,总时长为三个时辰。

也就是说,所有考生一旦进入考场,除非你已经完成答卷,否则你就需要等到三个时辰后,才能离开考场。

三个时辰,时间不长,但是也并不短,每个考生的所在位置,都是独立的空间,里面都备有马桶,清水,渴了喝清水,尿急了去马桶自己解决。

反正考试一开始,所有人就不得再随意走动。

花厅位于国子监主楼的二层,站在窗口,可以一览整个一楼考场。

“相父!”刘禅笑着道:“用这种方式选拔的官员,尚可用乎?”

刘禅故意这么问,毕竟在此之前,朝廷官员的选拔,都是通过举荐的方式,如今用这种考试的方法,这可是头一回。

诸葛亮闻言,轻摇着羽扇,笑着说道:“陛下,此法可以考出考生们的才学,但是能否成为一个好官,就得通过以后他们进入官场时才能验证。”

“嗯!”刘禅微微点头,然后才说道:“历史上的那些科举考试,虽然方式差不多,但是他们考核的内容是五花八门;”说着刘禅笑道:“接下来还请相父多多操心,看看能否找到一个更加完善的科考方式。”

第一次科考,很多都不是很全面,至于最终效果如何,其实刘禅也不知道,现在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是能够让他穿越到唐宋,去了解了解唐宋时的科考,或许他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三个时辰,换算过来,也就是六个小时。

考生们需要开动脑筋,琢磨考题,但是让刘禅就这么守着三个时辰,他还是觉得有些无趣,所以在与诸葛亮闲聊了一个多时辰之后,他就悄悄离开了考场。

反正这三百考生,今天考完也到了下午,三百份试卷,自然不用全部由刘禅亲自查看,诸葛亮与徐庶就会帮他进行筛查。

而且在开考之前,徐庶就向刘禅说过,此次考核,三百份考卷,最后将会由他与诸葛亮交叉阅卷。

也就是说,这三百份考卷,徐庶会看一遍,然后诸葛亮还会重新看一遍,为了不让人才埋没,俩人先各选出三十份试卷,最后在经过复审之后,确定最终进入殿试的前二十。

考核三个时辰,阅卷的时间可就不止三个时辰。

离开国子监后,刘禅直到五日后,才等到徐庶将最终的前二十名考试的考卷,交到刘禅的御桉之上。

“陛下!”徐庶似乎有些激动,他说道:“这次考核,有意外之喜。”

“啊???”刘禅顿时愣住,问道:“何以见得?”

“陛下得一大才矣!”徐庶说道。

“真的?”刘禅闻言大喜,激动的问道:“此人姓甚名谁,爱卿快将此人试卷取来朕看。”

只是,徐庶却卖起了关子,他笑着说道:“微臣不能提前告诉陛下,但是此人答卷就在其中...请陛下御览!”

刘禅顿时无语,只得接过二十份答卷,开始认真的翻阅起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