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302章:皇家农场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第302章:皇家农场

作者:酸汤折耳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1 09:49:31 来源:笔趣阁

晋中之战之后,大汉王朝经历了天花之疫,让大汉王朝一直有些阴郁,直到张鸯晋封为皇后,大汉也算是走出了阴霾。

大汉兴汉元年(公元240年)四月初六。

晋封皇后一月之后,张鸯今日心情不错,她并未穿上她的华贵服侍,而是一身简朴的衣饰,与当朝天子刘禅,出现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处。

“陛下!”

“这就是我们的皇家农场?”

张鸯指着前面的一片农田问道,早在数日之前,刘禅就曾对他说过,今年开始,他们每年都会出城下田助农。

以往的各国君王,其实也有春耕时助农之举,但是大多数都是走过场,就是到田地里,意思意思就行。

刘禅要改变这个规矩,在去年年末,就让徐庶给他找一块无人耕种的田地,他要将其改善成为皇家农场。

如今正值初春,老百姓都在忙着种植水稻什么的。

刘禅现在可没有兴趣种水稻,水稻的改善他已经做到他能做的极致,至于像后世袁爷爷的本事,他还真的没有。

他只能是间隔种植,大棚育苗,目前来说这样的方式,已经极大的改善了大汉的粮食产量。

至于这皇家农场的田地,其实也不是多宽,就是一块接近十亩的旱田,现在关中人口依然稀少,年前刘禅曾问过徐庶,现在大汉的人口总数。

据徐庶说,目前益州的人口是在册户数为三十二万户,有人口一百六十三万人;

凉州在册户数为六万户,有人口三十一万人;

雍州在册户数十三万户,有人口六十九万人;

并州在册户数为五万三千户,有人口二十八人。

益、雍、凉、并四州共计在册户数为五十六万三千户,有人口二百九十一万人。

至于西域、南中、西南这几个地区,因为朝廷并未直接管辖,而是由当地氏族管理,不过这三个地区在册户数,也有三十几万,有人口一百余万。

听到这个人口数字,刘禅自然是很无语的,后世看三国演义或者看三国志时,就有些好奇,历史上蜀汉灭亡时,全国人口只有百万余。

但是,这真的就是真实的人口吗?

自然不是,再说完在册人口后,徐庶还有另外一份各州人口户数数据:

益州,有户八十四万户,有人口四百二十六万人;

凉州,有户十二万三千户,有人口六十九万五千人;

雍州,有户十八万九千户,有人口一百三十三万人;

并州,有户八万七千户,有人口四十二万二千人;

按照这份数据,大汉仅算益雍凉并四州,就有六百七十多万人口,但是在册的人口,却只有二百九十多万人。

不用徐庶解释,刘禅当然也是知道,这两个数据中间多出来的这份数据,自然是那些世家大族隐瞒的户口。

虽然总数看起来还不错,只算四个州,大汉现在也有接近七百万人,但是与后世的一些一线城市,动辄就是常驻人口两千万以上比起来,还是太少了一些。

这个时代,人口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财富。

也是因为人口太少,刘禅想要开辟一块皇家农场,也并未难倒徐庶,他都没有怎么操心,就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处,找到了这一块还算不错的旱田。

这几个月刘禅一直在等,等着开春的到来。

如今正值春耕时节,今儿一早刘禅便领着皇后张鸯,还有太子刘谌,秦王刘谭,汉阳长公主刘蓉玥,以及一帮文武大臣。

“谌儿,谭儿!”刘禅唤道。

刘谌、刘谭赶忙跑了过来,刘禅指着一袋玉米粒,问俩人:“知道这是何物乎?”

刘谌率先答道:“回父皇,这是萨珊人的黄金粒!”

刘谭跟着附和。

只是刘禅笑着摆了摆手,道:“别听那些商人们胡说,他们给此物取名黄金粒,目的只是为了卖个好价钱。”

“那...”刘谭皱眉问道:“父皇,那此物当叫何名?”

刘禅看了两人一眼,肯定的道:“从今往后,此物在我大汉,朕给它取名为——玉米。”

“玉米?”小金豆嘻嘻笑道:“父皇,为何要叫玉米?”

小金豆的话,突然让刘禅有些语塞,他那有想过这东西为啥叫玉米,总不能说,因为父皇是穿越者,父皇前世的时候,这玩意儿就叫玉米吧。

不过,刘禅看向太子刘谌,故意问道:“谌儿,汝来说说,父皇为何取名玉米?”

刘谌也是有些犯难,仔细看了看玉米粒,琢磨了一会儿,才不置可否的道:“父皇,应是此物晶莹如玉,那日父皇说过,此物米粒饱满,是高产粮食,所以取它为玉米?”

听着刘谌的回答,刘禅也是觉得有些为难儿子,但是听着好像也不错,这玉米成熟时,可不就是晶莹剔透,虽然不如玉,但是答得也还不错,毕竟他现在也才八岁。

于是刘禅微微点头,满意道:“嗯,谌儿所言不错;”说着岔开话题,说教道:“谌儿、谭儿,尔等可要记住了,为君者要时刻想着百姓。”

“作为君主,首先你得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说着他看着俩人,严肃的问道:“若是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你们觉得百姓还会拥戴你们吗?”

刘禅本想以此教育儿子,以后当了皇帝,要时刻想着百姓,要让百姓吃饱穿暖,因为在他的记忆里,历朝历代凡是遇到造反,或多或少都是因为老百姓吃不上饭,逼不得已才选择反派朝廷,然后揭竿而起。

可是,刘禅话音刚落,秦王刘谭却道:“父皇,不拥戴君主的百姓,皆为乱民,日后若有人胆敢不拥戴父皇或太子...”刘谭刚说到这里,刘禅不由得一愣,想听听他还想说什么,故意问刘谭道:“若是如此,谭儿会怎么做?”

“回父皇!”刘谭小手狠狠的拍在胸脯上,肯定的道:“儿臣自当请命出兵,剿灭了他们。”

“剿...剿...剿灭?”刘禅顿时愣住,然后又问道:“若是天下百姓皆反,如之奈何?”

刘禅的语气,明显不是太对劲,刘谭不敢接话,感觉到自己的回答没让父皇满意,转眼看向弟弟刘谌,刘谌也是有些慌。

见两个儿子均不说话,刘禅轻轻拍了拍两人的肩膀,然后才语重心长的说道:“记住,百姓不会莫名其妙的反叛,一旦他们反叛了,要么是他们受到他人蛊惑,要么就是我们做君王的做得不到位,让他们难以生存,逼着他们站在我们的对立面。”

“你们都要记住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刘禅道:“舟就好比一个国家的朝廷,这水就是天下臣民,他们既能拥戴朝廷,也能将无道朝廷推翻。”

“儿臣记住了!”刘谌行礼道,刘禅旋即看向刘谭,问道:“谭儿,汝可明白?”

刘谭愣住,因为他只是一个王,将来自然不会做君主,这事儿似乎跟他没什么关系,只要用心辅佐君王就好。

“儿臣明白!”刘谭也是应道。

刘谭言毕,刘禅才满意的说道:“将来你们兄弟几人,都将成为一国之君,所以一定要记住父皇的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再大的天下,也将会失去。”

“诺!”

看着两个儿子乖巧的应答,刘禅这才满意,不过一旁的皇后张鸯似乎有些难色,她眉头微微皱起。

跟两个儿子说完话,刘禅才让太监们将大臣们召到跟前。

“诸位爱卿!”

刘禅抓起一把玉米,笑着对几位大臣说道:“此物乃是西域萨珊人的粮食,此物米粒饱满,晶莹如玉,今日朕将在这片皇家农场种植此物,若是此物能够丰收,将来在将其推行全国。”

又来——

大臣们有些发愣,这东西他们知道的人,并不多,只有徐庶诸葛亮几位高层,之前听刘禅说过。

但是,这东西他们也是第一次遇见,真的能够丰收吗?

刘禅也不管他们,简单说了一番话后,然后就领着几个宦官,还有皇后张鸳,亲自下到地里,开始种植玉米。

种植玉米,刘禅前世本就是农村的娃儿,这自然难不倒他。

平整一小块土地,然后将玉米撒在上面,交上粪水,最后再用帐篷布将其覆盖,这是玉米的育苗,这看得大臣们都是一愣一愣的。

其中一个中年官员实在没有忍住,问道:“陛下,此物何须如此麻烦,直接撒在地里,岂不更好?”

“呵呵!”刘禅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撒在地里自然可以,但是却很难达到丰收的效果,爱卿可还记得水稻的种植方法?”

刘禅这话一处,那人立马闭上了嘴巴。

因为现在大汉的水稻种植,就是因为刘禅改善了种植方法,现在的收成是以往的两倍以上,皇帝既然如此说,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如果只是玉米育苗,刘禅今天也不会如此大费周章,玉米的育苗其实很快就完成了,主要是玉米种子并不多。

差不多一个多时辰,玉米的育苗算是完成,看着一排用帐篷布做的地棚,所有人都以为今天的劳作就算结束。

可是就在这时,刘禅又让两个太监,将一袋土豆抬了过来。

这些土豆也是萨珊商人萨洛托他们带来的,不过只有一袋,差不多也就是百十来斤。

这些土豆在未央宫已经放了三四个月,此时拿出来,它们基本都已经开始发芽,看着这些发芽的土豆,刘禅很满意。

“刀!”刘禅随手抓起一个土豆,便问身边的小太监喊道。

小太监给刘禅递来一柄小刀,众人又是一愣,这土豆他们没有见过,至于如何种植,他们就更加不清楚,都是目不转睛的看着刘禅。

刘禅一边娴熟的将土豆上发芽的部分,一刀一刀的削下来,所削下来的部分,都是保留一个发出来的嫩芽。

“都看清楚了!”刘禅拿起一个嫩芽,说道:“要留住嫩芽,别把嫩芽削到了。”

几个太监点头称诺,然后刘禅便让他们几个,带着几个大臣一起,帮着削土豆。

因为有刘禅的示范,他们的操作也算像那么回事,只是刚开始一个大臣有些傻,削下来的部分太小,让刘禅心疼的不行。

“多削一点!”

“太少的话,这芽就白发了。”

前世刘禅记得,小时候种土豆的时候,都要削土豆,只需要将发芽的部分削下来,其他部分可以用来炖肉,当然后来老百姓的日子好了,很多地方已经不愿意再吃这种发芽的土豆。

比如某度上就说过,吃发芽的土豆,那是会中毒的。

会不会中毒,刘禅不知道,反正小时候每年种土豆时,他可没少吃削去发芽部分剩下的土豆,他也没有因此中过毒。

当然——

刘禅这次选择用削的方式,也是这土豆现在太金贵了,整个大汉王朝,现在就只有这一袋土豆,若是就这么全部被埋进土里,实在有些浪费,还有些可惜。

他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吃过土豆,这一大袋土豆,通过他这种方式,取出发芽的部分,还有一大半可以用来食用。

这边忙着削土豆,另一边刘禅则叫上徐庶,还有几个大臣,开始挥舞着锄头,在地里刨窝,等到那边削出来土豆芽,刘禅又亲自示范如何播种。

播种的方式自然是很简单的,就是将发芽的部分朝上,然后再覆盖一些松软的泥土,最后当然就是再浇上一些粪水。

整个过程折腾了差不多两个多时辰,玉米育苗,土豆播种算是全部完成。

折腾完这些,已经到了中午,刘禅便让人将削出来的土豆,大部分都切成大拇指大小的块状,然后又让人宰了一头猪,现在大汉已经开始流行吃猪肉。

说起吃猪肉,其实刘禅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这个时代的猪肉,是真的很难吃,有一股难闻的骚味。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个时代的猪,都是没有经过阉割,所以吃起来才会有骚味,也是人们不愿吃它们的主要原因。

刘禅是穿越者,在前世的时候,他知道除了用于繁殖的公猪与母猪,小猪都是需要阉割的,如此阉割之后长大的猪,它们的肉吃起来,才不会有那种难闻的骚味。

帮猪进行阉割,刘禅自然是不会这个手艺,但是医者会啊。

前世天天吃猪肉,什么红烧肉、回锅肉,那滋味别提有多美味了。

可是这个时代呢?人们基本都不吃猪肉的,因为猪肉真的不好吃,还被人们称之为贱肉。

刘禅刚来的时候,他是皇太子,很快就登基做了大汉的皇帝。

可是御膳房顿顿牛羊肉,而且主要是以鸡羊肉为主,因为牛在这个时代也是非常的金贵,那可是用于耕田犁地的主要劳力,所以除非耕牛老死或者受伤不能医治,否则人们绝不会食牛肉。

即使是皇家,也是如此。

奈何刘禅前世最讨厌吃的就是羊肉,所以在成都待了仅仅几个月,他就开始琢磨,如何让猪肉变得好吃。

最后叫来一个医者,对几只小猪进行阉割,然后单独圈养,几个月后,这些小猪长大后,其肉质就与此前他尝试的猪肉,有了明显的不同,味道虽然达不到他前世熟知的味道。

但是,也相差不是太大。

后来为了吃上回锅肉,又特别让一个铁匠,按照他的指示,给他打造了一口大铁锅。

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你让他顿顿吃炖煮的食物,而没有炒菜,他如何受得了?

其实这铁锅是刘禅来这个时代,他的第一项科技改造。

至于炒菜,真正的第一次炒菜还得追溯到当初在清城山的时候。

因为在那之前,虽然成都皇宫已经有了阉割之后的猪肉,但是由于食盐还未被提炼,炒菜其实也很难吃,所以即使打造了铁锅,刘禅也很少吃炒菜。

如今刘禅已经来到长安好几年,这猪肉阉割之术,早就开始流传开来,老百姓也开始接受猪肉,因为相比起牛羊饲养,养猪来得就更加容易,什么残羹剩饭它们都吃,而且小半年一年,一头猪就能够出栏宰杀。

主要是价格还很便宜。

今天种完土豆,剩出来这么多土豆,不炖一锅肉,这不是太浪费了吗?

土豆顿猪肉——

一头猪,放进去了一大半土豆,炖了满满一大锅,再放一些萨珊商人带来的各种香料,将它们咕嘟咕嘟炖着。

剩余的小部分土豆,刘禅又让人将他们切成丝,然后刘禅亲自下厨,当着诸葛亮、徐庶的面,炒了一大盆醋熘土豆丝。

吸——

“喔,买噶!”刘禅闻了一下,满意的道:“香!”

“要是再来些青椒丝,青椒土豆丝才是美味。”

“青椒土豆丝?”诸葛亮闻言愣了一下,莫名的问道:“陛下,何为青椒土豆丝?”

诸葛亮这一问,倒是把刘禅给问住了,他顿了一下,笑着说道:“相父,这就是土豆丝;”他说着指了指盆里的土豆,然后有些遗憾的道:“青椒...唉,现在我大汉还没有青椒。”

“何为青椒?”诸葛亮追问。

刘禅道:“青椒也是一种蔬菜,其味辛辣,若是配上土豆丝,堪称人间美味。”

“此物生在何处?”徐庶搭话问道。

“这——”刘禅又被俩人给问住了,不过这次他没有搪塞,尝了一筷子土豆丝,满意之后才说道:“青椒产自南美洲热带地区。”

“南美洲?”徐庶顿时愣住,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刘禅,追问道:“陛下,何以知道这些的?”

徐庶当然好奇了,虽然他曾长时间待在曹营,但是对于刘禅他还是很了解的,而且他也是熟读各种古籍典籍,也没有听过这些稀奇的东西。

陛下,怎么会知道这些东西?

徐庶很好奇,丞相诸葛亮,也是满脸的疑惑看着刘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