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284章:黄皓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第284章:黄皓

作者:酸汤折耳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1 09:49:31 来源:笔趣阁

未央宫的天花病疫刚刚控制下来,因为王元姬查出是陈元携带病疫投毒,霎时间整个未央宫又一次紧张起来。

毕竟作为一个帝国的皇宫,这是何等重要的所在。

为了尽快确保未央宫的安全,刚开始是由皇妃王元姬暗中派人调查,后来刘禅直接让贴身太监福安,让他来彻查这件事。

福安是从成都就跟着他,他的忠心刘禅自然是相信的。

七月二十八日。

长安,未央宫。

宣室殿。

“陛下!”福安欠身说道:“事情奴婢已经查清楚了。”

“有多少细作?”刘禅问。

福安办事,他还是挺放心的。

福安道:“算上陈元,一共四人。”

“四人?”刘禅愣了一下,问道:“还有三人是何人?”

四个人,不算多,但是也是足够吓人的。

这可是大汉的皇宫啊。

大汉的皇宫里,居然有四个曹魏的细作。

尼玛——

刘禅话音刚落,福安确定的道:“昭阳殿的宫女青梅,以及两个小黄门邓尧和黄皓。”

“谁?”刘禅顿时惊慌问道。

“青梅、邓尧、黄皓。”福安重复道。

刘禅真的有些惊讶,青梅他知道,这是曹绫的陪嫁宫女,邓尧这人他并不熟悉,毕竟未央宫这么大,太监宫女,也得好几千人,他不可能全部记住。

但是——黄皓。

这个名字,他可是十分熟悉。

应该说熟知三国历史的人,那是都非常熟悉这个人的,历史上蜀汉后期,后主刘禅就是信任宦官黄皓,然后导致蜀汉朝廷乱作一团,直到最后蜀汉灭亡。

原本刘禅觉得,现在大汉都已经迁都长安了,而且身边的太监也没有听说谁叫黄皓,想着可能是历史上的黄皓,应该是蜀中人士,历史上的蜀汉,直到灭亡之前,国都都在成都。

现在大汉国都在长安,或许黄皓都没有进宫。

可是现在却听到了这个人的名字。

“此三人现在何处?”刘禅问道。

“就在殿外。”福安道。

刘禅:“带进来。”

少时,几个太监就押着宫女青梅,太监邓尧与黄皓走进了宣室殿,刘禅先是看了一眼青梅,青梅此刻却没有丝毫的恐惧,似乎有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感觉。

刘禅也难得理她,只是随口道:“黄皓!”

黄皓闻言顿时惊住,连忙跪匐在地,求饶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刘禅抬眼一看,这黄皓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纪,模样倒是也还不错,细皮嫩肉的,若是就凭这长相,绝对很难将他与那细作坏人联系到一起。

或许此黄皓非彼黄皓。

历史上的黄皓,此刻也还没有什么作为,因为此时董允还尚在人世,有董允在,黄皓还翻不了天。

直到董允过世之后,黄皓才逐渐走到台前作妖,开始参与朝政,打击异己,特别是针对后期的姜维,最终导致蜀汉灭亡。

“饶命?”刘禅不由得摇了摇头:“像汝这种败类,也好意思求饶?”

“推出去,乱棍杖毙!”

福安的办事能力,刘禅是深信不疑,而且他已经将调查的前因后果,都写了下来。

证据确凿。

还有就是,黄皓历史上本就是一个败类,还有就是看看那个青梅,以前刘禅去昭阳殿,那是多么乖顺的宫女,可是现在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

而且,作为她的主子,曹绫却没有过来求情。

很快十几个太监就冲了进来,押着三人就往外走,虽然黄皓与邓尧依然在求饶,但是刘禅压根儿就不搭理他们。

对于这种细作,有多少杀多少。

不多时,就闻得殿外一阵阵哀嚎,还有棍棒击打的声音,刘禅第一次觉得特别舒畅,并没有一丝的惋惜。

...

大汉建兴十七年(公元239年),九月十五日。

长安,未央宫。

前殿大殿上。

大汉丞相诸葛亮、御史大夫徐庶,以及满朝文武大臣,终于时隔近三个月,再一次来到这座大殿。

“臣等拜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山呼万岁之后,刘禅微微抬手示意平身,今天他心情还算不错,虽然比起上一次上朝,他脸上少了一些笑容,但是此刻也看不见一丝愁容。

时隔三月,大汉重新恢复正常。

这三个月,对于大汉王朝来说,如同了经历一场残酷的战争,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天花。

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于半月前,所有感染者,除了死去的人之外,剩余的患者也已经完全康复,而且经过半个月的排查,目前暂时未曾发现一例新的感染者。

这一场疫病,算是结束了。

最后经过统计,算上皇后张鸳在内,共计有两千六百三十四人死于这场天花病疫,感染之后最终痊愈的人,包括刘禅在内,一共是四千九百八十一人。

这个死亡率有些吓人。

“启奏陛下!”

朝臣们刚站定,御史大夫徐庶率先出列,他是上月中旬从晋阳返回长安的,他回来之后,已经见过刘禅。

并州方面,现在还算稳定。

特别是年初时,徐庶将大汉的水稻种植技术,大面积的在晋中推广,同时还有刘禅以前改良的曲辕犁,也推广到了并州地区。

为了让并州、代郡这些新入大汉的地方百姓,能够快速融入大汉王朝,再得到刘禅同意之后,徐庶在并州宣布,从今往后百姓纳粮,由曹魏时期的五五制,改为三七制,以前百姓们种植的粮食要交五成给曹魏朝廷。

但是现在,老百姓只需给大汉朝廷缴纳三成。

这可是让并州各地百姓高兴坏了。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他们终于全心全意的归附于大汉王朝,毕竟现在大汉王朝越来越强大,而且皇帝时不时就会推出一些新的发明,或是改善他们的生活,或是提高他们粮食的产量。

这个时候的老百姓,其实要求真的不高。

让他们吃饱饭。

谁让他们能够吃饱饭,他们就会拥护谁的朝廷。

仅仅纳粮这一件事情上,大汉就比曹魏更爱惜百姓,以前种一百斤粟米,他们得交五十斤给朝廷,现在只需交三十斤,剩下的就都是他们自己的了。

只是,徐庶刚刚一开口,刘禅却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徐爱卿稍待,容朕先说几句可好?”

“微臣遵旨!”徐庶应了一声,就退了回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